15.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

合集下载

公司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获取与识别更新管理程序

公司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获取与识别更新管理程序
5. 2.3上级机构的规章制度及其他要求通过上级机构文件获取。
5.3适用性确认
各职能部门和各单位应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对与本业务系统中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及服 务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进行识别与获取,确认的依据是:施工行业 特点,本局管理体系文件中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清单、相关方的要求,上级公司的 要求等。并填写《适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和适用条款摘录、获取途径表》。5.4登记、发放和使用
4.2各职能部门
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与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法 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登记,并汇报到综合办公室;负责建立本部门的《适 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和适用条款摘录、获取途径表》。
4.3公司各单位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对其它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进行建立,保存、获取、 识别、更新、登记,填写《适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和适用条款摘录、获取途径表》; 负责将本单位的《适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和适用条款摘录、获取途径表》传达至 公司综合办公室。
5.7各单位和各职能各部门应保存本部门《适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和适用条款摘 录、获取途径表》及相应的文本,供有关方面查阅。
5.8对失效或作废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处置,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5.9本程序产生的记录的管理按照《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6
6.2《文件控制程序》6.3《人力资源管其他要求确认后,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组织 学习培训。
5.6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更新5. 6.1当公司的经营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各部门及各单位应对适用的法律、 法规及其它要求进行识别更新。
5.6.2各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应随时关注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发布情况及原有法律、 法规及其他要求修订和变更情况,获取并确认适用性后进行登记,并传递至综合办公室, 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汇总后进行登记和发布更新通知。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识别与更新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识别与更新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识别与更新控制程序1 目的为了及时获取、识别和更新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建立获取、识别与更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渠道,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职识别与更新。

3 职责3.1 体系管理中心负责对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适用性的审核。

3.3 其他各职能部门负责将收集到的与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资料及时反馈到体系管理中心。

3.4 办公室负责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保管、发放、归档管理等工作。

3.5 技术研发中心标准化负责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定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国家标准的收集、归档工作。

4 工作程序4.1 获取范围a.国家或地方关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行政规章制度及其他要求;b.公司上级机构的规定或指令;c.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相关方的要求。

4.2 获取途径体系管理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办公室通过国家、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如技术监督、质协,劳动保护、工会、环保、安全、消防)刊物、网络、及其他途径获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文件,其他部门负责协作体系管理中心获取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3 体系管理中心与其他相关部门确定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制定公司《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放各部门。

办公室应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文件归档管理,各职能部门如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文件资料,可向办公室档案室查询,如借阅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4 由办公室统一组织进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基础学习,然后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学习相关内容。

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更新控制程序(安全部)

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更新控制程序(安全部)

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更新控制程序1 目的为了识别、获取及更新适用于公司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含标准、规范等,下同),保证所获得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是现行有效、完整的,并保证公司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活动均能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与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及更新等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3 职责3.1 安全管理部3.1.1 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单位,组织协调公司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和更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监督本程序的执行情况。

3.1.2 负责识别、获取及更新有关职业健康、劳动保护、消防、生产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组织宣贯。

3.2 总经理办公室(工会)3.2.1 是劳动保护监督、女工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更新的归口单位。

3.2.2 负责职责范围内与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更新,并组织宣贯。

3.3 技术设备部3.3.1 是特种设备、计量、燃气技术等方面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更新的归口单位。

3.3.2 负责职责范围内与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更新,并组织宣贯。

3.4 工程管理部3.4.1 是工程建设、施工、监理及验收等方面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更新的归口单位。

3.4.2 负责职责范围内与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更新,并组织宣贯。

3.5 行政事务部3.5.1 是车辆、交通等方面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更新的归口单位。

3.5.2 负责职责范围内与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更新,并组织宣贯。

3.6 其他单位参与识别、获取及更新本单位业务范围内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组织宣贯。

4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4.1 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范围及获取途径4.2 适用性确认及发放4.2.1 法律识别、获取及更新职责分工4.2.2 每年六月份,安全管理部组织各单位确认所获取的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汇总编制《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各单位执行。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收集和更新程序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收集和更新程序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收集和更新程序1.目的为了识别、获取并更新适用于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识别、获取和更新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及确认其适用性。

3.职责行政部负责获取社会责任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行政部会同人事确认其适用性,行政部负责追踪新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4.工作程序4.1获取途径4.1.1从专业报纸、杂志及专业咨询机构等渠道获取。

4.1.2从本地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业病防治卫生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工会、妇联、法律援助机构等部门获取,也可以从相关网站获取相关资料。

4.2确认适用性4.2.1行政部会同人事根据公司需要,确认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其他要求的适用性。

4.2.2根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确定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社会责任标准的适用性。

4.2.3行政部将收集到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具体适用内容传达相关部门;4.2.4人事应每年进行一次社会责任法律、法规适用性评审。

当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有标准更新时,应重新确认;4.3社会责任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管理4.3.1行政部应对获取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妥善保管并建立《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负责跟踪其变化。

4.3.2行政部及时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时转发到公司各有关部门,对过期或作废的社会责任法规文件应及时收回。

4.3.3人事每半年要进行一次监督检查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工作,同时每半年要监督检查各部门目标、指标、社会责任绩效与法律、法规及要求的符合性,并作出合规性评价报告。

5.记录《法律文件汇编目录》。

识别和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识别和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识别和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制度要识别和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制度,您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 确定所涉及领域:确定您需要获取法律、法规和要求的领域。

例如,您可能需要了解劳动法、环境法、消费者保护法等。

2. 研究官方渠道:访问官方机构的网站,如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立法机构的网站。

这些网站通常提供法律、法规和要求的最新版本。

3. 进行文献检索:使用在线法律数据库或法律研究工具,如Westlaw、LexisNexis等,在法律文献中搜索和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

4. 咨询专业人士:如果您需要更具体、深入的法律咨询,可以寻求律师、法律顾问或专业机构的帮助。

他们可以帮助解释和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

5. 关注变化和更新:法律、法规和要求可能随时变化和更新。

您应保持关注,以确保您获得的信息是最新的。

在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您还应该注意其可信度和适用性。

确保您获取的信息来自权威来源,并与相关专业人士核实其适用性,以便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关要求。

第 1 页共 1 页。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更新管理办法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更新管理办法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更新管理办法一、目的:建立以获取、识别和更新适用于本公司的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其他要求,并及时传达。

二、职责1、公司总经理或标准化管理负责人负责审批本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获取、识别有关的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及其他要求,并追踪新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其他部门负责获取、识别和传达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及其他要求,并追踪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流程图3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图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要涉及到所有层面的员工。

2、对各部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时,主要考虑各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及其它规定等的认识情况。

3、对员工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时,主要考虑员工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安全规程的获取情况。

4、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方法:采用知识竞赛、问卷调查、事故事件分析及其它方法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调查。

5、安全部负责对识别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定期在化学品安全法规标准信息平台查询是否更新。

四、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1、安全领导小组确定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途径和频次。

2、其他各部门获取到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应报安全领导小组,安全领导小组进行汇总并报公司总经理或标准化管理负责人批示,并按批示办理和发放;当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

3、各单位收到安全领导小组分发的法规和其他要求,应及时传达实施。

4、当生产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应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再获取和确认。

五、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评审安全办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意识过程、提升计划、实施过程进行评审,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法律法规获取与更新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获取与更新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获取与更新控制程序法律法规获取与更新控制程序1 目的对适用于公司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收集和确认,以确保公司各项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收集、识别及更新控制。

3 术语和定义3.1 法律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订,以国家主席令颁布的法律。

如宪法、刑法和单行法等。

3.2 法规指由国务院和省人大颁布的有关环境、安全生产各项行政措施、条例、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决定和命令等。

3.3 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制订的有关环境和安全的规定、标准、行业规范以及省、市人民政府制订的地方规章等。

3.4 标准指国家、省、市颁布的相关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3.5 其它要求指行业规范以及消防、安全、卫生等部门颁布的与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通知、公报、条例等。

4 职责4.1安保部4.1.1 负责收集、识别、更新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并加以熟悉、掌握、执行和应用。

4.1.2 负责组织各部门收集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并进行汇总及归档管理,整理汇编公司“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清单”。

4.2 公司各部门负责收集、识别、更新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并加以熟悉、掌握、执行和应用,汇总后交安全保障部。

5 工作流程5.1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收集渠道a)通过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出版社、图书馆、书店、刊物等;b)接收地方政府部门或上级领导机关的有关文件;c)定期进行网上检索。

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应通过上述渠道及时获取与本部门相关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以书面或电子文档形式进行收集。

5.2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识别5.2.1 各部门应对收集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适用性评价,对适用的进行编目、建册,编制部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清单”,电子文本应备份管理。

5.2.2 各部门将清单及文本资料报安全保障部备案,安全保障部进行汇总及归档管理,汇编公司“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清单”,报送管理者代表审批。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识别、评审和更新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识别、评审和更新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识别、评审和更新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识别、评审和更新管理制度1 目的为确保公司适用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建立识别、获取这些法律法规及要求的渠道,确保所使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为最新、有效版本,提高员工和相关方的法律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制定本制度。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获取、识别、评审与更新所适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 职责3.1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各部门各途径识别和获取的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批阅并批准转发至相关部门;3.2安全环境办公室是公司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文件要求的获取、识别、评审和更新的主管部门。

4 管理规定4.1获取渠道4.1.1报纸、杂志、专业出版社、书店、图书馆、网络等;4.1.2县技术监督局、县安监局、县防疫站、县消防大队、县质量监督局等业务主管部门;4.1.3省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各行业协会。

4.1.4安全环境办公室与有关单位应保持不间断联系,以及时获取信息。

4.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包括4.2.1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部委规章;省、市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及其他要求;4.2.2上级相关部门下发的规范性文件、有关的通知、公报和其他要求。

4.2.3政府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有关的通知、公报和其他要求。

4.3确定适用性4.3.1安全环境办公室收集适用于本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文本,并识别出适用于本公司的相关条款。

4.3.2安全环境办公室将收集到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文本进行整理,列出《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清单》。

4.4更新4.4.1安全环境办公室应根据4.3条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每年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清单》更新1次。

4.4.2当有重要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布时,综合部应及时将其收入《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清单》并组织相关人员识别适用的条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德诚)环瀛工具有限公司程序文件文件编号HY/CX-15-2009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版本编号A修改状态建立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渠道,以便及时获取、识别并更新公司质量、环境和安全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获取、更新质量、环境和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适用性确认。

3 职责3.1总经办负责质量、环境和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的识别、获取和更新,并填写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将信息传递到各相关部门,并确保实施。

3.2 总经办负责法律法规的识别及收集,制定相应清单并经本部门领导审批,将相关信息及时与总经办沟通。

3.3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法律法规的识别及收集,制定相应清单并经本部门领导审批,将相关信息及时与总经办沟通。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法律、法规适用性审批。

4 工作程序4.1获取范围a.有关的国际公约;b.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c.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d.行业规定及标准;e.公司上级机构的规定或指令;f.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4.2 总经办通过国家、地方及行业主管部门(如:环卫)、刊物、网络及其他途径获取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文件。

4.3 总经办与相关部门确定其适用性,制定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送各相关部门,并确保将文件发放至相关部门。

4.4 各相关部门制定本部门相应的适用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结合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组织学习相关内容,确保符合要求。

4.5 总经办将公司的相关文件,资料每季度整理一次归档总经办。

4.6 文件的发放、保存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7 若有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更新或废止时,对更新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重新进行识别并审批其适用性。

4.8 法律法规属强制性要求,尤其对环境保护、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确保适时、适用、最新。

4.9 涉及相关方要求的要及时通报给相关方。

4.10 总经办每半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适用性评审工作。

4.11 总经办每半年要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工作,同时每半年要监督检查各部门目标、指标,质量、环境和安全活动表现与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5 记录HY/CX-15-01 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宁波环瀛工具有限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HY/CX-15-01序号法律、法规、标准名称实施日期适用条款《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8.12.10第二条一般义务中:第1、《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1994.10.27第四部分雇主责任中: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09.01第二章火灾预防中:第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中:26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09.01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监督12、19条和第五章防治废臭污染中第36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03.01第三章工业噪声污染防治25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04.01第三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第15、29、30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09.01第三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16、17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8.03.01第五章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01.01第三章清洁生产的实施中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01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中第16、17条和符合第五事故的救援与调查处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04.01第三章合理使用能资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01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01第一节一般规定中:第29、定和第二节工业水污染防治条的规定。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06.03第六条:强化责任,强化理的规定《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2007.06.08第四部分中国应对气候变策和措施中第一条三款:程的有关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02.06.01标准值4.1、 4.2、 4.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996.10.0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段中: 第4.1和第4.2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2002.01.01第4条“标准限值”和第5定”中的相关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008.10.014.1条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4.1.1款和第5条测量方法中定《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997.01.01第4、5、6条的相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1997.01.01第4.2条款的相关规《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15603-19951996.02.01第4~8条的相关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08.01第三章治理中:第1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01.01第四章耕地保护中:第1第二章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03.15第12、16、17、20、23、《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1992.08.14第2、5条的规定《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1997.01.01第三章使用单位的职责中条的相关规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08.01第三章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防止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1991.03.01第5、6条的相关规《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52号令)2007.03.01第3条的规定《节约用电管理办法》2001.01.08第三章节约用电管理中:《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第一批1999.04.05《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第二批2005.07.0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2.02.01第7~13条的规定《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第6号令)1990.04.10第5~14条的规定《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2003.07.01第2条的规定《关于加强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环境管理的公告》2003.08.26第1、2、3条的规《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2002.07.01一般要求4.1~4.7条款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中第9环境能够保护设施建设中20条的规定《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修正案第四章火灾原因的调查认(2008.3.18)1999.03.1513、15条的规定《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6.1)2008.08.01规定的危险废物均被评为《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2008.02.01第三章相关方责任中:第条的规定《浙江省征收排污费暂行规定》(1997修正)1982.07.01第2条的相关规定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2004.03.29第10、15、16、条的相《浙江省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办法》1998.12.29第二章生产和使用中:第条的规定《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66号)2004.03.01第一章总则中第4、5条和影响评价中第10~15条的《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2年10月31日省人大会常委会77号)2003.01.01第五章节约用水中第39条《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3.09.01第五章“防治废气、尘染”中第31条与第六章“防和处理”中第38、39条《宁波市余姚江水污染防治条例》1995.10.01第二章“保护和防治”中第第三章“监督管理”中第相关规定《宁波市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甬政[1995]14号)1995.07.31第五条达标基本要求中:条的规定《宁波市烟尘防治管理办法》1996.05.07第9、10、11条的相关《宁波市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办法》1996.08.01第8、9、10条的相关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2006.09.01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2002.05.0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06.01第32、34、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05.0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09.18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09.0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4.01.0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05.12职业病目录2002.04.18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05.01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1996.06.01第四章第15、16、1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03.1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0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991.09.0112801-9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2002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2000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8.05.01第二、三章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10.01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005.05.1524001-200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2002.01.0128001-2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19001-2008.03.01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