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园林景观
新中式景观

特点
新中式风格
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 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对中 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 的当代设计,清雅含蓄,端 庄丰华。在造型上,以简单 的直线条表现中式的古朴大 方。在色彩上,采用柔和的 中性色彩,给人优雅温馨、 自然脱俗的感觉。在材质上, 运用壁纸、玻化砖等,将传 中国传统的建筑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居 统风韵与现代舒适感完美地 住讲究“静”和“净”,环境的平和与建筑的含蓄。 融合在一起。 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
现代中式风格,也被称作新中式风格。是 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 演绎。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 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 为时代的新风格。
新中式风格
诞生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 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人们开始从 纷乱的“摹仿”和“拷贝”中整理出头绪。在探寻 中国设计界的本土意识之初,逐渐成熟的新一代设 计队伍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风格。 在中国文化风靡全球的现今时代,中式元素与现代 材质的巧妙兼柔,明清家具、窗棂、布艺床品相互 辉映,再现了移步变景的精妙小品。
南
方 园 林 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南方园林派则以其“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精致的景 观和空间处理的手法独步天下。该派建筑多以苏州园林 为主要传承对象,亭、台、楼、阁、轩等也多仿照苏洲 园林样式。景观营造手法借鉴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处理方 法,如借景、漏景、对景、隔景等。白墙青瓦、高大的 马头墙、飞檐是建筑中的突出特点。整体建筑形象可用 “粉墙黛瓦”来形容,如同中国水墨画,淡丽清雅,诗 意油然而生。
统
类似于结构主义的手法在产品细节设计方面融入一些被 符号化了的中式元素,是比较难以被直接识别的中式建 筑。比如:在建筑设计方面仅仅保留代表中式建筑符号 的色彩——长城灰;或者是在山墙处设计被抽象化的马 头墙、人字顶;或是在住宅正面添加被简化的门楼装饰 等等。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将传统的中国园林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相结合的设计风格。
其特点是在保留传统园林特色的同时,注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以营造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空间氛围。
以下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常见手法:1.学习传统园林布局: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以传统园林布局为基础,如回字形园林布局、游廊线性布局等。
通过恰当地运用这些传统布局手法,能够创造出具有历史传承感的空间氛围。
2.营造重点区域: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注重营造一个或多个重点区域,如主景区、水景区、花园区等。
这些区域通过布局和景观元素的安排,突出园林的核心主题,吸引观赏者的目光,使其成为园林的焦点。
3.创新造园元素: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常常巧妙地运用传统园林中的造园元素,如廊架、假山、水景等,并通过创新手法赋予其现代功能。
例如,在廊架上增加遮阳设施,使之成为休憩和观赏的场所。
4.融合中西室内室外设计: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将中式园林元素融入到室内室外设计中,营造出兼具中西元素的空间风格。
通过选用传统材料和家具,结合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使得整个空间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与和谐。
5.利用自然材料: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注重运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水泥等,以营造出朴实自然的景观氛围。
同时,也会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如玻璃、不锈钢和照明设备等,增加空间的现代感。
6.引入现代艺术元素: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常常引入现代艺术元素,如雕塑、水景艺术和灯光艺术等,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丝现代气息。
7.围合布局和开放空间: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常常采用围合布局的手法,在庭院的周边筑墙或搭建围栏,将空间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场所。
同时,也注重创造开放的空间,以增强空间的通透性和开放性。
总之,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通过运用传统园林的布局和元素,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创造出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时尚的空间氛围。
这种设计风格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和观赏的需求,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沉淀。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分析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分析摘要:随着文化全球化发展,西方文化也对我国各个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园林工程方面也较多地模仿西方国家的风格,中国传统园林在设计中的地位逐渐没落,急需加强设计创新焕发中国园林的新活力。
传统文化观念的改变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与色彩,逐渐形成了新中式园林景观。
基于此,文章对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及其手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一、新中式园林景观特征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宗旨是营造舒适的景观氛围,对于小环境建设需特别重视,在进行整体景观方向。
模式进行合理把控的基础上对各个部分具体场景进行分析、整理。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重视互相合作与分担开合,使得新中式景观保持曲折开合的特点。
对景观空间进行多主题划分,形成规模不同却主次分明的景观空间,在动作与动作的组合下形成较好的小环境建设。
例如,在北京湾别墅景观设计过程中,以展馆作为整体景观的中心对周边的植物景观进行交织设计,形成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
简单的说,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各个景观要素动作之间的组合。
中国的古典园林景观大多采用虚拟组合的设计方法,使得现实景观与虚拟景观之间的互相映衬,形成和谐的园林景观。
例如,景观可以倒映在水面上,在水面上反射的是虚拟的景观,但是地面上的景观却是真实的。
如此,虚实之间的对比、映衬,赋予了景观、风景更为生动、深刻的含义,也为游客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微妙的艺术美感,使人流连忘返。
例如,在苏州博物馆的庭院设计中,周边的建筑、行人、植物等景观,倒映在蜿蜒的河流水面上,给人营造一种山水墨画的感觉,人们从中可以发挥无穷想象。
不管是整体景观空间上的设计,以及景观序列的安排,还是虚拟景观的空间映衬与处理,这些中国古典园林特点都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得到了较好的延续,使得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始终带着较好的中国景观效果。
二、新中式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一)景观色彩搭配中国传统景观设计中往往会采用许多大胆、夸张的设计,尤其是在色彩设计方面的研究、分析十分重要。
浅谈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之体验--由辽宁本溪观山悦F地块景观设计谈起

够 提 供 有 一定 使 用 功 能 的 场 所 , 同 时 住 户 更 希 望 自 己居 住 首 当 其 冲 当属 意 境 的营 造 。 意 境 产 生 自意 向 又 超 越 于 意 小 区 能体 现 风格 、 体 现个性的环境景观。 在 注 重环 境 生 态 、 向, 是诸 多“ 艺术 门 类 中 , 借 匠 心独 运 的 艺术 手 法熔 铸所 成 人居质 量 、 艺术 风 格 的 今 天 , 住 宅 小 区 的 园林 景 观 设 计 风 的情 景 交 融 、 虚 实统 一 、 能深 刻 表 现 宇 宙 生 机 和 人 生 真 谛 , 格就显得 更加 重要 了, 本文结合本 溪观山悦 F地块景观 对 从 而 使 审 美主 体 之 身 心 超 越 感 性 具 体 , 物我贯通 , 进 入 无 其 进 行 探讨 新 中 式景 观 设计 的意 境 和 体 验 。 比广 阔空 间 的那 种 艺术 化 境 ” 。新 中式 景 观 设计 正 是在 这 1 新 中式 园 林意 境 的再 造 种 主 体 审 美 的环 境 中 , 以外在景观 的空间、 造型 、 色彩 、 气 新 中 式 风格 源 于 中 国传 统 文 化 复 兴 的 新 时 期 , 伴 随着 味等要素 , 感 受到 自我 的体验升 华。 国力增强 , 民族意识逐 渐复苏 , 人 们开始从 纷乱 的“ 摹仿 ” 2 景观设计 案例分 析一 辽 宁本 溪 F地块 新 中式 园林 和“ 拷 贝” 中整 理 出 头 绪 。 在 探 寻 中 国 设计 界 的本 土 意 识 之 意 境 的 分 析 初, 逐 渐 成 熟 的 新 一 代 设 计 队 伍 和 消 费 市 场 孕育 出 含 蓄 秀 美 的 新 中式 风 格 。 在 中国 文 化 风 靡 全 球 的现 今 时 代 , 中式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四大要素总结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四大要素总结新中式园林景观是以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为基础,加入一些欧美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元素,通过两者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艺术。
基于此对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我国新中式园林景观类型和组成要素以及设计手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此为现代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下面建科园林景观总结了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四大要素,希望对您了解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有帮助。
1、建筑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首要元素是建筑。
这一元素主要是出现在比较大的庭院景观规划中,采用建筑的元素还需要加强对建筑进行装饰,如细部中运用带有意象符号进行装饰,或者是植物盆栽进行点缀。
通过这些方式的运用还能够体现中国文化意境和韵味。
如在现代别墅中设计中式中庭或者是游廊等。
2、植物新中式园林景观中的植物景观在选材上不是运用带有传统寓意的植物种类,而是采用外来品种进行装饰、点缀。
在传统的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采用都是带有一定寓意的,如松竹寓意人品格和意志坚定,梅花代表人的气节等。
对营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园林具有很好的烘托作用。
新中式园林景观植物运用更多是自然形状的植物和运用修剪的方式,营造文化氛围。
3、山水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山水也是运用比较多的方式。
通过山与水营造出自然的山水环境,增强新中式园林的灵性。
但是在新中式园林景观中山水主要是以简单的造型出现,使之与景观融为一体。
4.景观色彩在景观色彩的运用上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园林景观中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的红色和琉璃黄色进行,如在过年时通过红色表达出节日的喜庆。
黄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在作为权力的象征,体现出高贵和威严。
除此之外还有象牙白和黑色的运用,白色体现出干净、清爽,黑色主要是用于园路的铺装和亭子的底漆,呈现出内敛沉稳的氛围。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首先,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注重传统的造园手法和空间布局。
在设计中充分运用传统的院落格局,采用有序和谐的布局,呈现出一种古朴而美丽的效果。
例如,它常常使用对称的布局、回廊、假山、亭台、池塘等元素,使整个园林空间显得典雅而舒适。
同时,它还注重利用自然的山水、水池、湖泊等自然景观元素,使园林更富有灵性和生命力。
其次,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注重色彩搭配和材料运用。
传统的中式园林设计通常以红色、黄色、绿色为主色调,营造出一种热情、活力和生命力。
而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则更注重色彩的搭配和材料的选择。
设计师们会根据不同场地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颜色和材料,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例如,在颜色上,可能会运用大面积的红色和黄色来增加活力和热情,或者使用大面积的绿色来增加自然和平和的感觉。
在材料上,可能会使用传统的木材、石材以及现代的玻璃、钢材等材料,来打造出丰富多样的质感。
再次,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注重造型的创新和意境的表达。
它通过创新的造型和形式,来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设计师们会在传统的元素基础上,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和变化,使园林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和氛围。
例如,在亭台楼阁的设计上,可能会采用现代的线条和造型,使其更加简洁和流畅。
在假山的设计上,可能会采用独特的形体和材质,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山水之感。
同时,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注重将建筑、植物和动物等元素融入到景观中,使其更加丰富和生动。
最后,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注重体验和环境的融合。
它不仅注重景观的美感和观赏性,更注重人们的体验和环境的融合。
设计师们通常会根据场地的特点和人们的需求,把设计的重点放在景观的使用和服务上。
例如,可能会在园林中设置休闲区、活动区和观景台等功能区域,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同时,设计师们还会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选择环保材料和植物,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和照明系统,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环境。
综上所述,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结合中式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手法的园林设计风格。
“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的运用方法经验谈

一
、
“ 新 中式”景观设计风格的概念
1 . 简述
我 国的景观 设计是拥有悠 久历史 ,经过 时间的 沉淀 ,它传 承了我们 国家人 民的纯朴沉稳 的特色 , 具有唯美 的古典诗韵。 “ 新 中式”景观设计风格 是 指现代人 的居住 景观,它既融合 了中国古典传统文 化 又有现代 的时 尚元素 。在建立起 居住景观优雅 内 敛 的基础之上 ,又不失现代景观 设计 的优 点 ,集合 古今 中外 之 大 成 。 2 .组成 “ 新 中式 ”景观设计风格 的元 素 合 。而我们 大部分的 “ 新 中式 ”景观中没有搭配好 ( 1 )道路景观 古典与简 约的轻 重,从而导致所 谓的 “ 新中式 ”景 由于 中 国古典 园林 考究其道路铺装 的质量 ,包 观设计失去 了它作为 “ 新 中式 ”的特 点。 括铺装材 料 ,组合方式 ,色彩搭配和工艺要 求,从 再者 ,由于 民族风的盛行 ,部分 “ 新中式 ”景 而达 到其 设想中 的和谐 与韵律感 ,使最后 的景观 极 观设计达不到将 民族 与古典和现代相结合 。同时 , 具观 赏性 ,生活在这个景 观设计的人群能够 愉悦 , 由于人 文,地理 以及社会情怀 的影响 ,“ 新 中式 ”景 也 提 高 的 城 市 的 品位 与 质 量 。 观 设计存在许多 可以开发的地方 。由于开 发商的牟 ( 2 ) 山 、水 、植 物 景 观 设 计 利 问题 ,许多居住 区都 以 “ 民营式 ”的方法排 列, 从古至 今,我们的景观设 计中将静态 山与动态 布局 方面略显简单 ,住 宅环境就难 以达到互相不 干 的水和植物 结合 起来时常有 的事。静态的 山给人 以 扰 ,安静透光通风 的特 点,失去 了古典景观设计 的 宁静旷远 ,使人 凝神静气 。水 虽静但变化多 ,即使 韵昧 。 人宁静致远 ,也 时常让人为之 的波澜 雀跃 。水 中又 与此 同时, 由于施 工工人的素质普遍较低 ,对 可以假 山怪石 ,水草鱼虾来丰 富其存 在,灵活 了整 于具有地 域特色 的景观 设计 了解不够透彻 ,施工过 个 景观设计 。以我 国苏州拙政 园中的鸳鸯厅为例 , 程 中就会相 继出现一些 问题 。在建筑景观设计的过 厅中设置 了供仆人 休息的等候室 ,安置 了石凳,石 程 中对 于颜 色的搭配 ,材料工 艺的精致以及材料质 凳形状 摒弃一贯 的圆矮 凳的风格 ,将石凳 设计成稍 量 的 选 择 都 有 别 于 预 期 的设 想 。 因此 , 各 地 的 “ 新 高且 窄的形式 ,在 符合 人体工程 的同时,又防止 了 中式 ”景观设计 风格都会 出现雷 同的现象,从而就 在外听候主人 召唤的仆人因环境太安逸而睡去 。 缺失 了地方特色 ,也就没有达到预期 的文 化底蕴 。 ( 3 ) 人文 风 情 整 合 更有大片 的施工 队伍 单纯 以模仿古典 园林 为装潢主 新 中式的景观设计追 求的是创 出人们居住 环境 要 目的 ,这更缺 乏了对 于现代周边环境 的分析,从 优雅 ,使其 能够融合在 自然中又不失现代人居 住的 而丧失的 “ 新中式”景观存在的意义 。 品味 。 要求 自然和人 以及景观环境很好地交流感情 , 四、 如何将 “ 新中式”真正运用到景观设计 中 从而达 到其 寻求的 即满足人们 需求环境又给人创造 ( 1 )在施工 方施 工之前,开发 商需与施 工工人 了轻松和满 足感。 以颐和 园为例 ,它的建筑风格 一 进行 深入交流,两方都 要查找 大量文件与资料 ,因
新中式园林植物配置探析——以武汉元舍项目为例

武汉元舍项目定位为区域的中式豪宅标杆项目, 建筑风格为新中式,整体以简约的线条融入中式文化 元素,创造人居空间的归属感和人文认同感。
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以东方元素的视角为切入口,运 用本地特色文化的设计元素,与建筑联动呼应,意图打 造出一幅立体的、有浓厚中国文化内涵的东方画卷,从 而塑造彰显武汉当地文化内涵的中式豪宅雅居生活。 3.3 项目植物配置原则
(2)植物树形。《园冶》中,计成曰“摘景全留杂树”[3],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树形多自然、舒展、朴实,为此,元舍 项目中在选择苗木树形时,会尽可能选择接近这一特 质,选择舒展、自然形态的,生命力旺盛,具有季相变化 的品种。因此,类树形散发着自然环境中植物自由生长 的调性,又不乏内敛精致,是对自然原生之美的一种匠 心提炼与艺术化再现,更是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延续。
武汉元舍项目占地面积约 10 万 m2,位于武汉东西 湖区,武汉未来城市门户—— —临空产业聚集区内,包括 了多种建筑业态,致力于打造该区域的文化艺术与商 业中心。项目地块周边交通配套齐全,自然资源丰富, 临近 40hm2 的湖泊绿带。为此,奠定了打造中高端住宅 小区的禀赋基础。 3.2 景观设计核心主题
本项目的植物配置,需实现其服务住宅的根本功 能,即:新中式住宅小区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必须服从整 体设计框架,充分体现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文化特征和形 象意蕴[2]。在此前提下,为实现对中式园林景观韵味的延 续和传承,植物景观配置,主要从如下 4 个原则来展开。 3.3.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布局、 配置、造型都往往模仿自然,以实现“天人合一,返璞归 真”效果。为此元舍项目,遵循明代造园大家计成在其 著作《园冶》中的论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所有植物 的布局、配置,整体都尽量保持其自然原生态,模拟自 然,以求极致体现其师法自然的效果。 3.3.2 小中见大,构筑无限空间。中式园林景观的精髓 在于模拟大自然,在面积有限的园林里,讲究通过对空 间的处理,比如框景、对景、夹景等构景手法,增加空间 的层次,达到“咫尺山林”的意境。在元舍项目中,除了 借用一些园林景观要素来实现空间的转换关系外,还 通过植物的巧妙配置、道路的曲折、地形的堆坡等手 法,来实现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无限延展的空间效果。 3.3.3 注重季相变化。清代陈昊子在其著作《花镜》中就 曾提到:“使四时有不谢之花,方不愧名园二字”。通过 对客户需求研究发现,居住区植物能够呈现季相变化, 实现四季皆有景观的效果,是中高端项目居住人群对 小区景观要求的一个共性,为此,要实现新中式植物景 观的品质感,植物的季相变化不可忽视。 3.3.4 植物的文化意韵。通过植物表达寓意,是延续传 统古典园林景观特色和人文内涵的重要处理手法。如 元舍项目巷道里种植的红梅,独树一帜,枝干遒劲弯 曲,花香清幽,是寒冬里最耀眼的明星,具有较高的观 赏价值和文化涵义;古朴苍劲的朴树、榉树,与“前举后 仆”谐音,寓意高中举人,家有仆人的寓意;假山上潺潺 流水,模拟古代咫尺山林的意境,两侧种植一高一矮两 棵造型油松,一仰一合,相互呼应。傍晚时分,明月当 空,听着潺潺流水,有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 意境。入户门前点缀 2~3 株刚竹,清新秀丽,象征了古 人高贵不俗的品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式园林景观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
“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中式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创造的空间,它是人对大自然欣喜的回眸与回归。
其艺术特质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就是任其自然之意,即重自然,抑人工,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园林文化美学命题,其精神涵义便是“道”之境界。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人性化的审美境界的追求。
一、概念特征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东方文化又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元素”这一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越来越高的艺术价值。
人们开始从纷乱的“摹仿”和“拷贝”中整理出头绪,在探寻中国设计界的本土意识之初,逐渐成熟的新一代设计队伍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园林风格。
它以当代的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审美爱好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
可以说,新中式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
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
新中式风格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展现“水桥房”的空间格局、“黑白灰”的民居色彩、“轻秀雅”的建筑风格、“情趣神”的园林意境。
它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
二、传承发展新中式景观作为我国本土地域化的景观,在全球文化交融而带来的西方现代景观对中国特色园林吞噬的情况下,其出现是必然的,但它不是对传统的复古,而是传统的继承。
其景观设计从古典园林中汲取适合当代的设计精华,将古典园林本土化的东西消化、推敲、重构、传承、接力,融合于当代景观设计下,用另一种视角、另一种手法来开拓,最终达到新景观对古典园林的承形、延意、传神。
当下新中式景观的传承发展大概可以归纳为源、衍、意。
新中式景观的造园思想源自古典园林,直接表现在对古典园林景观布局与造园手法的再现。
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融合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造园思想。
依次而产生的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空间的对比、藏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渗透与层次、空间序列、花木配置等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景观的设计。
古典园林景观布局再现。
中国古典园林源自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反应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融合关系,体现在“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在小空间中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新中式景观设计的布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对空间的感受出发,模仿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创造现代语境下的新型园林空间。
上海世博园中国园中的设计就将“亩”与“园”相结合,形成了“九亩园”的布局,创造出富有当代魅力和传统园林精神的“亩中山水”系列。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直接使用。
正如清初造园家李渔所说的:“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
”为了实现古典园林缩拟自然、以小见大的造园目的,古代造园家们创造了古典园林特有的借景、框景、障景、抑景、对景、漏景、夹景等造景手法。
新中式景观为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将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融入到现代景墙、廊架、景观亭等的设计中,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
2. 衍—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的衍变新中式景观作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景观,在探寻现代景观的审美、构图布局、材料选择和文化诉求的基础上,提炼古典园林的传统文化、造景手法、景观要素,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与现代艺术创造手法,进而通过解构重组、简化、衍化的方式,抽象古典园林精髓,营造具有中国情节的现代景观。
新中式景观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要素、色彩、诗词文化的解构与重组。
古典园林的中国情节是由古典园林的山、水、植物、建筑造园要素结合中国色彩、诗词文化等共同营造的。
新中式景观为营造本土地域化的中国式景观,就必须对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色彩、诗词文化精辟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离解构,再按造园的空间和视觉手法及现代审美和功能要求进行重组,设计现代语境的中式景观。
万科第五园建筑对中国传统民居安徽马头墙、云南“一颗印”、江南“四水归堂”等建筑符号的采用;中国素雅、朴素的灰白色彩的抽取;中国气息的竹、芭蕉、菖蒲等植物应用都为其新中式景观打上了中国烙印。
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简化。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是一个自我更替、自我完善的过程,但发展到后期,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繁琐的追求意境的营造。
不同哲理下的西方园林的园林成就,以及其艺术成长之路,为现代中国园林的传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将现代艺术与古典园林相结合,用现代设计语言简化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创造中国式的现代设计语言,实现新中式对古典园林设计语言的现代解释再现,传承古典园林文脉。
贝律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的主庭院山水景观,以及上海世博会中国园中的叠石园就用现代设计手法,简化了古典园林的堆山叠石、庭院理水的造园手法,实现了设计语言的转化。
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传统符号的衍变转化。
古典园林的传统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包含中国文字、传统吉祥物、名族特色图案以及园林小品等。
将这些传统符号用现代手法进行衍化,以新的雕塑小品、景观灯具、景墙、铺装、坐凳等形式出现,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了古典园林,同时也丰富了新中式景观的造景形式。
上海世博会中国园的映月园中刻有“月”字古文篆刻的石钵,就衍化了中国文字与杭州西湖“三潭映月”。
3. 意—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追求中国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写意,而古典园林作为中国画的实践版本,通过山水建筑、植物四季变化、诗词牌匾等将大自然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
新中式景观,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场所精神、文化设计创造景观空间,最终达到传统空间意境的现代再现,让使用者和景观空间真正地达到情景交融。
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的手法创作出“街-巷-院-家”的层层递进的传统空间秩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邻里交往空间。
这样对中国传统生活模式的再现,深系中国情节,体现新中式景观对中式情感与情节的表现,达到了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追求。
三、设计手法目前,新中式的设计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复兴传统法,即把传统的地方建筑和规划的方式、基本构筑保持下来,突出文化特色,删除某些过于繁琐的细节,强调形式主义。
二是重新诠释传统法,仅仅使用传统建筑的符号达到标识的作用,强调文化感和意境上的相似,在表象方式上颇为接近后现代主义的手法。
复兴传统法重新诠释传统法特征:讲究对称大气,私密性强,一般要求楼盘的用地面积比较大,或者单栋别墅的占地面积比较大,才能比较好地演绎出传统建筑的精髓。
特征:表现手法则较为灵活,布局带有浓厚的西式色彩,比较开放,产品组合也较为丰富,适合年龄层较为年轻、而又追求时尚的客户群。
设计形式上:在传统的复古建筑中加入一定的现代设计元素。
这种产品无论是在大的院落规划,建筑布局,还是在小的建筑装饰、庭院植栽等方面均遵循中国传统的格局营造,保留大量的中式建筑元素。
比如:宅前有平台、筒瓦制的曲线屋脊、影壁、山墙头、房角屋边的游廊和平台设计、住宅中庭,方格窗子则是典型的中国窗子。
富有寓意的庭院植栽:书房前植芭蕉,厅前植海棠,屋后种枣树设计形式上:产品在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造工艺以及功能空间设计,加入了国际化要素,体现了一种现代建筑简约、时尚的风潮,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类似于结构主义的手法在产品细节设计方面融入一些被符号化了的中式元素,是比较难以被直接识别的中式建筑。
比如:在建筑设计方面仅仅保留代表中式建筑符号的色彩——长城灰;或者是在山墙处设计被抽象化的马头墙、人等。
字顶;或是在住宅正面添加被简化的门楼装饰等。
空间形式上:由于中式住宅传统的家族组织及社会等级的观念,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矛盾,故,新中式在室内生活空间设计方面,通常还是按照现代的居住模式设计。
空间形式上:大量使用“房子围合院子”的手法,而不是用墙围合院子。
这样使得室内外的功能,如餐厅,客厅,休息厅,能相互对话交流,适合现代生活。
其园林的艺术形象是以山体、水系为骨架,模仿自然界的景观特征,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挖湖堆山”法。
楼盘代表作:北京观唐、苏州天伦随园、成都芙蓉古城楼盘代表作:万科第五园、上海九间堂、成都清华坊、北京运岸上的院子新中式园林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表达出其唯美不奢华、含蓄不张扬,精致不造作,亲切质朴,自然人性化的特征。
新中式园林景观植物空间的营造1.新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它更为简洁明朗,古典园林植物种植以自然形、多层次、多品种植物混植,而新中式景观植物种植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植物层次较少,多为二至三层,一般为“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大灌木”等形式,品种选择也较少。
2.新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欧式景观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欧式景观植物种植多采用修剪整齐色彩鲜艳的植物作主基调,而新中式则主要采用自然与修剪植物相结合,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欧式园林种植设计手法的结合,营造现代、简洁的植物空间的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
3.植物选择枝杆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种类为主,如:竹、水石榕、垂柳、桂花、芭蕉、迎春、菖蒲、水葱、鸢尾、马蔺等植物,营造简洁、明净而富有中国文化意境的植物空间。
新中式的颜色选择1.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
2.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廊架、景观亭、景墙等景观建筑上,突显崇高、喜庆、祥和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