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八大体质详解 王晓军整理

合集下载

黄煌30种方人(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大总结

黄煌30种方人(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大总结

黄煌30种方人(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大总结2017-12-17 何运强李小荣中医思维十点击上方蓝色字中医思维十可快速关注所谓方人,即对本方有效而且适合长期服用此方的体质类型。

比起药人来说,方人更具体,范围更明确,往往与某些疾病或某类疾病相关,可以说,方人是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

根据体质定方选药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下面从“经方-体质-疾病”模式简介门诊常见的几种方人。

1桂枝汤体质多体瘦柔弱,肤白无光,皮肤湿润而细腻,神情憔悴,常神疲乏力,易出冷汗、汗后怕冷恶风,对寒冷敏感,对疼痛敏感,常易关节痛、头痛、腹痛或少腹拘急,易于惊恐、头昏、鼻塞、咳喘等。

腹部扁平,腹肌较硬而缺乏抵力。

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苔多薄白。

脉偏浮,脉缓而无力。

常为低血压。

易患疾病谱:心脏及瓣膜病变、心律失常,感冒,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慢性消化系统及消耗性疾病,慢性肌肉、关节疼痛类,产后发热、自汗等。

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体质桂枝汤体质为基础,腹主动脉搏动亢进,易心悸头晕、汗出、失眠多梦。

脉芤或革。

其人不耐体力劳动,常因受风寒而感冒,这就是《金匮要略》所说的“失精家”。

易患疾病谱:儿童期多发病为缺钙儿童的小儿肺炎、佝偻病、遗尿、多汗症、夜啼等。

成年期的神经衰弱、性功能障碍及机体精华物质外泄、外漏脱失症,诸如阳痿、早泄、遗精、阴冷、女子梦交、多汗症、遗精、遗尿、带下、崩漏、脱发等。

3小建中汤体质体形偏瘦,肤色白或黄,缺乏光泽。

易伤风,易疲劳,易腹中痛,易烦热出汗而怕冷。

腹直肌紧硬,腹壁扁薄绷紧,按之软而无抵抗感,称灯笼腹,常可触及腹主动脉搏动。

舌质淡暗、柔软而娇嫩,舌苔通常不厚。

易患病症:虚弱儿童易见腹痛、便秘、遗尿、过敏性紫癜、肠系膜淋巴炎等。

成年期小建中汤体质的常见疾病谱有各种慢性胃肠疾病,痛经,神经衰弱,贫血等,常需加味当归、党参、黄芪。

4炙甘草汤体质羸瘦,面色憔悴,皮肤干枯,贫血貌。

黄煌30种方人(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大总结(全文)

黄煌30种方人(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大总结(全文)

黄煌30种方人(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大总结(全文)所谓方人,即对本方有效而且适合长期服用此方的体质类型。

比起药人来说,方人更具体,范围更明确,往往与某些疾病或某类疾病相关,可以说,方人是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

根据体质定方选药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下面从“经方-体质-疾病”模式简介门诊常见的几种方人。

1桂枝汤体质多体瘦柔弱,肤白无光,皮肤湿润而细腻,神情憔悴,常神疲乏力,易出冷汗、汗后怕冷恶风,对寒冷敏感,对疼痛敏感,常易关节痛、头痛、腹痛或少腹拘急,易于惊恐、头昏、鼻塞、咳喘等。

腹部扁平,腹肌较硬而缺乏抵力。

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苔多薄白。

脉偏浮,脉缓而无力。

常为低血压。

易患疾病谱:心脏及瓣膜病变、心律失常,感冒,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慢性消化系统及消耗性疾病,慢性肌肉、关节疼痛类,产后发热、自汗等。

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体质桂枝汤体质为基础,腹主动脉搏动亢进,易心悸头晕、汗出、失眠多梦。

脉芤或革。

其人不耐体力劳动,常因受风寒而感冒,这就是《金匮要略》所说的“失精家”。

易患疾病谱:儿童期多发病为缺钙儿童的小儿肺炎、佝偻病、遗尿、多汗症、夜啼等。

成年期的神经衰弱、性功能障碍及机体精华物质外泄、外漏脱失症,诸如阳痿、早泄、遗精、阴冷、女子梦交、多汗症、遗精、遗尿、带下、崩漏、脱发等。

3小建中汤体质体形偏瘦,肤色白或黄,缺乏光泽。

易伤风,易疲劳,易腹中痛,易烦热出汗而怕冷。

腹直肌紧硬,腹壁扁薄绷紧,按之软而无抵抗感,称灯笼腹,常可触及腹主动脉搏动。

舌质淡暗、柔软而娇嫩,舌苔通常不厚。

易患病症:虚弱儿童易见腹痛、便秘、遗尿、过敏性紫癜、肠系膜淋巴炎等。

成年期小建中汤体质的常见疾病谱有各种慢性胃肠疾病,痛经,神经衰弱,贫血等,常需加味当归、党参、黄芪。

4炙甘草汤体质羸瘦,面色憔悴,皮肤干枯,贫血貌。

这种体质状态,多见于大病以后或大出血以后,或营养不良者,或极度疲劳者,或肿瘤患者经过化疗以后。

跟黄煌老师经方体质学“十字诀”

跟黄煌老师经方体质学“十字诀”

跟黄煌老师经方体质学“十字诀”经方体质学“ 十字诀”我总结十个字,可以帮助大家学习把握黄煌老师之体质学说,即:型、皮、肉、目、腹、唇、舌、脉、腿、神。

名之为“十字诀”。

型——即望型体等。

皮——即皮肤的色泽与质地等。

肉——即皮下组织及肌肉的坚紧还是松软等。

目——即眼睛的形状及眼神等。

腹——即腹征。

唇——即口唇的颜色和质地等。

舌——即舌象。

脉——即脉象。

腿——即腿征。

神——即传统的望神。

其中,“型”、“皮”、“肉”、“目”、“腹”、“唇”、“舌”、“脉”,多用于体质的判断;“腿”、“神”,多用于方证的判断。

当然,它们之间,根据某体质类型的好发症状,是可以穿插互参的。

《中医十大类方》中的体质判断,“十字诀”似乎都能套用,我学习《中医十大类方》,也是依此“十字诀”进行概括学习的,有易学、易记、不易遗漏、遗忘等好处。

如柴胡体质:型——体型中等或偏瘦皮——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皮肤比较干燥。

肉——比较坚紧目——柴胡眼腹——上腹部或两肋下按之有抵抗感或压痛或肌紧张唇——《中医十大类方》未论及舌——舌质坚老,暗而紫点,舌体不淡胖脉——多弦细腿——《中医十大类方》未论及神——神情抑郁或紧张。

据此养成的思维习惯,每接触一例病人时,总是此“十字诀”首先映现,于是,便按此进行筛选、排除、判断,再结合该类型体质的好发症状,多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正确诊断、治疗。

另外,据此养成的思维习惯,还可以促使自己,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观察、总结患者的某些体质特点、方证特点等。

当然,此不可过于拘泥,临床,还当灵活机动,这不过是一个方便法门罢了。

不当、不周之处,望大家指正,共同学习。

此“十字诀”,最初是“八字诀”,即:型皮肉目腹唇舌脉。

是平时研习黄老师《中医十大类方》所得,后经“第三期经方学习班”同学,河北浅语先生润色,加一“腿”字,成为“九字诀”。

近日,在去潍坊的客车上,默念“九字诀”温习《十大类方》时,觉望神是很重要的,应加入,于是便有了“十字诀”。

黄煌:30种方人大总结(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

黄煌:30种方人大总结(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

黄煌:30种方人大总结(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所谓方人,即对本方有效而且适合长期服用此方的体质类型。

比起药人来说,方人更具体,范围更明确,往往与某些疾病或某类疾病相关,可以说,方人是体质与疾病的结合体。

根据体质定方选药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下面从“经方-体质-疾病”模式简介门诊常见的几种方人。

1.桂枝汤体质多体瘦柔弱,肤白无光,皮肤湿润而细腻,神情憔悴,常神疲乏力,易出冷汗、汗后怕冷恶风,对寒冷敏感,对疼痛敏感,常易关节痛、头痛、腹痛或少腹拘急,易于惊恐、头昏、鼻塞、咳喘等。

腹部扁平,腹肌较硬而缺乏抵力。

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苔多薄白。

脉偏浮,脉缓而无力。

常为低血压。

易患疾病谱:心脏及瓣膜病变、心律失常,感冒,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慢性消化系统及消耗性疾病,慢性肌肉、关节疼痛类,产后发热、自汗等。

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体质桂枝汤体质为基础,腹主动脉搏动亢进,易心悸头晕、汗出、失眠多梦。

脉芤或革。

其人不耐体力劳动,常因受风寒而感冒,这就是《金匮要略》所说的“失精家”。

易患疾病谱:儿童期多发病为缺钙儿童的小儿肺炎、佝偻病、遗尿、多汗症、夜啼等。

成年期的神经衰弱、性功能障碍及机体精华物质外泄、外漏脱失症,诸如阳痿、早泄、遗精、阴冷、女子梦交、多汗症、遗精、遗尿、带下、崩漏、脱发等。

3.小建中汤体质体形偏瘦,肤色白或黄,缺乏光泽。

易伤风,易疲劳,易腹中痛,易烦热出汗而怕冷。

腹直肌紧硬,腹壁扁薄绷紧,按之软而无抵抗感,称灯笼腹,常可触及腹主动脉搏动。

舌质淡暗、柔软而娇嫩,舌苔通常不厚。

易患病症:虚弱儿童易见腹痛、便秘、遗尿、过敏性紫癜、肠系膜淋巴炎等。

成年期小建中汤体质的常见疾病谱有各种慢性胃肠疾病,痛经,神经衰弱,贫血等,常需加味当归、党参、黄芪。

4.炙甘草汤体质羸瘦,面色憔悴,皮肤干枯,贫血貌。

这种体质状态,多见于大病以后或大出血以后,或营养不良者,或极度疲劳者,或肿瘤患者经过化疗以后。

经方名家黄煌教授——八味解郁汤

经方名家黄煌教授——八味解郁汤

经方名家黄煌教授——八味解郁汤八味解郁汤方证八味解郁汤为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枳实换成枳壳)‚由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半夏、厚朴、茯苓、苏梗组成。

在临床上‚黄师发现许多(包括梅核气)以身体感觉异常为表现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兼有四逆散证(譬如手冷等)‚将两方合用‚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精神状态改善尤其明显。

八味解郁汤方证特征(1)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咽中如有炙脔)。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第五条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黄师认为此咽喉异物感不仅包括咽痛、痒、干燥‚咽中有粘痰、鱼骨梗阻感等‚还包括胸部的重压感、呼吸不畅感、呼吸表浅感‚以及有气流向上攻撑至咽喉感、经常嗳气等。

有时患者自述咽痛‚但咽喉并不充血红肿‚扁桃体也不肿;咽痒有时可表现为越紧张越痒;自觉咽中有痰者‚总是吐不出‚即便吐出也仅有少许白痰。

(2)消化道症状。

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

(3)四肢常冷‚精神紧张、月经期和生气时更甚。

(4)胸胁苦满。

除自觉胸痛胸闷以外‚尚有客观的“硬满”‚即通过腹诊、按诊发现胸胁部、腹部绷硬‚按压有抵抗感;或头侧面、肩颈部、胸腹部、身体两侧有肿块及疼痛‚包括乳房肿块‚乳腺小叶增生‚肩颈部酸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

(5)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多属于敏感性体质。

常无阳性体征或器质性病变;体质尚可‚但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大‚情绪不稳‚常处于抑郁状态‚喜叹息;有时可见欲望低下‚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女性可有月经周期不准。

(6)或然证。

或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或眩晕心悸‚失眠多梦‚或小便不利‚ 便秘‚里急后重。

可伴有心血管、肺及呼吸道、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

(7)脉多弦滑。

验案陈某某‚男‚44岁‚初诊:近来受凉后剑突下疼痛‚脸色暗黄。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

常有嗳气‚欲呕‚食欲不佳‚食后胃脘不舒‚大便如水样‚不易入睡‚疲乏。

平日较为在意他人想法及评论‚追求完美‚情绪不稳定‚近日有不顺心之事‚舌暗淡有齿痕、苔薄‚脉弦。

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八大体质用方

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八大体质用方

6五积散(麻黄证+白术证+干姜证的组合)(抓葛根汤+当归芍药散+五苓散证)
(五)郁体方
1柴龙牡(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证)(抓原文)
2四逆散(舒缓神经,放松身心)(抓柴胡证+芍药证)
3小柴胡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脉搏弦细)
(抓柴胡证+黄芩证+半夏 生姜证+人参 大枣 甘草人)
2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1)抑郁、疲劳、怕冷:柴胡证;
(2)焦虑、心烦、口苦:黄芩证;
(3)头汗、失眠、心中悸动、脐腹悸动:桂枝、甘草、牡蛎证(平冲气);
(4)口中干、大便干:天花粉证;
(5)肠鸣下利,舌面水润:干姜证。
3大黄附子细辛汤(大黄证+附子证+细辛证的组合)(抓大黄证+附子证+细辛证)
(四)实体方
1大柴胡汤(柴胡证+半夏证+大黄腹)(抓柴胡证+半夏证+大黄人)
2大承气汤(大黄腹、大实痛)(抓大黄证+厚朴、枳实证)
3防风通圣散(麻黄证+石膏证+大黄人的组合,强人!)(抓麻黄证+石膏证+大黄人)
4芍药甘草汤(骨骼肌结实有力易痉挛、平滑肌易痉挛)(抓芍药证)
5桃核承气汤(血气上冲—其人如狂---桂枝证;盆腔瘀血—少腹急结—桃仁证;大便干结---大黄证)(抓气上冲的桂枝证、盆腔瘀血的桃仁证、大便干结的大黄证)
8栀子柏皮汤(黄连解毒汤的缩减版)
9八味除烦汤(气-火病)(栀子厚朴汤的扩充版,抓栀子证+厚朴、枳壳证)
(三)虚体方
1桂枝汤(桂枝人调体方、强壮方)(抓桂枝人)

黄煌先生八种体质聚类解析

黄煌先生八种体质聚类解析

黄煌先生八种体质聚类解析关键词: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

1麻黄体:是寒体中较为充实的体质,具体特征是体型壮实,肌肉发达或较肥满、胖或浮肿,同时皮肤干燥而粗糙,不容易出汗,无光泽、发暗,困倦;感觉和反应比较迟钝;腹肌较有弹性,腹壁脂肪较厚,脉搏有力,心脏功能较好,无心脏病。

2干姜体:是寒体中以脾胃虚寒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类型,特别是易于呕吐、易于腹胀、腹泻,而进食生冷时容易导致发病者。

舌苔必白厚或腻,或白滑,舌面若罩一层粘液,这种舌象表现正是所谓的“干姜舌”。

一般来说,干姜证多出现于下列情况:1,反复服用攻下的药物后----凡误下或屡下后仲景多使用干姜;2,以腹泻、呕吐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以及伴有脉微而肢冷时;3,以咳嗽或咳喘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4,以腰部冷痛为表现的骨关节疾病等;5,部分出血性疾病。

3附子体:是寒体中体质更为低下的体质类型,特征是精神萎靡,声低息微,少气懒言,身重恶寒,脉象无力、沉、微、弱,患者多有重大疾病,脏器功能低下。

4细辛体:是寒体中以“寒饮”为突出表现的一种体质类型。

其特征是容易出现头痛、腹痛、身体痛、牙齿痛等,与之同时可表现为背部冷、四肢冷而咳吐水样痰涎者。

二:热体关键词:亢进、高涨、张扬、兴奋。

1黄连体:是热体中偏湿热及心火为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其具体特征是患者的面部多油腻,烦热感明显,经常胸闷、心悸或心下痞,或腹泻,其人多舌质坚老,舌色红或暗红,舌苔黄腻而较厚----黄连舌。

脉多滑数或数促。

2黄芩体:是热体中以出血倾向较为突出的一种体质类型。

黄煌教授经验:凡是适用黄芩者,其人多肌肉坚紧,面红、唇深红,舌质坚老,脉象滑数。

如为女性患者,则必见月经色暗红粘稠,并有血块而经量偏多等。

3栀子体:是热体中以粘膜充血为特征的体质类型,表现为烦热而胸中窒,易患咽痛、目赤、鼻衄,小便短赤涩痛、舌红等症,舌苔粘腻而较厚为其舌诊特点。

4石膏体:为热体中由于热甚而致津液不足的体质类型。

其特征是面白而皮肤憔悴,虽然身热、汗出,但却无健康时的红光而现憔悴之态,舌面干燥而舌苔则较薄,脉形浮大或洪大。

黄煌先生八种体质聚类解析(2)

黄煌先生八种体质聚类解析(2)

黄煌先生八种体质聚类解析(2)四、实体关键词:体内毒素不能排出导致功能障碍。

1大黄证:口中燥,舌质坚老,舌苔黄而干糙,或如干焦锅巴状-----此即黄煌教授总结的大黄舌!而与之相反的,见到舌面水润滑、口不燥渴的,我们就要慎用大黄了!所以仲景才有“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130条)的训诫。

脉滑实,滑是指脉来流利、圆滑鼓指;二也指脉搏相对较快;实是指脉搏按之较为有力,提示患者的心功能较好,血压可能较高,体格较壮实,此亦即所谓的“大黄脉”,脉实、脉滑,或沉实,或沉滑,或滑数均属此类。

大黄体:乃是实体中一种以积热和(或)瘀血为特征的体质类型。

其体格健壮或胖壮,肌肉丰满,面红有油光,口唇暗红,皮肤易生疮痘,腹部多充实、饱满,腹壁脂肪厚,按之硬或胀痛,容易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烦躁易怒,情绪容易失控,思维或慢或错乱等;食欲一般比较旺盛,但容易食后出现腹部的胀痛,容易大便秘结,容易出血。

自觉身体发热,容易感染,容易生痈疽疔疮,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者血粘度偏高。

女性多月经不调或闭经,或表现为月经不畅,漏下不止。

导致上述各症的常见诱因是:疾病、感染、创伤、中毒、精神紧张,长期饮食过量或没有规律等。

另据黄煌教授观察总结,大黄体质多见于中、老年人。

2枳实体:乃是实体中以气机阻滞为突出特征的一种体质类型。

其腹部多充实,按压其腹部时会有明显的抵抗感,容易出现腹痛、便秘,容易腹胀、嗳气或返流,容易出现头痛,女性容易患有乳腺小叶增生。

五、痰体关键词:机体易于出现感觉异常。

1半夏体: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好,眼睛大而明亮且有光彩;皮肤滋润或油腻,或黄暗或有浮肿貌,缺乏正常的光泽。

形体中等,但肥胖者居多----所谓的肥人即指此而言,其主诉常较多而怪异,比如空间感的缺失,眼前常会出现恐怖的场面以及患者会觉得身体中藏有怪物、咽喉中有肉、胃中有米粒等等;情绪化倾向较为显著,表情极为丰富,多疑多虑,经常对医者反复询问,同时易于精神紧张,如易有白大衣高血压等;往往眼神飘忽不定,情感丰富且变化起伏大,平时容易大惊小怪、容易出现莫明其妙的恐惧感以及恐高和晕车等;还易于出现咽异感、咽中的粘痰感,在刷牙时或看到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均易于出现恶心感等;易于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尤其是多有恶梦;容易出现心悸或肢体的麻木、疼痛等;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半夏体脉),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舌苔滑而粘腻,较典型的舌象表现为舌的两边有两条由细小的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此即所谓的半夏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煌八大体质详解按:八大体质学说是黄煌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出来的用于病的人的诊治思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该学说而较为便捷的运用于实际临床,并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人不揣浅陋,将黄煌教授整理的八大体质结合具体药物作一个较为粗浅的梳理,非为自炫,乃备诸同好采择而已,倘能有小助于同道则余甚慰!一寒体指身体机能处于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体质特征:黄肿发胖而身体困倦的人;面部浮肿或有黄褐斑的人;皮肤干燥粗糙作痒的人;平时不易出汗的人;经常腰痛腿痛的人;有剧烈头痛的人;月经延后、经量少或闭经的人;经常大便不成形或腹胀腹泻的人;疲倦懒言而思睡的人;口不干渴、小便清长的人;脉象沉细微弱迟缓的人。

调体药物(1)麻黄发汗、平喘、利尿、通经、兴奋。

主治黄肿,兼治咳喘恶寒无汗而身痛者。

所谓黄肿是指面色黄暗而浮肿或有浮肿貌者,患者多见小便量少。

咳喘则是麻黄的兼治证之一,这种咳喘多伴有喉中痰声,或有哮鸣音。

黄肿者的咳喘,用麻黄最为适宜。

恶寒无汗而身疼痛者,乃是一组综合症状。

这种恶寒是指虽不当风而感觉有寒冷感;无汗的互词是皮肤干燥;身疼痛,是指全身性的疼痛感、困重感、拘急感。

临床有恶寒而体痛气喘者;有恶寒而体倦、息微而脉沉迟无力者;有始虽恶寒,后必肌肤发热者;有恶寒而面目黄肿、精神困顿者;由于恶寒与身体疼痛均是属于患者的自觉症状,所以无汗一症的鉴别特别重要,患者多无汗或少汗并且平素不易出汗,故其皮肤多见干燥而粗糙,或如粟粒,或如鱼鳞,其肤色多黄暗而缺乏光泽。

张仲景在判定使用麻黄后的疗效时,常以患者服药后有无出汗作为标准。

麻黄体质:是寒体中相对来说较为充实的体质,具体特征是体型壮实,肌肉发达或较肥满,胖或浮肿、同时皮肤干燥而粗糙,不容易出汗,无光泽、发暗,困倦;感觉和反应比较迟钝;腹肌较有弹性,腹壁脂肪较厚,脉搏有力,心脏功能较好,无心脏病。

常用麻黄类方: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麻杏甘石汤等。

(2)干姜温中化饮,主治多涎唾而不渴者。

所谓涎唾即涎沫,即唾液及痰涎,多痰涎者,即口内唾液较多,或咳吐痰涎较多。

而干姜所主的涎唾多清稀透明,或多泡沫,患者多无口渴感,或虽渴而所饮不多。

临床见此等症,其舌苔必白厚或腻,或白滑,舌面若罩一层粘液,这种舌象表现正是所谓的“干姜舌”。

一般来说,干姜证多出现于下列情况:1,反复的服用攻下的药物后----凡误下或屡下后仲景多使用干姜;2,以腹泻、呕吐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以及伴有脉微而肢冷时;3,以咳嗽或咳喘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4,以腰部冷痛为表现的骨关节疾病等;5,部分出血性疾病。

干姜体质:是寒体中以脾胃虚寒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类型,特别是易于呕吐、易于腹胀、腹泻,而进食生冷时容易导致发病者。

干姜类方:甘草干姜汤、理中汤、甘姜苓术汤(肾着汤)等。

附:生姜功可散寒温中,主治恶心呕吐,亦多伴见口内多稀涎,或者吐出清水,患者口不干渴,甚至腹中水声漉漉,例如生姜泻心汤证所描述的那样“胁下有水饮,腹中雷鸣”;干姜为老姜之干燥品,偏于治疗腹泻,而生姜则可发汗而善于治疗呕吐;干姜可以化饮,常配细辛、五味子使用而其效甚速。

(3)附子温阳,回阳救逆,止痛。

主治痛证而脉见沉、微者。

脉沉微,乃指脉象极细极微,按之如游丝,似有若无,或脉沉伏不出,重按至骨方得,或可见脉象突然变得空软无力,此皆为所谓“附子脉”的常见特征,而这些脉象多见于大汗、大吐、大出血或者极度疲劳、寒泠刺激之后而导致体质情况相当虚弱的患者,也可见于一些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或者年高体弱的患者。

而常常与上述症状相伴而来的症状是:1,精神萎靡、极度疲劳感,表现为声音低微;2,畏寒,四肢冰冷而过肘膝;3,大便溏薄或腹泻,泻下物多为不消化物----所谓的完谷不化,同时可伴有腹满腹痛等;4,浮肿,尤其是下肢的凹陷性水肿,有时也可以出现腹水,如果检测血压,可以见到血压偏低,心、肾功能也可能会低下。

所以我们不能把“脉微细”仅仅理解为一种复合的脉象的层次或者一个症状,而应该将之理解为一种体质状态,亦即所谓的“少阴阳虚证”。

附子所主治的痛证,其痛势多较为剧烈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患者虽然可以苍白虚弱,反而又见烦躁不安,全身疼痛而痛无定处,例如一些肿瘤所引起的疼痛和或中枢性疼痛等。

2:关节疼痛、拘急而冷汗直冒,如某些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痛风等。

3:胁腹大痛而局部按之并无硬满拒按或抵抗而且舌不红苔不黄腻者。

4:胸痛彻背并伴见四肢冰冷过肘及膝,如心绞痛等。

另外,《伤寒论》在使用附子的条文中多次提到“恶寒”、“微寒”、“不渴”,我们反向证明附子证决无口渴、恶热诸症----当然是指一般常规,我们读书要活,切不可死于句下。

患者多面色晦暗,或有轻度浮肿,目睛无神,言语无力,多感觉身体困重而嗜卧思睡,即经文所述的“脉微细,但欲寐”的状态。

如果没有以上指征时,我们使用附子时就要谨慎而不可随便使用大量了。

附子与干姜的主治相似,其区别在于:附子证多见心血管、循环系统症状,如脉象沉微;而干姜证则多见消化、呼吸系统症状,如呕吐、腹泻,舌苔白腻,咳嗽咯吐清稀痰涎等;附子能止身疼痛,而干姜能除腹胀满,两者有内外之别与整体和局部之殊。

附子体质:是寒体中体质更为低下的体质类型,是特征是精神萎靡,声低息微,少气懒言,身重恶寒,脉象无力、沉、微、弱,患者多有重大疾病,脏器功能低下。

附子类方:四逆汤、真武汤、参附汤。

(4)细辛功效:散寒、化饮、止痛。

主治:恶寒,不渴,兼治咳、厥冷、疼痛者。

患者多见畏寒喜暖,四肢厥冷,往往虽夏日而厚衣,或稍受风寒则冷气入骨,全身拘急不适。

所谓不渴,是指口不干渴,唾液清稀且量多,甚或自觉口内有冷气,唾液咽下也觉冰冷。

凡恶寒不渴之人,多精神不振,喜卧懒言,小便清长,脉象或缓或迟,其舌质淡红,舌苔白滑,上罩一层稀滑粘液----此即黄煌教授所观察总结的“细辛舌”。

兼咳喘者,痰液清稀如水,或带泡沫;兼厥冷者,则四肢冷且痛,遇冷尤剧;兼痛者多为头痛、身痛、腹痛、胸背痛,以及咽痛、齿痛或目痛等。

细辛与附子的主治颇为相似,均用于恶寒而身痛者,但附子功可回阳救逆,用于脉伏不出时;而细辛只能化饮,不能担当救人于危难的大任。

细辛证必有水,如痰涕清稀,或舌苔水滑,精神状态相对较好;而附子证则必有寒,如关节拘急疼痛、恶寒,精神状态较为萎靡不振。

还有,细辛与干姜均可用于不渴而苔滑者,但细辛长于止痛,干姜则善于治疗吐利,很明显,前者偏于神经系统,而后者则偏于消化系统。

细辛体质:是寒体中以寒饮为突出表现的一种体质类型。

其特征是容易出现头痛、腹痛、身体痛、牙齿痛等,与之同时可表现为背部冷、四肢冷而咳吐水样痰涎者。

细辛类方: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

二:热体是指机体处于亢进、高涨、张扬、兴奋的状态。

体质特征:面红油光的人;好动怕热的人;声音洪亮、中气十足的人;惯常生疮疖、脓包的人;经常咽喉红肿的人;经常鼻子出血的人;晨起有眼屎的人;汗多而皮肤油腻的人;烦躁易怒、焦虑不安的人;唇红舌溃的人;口干尿黄的人;血压高、脑溢血的人;脉数滑大的人。

调体药物(1)黄连清热燥湿,泻火除烦。

主治心中烦,兼治心下痞、下利者。

这里所说的心中烦,主要指精神障碍,如烦躁不安、焦虑紧张、强迫症状,注意力不能集中,头昏头痛,甚至出现神志错乱或昏迷等;与之同时,患者多表现有身体的燥热感、胸中苦闷感、心脏悸动感等,即通常所谓的烦热、烦闷和烦悸等。

与心中烦相伴的是----不得卧,即睡眠障碍,或表现为入睡困难,或为多梦易醒,或为醒后不能很快再次入睡,或为过早觉醒。

总之,心中烦乃是黄连证的关键!心下痞,乃指患者自觉的上腹部的一种不适感,似痛非痛,似胀非胀,医者按压其上腹部时,患者会感觉到有弥漫性的压痛,但却无肌紧张或肌卫现象,即所谓的“心下痞,按之濡”(154条),此时常常伴有口苦、嗳气、恶心、呕吐,甚至吐血、便血等症。

所谓下利,即指腹泻而言,或伴见腹痛,或里急后重,或肛门灼热,大便粘腻臭秽,或大便中夹带粘液及血液等。

黄连体质乃是热体中偏湿热及心火为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其具体特征是患者的面部多油腻,烦热感明显,经常胸闷心悸或心下痞,或腹泻,其人多舌质坚老,舌色红或暗红,舌苔黄腻而较厚----黄连舌。

脉多滑数或数促。

类方:黄连解毒汤、黄连阿胶汤、黄连汤、葛根芩连汤。

(2)黄芩清热泻火止血主治烦热而出血者,兼治热利、热痞、热痹。

所谓的烦热乃是一种难以解除的发热或发热感,患者表现为胸闷不安、躁动焦虑、睡眠障碍乃至精神障碍,同时又具有身体的热感,或汗出或心悸,或胸闷而有呼吸不畅感,或小便的灼热感,或口干苦,或舌红脉滑数等。

黄芩所主治的烦热与黄连证大致相似,二者的不同之处是:黄芩证的烦热是手足心烦热,而黄连证的烦热则以胸中的闷热感较为明显。

从热的范围来讲,黄芩之热所概较广,可以包括全身性的热感,而黄连证的烦热则较为局限,多见于心下或者胸中。

黄芩是止血良药,张仲景用黄芩、大黄、黄连治疗吐血、衄血,而后世则用单味黄芩治疗出血,如《圣惠方》黄芩散即以黄芩捣细为散内服治疗吐血衄血或发或止;《圣济总录》独圣汤以黄芩为粗末水煎温服治鼻衄或汗孔出血;《本事方》也单用黄芩为末治疗崩中下血。

黄芩所主的出血,有吐、衄、崩漏、便血等,适用面比较宽泛,不过其血色多黯红,质粘稠或有血块,则应是黄芩所主血证的特点。

黄芩所主的下利,以热利为主,所谓热利,多为腹泻的同时,伴有身热烦躁,或便下脓血,或腹痛如绞,或肛门如灼,或见舌红唇红,或脉象滑数等等。

许多急慢性的肠道感染及消化道的炎症时多见此证,对于此种情况,黄芩可以作为首选良药。

《伤寒论》黄芩汤是治疗热利的祖方,后世治疗腹痛下利的处方,大都是从此方演变而来。

所谓热痞,即心下痞而伴有烦热或出血者,其人多唇舌红而口干腻,上消化道的炎症、溃疡等多见这种表现。

治疗热痞时,黄芩多与黄连配伍使用。

所谓热痹,乃指烦热而且关节疼痛,如《金匮要略》所谓的四肢烦热,患者多表现为关节肿痛而入夜尤甚,并见晨僵、盗汗、小便黄短等。

黄芩体质:是热体中而以出血倾向较为突出的一种体质类型。

黄煌教授经验:凡是适用黄芩者,其人多肌肉坚紧,面红、唇深红,舌质坚老,脉象滑数。

如为女性患者,则必见月经色暗红粘稠,并有血块而经量偏多等。

黄芩类方:黄芩汤、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半夏泻心汤。

(3)栀子清热泻火、除烦止血主治:烦热而胸中窒者。

烦热,即心烦不安,卧起不宁,往往伴有睡眠障碍。

胸中窒,即患者自觉其胸部有重压感、窒塞感、呼吸不畅感,甚至疼痛感等,临床上常见的焦虑症、强迫症等多可见有上述表现。

栀子兼治黄疸、腹痛、咽喉疼痛、衄血、血淋、目赤。

其黄疸多鲜明如橘子色,此时多配伍茵陈蒿、大黄、黄柏等;其腹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剑突下,呈持续性的胀痛或灼痛,这种情况则多配伍黄连、连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