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第13课 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卷(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课后同步作业13诗词三首

13诗词三首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金樽.(zūn)凄.凉(qī)烂柯.(kē)朱阁.(gé)B.投箸.(zhù)茫.然(máng)宫阙.(què)婵.娟(chán)C.琼.楼(qióng)歧.路(qí)沧.海(cāng)玉宇.(yǔ)D.侧畔.(pàn)暂.凭(zàn)绮.户(yǐ)长.精神(zhǎ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济.沧海(渡)B.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C.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D.千里共婵娟..(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C.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4.填空。
(1)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行路难》(其一)](2)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3) ,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不知天上宫阙, 。
(苏轼《水调歌头》)(5)《行路难》(其一)一诗中诗人运用“”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欲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
(7)《水调歌头》中阐释人生哲理,表现词人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
(8)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的心愿的句子是: , 。
◆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是①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以七言为主的②诗,表现出诗人的③。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_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某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某校)一、基础知识(共24分)1.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金________ 珍________ 投________ 侧________ ________精神________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 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4. 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怀旧空吟闻笛赋B.忽复乘舟梦日边C.到乡翻似烂柯人D.拔剑四顾心茫然二、课内精读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
(1)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________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________(3)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本义是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三、拓展提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九年级上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班级:姓名:教材目录:一、古诗词背诵篇目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二、现代诗背诵篇目1.沁园春?雪/毛泽东2.我爱这土地/艾青3.乡愁/余光中三、古文背诵篇目10.岳阳楼记/范仲淹11.醉翁亭记/欧阳修12.湖心亭看雪/张岱一、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行路难》李白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5.《行路难》诗中以””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2、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3、颔联句是(含典故句表达对故人的悼念和对岁月的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句子:4、《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_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空吟________ 烂柯________ 侧畔________ 长精神________2. 划分节奏(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ǎng)精神。
3. 解释加点词(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________(2)二十三年弃置身置:放置。
弃置:________(3)怀旧空吟闻笛赋怀旧:________。
吟:________。
(4)暂凭杯酒长精神长:________4. 默写(1)“连宋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这可以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来表现,他们是:________(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________(4)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________(5)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________(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7)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 二、课内阅读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yín,kē,pàn,zhǎng【考点】注音【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认读的能力,注意根据字义来确定读音。
202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同步作业试题及答案

信息,比较判断正误。 C 错,应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点评】学习古诗词,要整体把握作品内容,记忆要点。
3.【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全诗内容来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有失望与希
望பைடு நூலகம்抑郁与追求,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此句就表现了这些情感,此句没
有表现 “乐观旷达的情怀 ”。
7.【答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依据词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可知,这里的 “此事 ”指的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的意思是:但愿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 美好的月光。表达对离苦之人(亲人)美好祝愿。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 不胜寒 ”的意思是:我想要乘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 高耸九天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天上、人间的矛盾心理。据此理解填写作答即可。 【点评】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8.【答案】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答题时根据平时积累默写,注意 “箸、茫、济、畔、赋、 柯”的书写。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 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 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要在理解诗文内 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来默写。 二、课内精彩阅读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含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含单元测试卷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章节题10岳阳楼记01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zhé)浩浩汤汤(shāng)淫雨霏霏(fēi)阴风怒号(háo)日星隐曜(yào)樯倾楫摧(qiáng)(jí)山岳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tīng)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谪守巴陵郡谪:贬官2)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3)朝晖夕阴晖:日光4)南极潇湘极:至、到达5)迁客骚人迁:贬谪、降职6)日星隐曜曜:光芒7)XXX摧倾:倒下摧:折断8)薄暮冥冥冥冥:昏暗9)去国怀乡国:指国都10)春和景明景:日光11)XXX集集:停息12)锦鳞游泳鳞:代指鱼13)XXX:小洲14)长烟一空一:全15)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16)把酒临风把:持、执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俱兴“具”同“倶”,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越明年古义:到今义:跨过(障碍),跳过2)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情景今义:观看4)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指“处江湖之远”(或: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XXX:后退5)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百废俱兴)2)心境舒畅,肉体舒畅。
(心慌意乱)3)政事顺遂,群众和乐。
(政通人和)4)描述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一成不变)6.填空。
1)《岳阳楼记》是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XXX应好友巴陵郡太守XXX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而写的。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
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品出诗味
2.朗读前四句。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请借助注释把它找(概括)出来,并说说 所表达的感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 赋》 。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 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怀念 好友。 “烂柯人”指王质上山砍柴,观童 子下棋,棋局 终了,手中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已过百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 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 叹之情。
品味诗情
品味诗情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 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思怀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 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 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 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 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 扬的精神。诗人选取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扬 还抑,“皆着我之色彩”,历历分明。
品味诗情
第三联,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抛开个人的 悲苦,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一联堪称千古警语,充满哲理意味,尽显 空开激昂的气概。末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 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 表达了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 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 力。
品味诗情
1、齐读全诗,说说诗的每一联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诗的开头,刘禹锡紧承白居易诗的末联“亦知合 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起笔,概写自己“二十 三年”的被贬遭遇。巴山蜀水,代指贬谪之地。刘 禹锡在此之前曾任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刺史。 “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 辛!“弃置身”三个字,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 这一联,字里行间,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第二 联,用了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当年参加政 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 人非,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樽(zūn)投箸(zhù) 闻笛赋(fù)B.凄凉(qī)歧路(qǐ)冰塞川(sè)C.宫阙(què)怀旧(huái)长精神(zhǎng)D.婵娟(chán) 绮户(qǐ)烂柯人(kē)【答案】B【解析】 qí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金樽清酒斗十千清酒:________ 斗十千:________(2)玉盘珍羞直万钱羞:________ 直:________(3)长风破浪会有时会:________(4)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________ 济:________【答案】(1)清醇的美酒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2)同“馐”,美味的食物同“值”,价值(3)一定、必然(4)高高的船帆渡【解析】考查对古诗句中词语的理解。
作答时,先要大致了解诗句内容,弄清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或根据语境词义。
如“清酒”是“清醇的美酒,好酒”;“羞”同“馐”,美味的食物;“济”是古今异义词,“渡”。
3.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答案】D【解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 怀旧空吟闻笛赋B. 忽复乘舟梦日边C. 到乡翻似烂柯人D. 拔剑四顾心茫然【答案】D【解析】A句“闻笛赋”是典故,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B句“梦日边”是典故,内容是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卷(1)一、积累运用
1.(3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歧.路金樽.珍羞.投箸.
2.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清酒:。
斗十千:
(2)玉盘珍羞直
..万钱羞:。
直:
(3)长风破浪会.有时会:
(4)直挂云帆济
...沧海云帆:济:
4.(3分)默写。
(1)《行路难》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
(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
(3)《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
(4)《行路难》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
(5)《行路难》诗中借用典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
(6)《行路难》诗中强烈的对比衬托诗人内心悲苦的诗句是:
5.(3分)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怀旧空吟闻笛赋B.忽复乘舟梦日边
C.到乡翻似烂柯人D.拔剑四顾心茫然
二、课内精读。
6.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1)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三、拓展阅读。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
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
④代:代州。
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
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
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卷(1)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qí;zūn;xiū;zhù;2.;3.清醇的美酒;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同“馐”,美味的食物;通“值”,价值;一定、必然;高高的船帆;渡;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5.D;
二、课内精读。
6.;
三、拓展阅读。
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