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课文14 小蜗牛(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小蜗牛》一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

2.学习“在哪里”、“在哪里呢”、“在哪儿”等语言表达方式。

3.了解拟人化的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字词:小蜗牛、爬、水池、许多、找、苹果、在哪里。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掌握与之相关的词汇。

2.能运用“在哪里”、“在哪里呢”、“在哪儿”等语言表达方式,并能正确使用。

3.能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小蜗牛的一天生活。

4.能够逐步掌握阅读技能,加深理解文章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5.关注小蜗牛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学习“在哪里”、“在哪里呢”、“在哪儿”等语言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拟人化的手法,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教师可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如何让学生对小蜗牛感到兴趣和好奇。

2. 阅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读故事《小蜗牛》,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的意义。

3. 讨论总结教师主持讨论总结,让学生谈论他们对小蜗牛的看法和感受。

可与学生一起分析小蜗牛是如何爬行和如何生活的。

4. 语言表达教师以小蜗牛为例,讲解和演示“在哪里”、“在哪里呢”、“在哪儿”等语言表达方式,并组织学生合作演示。

5. 语言运用教师通过让学生描述小蜗牛在水池、在草地、在花园、在小路上等不同场景中的情况,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表达方式。

6. 拟人化教师让学生尝试将小蜗牛拟人化,以感性思维为出发点,描述小蜗牛一天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小蜗牛的了解和理解,做到心中有数。

五、板书设计生字词汇生活习性小蜗牛爬行水池自保许多找在哪里苹果在哪里呢匹配图片在哪儿六、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小蜗牛的生活、阅读技能和语言表达的掌握情况,可进行小组讨论、问答和简单的笔试等形式进行。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小蜗牛的分类;•理解小蜗牛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保护小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难点:学生对小蜗牛的分类及其重要性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小蜗牛标本、图片、PPT等;•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回答问题的小组活动等。

四、教学过程1. 集体活动•(1)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小蜗牛标本引入课题;•(2)导入情景:让学生想象自己成为小蜗牛,讨论小蜗牛的生活状态。

2. 分组讨论•(1)小组活动: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小蜗牛分类的讨论;•(2)展示成果: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 教师讲解•(1)介绍小蜗牛:详细介绍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分类讲解:讲解小蜗牛的分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学生练习•(1)知识巩固: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或简单笔记;•(2)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观察小蜗牛,记录观察结果。

5. 拓展延伸•(1)阅读扩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拓展视野;•(2)学习交流:学生分享对小蜗牛的认识和感想。

五、课堂小结•简要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小蜗牛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观察身边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报告。

七、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反思,为下节课教学提供参考。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十四课《小蜗牛》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十四课《小蜗牛》部编版
-语言运用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蜗牛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思维发展,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小蜗牛能找到好朋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蜗牛》这一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户外玩耍时,有没有见过小蜗牛?”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小蜗牛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蜗牛》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与理解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对词语的音、形、义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意图;培养审美情趣,感受课文中小蜗牛的形象美和勤劳、友爱的品质美;发展思维品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观点;强化文化意识,了解蜗牛的相关文化知识,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对于角色扮演等活动非常感兴趣,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在活动组织方面,我还需要加强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此外,要注意把控好活动的时间,避免影响到其他教学环节的进行。
最后,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课堂总结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课堂总结环节,简洁明了地回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认读: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字词的认读,包括“蜗、牛、爬、慢、牵、着、朋友”等。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理解词语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识字词:“蜗牛”,“壳”–能够听懂、读懂并朗读《小蜗牛》这篇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心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字词:“蜗牛”,“壳”2.熟悉并朗读课文《小蜗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蜗牛的特点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蜗牛》2.课堂PPT3.教学图片:蜗牛图片4.板书内容:“蜗牛”,“壳”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蜗牛图片,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学习课文《小蜗牛》(15分钟)1.师生齐读《小蜗牛》,并解释词语生词。

2.逐段解释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蜗牛的特点。

3.教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3. 活动与讨论(20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并描述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课堂展示学生的描述,鼓励分享。

4. 操练与巩固(10分钟)1.学生读课文《小蜗牛》,并回答问题。

2.师生一同朗读课文。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理解的蜗牛的特点和习性。

五、板书设计•生字词:蜗牛、壳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频、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描述,培养了学生对蜗牛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在巩固环节,通过师生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内容为教案草稿,具体教学以实际情况为准。

)。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14 小蜗牛【教学分析】《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但有毅力、有恒心。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这个故事是本册书中首篇去掉拼音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来自主识字、阅读。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以“猜”为主线,贯穿全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图来读文并随文识字,以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本次教学设计呈现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随文识字,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满、碧”12个生字,会写“回”字,认识新偏旁“王”;2. 认识叠词“碧绿碧绿”,拓展学说ABAB式词语;3. 在图画的帮助下进行猜字练习,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4. 借助图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尝试背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5.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随文识字,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满、碧”12个生字,会写“回”字,认识新偏旁“王”;2. 借助图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叠词“碧绿碧绿”,拓展学说ABAB式词语;【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生字词卡片、绘本《犟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蜗牛图)猜图,师问:这是什么呀?(蜗牛)引出老师给学生讲有关小蜗牛的故事。

2.师讲述《小蜗牛》的故事。

3.导入新课,学生书空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

(贴蜗牛图,提示学生根据图可以认识词语“蜗牛”)二、新授:图文结合,随文识字,借助插图朗读课文(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 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与前面文章不同;师:孩子们,打开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与前面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呀?(预设:拼音宝宝不见了,这篇课文的插图好多)2. 让学生借助图,尝试自己自由读课文师:是呀,拼音宝宝不见了,怎么办呢?没关系,刚刚你们不是说课文里还有很多插图吗?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插图来读读课文吧。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4 小蜗牛 教案(1)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4 小蜗牛 教案(1)

《小蜗牛》优秀教学设计4篇《小蜗牛》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意图:大自然千奇百态的变化源于四季交替的神秘魔力,让幼儿从小认知四季的不同风景特征,了解各异的气候特点,可以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索欲,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1、初步认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能对季节的风景特征,气候特征有初步的认知。

3、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重难点:1、重点:初步认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难点:能对季节风景特征和蔼候特征有初步的认知。

四、活动准备:PPT、音频五、活动过程:1、美丽的草原上,有一群小蜗牛,他们快乐地生活着。

小蜗牛慢慢地长大了,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它们决定去旅行。

《快乐的小蜗牛》春天,它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里鲜花盛开,勤劳的小蜜蜂正忙着采花蜜,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花和蝴蝶》小蜜蜂和蝴蝶送给每只蜗牛一串美丽花环,祝愿他们旅途愉快!小蜗牛们可开心了,带着花环又出发了。

2、它们爬呀,爬呀,终于,在夏天的时候,来到了一个池塘边,他们看到小青蛙们在荷叶上快乐地歌唱,本来他们正在开演唱会。

《小跳蛙》欣赏完小青蛙们的演唱会,小蜗牛继续去旅行。

3、秋天到了,小蜗牛来到小猪的农场,今年农场大丰收了,小猪们正忙着收庄稼呢。

小蜗牛也来帮忙,小猪们谢谢蜗牛们的帮助,送给他们一些食粮带在路上吃。

小蜗牛告别了小猪,背着食粮往前走。

《快乐小猪》4、冬天来了,吹起了北风,下起了大雪。

小蜗牛来到一座森林里,小老虎和小狮子们肚子饿的咕咕叫,正在寻找食物。

《狮王进行曲》。

小蜗牛把自己的食物送给了他们,小老虎和小狮子们高兴极了,都谢谢小蜗牛。

小蜗牛钻进小房子里,关紧房门,呼呼地睡觉了。

5、第二年春天,小蜗牛醒来了,从小房子里钻出来,呀!小动物们都来了,他们说:“小蜗牛我们一起去旅行吧!”小动物们一起快乐地踏上了旅途!《欢乐颂》《小蜗牛旅行记》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以小班幼儿的实际认知为基点,灵活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积极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情绪,通过生动的图片,欢快的音乐和较为形象的乐曲,来帮助幼儿认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小蜗牛(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小蜗牛(人教部编版)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
理解课文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
新课教学
01
小蜗牛为什么要去旅行 ?
02
小蜗牛在旅途中遇到了 哪些困难?它是怎么解 决的?
03
小蜗牛最后到达了哪里 ?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0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 演小蜗牛、小蚂蚁和小 蝴蝶,表演课文内容。
巩固练习
01
02
03
学生参与度高
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 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不足之处
教学内容难度较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本节课的教学 内容相对较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 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教 学方法和策略上做出相应的调整。Leabharlann 副板书设计蜗牛特点
爬得慢、胆小怕事、有壳保护。
故事情节
小蜗牛想要看到美丽的景色,但因为自己的特点,前两次都没能成 功,第三次在乌龟的帮助下,终于看到了美丽的景色。
主题思想
通过小蜗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失败,要有勇气去尝试,时 间会改变一切。
05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2 3
课堂氛围良好
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 课堂氛围。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 能够正确书写部分常用字 。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并理解小蜗牛与蜗牛 妈妈三次对话的意义。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4《小蜗牛 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4《小蜗牛 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4《小蜗牛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能正确朗读。

3.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点,如词语搭配、句型结构等。

能力目标1.能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

2.能准确表达故事中的情感,感受情感交流。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热爱和关怀。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故事任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

2.掌握生词和语言点。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

2.准确表达课文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本《小蜗牛》、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或实物小蜗牛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小蜗牛的主题,引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二、学习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词语,确保学生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三、活动1.分组讨论:讨论小蜗牛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展开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四、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对小动物的热爱和关怀意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注重呈现课文隐含意义,激发学生感悟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4《小蜗牛第一课时》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小xiǎo 蜗wō 牛niú 作者:俄罗斯 巴乌姆美莉 译者:陈玮君、牟正秋蜗wō牛niú一yì家jiā住zhù在zài 小xiǎo 树shù林lín①的de 旁pánɡ边biān。

[句导读:总起句,“一家”为下文做铺垫。

] 段导读:开头交代了主人公家生活的环境——小树林旁边。

春chūn 天tiān 来lái 了le,蜗wō牛niú妈mā妈ma 对duì小xiǎo 蜗wō牛niú说shuō:“孩hái 子zi,到dào 小xiǎo 树shù林lín 里lǐ去qù玩wán 吧b ɑ,小xiǎo 树shù发fā②芽yá了le 。

”[句导读:蜗牛妈妈的话介绍了春天的特点——小树发芽。

] 段导读: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

小xiǎo 蜗wō牛niú爬pá呀y ɑ,爬pá呀y ɑ,好hǎo 久jiǔ③才cái 爬pá回huí来lái。

[句导读:“爬呀,爬呀”和“好久”写出了蜗牛爬行的特点——很慢。

]它tā说shuō:“妈mā妈ma,小xiǎo 树shù长zhǎnɡ满mǎn 了le 叶yè子zi,碧bì绿lǜ④碧bì绿lǜ的de,地dì上shànɡ还hái 长zhǎnɡ着zhe 许xǔ多duō草cǎo 莓méi⑤呢ne 。

”[句导读:小蜗牛看到树上绿叶多而密,地上草莓多。

“长满”写出了树林叶子多而密,“碧绿碧绿”写出了树叶的颜色。

小蜗牛看到的其实是夏天的景色。

] 段导读:小蜗牛爬得慢,春天开始爬,爬到树林时看到的是夏天的景色。

蜗wō牛niú妈mā妈ma 说shuō:“哦ò,已yǐ经jīnɡ⑥是shì夏xià天tiān 了le!快kuài 去qù摘zhāi 几jǐ颗kē草cǎo 莓méi 回huí来lái。

”[句导读:蜗牛妈妈告诉小蜗牛,它看到的是夏天的景色。

] 段导读:夏天来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

小xiǎo蜗wō牛niú爬pá呀yɑ,爬pá呀yɑ,好hǎo久jiǔ才cái爬pá回huí来lái。

它tā说shuō:“妈mā妈ma,草cǎo莓méi没méi有yǒu了le,地dì上shànɡ长zhǎnɡ着zhe蘑mó菇ɡu,树shù叶yè全quán变biàn黄huánɡ了le。

”[句导读:小蜗牛在夏天出发去树林摘草莓,爬到树林时看到的是秋天的景色——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变黄。

]段导读:小蜗牛在夏天出发,爬到树林时已经是秋天了。

蜗wō牛niú妈mā妈ma说shuō:“哦ò,已yǐ经jīnɡ是shì秋qiū天tiān了le!快kuài去qù采cǎi几jǐ个ɡè蘑mó菇ɡu回huí来lái。

”[句导读:蜗牛妈妈告诉小蜗牛,它看到的是树林秋天的景色。

]段导读:秋天来了,蜗牛妈妈叫小蜗牛去采蘑菇。

小xiǎo蜗wō牛niú爬pá呀yɑ,爬pá呀yɑ,好hǎo久jiǔ才cái爬pá回huí来lái。

它tā说shuō:“妈mā妈ma,蘑mó菇ɡu没méi有yǒu了le,地dì上shànɡ盖ɡài着zhe雪xuě,树shù叶yè全quán掉diào了le。

”[句导读:小蜗牛在秋天出发去树林采蘑菇,爬到树林时看到的是冬天的景色——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蜗wō牛niú妈mā妈ma说shuō:“哦ò,已yǐ经jīnɡ是shì冬dōnɡ天tiān了le!你nǐ就jiù待dāi在zài家jiā里lǐ过ɡuò冬dōnɡ吧bɑ。

”[句导读:蜗牛妈妈的话里透露着时间过得快,对流逝时间的珍惜之情。

]段导读:冬天来了,①树林: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比森林小。

③好久:很久;许久。

④碧绿:青绿色。

⑤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有匍匐茎,叶子椭圆形,花白色。

花托红色,肉质,多汁,味道酸甜,可以吃。

⑥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1. 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全、变”12个生字,会写“对、妈、全、回”4个生字,认识部首“王”。

2.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正确地朗读课文。

课件、生字卡片。

一激趣导入1. (出示蜗牛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谁来介绍一下它?2. 看,春天来了,小蜗牛和它的妈妈在欣赏美丽的景色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出示课文题目:小蜗牛)3. 全班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感知1. 出示课文插图,听故事,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学生说一说故事内容。

(不需要说得很完整)三识字读课文1.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

2. 大家一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分享一下,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比较记忆:吧—爬呀—芽加一加:囗+口=回人+王=全3. 把小组里好的识字方法推荐给全班同学。

4. 在小组里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5. 谁勇敢地来试一下,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来当评委。

6. 学生评价,纠正读错的音,对个别长句子教师做示范。

四看图读课文1. 出示四幅插图,自己读读课文,把图上的内容和课文对应起来。

2. 学生读课文并找出图的对应段落。

五朗读感悟1.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些什么?2. 读一读,想一想,蜗牛一家住在哪?让学生明确蜗牛家的位置。

3. 照样子练习说“谁住在哪”的句子。

4. 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写了什么?学生读,反馈: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小树林里玩,小树发芽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学生练习读,指名读,评价。

5. 小结。

小蜗牛听了妈妈的话,就向小树林爬去,它会看到些什么?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指导写字1.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对、妈、全、回”。

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2. 指导写字。

对:左小右大,“又”的第二笔变成“丶”。

妈:左窄右宽,“马”不要写得太大。

全:“人”的撇、捺要舒展,“王”的第一笔在横中线上。

回:两个“口”都要写得扁一点儿。

3. 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每个写两遍,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4.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5. 展示学生的字,为写得美的字贴上小红花。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了小蜗牛几次到森林中看到的不同的景物,从而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和小蜗牛爬行速度慢这一生活习性。

课文不注拼音,要鼓励学生通过看图、查生字表等方法独立认字、阅读。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蜗牛在四个季节分别看到了什么。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件、图片。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1. “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 出示一幅画着草莓的画,在草莓上写上字。

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组一个果篮,找出你认识的生字,正确认读后放在果篮里,看哪一组摘的草莓多。

二看图、读文、感悟1. 出示第二幅图,请你仔细看一看,小蜗牛发现了什么?2. 读一读课文,说说小蜗牛在树林里看到了什么。

(1)自己读。

(2)指名读。

(3)说说小蜗牛的发现。

(碧绿碧绿的树叶、草莓)“碧绿碧绿”是什么意思?比较:碧绿——碧绿碧绿说说你还知道这样的词语吗?(雪白——雪白雪白火红——火红火红)3. 看第三幅图,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1)妈妈让小蜗牛去干什么?结果呢?(2)自学后小组讨论。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4)从哪里可以看出小蜗牛爬得慢呢?找一找,画出相关的句子。

4. 看第四幅图,学习第四部分。

学生自学,然后反馈。

讨论:小蜗牛采来蘑菇了吗?5. 小蜗牛的故事有趣吧?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朗读出来吧!(学生自由朗读)6. 小朋友们,新星擂台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每一组推出一名选手参加比赛,每名选手只选其中一段进行朗读,发挥集体的智慧,开始行动吧!(1)学习小组练习朗读。

(2)朗读擂台赛开始。

(3)召开“记者招待会”让第一名谈体会。

三发挥想象续编1. 课文里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小朋友们要是再动脑筋,还会有一个新的故事。

春天又来了,小蜗牛去树林里玩,它会有什么发现,又会怎样做?让我们试着再编一个故事,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2. 能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3. 指名上台讲。

四复习巩固新字1. 认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儿歌:小树长出芽,孩子树下爬,老牛树下住,孩子真无助。

2. 给字口头组词。

五自由练写生字学生自己选择写哪一个,自己决定写几遍。

把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字贴在学习园地的“我会写一手好字”栏目里。

六课外拓展天地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可以把自己续编的部分加进去。

低年级教学目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所以在教学中,低年级的课堂尤其要有趣,尤其要注意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下功夫,如对于文中蜗牛妈妈与小蜗牛的对话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同桌两人一个扮演“蜗牛妈妈”、一个扮演“小蜗牛”,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妈妈的失落和季节的变化。

对于小蜗牛没能带回妈妈要的东西,妈妈的失落心情,则通过语气词“哦”来体会。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书边体会,边体会边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没关系,回到课文中多读几遍就明白了。

小蜗牛春天去树林看到了碧绿碧绿的树叶夏天夏天采草莓草莓没了,树叶黄了秋天秋天采蘑菇地上盖着雪冬天1. 比一比,再口头组词。

2. 选一选,填一填。

①春②夏③秋④冬(1)树叶碧绿碧绿的,这是(②)天。

(2)树叶全变黄了,这是(③)天。

(3)蘑菇没了,地上盖着雪,这是(④)天。

(4)小树发芽了,这是(①)天。

3. 照样子,写句子。

例: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

(1)丁丁,我们到操场上踢球吧。

(2)妈妈,我们到公园赏花吧。

短文《小熊种菜》春天来了,小熊从树洞里爬出来,朝着小羊、小兔、小猴喊:“喂,朋友们,过来玩儿呀!”小羊、小兔、小猴没来玩儿,他们对小熊说:“多好的春天哪!我们得抓紧时间去种菜。

”小熊看着家门前黑油油的土地,也想种上一种爱吃的好东西。

种什么好呢?小熊听说小羊种了菠菜,心想:菠菜又鲜又嫩,肯定好吃,我也种点儿菠菜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