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留、换、调、删、补、变。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6字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6字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6字翻译古文实在是太难了,怎么办呢?以下是关于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六个字:对、增、删、移、留、换。

一、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 (《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

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

如:“问:‘何以哉?’”(《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

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三、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如: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者,起提顿作用。

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四、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

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例如: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五、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方法及阅读提升演练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方法及阅读提升演练
• 形式
•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主人 忘归客不发”“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组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和壮士有的战死了,有 的回来了。
⑶本题考查赏析字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⑷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者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或者用自 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 相交错补充。
•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 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 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缕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刘某记。
(4)“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 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 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文学大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01、如何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这里说的是注重平时练习所得,并非考场)。

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考场做题的方法及做题技巧: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

初中考试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不愁不会翻译古文了“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译文及翻译方法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译文及翻译方法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译文及翻译方法【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本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

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夫文言文,古人之遗泽,虽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

然今之人,鲜有通晓古文者,故翻译之法,遂成吾辈之必备。

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须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兹论及文言文翻译之法,以飨读者。

一、字词翻译1. 直译:以现代汉语中与之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替换古文中的字词。

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直译为:“天地,是万物所逆旅的地方。

”2. 意译: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字词进行灵活的解释。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意译为:“那青青的衣领,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3. 音译:对于一些古文中的字词,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意义,可采取音译的方法。

如:“蝴蝶”在古文中写作“胡蝶”,可音译为“胡蝶”。

二、句子翻译1. 调整语序:古文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调整。

如:“余闻之也。

”应翻译为:“我听说这件事。

”2. 增删词语:为了使句子通顺,可适当增删词语。

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有我的老师。

’”3. 保留古风:对于一些具有古风色彩的句子,可保留其原貌。

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翻译为:“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

”三、篇章翻译1. 理解篇章主旨:翻译文言文篇章,首先要理解其主旨,把握全文大意。

如《离骚》一篇,主要表达了屈原忧国忧民之情。

2. 分析篇章结构:文言文篇章结构严谨,翻译时要注意层次分明。

如《岳阳楼记》分为四段,分别描述了楼之高、山之远、水之广、心之旷。

3. 融汇贯通:翻译文言文篇章,要将字词、句子、篇章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翻译。

四、注意事项1. 严谨态度:翻译文言文,必须严谨认真,不可随意篡改原文。

2. 灵活运用:在保证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3. 注重文采:文言文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注重文采,使译文更具韵味。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几种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几种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几种(1)留:把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朝代、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器具、官职、职称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保留不译。

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

(2)补:指将文言文中省略的地方恰当地补出来,将数量词和分数相应部分补足。

如:“果地震陇西”中省去了“于”。

(3)删:指将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词删去不译,如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以及偏义复词中的陪衬部分都可略去不译。

如:“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可略去不译和“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中“往来”是偏义复词,陪衬部分“来”,也没有必要译出。

(4)换:指如果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变成了双音词,古文中的单音词在现代汉语变成了另外一个单音词,古文中的词语在现代汉语变成了另外一个词语,古文中的说法现代汉语变成了另一种说法,翻译时都应换成现代汉语。

另外词类活用词应该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也应换成本字。

如:“乃使蒙恬北守藩篱”中的“藩篱”应译为“边防”。

“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应译为“高官厚禄”。

(5)调:即有些句子(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互文见义语句等)在翻译时词序或语序需要调整,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如:“何谓得之于心”应翻译为“什么叫在心里得到它呢?”;“石之铿然有声者”应翻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

”(6)贯:即意译。

所谓意译,就是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按照原文的意思用比较准确的现代汉语将其翻译出来。

因为古代汉语有些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在现代汉语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或者句子的结构,表达方式比较特殊,如果用直译的方法,译出来以后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所以,只好采取意译的办法。

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这个句子中的“开张”是扩大的意思,“圣听”是对皇帝听闻的一种尊敬的说法,现代汉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只能根据原文的意思来翻译。

整句话可译为“确实应当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翻译的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有些考生对此束手无策或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翻译是有法可循的:
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

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变四法:
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
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

例如,将下面《寇准传》中的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寇准传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对于这一段行文的翻译,要先弄清一些词语的含义。

通过初读,文中的主要人物:张咏,又称张公咏;寇准,又称寇公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