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消毒标准及紫外线消毒技术应用
污水处理中的紫外线消毒技术

06
结论与展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成熟且 稳定。
消毒效果
紫外线消毒技术对各类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具有高效的杀灭 作用,消毒效果可靠。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和污水深度处理等领域。
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紫 外线消毒技术将不断创新 和完善,提高消毒效果和 降低能耗。
智能化发展
紫外线消毒技术将与自动 化、智能化技术相结合, 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 。
环保与安全
紫外线消毒技术将更加注 重环保和安全性能,减少 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 。
THANKS
感谢观看
紫外线消毒技术优势
紫外线消毒技术发展历程
自20世纪初发现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以 来,紫外线消毒技术经历了不断改进 和完善的过程。
具有广谱杀菌、高效快速、安全环保 、操作简便等优点。
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护环境
污水处理可以减少污水对 自然水体的污染,保护生 态环境。
公共卫生
污水处理可以去除污水中 的有害细菌、病毒等微生 物,减少疾病传播。
紫外线消毒的微生物学过程
直接作用
紫外线能量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 DNA和RNA,导致结构破坏和功能 丧失。
间接作用
紫外线可以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 能够氧化微生物细胞膜中的脂质,破 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紫外线消毒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紫外线消毒具有高效、快速、无化学残留等优点,适用于各类水质条件,尤其 适用于小型系统和移动式系统。
水质参数
水质参数如浊度、色度、有机物浓度 等对紫外线消毒效果有显著影响。
污水处理厂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用

污水处理厂尾水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用摘要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在国外特别是欧洲和北美地区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成熟、可靠、投资效益高的绿色环保技术,在世界各地各类城市污水的消毒处理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成为污水处理领域中取代传统加氯消毒的主流技术和工艺。
在国内污水处理厂尾水消毒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的引导引导紫外线消毒技术的规范应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2005年专门颁布了《城市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GB/T19837-2005)国家标准,规范了紫外线消毒技术的运用,本文结合笔者的一些实际经验和研究,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厂中尾水消毒工艺中的应用做阐述说明。
关键词紫外线消毒标准1、城市污水消毒的必要性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生命以及水环境和水资源,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北美、欧盟、日本、韩国、台湾等)都要求对城市污水在排放前进行消毒处理。
污水消毒也是保护饮用水源的第一道防线。
2002年11月,我国和许多国家及地区爆发了非典型性肺炎,这一疫情的元凶冠状病毒广泛的传播和性顽强存活能力使人们意识到消毒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接纳病人排泄物的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消毒成为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防线。
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12月24日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首次将微生物指标列为基本控制指标,要求城市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从而使污水处理的病理指标与国际接轨。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对城市污水要求消毒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消毒指标,相应的排放标准(部分国家和地区尾水消毒指标见表1),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将粪大肠菌列为基本污染物控制指标。
该标准规定执行二级标准和一级B类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排放要求是粪大肠菌群不超过10000个/L,执行一级A类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排放要求为不超过1000个/L。
表1 部分国家和地区尾水消毒指标2、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不同消毒方法的比较给排水消毒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化学消毒方法,如:加氯消毒和臭氧消毒;和物理消毒方法,如:紫外线消毒。
污水处理中的紫外线辐照消毒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5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紫外线消毒原理 • 污水处理中的紫外线消毒应用 • 紫外线消毒设备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紫外线辐照消毒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杀死污水中的有害微生物,确 保水质安全,防止水体污染。
背景
感谢观看
促进可持续发展
污水处理是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保障,对人类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
紫外线消毒原理
紫外线消毒的原理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利 用紫外线光子的能量破坏微生物的 DNA结构,从而杀死细菌、病毒和 其他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的原理基于波长范围在 200-280纳米之间的UV-C辐射,该波 长范围内的紫外线具有强杀菌作用。
放标准。
能耗和运行成本
考虑设备的能耗和日常运行成 本,以实现长期经济效益。
可靠性和稳定性
选择经过验证的、具有良好口 碑的设备品牌和型号,确保设 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紫外线消毒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
包括灯管亮度、电源供应、水流状况等,确 保设备正常运行。
更换灯管
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紫外线灯管,确保杀 菌效果。
紫外线消毒的优点
高效杀菌
紫外线消毒能够迅速杀死 污水中的各种细菌、病毒 和其他微生物,杀菌效率 高。
环保安全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方 法,不使用化学药剂,不 会产生二次污染。
操作简便
紫外线消毒设备紧凑,易 于安装和维护,操作简单 方便。
紫外线消毒的局限性
设备成本高
紫外线消毒设备需要高精度的制造工艺和优质材料,因此成究不同水质条件、微生物 种类和浓度对紫外线消毒效果的 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河南省某市污水处理厂中应用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河南省某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摘要: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在国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成熟可靠、投资效益较高的绿色环保技术,在世界各地各类城市污水的消毒处理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成为替代传统加氯消毒的主流工艺技术。
在国内,自2005年为解决非典型性肺炎疫情期间的消毒问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紧急通知中将紫外线消毒作为除加氯和臭氧消毒外的另一种有效的消毒灭菌技术方法以来,紫外线消毒在也成为了国内主流的市政污水消毒技术。
下面结合紫外线消毒在河南省某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实例,介绍紫外线消毒在市政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技术。
关键词:紫外线消毒标准清洗应用运行成本一、紫外线消毒消毒技术概述从1878年人们发现了自然界中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直到在1901年和1906年先后发明了水银光弧这种人造紫外光源。
后来在发现了石英材质灯管传递紫外光性良好后,法国马赛的一家自来水厂很快在1901年首次将紫外线消毒工艺使用在水的消毒上面。
然而,真正引起水处理业内对紫外线消毒技术的浓厚兴趣则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对紫外线消毒在城市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早期技术储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被广泛使用的加氯消毒工艺中余氯的毒副作用,可导致对其受纳水体中大量鱼类等生物死亡,发现并确认了氯消毒等化学消毒方法会产生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的“三致”消毒副产物。
这些促使人类寻求一种更安全的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法。
到20世纪80时年代末,加拿大、美国首先应用,尤其是当科学家们证实了紫外线消毒技术是杀灭“两虫”最有效的手段后,紫外线消毒技术在90年代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
紫外线消毒技术成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健康环保的水处理方式。
二、某市污水处理厂的紫外线消毒系统设计河南省某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建设规模为5.0万吨/日,近期建设规模2.5万吨/日。
考虑到厂区占地面积和自动化控制等因素,最终消毒系统采用了紫外线消毒技术。
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

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引言概述: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是保障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如果不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方法和技术。
一、物理消毒处理1.1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具有破坏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DNA结构的作用,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设备通过灯管产生紫外线,并通过反射板使其均匀照射,达到消毒效果。
1.2 过滤消毒:通过滤网或者过滤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细菌和病毒,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常用的过滤消毒方法有砂滤、活性炭过滤和微滤等。
二、化学消毒处理2.1 氯消毒: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
氯消毒方法包括氯气消毒、次氯酸钠消毒和氯胺T消毒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氯消毒会产生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后续处理。
2.2 臭氧消毒: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迅速杀灭细菌、病毒和有机物。
臭氧消毒设备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并将其注入污水中进行消毒。
2.3 高锰酸钾消毒: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
高锰酸钾消毒需要控制剂量和pH值,以确保消毒效果。
三、生物消毒处理3.1 好氧生物处理: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减少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
好氧生物处理设备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
3.2 厌氧生物处理: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沼气和沉淀物,达到净化效果。
常用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有厌氧消化和厌氧滤池等。
3.3 植物处理:利用植物的吸附、吸收和分解能力,将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转化为植物生物质,并净化污水。
常见的植物处理方法有人工湿地和植物滤池等。
四、高级氧化技术4.1 光催化氧化:利用光催化剂和光能,产生自由基,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
常见的光催化氧化剂有二氧化钛和过氧化氢等。
4.2 高级氧化反应:通过添加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提高消毒效果。
给排水工艺中的紫外线消技术与工艺

给排水工艺中的紫外线消技术与工艺紫外线(UV)技术在给排水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艺中,它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环保的消毒技术。
本文将介绍给排水工艺中的紫外线消技术与工艺,包括紫外线的原理、应用场景及其在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一、紫外线消技术原理紫外线消技术是利用紫外线照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通过直接损伤其核酸而实现消毒的技术。
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当细菌等微生物在其照射下,紫外线能够穿透其细胞壁和细胞膜,直接破坏细胞内的核酸结构,从而阻止其繁殖和生长,并最终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紫外线技术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水体的理化性质没有影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给排水处理过程中。
二、紫外线技术的应用场景紫外线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给排水行业中的多个场景,包括饮用水、游泳池水、污水处理、水超净化等。
1. 饮用水处理:紫外线消技术适用于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
饮用水中存在各种细菌和病毒,通过使用紫外线技术可高效地杀灭这些微生物,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2. 游泳池水处理:游泳池是易滋生细菌和病毒的环境,采用紫外线消技术可以有效地杀灭和去除这些病原体,保持游泳池水的清洁和安全。
3. 污水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紫外线技术可用于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4. 水超净化:紫外线消技术还可用于水超净化过程中,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溶解性有机物,减少水体的浑浊度和异味。
三、紫外线消技术与工艺在具体的给排水工艺中,紫外线消技术通常与其他处理工艺结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水处理效果。
1. 前置消毒技术:紫外线技术可以作为给排水处理工艺中的前置消毒技术,用于在水处理过程的起始阶段对水体进行消毒,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这样可以减少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提高整体处理效率。
2. 后置消毒技术:紫外线技术也可以作为给排水处理工艺中的后置消毒技术,用于处理水体中可能残留的微生物。
在其他处理工艺完成后,通过紫外线照射水体,对残余的微生物进行消毒,从而保证出水的卫生安全。
污水处理中的消毒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消毒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毒是指通过杀灭或抑制水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污水处理中的消毒技术,包括紫外线消毒、氯消毒和臭氧消毒。
一、紫外线消毒技术紫外线消毒技术是一种非化学性消毒方法,通过利用紫外线辐射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它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分子,使其失去生长和繁殖能力。
这种技术消毒速度快,对臭氧和色度无影响,消毒效果可靠。
然而,紫外线消毒对水质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差,因此通常需要与其他处理方法结合使用。
二、氯消毒技术氯消毒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性消毒方法,通过向水中添加氯化合物(如氯气或次氯酸钠)来杀灭微生物。
氯消毒能够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和蛋白质,达到杀菌的效果。
它具有广谱杀菌作用,消毒效果好,而且在水中残留时间较长,能够提供持久的消毒效果。
然而,氯消毒会产生臭氧和有机物的副产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使用氯消毒技术时需要注意控制氯的浓度和接触时间,以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不影响水质安全。
三、臭氧消毒技术臭氧消毒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氧化性消毒方法,通过将臭氧气体溶解在水中来杀灭微生物。
臭氧对微生物具有强氧化作用,能够迅速杀死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同时,臭氧还具有去除水中有机物和臭味的效果,能够改善水的质量。
臭氧消毒技术不产生有害副产物,消毒效果好,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操作要求较严格。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中的消毒技术有紫外线消毒、氯消毒和臭氧消毒。
紫外线消毒技术速度快、消毒效果可靠,但对悬浮物和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氯消毒技术广谱杀菌,消毒效果好,但会产生臭氧和有机物的副产物;臭氧消毒技术高效,具有氧化性和改善水质的效果,但设备投资和操作要求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技术,以确保污水处理的有效性和水质安全。
紫外线灭菌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紫外线灭菌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水是生命的源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通过环境污染进入水中,影响水质安全,更严重的是会导致疾病传播。
因此,处理水的卫生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科技已经发展到足以掌控这一过程并确保水质安全。
其中,紫外线灭菌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之中。
第一节:紫外线灭菌技术简介紫外线灭菌技术属于非化学式杀菌技术,其原理就是通过紫外线照射灭菌灯管,将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核酸结构损坏,使它们失去生命活力。
紫外线灭菌技术不需要化学药品,也不会在水中产生任何残留物,对水质也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是一种非常环保、可靠的水处理技术。
第二节:紫外线灭菌技术的应用范围紫外线灭菌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社区供水、饮用水、游泳池、污水处理、水上乐园等各种水处理场所。
此外,紫外线灭菌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水的消毒,还可用于餐饮、医疗行业的具体器具消毒等场所,满足了多个场所的需求。
第三节:紫外线灭菌技术的优点1. 高效性:紫外线灭菌技术可以有效地杀灭大多数病毒和细菌,配置合理的的设备可达到95~99.99%的灭菌率。
紫外线灭菌速度快,一般在数秒至数十秒内即可完成灭菌。
2. 环保型:紫外线灭菌技术是一种非化学式杀菌技术,不会产生任何化学药品,也不会产生任何微毒或副产物。
3. 节能:紫外线灭菌技术不需要耗费高额的能源,一旦投入使用,各种辅助设施的费用也会沉降下来,因此运行成本较低。
4. 操作便利:紫外线灭菌技术使用操作简单,只需开启开关即可使用,维护操作也非常方便。
5. 灵活应用:紫外线灭菌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水处理场所,非常灵活。
设备小巧、结构紧凑,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采用要求。
第四节:紫外线灭菌技术的应用案例1. 青海湖桥头水厂: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其水源状况急需进行有效消毒。
青海湖桥头水厂利用大规模紫外线消毒技术,从而提高了青海湖桥头水厂供水的水质与水源的安全性,保证了当地居民健康的饮用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消毒标准及紫外线消毒技术应用1 城市污水消毒的必要性2002年11月,某些国家及地区爆发了非典型性肺炎,这一疫情的元凶--冠状病毒的广泛传播和顽强存活的能力,使人们意识到消毒的重要性,尤其是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消毒,成为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防线。
2003年5月4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应结合实际采取加氯或紫外线、臭氧等消毒灭菌处理,出水水质粪大肠菌群数小于 10000个/L。
由此可见污水处理厂尾水消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保护好水环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北美、欧盟、日本、韩国、台湾等)都要求对城市污水在排放前进行消毒处理。
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12月24日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l8918-2002)中首次将微生物指标列为基本控制指标,要求城市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从而使污水处理标准的病理指标与国际接轨。
2 城市污水消毒标准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对城市污水要求消毒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消毒指标。
美国的污水排放标准一般是由国家环保局(EPA)制定出指导性原则,再由各州制定出自己的排放标准,向本州的污水处理厂发放国家污染物清除系统(NPDES)排放许可证,证上规定各个污水处理厂的详细排放指标。
该许可证及监测数据最后汇总到美国环保局监控管理,不能达标的污水处理厂将被课以罚金。
该执行管理体系是世界上最为严格的,从而保证了标准的严格实施和执行。
目前美国大部分州对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出水的消毒指标为粪大肠菌群不超过200个/100 mL,极个别州的标准为粪大肠菌群不超过400个/100 mL或1000个/100 mL。
在污水再生处理方面,美国大部分州采用于美国加州的消毒标准,即加利福尼亚第22号条例,该标准对非限制性使用的回用水的消毒标准为总大肠菌群不超过2.2个/100 mL。
加拿大的污水排放消毒指标与美国类似。
欧盟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主要受浴场水指导准则(Bathing Water Directives)约束,现行标准为受纳水体中的总大肠菌群不超过10000个/100 mL,且粪大肠菌群不超过2 000个/100mL,目前欧盟正在对这一标准进行修改,预计新标准中的粪大肠菌群数将修订为不超过1000个/100mL。
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l8918-2002)将粪大肠菌群列为基本控制项目。
该标准规定执行二级标准和一级B类标准的污水处理厂粪大肠菌群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不超过 10000个/L(即1000个/100 mL),执行一级A类标准的不超过1000个/L(即100个/100 mL)。
部分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标准归纳见表1。
3 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的历史和现状给排水消毒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有加氯消毒和臭氧消毒等;物理消毒法有紫外线消毒等。
化学消毒法一般都会产生消毒副产物,而紫外线消毒是唯一不会产生消毒副产物的方法,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问题。
表1 部分国家和地区尾水消毒指标注:* 除注明外均为粪大肠菌群数。
早在1878年人类就发现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1901年和1906年人类先后发明了水银光弧这一人造紫外光源和传递紫外光性能较好的石英材质灯管,法国马赛一家自来水厂很快在1910年首次使用紫外线消毒工艺。
人类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叶,并于70年代到80年代初对紫外线消毒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早期的研究,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被广泛使用的加氯消毒工艺中的余氯对受纳水体中的鱼类等生物有毒,而且发现并确认了氯消毒等化学消毒方法会产生如三卤甲烷(THMs)等致癌、致基因畸变的副产物。
这些发现促使人类寻求一种更好的消毒方法。
加拿大安大略省水资源委员会于1965年和 1969年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对受纳水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评估(1)。
其他加拿大研究人员对紫外线消毒的效果、技术可行性、影响效果的水质因素、对受纳水体中鱼类的影响、消毒副产物以及与加氯消毒技术经济比较进行了大量先驱性的研究工作(2~7)。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可行,可达到和加氯相同甚至更好的消毒效果,对受纳水体中生物无毒副作用,不产生消毒副产物。
以上研究为推动紫外线消毒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982年加拿大某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明渠式安装的紫外线消毒系统2000,并引进了模块化紫外线消毒系统概念,即紫外线系统可由若干独立的紫外灯模块组成,且水流靠重力流动,不需要泵、管道以及阀门。
系统维护可对单个模块进行,且紫外灯模块可轻易地从明渠中直接取出进行维护检修,维护时系统无需停机,可继续运行消毒,因而无需备用设备,如果需要对明渠进行清理也很方便。
模块化明渠式消毒装置大大降低了紫外线污水消毒的成本并使得系统维护简单方便。
同时,当污水处理厂在扩建或改造时,只需适当增加紫外灯模块的数量,而无需添购整套系统,可以节省设备投资,使用起来非常灵活。
这一发明得到了污水处理厂的欢迎,大大推动了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城市污水消毒处理中的应用。
目前在世界各地已经有3000多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安装使用了紫外线污水消毒系统,其中95%以上的系统采用了明渠式模块化紫外线系统的创意。
这些污水消毒系统规模小的每天处理几千m3,大的每天处理上百万m3。
在亚洲,1999年香港石湖墟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该厂规模24万m3/d,消毒后粪大肠杆菌小于 1000个/100mL。
2000~2003年间,陆续有深圳市龙岗大工业区污水处理厂(5.6万m3/d)、上海长桥污水处理厂(2.2万m3/d)、上海松江北区污水处理厂 (8万m3/d)、无锡新区污水处理厂(3万m3/d)、苏州新区第二污水处理厂(4万m3/d)和上海龙华污水处理厂(10.5万m3/d)等采用紫外线消毒系统。
4 应用实例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城市污水的消毒处理中,包括低质污水、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合流管道溢流废水和再生水的消毒。
低质污水的消毒,即只经过一级处理或一级强化处理的污水,其特点是高TSS(50~150nag/L)和低紫外穿透率(5%~25%),这类污水如果使用化学消毒工艺,将会产生大量的三致副产物。
目前美国夏威夷沙岛污水处理厂是世界上最大的采用紫外线对低质污水消毒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56万 m3/d,采用了明渠式中压灯消毒系统。
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污水消毒,是紫外线污水消毒应用最为普遍的领域。
这类污水TSS一般在10~30 mg/l 紫外穿透率在40%~70%。
目前正在建造的美国 Valley Creek 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可消毒227万m3/d 污水,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紫外线污水消毒系统,该系统为明渠式中压灯消毒系统。
合流管道溢流污水用紫外线消毒,不仅消毒效果好,而且比加氯消毒在剂量控制上更为可靠和容易。
这类污水的特点是水质可以在短时间内有很大幅度的变化,例如TSS可在10~100 mg/L间,紫外穿透率可在5%~70%间变化。
美国Village Creek污水处理厂采用了紫外线消毒技术每天可对136万m3 CSO污水进行消毒。
该紫外线消毒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紫外线污水消毒系统,也采用了明渠式中压灯消毒技术。
再生水的消毒,是紫外线污水消毒的另一个重要应用范围,也是污水消毒标准最为严格的。
美国加州于90 年代初委托美国国家水研究所(NWRl)、美国供水协会(AWWA)和加州戴维斯大学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废水再生处理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最早将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应用于再生水的消毒处理中。
再生水表现为低浊度和高紫外穿透率,从美国的情况看,出水浊度按要求一般不得超过2 NTU,紫外穿透率一般在65%~80%左右。
对再生水进行紫外线消毒是出于对加氯消毒产生的三致副产物的担心,同时化学消毒剂可对一些农作物产生伤害或可能影响植物的生长,而农业灌溉是加州污水再生利用的主要途径。
根据美国1998年的一项不完全统计,表明其12个州80家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了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处理再生水,总处理量约为260万m3/d。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使用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再生水处理厂是加州Santa Rosa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25万m3/d,该系统为明渠式中压灯消毒系统。
5 结语紫外线消毒技术为物理消毒方式的一种,具有广谱杀菌能力,无二次污染。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成熟可靠高效环保的消毒技术,在国外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在我国由于对其技术的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不多。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在这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并已在上海闵行、长桥等污水处理厂得到应用。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污水尾水消毒的日益重视和运行经验的积累,紫外线消毒技术将得到推广,预计今后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中 50%将会采用紫外线消毒,并成为取代传统化学消毒方法的主流技术。
污水资源化工程方案调整一、方案调整概况中水处理工艺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其中过滤水为水处理的关键部分。
滤池多年来一直采用石英砂作为主要滤料,其滤速较低、反冲洗耗水量大、截污能力较差。
清华大学研制的863自适应彗星式纤维滤料,它将纤维滤料截污性能好的特征与颗粒滤料(石英砂)反冲洗效果好的特征相结合,使滤床横断面空隙率均匀,纵断面达到合理的上疏下密的梯度,确保了高速过滤和高精度过滤得以同时实现,并自适应形成上疏下密的理想滤床结构。
DA超高速D型滤池是以国家863科技成果、国家火炬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清华大学发明专利——彗星式纤维滤料作为填料,取代传统的石英砂。
该型滤池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适应不同的水质,对原水中悬浮物浓度及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
SS<50mg/L时,可不设沉淀池,并可去除多种污染物。
本工程即可取消沉淀池。
2、运行效率提高。
滤速可达30~48m/h,是砂滤池8~12m/h的4倍。
以本工程原设计规模为例,原设计滤度为6m/h,滤池面积为202m2;改为D型滤池,滤速可达28m/h,滤池面积为60m2,仅为远面积的25%。
3、容积效率提高,滤床纳污量大,过滤周期长。
砂滤料过滤周期长,一般为12h,彗星式纤维滤料过滤周期可达24h。
4、洗净效率提高,反冲洗耗水量小于滤水量的1~1.5%(砂滤料为1~3%),而剩余积泥率小于1~2%。
5、滤料使用期可达10~15年,而石英砂滤料10年需要更换三次,同时在日常运行中,石英砂滤料跑料、漏料现象严重,需要经常性补料,增加了工作强度。
滤料的价格按处理1m3水计,彗星式纤维滤料为30元,石英砂滤料为16.41元,按10年使用期计,彗星式纤维滤料不需更换,而石英砂滤料需更换3次,其价格为49.23元,较彗星式纤维滤料多19.2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