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论文

合集下载

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论文

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论文

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情境创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切入口。

为此,我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适应学生认知水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等做法说明情境创设的应用。

关键词: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认知水平;贯穿全程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主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的切入口,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

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情境创设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的发展。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感官不能被调动,思维不能被激活,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也就是说体现不出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显然不会有富有成效的学习。

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必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案例:为了引起学生对几何证明的重视,说明其重要性,我出示了如下两个情境:①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颗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②本人亲眼目睹:一生冲凉晚出,大门已被铁链圈锁,留有一缝,人出后而铁桶刚好直立卡在缝中间(圆台形桶),问该生有何办法将铁桶取出?两问题情境的提出,同学们回答热烈。

问题①的答案是肯定的,问题②的方法是将桶横放取出。

但绝大多数同学均不能正确回答,这说明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这样就揭示了本节课的课题——证明,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创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论文

创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论文

探究创设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境教学是科学,教学是艺术。

生动的教学语言,巧妙的教学设计,有序的教学结构,精湛的教学图式,无不闪烁着教学的艺术光辉,教师通过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鼓舞学生的学习信心,而成功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一、创设情境的意义1、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2、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心。

有利于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会的连接,促进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知识,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提高应用能力、增长才干。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加工整理,不仅在内容上有所取舍,形式上有所变通,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创设出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

1、创设情境要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要充分反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问题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数学内部有,现实生活也存在着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新课程的任务。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复制“打碎的玻璃”)这个问题符合现实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能够运用经验进行决策,但又不能说出来,这就形成学生欲证不能、欲罢不能的悱愤态势,很快对数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数学定理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研究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1.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提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情境设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同时情境的设置也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此外,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现今小学教材比较重视情境的引入,不仅仅只是文字,图片以及故事性的文字比较多,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虽然数学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但是与我们的生活也紧密相关。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与生活紧密相关。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纸质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沿边展开,将展开图放在桌子上供学生观察。

然后让学生自己数一下一共有多少个面,然后观察一下各个面的大小,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情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一定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提问无疑是一种比较方便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惯。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研究,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比如说在讲解“平均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在超市购物的情境给学生出几个求平均数的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

将问题与生活结合起来,无疑会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第三,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上组织学生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获得一定的知识。

数学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论文

数学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论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

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

”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问题情境”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

这种教学环境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存在外,还有心理意义上的存在。

从物理意义上讲,它具有客观性,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它可以是现实生产、生活材料,也可以是本学科的问题,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

从心理意义上讲,它充分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

二、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三、由旧知到新知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景知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知的产生往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或减弱条件,让学生展开思维想象,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或发现新的规律。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个好的数学问题需要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一堂好课,问题的提出必须能够让学生有的放矢,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因此,我们要建立合理的问题平台,注意问题的可操作性,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我们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呢?本文试着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一、创设故事情境对学习来说,最好的刺激是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 要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之中,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投入到新知学习中.例如,在教“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古希腊有个哲学家泰乐斯旅行到埃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埃及伊系神殿的司祭长陪同他去参观胡夫金字塔,泰乐斯看着金字塔问:有人知道金字塔多高吗?司祭长摇了摇头. 泰乐斯听了,立刻从白长袍下取出一条结绳,在他的助手的帮助下很快测出塔高131米. 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 故事讲完之后,学生都产生了疑惑的眼光,兴趣很高. 他们都很难理解,他是怎样测出塔的高度的?这时教师告诉学生:下面将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就能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 等学完新课后,师生回过头来思考泰乐斯是采用了什么原理测量的金字塔的. 这样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二、创设讨论情境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 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垂径定理”时,我是这样进行的:(1)让学生动手. 让学生自己画圆,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 把画好的图形剪下来,图形沿着直径对折.(2)给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对折后的图形中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 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 (4)让学生总结,教师再作补充强调.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地掌握了垂径定理. 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三、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营造数学探究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最终改进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可能性和概率”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请两名同学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 甲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 如果同时正面向上或正面向下,你可获得20元,否则你给我10元. 这时下面同学等着看热闹. 乙同学开始投,结果一连投了五次,乙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玩下去了,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 这样通过问题的手段来创设问题情境,促使他们主动思索,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到主动探究,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四、创设活动情境动手操作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思维发展,也就是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只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先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分析、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利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学生就会有所体验,有所收获.例如,每周一清晨,学校的全体师生都要举行升旗仪式. 可是旗手升旗的速度有快有慢,很难做到与音乐同步.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学校准备投资换成电动旗杆. 由于国歌演奏时间是固定的,总共43秒钟,那么只要测出旗杆的高度,计算速度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测旗杆的高.怎样利用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或利用投影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呢?大家先集中讨论方案,再分散实际操作,最后集中总结交流. 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汇报测量方法时,各小组竟然总结出了七八种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 最后大家统一认识,去同存异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2)利用标杆;(3)利用镜子;(4)利用测角仪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等等. 由于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联系密切,学生热情很高,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用身边的例子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学生亲手操作,才是理解知识的捷径.总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因为问题情境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出发点. 然而创设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以数学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论文]

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论文]

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亦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这里的情感包括多种类、多层次的情感现象。

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

在数学教学中,情感随着认识过程从觉察某种现象并愿意做出注意→做出需求的反应→对行为的满意欣赏→形成个性、人生观;与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应用是紧密平行交叠着发展,共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时而需要用情感目标作为达到认知目标的手段;时而把认知领域中的变化作为引起情感变化的手段。

学生兴趣盎然,有了渴望获得新知识的需要,必然促成新的认知目标,这样,以情感交流入手,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创设情境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而就是哪种问题情境加上他的活动给他带来的体验会深深地刺激他。

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识就往往通过情感功能而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一)创设问题情境,改革单一的教学方法目前教学方法仍然很单一、枯燥,学生疲于接受,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挖掘学生的内在的潜能,教师首先要有现代的教学意识,要更新观念,改革单一的教学质量观,改革整齐划一、单一的教学观,探索在课堂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改革传统的师生之间学习、活动的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感触下讨论,合作,思维碰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考,活动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

(二)问题情境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有问题,有情境学生便有了自己思维的空间,有些学生便会在情境的感触下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有所创新,试验中将会探讨问题情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方法,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引进生活,趣中激情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 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例如:在教“小数大小比较”时,我为学生展示了学校六一儿童节节目展演情境,出示了2号节目的比赛成绩:9.87,9.90,9.96,9.85,9.85. 先让学生仔细看看比赛成绩,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我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自己要当一回裁判. 这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96是最高分,9.78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 这样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他们很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二、贴近思维,切忌唯书数学来源于生活,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一种素材,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创设贴近自己学生的有效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例如:在教“求最小公倍数”时,在音乐声中教师讲解并请学生欣赏自己的新居. 创设问题情境:为老师设计电视背景墙. 学生在题纸上用事先准备好的大小不一的长方形进行操作、观察、实验. 在其次的推理、交流阶段反映出学生观察、实验的不成功. 然后老师再演示,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很快地被吸引过来.又如:在教“求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还可以采用米老鼠和唐老鸭跳格子的情境,米老鼠每次跳2格,唐老鸭每次跳3格,哪一个格是它们同时跳上的?这一情境创设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既启发学生思维,又渲染环境气氛.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情境是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不要“教书”而要“用书”. 创设的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要富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思考. 相同的一节课,有效的情境创设能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三、活动情境,促进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过程较为简单,容易取材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例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把8根小棒,每4根拼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小棒呢?你能先摆一摆,再用算式表示吗?通过操作,学生对分的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分的结果也有了充分的感知,那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呢?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更加强烈. 再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创设了一个寻宝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宝物的位置,只要是距离左脚3米的地方都可以,这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为什么是一个圆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得圆的鲜明、直观的表象,在操作中思考、探索圆的特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和谐情境,促进探索课堂上许多学生不愿表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一是源于课堂气氛的压抑;二是担心说错了会降低自己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的形象. 而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我们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互相讨论、互相激励、互为师生,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可以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感兴趣,就会积极参与,而且其他同学听得也会很投入,最后老师再进行适当点拨. 因为有些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能时常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那么学习热情将会强化. 我们还要关心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这样学生们才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你的课,才会把数学学得更好.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种艺术,它可以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知识的兴趣,体验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知识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探索知识的绿洲.。

数学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论文

数学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摘要: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诱发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通过联系生活、借助活动、设置悬念、设计游戏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联系实际;设置悬念;创新能力abstract: the creation of problem situations, i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eachers for teaching purpose, according to certain teaching content, use teaching method, create feeling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nowledge, desire to explore the spirit of the unity, harmony and keep step with emotional atmosphere in classroom teaching,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grasp the evoked principle and appropriate principle, through the contact life, through activities, suspense, game design way of creating problem situation, so that students in active learning, inspire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key words: practice; suspense; innovation ability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使他们使自然进入情境并产生想象,从而主动地获得知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摘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和学生现有学习状态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本文对数学情境教学、教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对教师的要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原则要求
1. 数学情境教学的介绍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因此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采取符合学生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即“情境教学法”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利于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数学知识与课堂教学的距离。

而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
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因此,广大数学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常常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着力创设各种情境来组织教学。

2.情境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和谐性原则。

情境首先应与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基础相和谐,其次应该与要学习的内容、要完成的课堂教学目标相和谐。

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及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能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2)趣味性原则。

好动是中学生共有的特征。

在活动中动脑、在动脑中求知,是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

因此,情境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创设情境要有吸引性,趣味性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3)现实性原则。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

(4)动态性原则。

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所教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条件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演示、操作等使情境动态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理解。

(5)递进性原则。

学习在总体上应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高级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中,一般都需要创设出多个情境,这些情境根据教学需要,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

多个情境之间呈递进的关系,要体现层次性。

(6)开放性原则。

就是创建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7)德育性原则。

新课程强调德育教育,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情境教学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教师要创设有效有趣的教学情境,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几套灵丹妙药似的办法还不够,更根本的是自身具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丰富的个人生活阅历。

既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又要重视提高科学素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研究探索,不断地在各方面提升自己。

其次,教师还要做大量的工作:(1)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及接受能力,联系教材与社会生活实际去创设情境,加强其针对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教师要注意激发动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的“大情境”,使学生有一个轻松学习的环境,积极参与其中。

(3)注意情境设计的多样性、教师要善于结合多种设计方法创
设情境,发挥情境教学的最大功用。

同时,教师要不断突破,创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新奇的情境与材料会有无穷的吸引力。

(4)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除要加强对课堂的调控,保证教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又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看、自己说,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5)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和肢体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与肢体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良好的语言与肢体表达能力可以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缓解学生的疲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情境中。

除以上几点外,教师也要注意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利用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

总之,数学情境的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发挥情境教学的最大优势,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仔细观察、全面分析、周密思考、大胆质疑,就能有效地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就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心驰神往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秀伟,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7]洛元军,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与误区[j],教师,2009,17,94-95
[8]周琼,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6,27-28
[10]柏朝莲,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46,74-75
[12]贺玉亮,新课程理念下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5,55-57
[13]黄来勇,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数学课堂[j],吉林教育:高教,2009,7,68-68
[14]宋海侠,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32-33
[15]焦翠花,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学科教学,2009,2,95-96
[16]郭静,数学课堂中生活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材教育科研,2009,9,6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