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设计和方法

合集下载

临床科研设计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案

临床科研设计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案

临床科研设计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案近年来,医学科研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到临床科研中。

临床科研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对临床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临床科研之前,科研人员需要了解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设计方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1.明确科研目标和研究问题在进行临床科研之前,首先要明确科研的目标和研究问题。

科研目标可以是探索某种疾病的病因、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等。

而研究问题则是对科研目标的具体细化,需要明确研究对象、样本大小、研究方法等。

2.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根据科研目标和研究问题,科研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设计。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临床对照研究等。

选取合适的研究设计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明确研究对象和样本大小在临床科研中,研究对象通常是患者。

科研人员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特征和数量,并根据样本大小计算方法确定有效的样本量。

样本大小的确定需要考虑统计学因素、实际资源限制等因素。

4.完善研究方法和操作流程科研人员在进行临床科研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操作流程。

如何收集、处理和分析研究数据,如何识别干扰因素等都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进行充分考虑和细致规划。

5.合理评估研究结果在完成临床科研后,科研人员需要进行结果评估。

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是评估研究的重要指标。

科研人员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此外,科研人员还可以通过同行评议、学术交流等方式获得专业人士的评估意见。

二、临床科研设计的一般方案1.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在进行临床科研之前,需要明确科研目标和研究问题。

研究目标可以是探索某种疾病的病因、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等。

研究问题则是对科研目标的具体细化,需要明确研究对象、样本大小、研究方法等。

2.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根据科研目标和研究问题,科研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设计。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临床对照研究等。

临床科研设计

临床科研设计

临床科研设计引言:临床科研设计是指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方案,对临床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的过程。

临床科研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临床实践,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本文将围绕临床科研设计展开讨论,介绍其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常用方法。

一、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概念1.1 临床科研设计的定义临床科研设计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方案,对临床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改善临床实践,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医学进步。

1.2 临床科研设计的重要性临床科研设计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从而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临床科研设计还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医学进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

二、临床科研设计的设计原则2.1 研究问题的明确性临床科研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研究问题,确保研究目标明确、可行。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解决临床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2 样本的选择和配对样本的选择和配对是临床科研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能够反映出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

在样本配对时,应该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配对,以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2.3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临床科研设计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数据的收集要求准确、全面,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该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解读。

2.4 结果的解释和推广临床科研设计的结果应该能够合理解释,并能够推广到实际临床实践中。

结果的解释要遵循科学原则,不能夸大或歪曲研究结果。

在结果推广时,应该考虑到临床实践的实际情况,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推广。

三、临床科研设计的常用方法3.1 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是指在研究开始前,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前瞻性研究可以更好地控制干扰因素,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3.2 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是指在研究开始后,通过回顾和分析已有的临床数据,对研究问题进行探究的研究方法。

临床医学常见科研设计方案

临床医学常见科研设计方案

临床医学常见科研设计方案在临床医学领域,科研设计方案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它旨在明确研究目标、提出科学问题、确定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临床医学科研设计方案,包括横断面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

一、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也被称为截面研究,它是通过观察研究对象在特定时间点上的数据来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因素。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一组病例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如年龄、性别、症状、病史等。

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人群中特定因素的患病率、分布情况等信息。

二、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是在特定时间点开始追踪研究对象,并随访一段时间,以观察其暴露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可以从一个或多个参加者群体,如人群健康调查等,选择符合特定标准的人群,并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数据收集。

通过比较不同暴露因素和结果的发生率,可以得出暴露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三、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来研究某种暴露因素与特定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可以从疾病注册系统或医院病案系统中选取一组已确诊的病例,并选择与病例组相近的人群作为对照组。

然后,通过回顾性地比较两组的暴露状况,分析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四、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通过随机分组、干预和对照来评估某种干预措施对结果的影响的研究设计。

研究者可以从一群符合特定标准的人群中随机选择一部分人作为干预组,给予特定干预措施,而将另一部分人作为对照组,不给予干预。

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干预对结果的影响。

五、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和分析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以回答特定的研究问题。

系统评价可以包括横断面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等不同类型的研究。

研究者可以通过系统性的文献搜索和筛选,提取相关研究的数据,并进行合并分析,以得出更具统计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的结论。

临床科研实验设计方法模板

临床科研实验设计方法模板

临床科研实验设计方法模板一、引言在临床科研中,实验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方法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医疗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临床科研实验设计方法模板,以指导科研人员规范地进行实验设计。

二、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临床科研实验设计的第一步。

实验目的应该明确、具体,同时与临床科研的研究问题相契合。

通过明确实验目的,科研人员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工具,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三、实验对象和样本选择1. 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对象是实验研究的主体,其选择应当符合研究问题和实验目的。

实验对象可以是疾病患者、健康人群或实验动物等。

在选择实验对象时,应考虑实验对象的数量、特征和代表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2. 样本选择样本选择是临床科研实验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样本的选择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例如,应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样本量,确保样本数足够大以达到统计学上的效力;同时,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1. 实验组实验组是接受某种处理或干预的研究对象组成的组别。

在临床科研实验设计中,实验组应当与对照组具有相似的特征,以便比较不同处理或干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对照组对照组是与实验组相对应的组别,未接受任何处理或干预。

对照组的设置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评估实验结果的差异是否与处理或干预有关,并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五、数据采集和实验方法1. 数据采集临床科研实验设计的数据采集方法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靠性。

科研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工具和方法,例如医学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或实验室检测等。

2.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实验设计的核心环节。

科研人员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对象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单盲或双盲试验设计来减少主观偏差,或者采用配对设计来降低变量之间的干扰。

六、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1.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临床科研实验设计的重要步骤。

临床科研设计方案

临床科研设计方案

临床科研设计方案1. 背景和目的临床科研是指在医学实践中,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康复等方面进行研究的活动,旨在提高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

在进行临床科研过程中,设计一个合理的研究方案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案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节约时间和资源。

本文设计一个临床科研设计方案,旨在探讨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科学的研究方案。

2.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在设计临床科研方案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包括疾病的患者群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

研究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方法、指标、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在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时,需要参考已有的文献和资料,综合分析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临床实际情况。

3. 研究设计和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后,需要制定研究设计和方法。

研究设计和方法包括研究类型、研究样本的选择、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等。

在研究设计和方法中,需要考虑到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问题的特殊要求,从而确定采用何种研究类型,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4. 实施计划和时间安排在确定研究设计和方法后,需要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安排。

实施计划和时间安排包括大致的研究时间,研究步骤和流程的安排,以及负责人等方面。

在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安排时,需要参考已有的文献和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可行的计划和时间安排。

5. 风险评估在设计临床科研方案时,需要对研究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包括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和难点等方面。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考虑到研究的实际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尽量减少风险和问题的发生。

6. 结论和展望本文设计了一份临床科研设计方案,旨在探讨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科学的研究方案。

本文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设计和方法、实施计划和时间安排、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科学的研究方案,从而提高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

临床科研设计方案

临床科研设计方案

优化资源利用
合理的科研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 有限的资源,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效果 。
临床科研设计的流程与内容
01
确定研究目的和研 究问题
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 题,为后续的科研设计提供基础 。
02
进行文献回顾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已有研究成 果和不足之处,为研究问题的解 答提供依据。
03
确定研究类型和方 法
案例五:生物标记物的临床检测研究设计
总结词
特异性、敏感性、量化标准、生物样本采集与处理、 质量控制
详细描述
生物标记物的临床检测研究设计需要关注标记物的特 异性和敏感性,制定科学的量化标准。在生物样本采 集和处理过程中,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样本 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要重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质控标准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检测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这将有助于推动生物标记物在临 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效应指标选择
选择合适的效应指标,如 发病率、死亡率、生活质 量等,以便准确评估干预 措施的效果。
统计分析方法
说明将采用的统计分析方 法,如描述性统计、卡方 检验、回归分析等。
03
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研究方法的选取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是临床科研中最常 用的研究方法,通过随机分配研 究对象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以评
分组方法与标准
随机分组
采用随机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 两组在基线水平上具有可比性。
非随机分组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分组,如根据病情严重程度 、年龄等。
分组标准
说明分组所依据的标准和具体操作方法。
样本量与效应指标的确定
样本量估算
根据预期效应大小、变异 程度和检验效能等因素计 算所需样本量。

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课堂PPT)

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课堂PPT)
6、半随机法不采用随机数字产生序列号,而是根据被纳 入研究对象的出生日期、住院号或门诊号等分为单、 双数,分别将单数者分为1组,双数者分未另一组,这 种方法称半随机化方法。
4
随机化的意义
实施随机化的原则,最重要的就是为了防止对研 究对象的选择或分组分配时人为的主管因素干扰,包 括来自于研究者或被研究者两个方面的人为干扰。
2、双盲(double-blind ):受试对象和试验执行者(干 预措施执行者及结果测量者)双方均不知道分组情况, 不知道受试者接受的是哪一种干预措施 。
3、三盲(triple-blind ):受试对象、试验执行者和资 料分析与报告者三方均不知道受试者接受的是哪一种 干预措施,全部采用编号密封。
10
的效应与试验措施的效应进行比较。 2、有效对照:以目前临床公认的有效处理方法
(如治疗某病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施加给 对照,然后与试验组处理措施(新治疗方法) 的效果相比较。 3、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 对照组在试验 期间不给任何处理,仅对他们进行观察、记录 结果,并将其与试验组的效应进行比较。
7
设立对照组的意义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除了干预措施(处理因素) 的作用以外,还有很多因素可能影响研究对象的临床 结局:
①不能预知的结局(unpredictable outcome) ②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③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④向均数回归(regression to the mean) ⑤潜在未知因素的影响
当比较组间主要临床特点以及性别、年龄 等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则基线不 可比或称为基线不均衡。此时,应据主要影响 疗效或预后的因素,对资料进行分层分析。

临床科研实验设计方法

临床科研实验设计方法

结 果
+ - 合 计
试验组 a b a+b
对照组 c d c+d
配对卡方 2= (| b- c| - 1)2 / (b-c)
定性资料的分析
交叉试验所得的数据很多时候是定量数据,如血压改变,血糖变化等。可用差值 t 检验,交叉试验的方差分析和交叉试验的秩和检验进行比较。
定量资料分析
交叉试验统计分析方法
(三)、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又称定群研究,属于二级设计方案,研究者对暴露因素不能控制,分组自然形成,并有同期对照,是群体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应用范围 凡在群体中研究某种可能的致病因素或某项措施对固定人群的影响,均可以使用队列研究。本研究常用于病因研究、治疗性研究、预防性研究或预后研究。 设计方案 D E ND N Ne (?) NE D ND
主要临床常用的设计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 交叉试验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一)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ail , RTC)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eligible subject)分别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或环境里,同步进行观察研究和观察试验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进行测量和效应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现已被公认为临床治疗试验的金标准。 由于RCT的成果越来越多,又因为大量的临床RCT试验不可能都是大样本的研究结果,因此,即使设计严谨,也不可避免地受样本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因此,获得的研究结论就有一定的局限和偏移。为了克服这种影响,英国著名的流行病学家及临床医学家 (Arch Cochran)首先倡导将全球的RCT研究成果广泛收集,将不同地区对同种疾病应用同一治疗方法的RCT进行整理综合并进行严格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从而获得真实可靠的结论,并推广给临床医生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科研设计和方法
从一篇SCI文章中透视其科研设计
熊清芳
立题
题目:简明、具体、新颖、醒目、能高度概括 整个研究内容。 题目的内容反映出研究因素、研究对象及试验效 应这三个主要环节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Role of the Coinhibitory Receptor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 on Apoptosis-Prone CD8 T Cells in Persisten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胰岛素的发现
班廷是加拿大的一位外科医生。童年时他的一 位朋友因患糖尿病而死去,使他对糖尿病有很 深的感受,以后一直试图找到医治糖尿病的方 法。1920年,他偶然在一本外科杂志上看 到一篇文章,报导结扎胰导管可以使分泌胰酶 的细胞萎缩,而胰岛细胞却不受影响。这篇文 章给了班廷很大启发,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结扎狗的胰导管。等候6到8个星期使胰腺 萎缩。然后切下胰腺进行抽提。” ,大胆尝 试后。1922年,胰岛素在临床上应用。班 廷由于这一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医学科研的程序
基本步骤有 5个阶段 1. 科研选题 2. 科研设计 3. 实施方法 4. 统计分析 5. 总结归纳
1.科研选题
选题是确定所要探索的题目,是科研 的起点,也是关系到科研成败和成 果大小的关键性问题 .
基本程序
提出问题
文献评估
假设形成
立项
选题Leabharlann 题意来自: (1)直觉引起的预想 —“一闪念” (2)既往的实际经验 (3)从书籍、文献或别人的经验中获 得启示
选题
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 很大,内容却很单薄。
2、“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 3、“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
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1 、创新性原则 2 、科学性原则 3 、可行性原则 4 、效益性原则 5 、需要性原则
文献检索
围绕以下5个问题: (1) 有助于认识本课题意义的文献 (2) 有关本课题的既往研究工作 (3)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4) 可供借鉴的方法 (5) 关于本课题的不同见解与争论,特别 是与自己假设相反的见解及工作。
CTLA-4 还可促进T细胞分泌TGF-β,下调T细胞的 反应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 IL-2R 基因表 达,减少细胞分泌 IL-2 ,介导不依赖 Fas途径的 T细胞凋亡,从而在 T细胞应答过程中起负性调 节作用。
CD8 T与CHB关系
CD8 T cells 有清除HBV的作用;在 CHB患者中显著下降。 (背景) CHB治疗以抑制病毒为主,并有费 用高、耐药、毒性等缺点。 因此以 减少T耐受,从而达到持久的抗病 毒的免疫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背 景)
HBV特异性T细胞与协同抑制信号关系
We postulate that in this setting,virus-specific T cells are driven towards apoptosis by persistent high-dose antigen with insufficient costimulatory signals, outweighed by an excess of coinhibitory signals.
肝脏T细胞凋亡与Bim关系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proapoptotic defects in these hepatotropic viral infections are imposed by the tolerogenic liver environment they target. This is line with recent data showing that the premature death of T cells primed in the liver is Bim-dependent.
HBV特异性T细胞与PD-1关系
One such coinhibitory signal is mediated through the PD-1 pathway, which has been shown to be critical for engendering intrahepatic tolerance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failure of the T-cell response in CHB. Blockade of the PD-1 pathway only results in a partial recovery of some HBV CD8 specificities in a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CHB, implicating a role for additional mediators.
CTLA一4作用模式图
CTLA一4 在非T淋巴细胞如NK细胞、巨噬细 胞、肝细胞及脑细胞上几乎不表达
CTLA一4作用模式图
CD28与B7分子结合,可以使 IL-2mRNA 增加,促 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上调免疫反应。
CTLA-4 与B7结合后抑制 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使 细胞周期停滞在 G0/G1期,不向S期发展。
Bim研究基础和CHB关系
We have identified Bim mediated apoptosis as a key mechanism resulting in the depletion of HBV-specific CD8 T cell responses in CHB. Interruption of this pathway reconstituted multispecific CD8 T-cell responses against HBV, confirming its functional relevance. (前 期工作) Virus-specific CD8 T cells have also been shown to be highly prone to apoptosis in patients with HCV infection. (相关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