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二次方程(1)学习目标:1.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辨别各项系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2.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3.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学习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习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预习案一、预习教材二、感知填空先阅读教材“议一议”前面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问题:1.在第一个问题中,地毯的长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宽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由矩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第二个问题中,如果设五个连续整数中间的一个数为x,你又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呢?答:设五个连续整数中间的一个数为x,由题意可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例1:问题1: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个角分别切去一个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cm2,那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你能设出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吗?归纳结论:方程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 x+c=0(a、b、c为常数,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的系数;b 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跟踪练习: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x2+2y-1=0B.x+2y2=5C.2x2=2x-1D.x2+1x-2=02.将方程(x+3)2=8x化成一般形式为_______,其二次项系数为___,一次项系数是___,常数项是____.二、探究二: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的应用例2:关于x的方程mx2-3x=x2-mx+2是一元二次方程,m应满足什么条件?跟踪练习:1.关于x的方程(a-1)x2+3x=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已知方程(m+2)x2+(m+1)x-m=0,当m满足______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m满足________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在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①2x 2-1=0;②ax 2+b x +c =0;③(x +2)(x -3)=x 2-3;④2x 2-1x=0.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把方程(x -5)(x +5)+(2x -1)2=0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 A .5x 2-4x -4=0 B .x 2-5=0 C .5x 2-2x +1=0 D .5x 2-4x +6=03.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12=-y x B. 2560x x ++= C.()()230x x ++= D. 122,3x x =-=-4.方程2354x x -=中,关于a 、b 、c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3,4,5a b c ===- B. 3,5,4a b c ==-= C. 3,4,5a b c =-=-=- D. 3,4,5a b c ==-=-二、能力提升1.阅读材料,解答问题:有一块长80cm ,宽60cm 的薄钢片,在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 2的无盖盒子,想一想,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问题:(1)如果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那么盒子底面的长为____________;宽为__________,根据题意,所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2)所列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是哪一种方程?并指出其各项的系数.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m -2)x |m |+3x -4=0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 的值是( )A .2B .±2C .-2D .1第一节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学习目标:1.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2.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试解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3.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培养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学习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学习难点:会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估算方程的解,理解方程解的实际意义.预习案一、预习教材二、感知填空请同学独立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那么梯子的底端距墙多少米?设梯子底端距墙为xm,那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___________列表:x0 1 2 3 4 5 6 7 8 x2-36问题2:一个面积为120m2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m,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设苗圃的宽为x m,则长为_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得______________.列表:x 5 6 7 8 9 10 11x2+2x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例1:(1)问题1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问题2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其他解吗?问题2呢?跟踪练习: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 x-6=0的一个根为x=3,则实数k的值为() A.1B.-1C.2D.-22.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2+10x+12=0的根?-4,-3,-2,-1,0,1,2,3,4.二、探究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定及应用例2:若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 x+c=1(a≠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2016(a+b+c)的值.跟踪练习:1.若x=1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 x+c=0的解,则a+b+c=___;若x=-1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 x+c=0的解,则a-b+c=____.2.如果x=1是方程ax2+b x+3=0的一个根,求(a-b)2+4a b的值.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已知长方形宽为xcm,长为3xcm,面积为24cm2,则x最大不超过() A.1B.2C.3D.42.根据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p x+q=0,可列表如下:则方程x2+p x+q=0的正数解满足( )A.0<x<B.<x<1 C.1<x<D.<x<二、能力提升1.根据下表得知,方程x2+2x-10=0的一个近似解为x≈_________.(精确到2﹣826,输出结果如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估计方程(x+8)2﹣826=0的一个正数解x的大致范围为()A. <x<B. <x<C. <x<D. <x<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为ax2+bx+5=0(a≠0)的解是x=1,则2013﹣a﹣b的值是()A. 2018B. 2008C. 2014D. 2012第二节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1)学习目标:1.会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3.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习重点: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习难点: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预习案一、预习教材二、感知填空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则这个数是________.2.已知x2=9,则x=______.3.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1)x2+12x+____=(x+6)2;x2-6x+_____=(x-3)2.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应用配方法求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例1: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3=0归纳结论: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x+m)2=n(n≥0)的形式,进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跟踪练习: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1=0.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1=0,原方程应变形为()A. (x?1)2=2B. (x+1)2=2C. (x?1)2=1D. (x+1)2=12.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5=0,则x2+4x+____=5+____,所以x1=______,x2=________.3.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和8,第三边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8)2=4的一个根,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4.下列解方程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A.x2=-2,解方程,得x=±2B.(x-2)2=4,解方程,得x-2=2,x=4C.4(x-1)2=9,解方程,得4(x-1)=±3,x1=74,x2=14D .(2x +3)2=25,解方程,得2x +3=±5,x 1=1,x 2=-4 5.解下列方程: (1)()2590x --=(2)4(x +6) 2-9=0(3)x 2-10x +25=7 (4)x 2-14x =8 (5)x 2+3x =1 (6)x 2+2x +2=8x +4 二、能力提升1.若2246130a a b b ++-+=,则a b +=( ) A. 1 B.1- C. 5 D. 5-2.若a ,b ,c 是△ABC 的三条边,且a 2+b 2+c 2+50=6a +8b +10c ,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第二节 用配方法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2)学习目标:1.理解配方法的意义,会用配方法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 2.通过探索配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用配方法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难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预习案一、预习教材 二、感知填空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 2-3x =5,应把方程两边同时( ) A .加上32 B .加上94 C .减去32 D .减去942.解方程(x -3)2=8,得方程的根是( )A .x =3+2 2B .x =3-2 2C .x =-3±2 2D .x =3±2 23.方程x 2-3x -4=0的两个根是____________. 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例1:用配方法解方程2x 2-6x +1=0用配方法求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归纳结论:(1)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2)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3)配方,方程的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方程化为(x +h)2=k 的形式;(4)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变形后的方程.跟踪练习:一小球以15m /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弹出,它在空中的高度h(m )与时间t(s )满足关系:h =15t -5t 2,小球何时能达到10米的高度?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要使方程x 2-72x =-32左边配方成完全平方式,应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A.2)27( B .72 D.2)47(-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时,配方有错误的是( )A. x 2-2x-99=0化为(x-1)2=100B. x 2+8x+9=0化为(x+4)2=25C. 2t 2-7t-4=0化为2781416t ⎛⎫-= ⎪⎝⎭ D. 3y 2-4y-2=0化为221039y ⎛⎫-= ⎪⎝⎭3.把方程21503x x --=,化成(x +m)2=n 的形式得 ( ) A. 232722x ⎛⎫-= ⎪⎝⎭ B.232924x ⎛⎫-= ⎪⎝⎭ C. 236924x ⎛⎫-=⎪⎝⎭ D. 235124x ⎛⎫-= ⎪⎝⎭4.用配方法解方程:(1)4x 2+8x -3=0 (2)3x 2-9x +2=0 (3)2x 2+6=7x 二、能力提升先化简,再求值:2352362m m m m m -⎛⎫÷+- ⎪--⎝⎭,其中m 是方程2310x x +-=的根. 第三节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目标:1.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判别公式.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3.通过由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学习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学习难点: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判别公式的应用.预习案一、预习教材 二、感知填空1.方程3x 2-x =2化成一般形式后,式中( )A .a =3,b =-1,c =2B .a =2, b =1,c =-2C .a =3,b =-1,c =-2D .a =3,b =1,c =-2 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 2-x -1=0 (2)2x 2-4x =1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例1:用配方法解方程:ax 2+b x +c =0(a ≠0).归纳总结: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 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 x+c=0,当b2-4a c≥0时,将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可求出方程的根;(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二、探究二:用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例2: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根据方程根的情况你有什么结论?(1)2x2-3x=0(2)3x2-23x+1=0(3)4x2+x+1=0. 归纳总结:(1)当Δ=b2-4a 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 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x1=-b+b2-4ac2a,x2=-b-b2-4ac2a;(2)当Δ=b2-4a 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 x+c=0(a≠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即x1=x2=-b2a;(3)当Δ=b2-4a 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 x+c=0(a≠0)没有实数根.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A.x2-3x+1=0B.x2+1=0 C.x2-2x+1=0 D.x2+2x+3=0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k-4)x2+6=0没有实数根,则k的最小整数值是()A. -1B. 2C. 3D. 53.把一元二次方程x2=3(2x-3)化为一般形式是_________,b2-4a c=0,则该方程根的情况为___________.4.方程2x2-5x=7的两个根分别为x1=________,x2=__________.二、能力提升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3)(x-4)=a2(1)求证:对于任意实数a,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方程有一个根是1,求a的值及方程的另一个根.第四节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目标:1.会用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习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习难点:理解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预习案一、预习教材二、感知填空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2x(2)x2-4x+4(3)x2-16(4)x(x-2)-(x-2)2.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据是:若a·b=0,则a=____或b=_____.如:若(x+2)(x-3)=0,那么x+2=0或者________.这就是说,求一元二次方程(x+2)(x-3)=0的解,就相当于求一次方程x+2=0或x-3=0的解.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5x 2+3x =0 (2)7x (3-x )=4(x -3) (3)9(x -2)2=4(x +1)2.跟踪练习:解下列方程:x 2-5x +6=0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如果(x -1)(x +2)=0,那么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x =1或x =-2B .必须x =1C .x =2或x =-1D .必须x =1且x =-22.方程x 2-3x =0的解为( )A .x =0B .x =3C .x 1=0,x 2=-3D .x 1=0,x 2=33.方程29180x x -+=的两个根分别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长,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4.解下列方程(1) x 2=2x+35 (2)2(1)160x --= (3) 3(1=22x x x --)二、能力提升1.已知(a 2+b 2)2-(a 2+b 2)-6=0,求a 2+b 2的值.2.阅读下面的例题:解方程220x x --=的过程如下:(1)当0x ≥时,原方程化为220x x --=,解得: 12x =, 21x =-(不合题意,舍去).(2)当0x <时,原方程可化为220x x +-=,解得: 12x =-, 21x =(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12x =, 22x =-.请参照例题解方程: 2110x x ---=第五节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学习目标: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和、两根的积与系数的关系.2.能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式和已知一个根的条件下,求出方程的另一根,以及方程中的未知系数.3.会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关于两根代数式的值.学习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及运用.学习难点:定理发现及运用.预习案一、预习教材二、感知填空1.一元二次方程ax 2+b x +c =0(a ≠0)的求根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元二次方程3x 2-6x =0的两个根是_______________3.一元二次方程x 2-6x +9=0的两个根是________________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例1:解下列方程,将得到的解填入下面的表格中,观察表中x 1+x 2,x 1·x 2的值,它们与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归纳总结:一般地,对于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 x +c =0(a ≠0),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两个根x 1、x 2,由一元二次方程ax 2+b x +c =0的求根公式知x 1=-b +b 2-4ac2a,x 2=-b -b 2-4ac 2a ,能得出以下结果:x 1+x 2=-b a,x 1·x 2=c a . 二、探究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定理的应用例2;已知方程5x 2+k x -6=0的一个根为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例3:若一元二次方程2x 2+3x -1=0的两个根为212221211121,,x x x x x x ++)()( 跟踪练习:1.设一元二次方程x 2-6x +4=0的两实根分别为x 1和x 2,则(x 1+x 2)-x 1·x 2=( )A .-10B .10C .2D .-22.设a ,b 是方程x 2+x -2016=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 2+2a +b 的值为_________.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6x +c =0有一个根为2,则另一个根为( )A .2B .3C .4D .82.若α,β是方程x 2-2x -3=0的两个实数根,则α2+β2的值为( )A .10B .9C .7D .5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方程x 2-14x +48=0的两实根,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4.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3x 2=6﹣2x 的两根,则x 1﹣x 1x 2+x 2的值是( ) A. B. C. D.二、能力提升1. 已知x 的方程x 2+(2k +1)x +k 2-2=0的两实根的平方和等于11,则k =_______.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8170x m x m --+-=.(1)m 为何值时,方程有一根为零?(2)m 为何值时,方程的两个根互为相反数?(3)是否存在m ,使方程的两个根互为倒数?若存在,请求出m 的值;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六节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1)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体会运用代数中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学习重点:运用面积和速度等公式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寻找等量关系,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预习案一、预习教材二、感知填空1.在Rt△ACB中,∠C=90°,AC=5cm,BC=12cm,则AB=_____cm. 2.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BC=10cm,则DE=_____cm.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几何问题例1:用一根长40cm的铁丝围成一个面积为91cm2的矩形,问这个矩形长是多少?跟踪练习: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7cm,一条直角边比另一条直角边长1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用长为100cm的金属丝制成一个矩形框子,框子的面积不可能是( ) A.375cm2B.500cm2C.625cm2D.700cm22.一块矩形耕地大小尺寸如图所示,要在这块耕地上沿东西和南北方向分别挖两条和四条水渠,如果水渠的宽相等,而且要保证余下的可耕地面积为9600m2,那么水渠的宽为()A.2m B.4m C.1m D.3m3.一个矩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它的长比宽多8厘米,设矩形的宽x厘米,应满足方程_____________.解方程求得x=______.二、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某幼儿园有一道长为16米的墙,计划用32米长的围栏靠墙围成一个面积为120平方米的矩形草坪ABCD.求该矩形草坪BC边的长.2.在宽为20m,长为32m的矩形耕地上,修筑同样宽的三条道路(两条纵向,一条横向,横向与纵向互相垂直),把耕地分成大小相等的六块作试验田,要使试验田面积为570平方米,问道路应为多宽?3.如图,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达B为止,点Q以2 cm/s的速度向D移动.(1)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3cm2;(2)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第六节应用一元二次方程(2)学习目标:1.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销量随销售单价变化而变化的市场营销类应用题.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营销类问题.学习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寻找等量关系,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预习案一、预习教材二、感知填空1.利润=_____________;2商品的利润率=_______________3.商品的总利润=一件商品的利润×销售商品的数量.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营销类问题例1:某商场将销售成本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的价格售出,平均每月销售600个.市场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每月平均销售数量将减少10个.若销售利润率不得高于100%,那么销售这种台灯每月要获利10000元,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跟踪练习: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试销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二、探究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增长率问题例2:某公司今年10月的营业额为2500万元,按计划12月的营业额要达到3600万元,求该公司11,12两个月营业额的月均增长率。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精品导学案(可打印)1.1.3菱形综合导学单

九年级数学导学案班级:姓名: 【学习课题】§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三)【学习目标】1.能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并掌握菱形面积的求法.2.经历菱形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应用过程,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等思想方法.【学习重点】能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并掌握菱形面积的求法. 【学习难点】能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并掌握菱形面积的求法.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10cm和24cm,则菱形的周长是_____.2.如图所示:(1)在□ABCD中添加一个条件使其成为菱形:添加方式1: .添加方式2: .(2)在四边形ABCD中添加条件使其成为菱形:添加方式1: .添加方式2: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菱形的面积:S菱形== = .三、应用提升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周长为52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为10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的面积.2、直击中考(陕西2014)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对角线AC=6,若过点A作AE⊥BC,垂足为E,则AE的长为() A、4 B、512C、524D、53、菱形ABCD的面积为96,对角线AC长为16 ,此菱形的周长为 .4、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BAC=30°,BD=6.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CBDA OCBDA O五、课后作业3、P9:习题1.3第4题1、P9:习题1.3第1题2、P9:习题1.3第3题*4、P10:习题1.3第5题(尺规作图)。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平陌镇初级中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设计教师:九年级数学组►适用年级:九年级►授课时间:48—53课时【课程目标】第一章证明(二)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2.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3.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上的中线(高)、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并由特殊结论归纳出一般结论;4.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5.会运用“等角对等边”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及相关证明问题;6.掌握证明与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关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7.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8.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既解决实际问题;9.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10.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利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11.能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相关结论;12.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13.根据中垂线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三边中垂线共一点;根据角平分线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三内角角平分线共一点;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4.会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 (n≥0)的方程;15.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16.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17.利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般一元二次方程;18.经历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19.进一步掌握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20.通过推导求根公式,加强推理技能训练,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21.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2.会用分解因式法解系数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23.掌握黄金分割中黄金比的来历;24.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章证明(三)25.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26.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它相关结论;27.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8.能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9.能运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30.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第四章视图与投影31.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2.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视图与投影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3.通过实例能够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种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34.会画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圆锥、球的三视图;35.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初步进行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36.通过实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五章反比例函数37.经历在具体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结合具体情境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38.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像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39.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40.能依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领悟用函数观点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第六章频率与概率41.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42.通过实验等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加深学会对概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43.能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4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统计推断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精品导学案(可打印)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1)导学单

九年级数学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习课题】 §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一) 【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确定各项系数.3.理解并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习难点】理解并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1. 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有 (填写序号)①2+6=8;②2x+3;③x-5<18;④5x+6=22;⑤x+3y=8;⑥924=-x 。
2.什么叫方程?我们学过哪些方程?请从上题中找出一例。
3.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4.根据题意列方程(1)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2m 2,求它的边长。
(2)两个相邻的整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数字的秘密观察下面等式:102+112+122=132+142你还能找到其他的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吗?2、条形区域有多宽幼儿园某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m ,宽为5m ,现准备在地面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m2 的地毯,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你能求出这个宽度吗?3、梯子的滑动如图,一个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 ,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三、应用提升一般形式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3)x 2+2x+m 2-9=0的常数项为0,则m 的值为 .4、关于x 的方程(k -3)x ∣k -1∣+2x -1=0,当k _______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5、关于x 的方程k 2x 2+2kx +2k +2=x 2+2x,当k_______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k _______时,是一元一次方程.6、直击中考:(1)(2018•盐城)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k ﹣3=0有一个根为1,则k 的值为( ) A .﹣2 B .2 C .﹣4 D .4(2)(2018•十堰)对于实数a ,b ,定义运算“※”如下:a ※b=a 2﹣ab ,例如,5※3=52﹣5×3=10.若(x+1)※(x ﹣2)=6,则x 的值为 . 四、归纳小结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 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章 证明(二)§1.1 你能证明它们吗(1)撰稿人 王可 审稿人 龚敏林 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证明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角相等或线段相等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2.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 明确目标1.等腰三角形知识回顾1) 如图1,在△ABC 中,AB = AC ,则顶角为 ,底角为 ,腰为 ,底边为 。
2) AD 是△ABC 的中线,则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 ;AD 是△ABC 的垂线,则 ; 3) 如图,在△ABC 中,AB = AC ,点D 在AC 上,且BD = BC = AD 。
找出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
2.说出学过的公理及推论3.已知∠D =∠C ,∠A =∠B ,且AE = BF 。
求证:AD = BC 。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1. 议一议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我们如何验证这个命题成立呢?我们以前是用度量、折纸的方法得到的,但要说明一个结论成立,仅仅依靠观察或度量是不够的,证明是必要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证明呢? 2.讲解例题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 AC 。
求证:∠B =∠C 。
分析:要想证明∠B=∠C ,根据以前所学的证明方法,只需证明分别包括∠B 和∠C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但图中只有一个三角形。
我们应该如何作辅助线呢?引导学生作出辅导线,得出证明过程。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找出其它的证明方法。
除了作顶角的平分线还可以怎样作辅助线?顶角的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ABCDDCBAABCA A A ABCA BCDE F三、展示交流 点拨提高如图,在△ABC 中,D 为AC 上一点,并且AB = AD ,DB = DC ,若∠C = 29°,求∠A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精品导学案(可打印)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导学单

九年级数学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习课题】 §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二) 【学习目标】1.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2.经历对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其意义.3.会估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学习重点】经历对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其意义. 【学习难点】估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1、下列各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1)214y y -=,(2)22t =,(3)213x =,(4)20x x -=,(5)325x x -=,(6)22(1)20x x ++-=。
A.(1)(2)(3). B.(2)(3)(4). C.(1)(2)(6). D.(1)(2). 2、 方程5(x 2-2x+1)=-32x+2的一般形式是 ,其二次项是_____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__.3、 m = 时,关于x 的方程2(31m m x mx m --=是一元二次方程。
4、 名词解释: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的解: 解方程:5、下面哪些数是方程 x 2–x –6 = 0 的解? -4 ,-3 , -2 ,-1 ,0 ,1,2,3 ,46、已知a 是方程 x 2+2x -2=0 的一个实数根, 求 2a 2+4a+2018的值.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 的 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叫做根). 1、已知方程5x ²+mx -6=0的一个根为4,则m的值为_______.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2)x 2+5x+m 2-4=0,有一个根为0,求m 的值.【探究二】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估算2、梯子的滑动:x 2+12x - 15=0 三、应用提升1、请求出一元二次方程 x 2 - 2x -1=0的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ax 2+bx+c=0 (a ≠0)一个根为1, 求a+b+c 的值.(1)(2018•苏州)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mx+2n=0有一个根是2,则m+n= .(2)(2018•扬州)若m 是方程2x 2﹣3x ﹣1=0的一个根,则6m 2﹣9m+2015的值为 . 四、归纳小结解一元二次方程(“两边夹”方法)步骤:1、 ;2、 ;3、 ;4、 ; 五、课后作业1.方程2(x +2)+8=3x(x -1)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二次项系数是___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2.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 2+10x +12=0的根?________________ -4,-3,-2,-1,0,1,2,3,4.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6=0的一个根为x =3,则实数k 的值为( )A .1B .-1C .2D .-24.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10a x x a -++-=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是( )A 、 1B 、 -1C 、 1或-1D 、125.若关于x 的方程x 2+(m +1)x +12=0的一个实数根的倒数恰是它本身,则m 的值是( )A .-52 B.12 C .-52或12 D .16. 若a 为方程x 2+x -5=0的解,则a 2+a+1的值为( )A.12B.6C.9D.167. 已知长方形宽为xcm ,长为3xcm ,面积为24cm 2,则x 最大不超过( )A .1B .2C .3D .48.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对应值,判断方程ax 2+bx +c =0(a≠0,a ,b ,c 为常数)的一个解x 的范围是( )A.3<x<3.23 9.根据关于2则方程x 2+px A .解的整数部分是0,十分位是5 B .解的整数部分是0,十分位是8 C .解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 D .解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210 . 若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有一个根为1,则=++c b a _________;若有一个根是-1,则b 与a 、c 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若有一个根为0,则c=_________.11. 若方程02=++c bx ax )0(≠a 中,c b a ,,满足0=++c b a 和0=+-c b a ,则方程的根是( ) A 、1,0 B 、-1,0 C 、1,-1 D 、无法确定 12. 如果x =1是方程ax 2+bx +3=0的一个根,求(a -b)2+4ab 的值.13. P 35习题2.2第2题。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2正方形的判定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3.2正方形的判定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2.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2.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比、转化,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特殊四边形―― 正方形的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教学难点特殊四边形―― 正方形的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回顾正方形有哪些性质【自主探究】:自学,明确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Ⅱ.解决问题:下面大家来猜一猜,想一想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依次连接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如图)能得到―个怎样的图形呢?先猜一猜,再证明.依次连结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D=90°, AB=BC=CD=DA.又∵A1、B1、C1、D1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
∴AA1=BA=BB1=B1C =CC1=C1D=DD1=D1A.∴△AD1A1≌△BA1B1≌△CB1C1≌△DC1D1.∴A1B1=B1C1=C1D1=D1A1.∵∠A=∠B=90°, AA1=AD1,A1B=BB1,∴∠AA1D1=∠BA1B1=45°.∴∠D1A1B1=90°.∴四边形A1B1C1D1是正方形.这个题是先证明了四边形A1B1C1D1的四条边相等,即是菱形,然后又证明了这个四边形的一个角是直角,即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从而得证四边形A1B1C1D1是正方形.【课堂探究】已知:如图,点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四条边上的点,并且AF= BG= CH= DE。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精品导学案(可打印)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4)导学单

九年级数学导学案班级:姓名: 【学习课题】§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4)(营销问题)【学习目标】1.会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营销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会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营销问题.【学习难点】根据营销问题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小颖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勤工俭学,从网上以每本6元的价格批发了100本图书,售价定为每本10元,则每本书可盈利元;若100本书全部售出,则可获得的总利润为元.这道题目中涉及的关于营销问题的等量关系有:,。
2、一件商品的进货价为a元,售价b元,则利润为元;现将售价降低c元销售,则利润为元.3、一件商品的售价每提高10元,销售量就减少2件。
(1)若提高20元,则销售量减少件;(2)若提高30元,则销售量减少件;(3)若提高100元,则销售量减少件;(4)若提高n元,则销售量减少件;(5)若原来的销量为m件,则提高n元后的销量为件.4、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1)4x2=11x (2)x2(3)9y2-18y-4=0 (4)2x2-x-1=0二、探究新知例: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
调查发现,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
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应降价多少元?三、应用提升、1、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发现:售价在40元至60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为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这时应购进台灯多少个?2、(直击中考)(2019•达州)今年6 月12 日为端午节。
在端午节前夕,两位同学到某超市调研一种进价为 2 元的粽子的销售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节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1)学习目标:1.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辨别各项系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2.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3.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学习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习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预习案一、预习教材 二、感知填空先阅读教材“议一议”前面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问题:1.在第一个问题中,地毯的长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宽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由矩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第二个问题中,如果设五个连续整数中间的一个数为x ,你又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呢? 答:设五个连续整数中间的一个数为x ,由题意可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例1:问题1: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 ,宽50cm .在它的四个角分别切去一个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cm 2,那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你能设出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吗?归纳结论:方程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 2+b x +c =0(a 、b 、c 为常数,a ≠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 2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的系数;b 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跟踪练习: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x 2+2y -1=0B .x +2y 2=5C .2x 2=2x -1D .x 2+1x-2=02.将方程(x +3)2=8x 化成一般形式为_______,其二次项系数为___,一次项系数是___,常数项是____.二、探究二: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的应用例2:关于x 的方程mx 2-3x =x 2-mx +2是一元二次方程,m 应满足什么条件?跟踪练习:1.关于x 的方程(a -1)x 2+3x =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已知方程(m +2)x 2+(m +1)x -m =0,当m 满足______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m 满足________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在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①2x 2-1=0;②ax 2+b x +c =0;③(x +2)(x -3)=x 2-3;④2x 2-1x =0.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把方程(x -5)(x +5)+(2x -1)2=0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A .5x 2-4x -4=0B .x 2-5=0C .5x 2-2x +1=0D .5x 2-4x +6=0 3.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12=-y x B. 2560x x ++= C. ()()230x x ++= D. 122,3x x =-=-4.方程2354x x -=中,关于a 、b 、c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3,4,5a b c ===- B. 3,5,4a b c ==-= C. 3,4,5a b c =-=-=- D. 3,4,5a b c ==-=-二、能力提升1.阅读材料,解答问题:有一块长80cm ,宽60cm 的薄钢片,在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 2的无盖盒子,想一想,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问题:(1)如果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那么盒子底面的长为____________;宽为__________,根据题意,所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2)所列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是哪一种方程?并指出其各项的系数.2.已知关于x 的方程(m -2)x |m |+3x -4=0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 的值是( )A .2B .±2C .-2D .1第一节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学习目标:1.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2.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试解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3.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培养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学习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学习难点:会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估算方程的解,理解方程解的实际意义.预习案一、预习教材二、感知填空请同学独立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那么梯子的底端距墙多少米?设梯子底端距墙为xm,那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___________列表:x0 1 2 3 4 5 6 7 8 x2-36问题2:一个面积为120m2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m,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设苗圃的宽为x m,则长为_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得______________.列表:x 5 6 7 8 9 10 11x2+2x-120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例1:(1)问题1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问题2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其他解吗?问题2呢?跟踪练习: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 x-6=0的一个根为x=3,则实数k的值为() A.1B.-1C.2D.-22.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2+10x+12=0的根?-4,-3,-2,-1,0,1,2,3,4.二、探究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定及应用例2:若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 x+c=1(a≠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2016(a+b+c)的值.跟踪练习:1.若x=1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 x+c=0的解,则a+b+c=___;若x=-1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 x+c=0的解,则a-b+c=____.2.如果x=1是方程ax2+b x+3=0的一个根,求(a-b)2+4a b的值.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已知长方形宽为xcm,长为3xcm,面积为24cm2,则x最大不超过()A.1B.2C.3D.422A.0<x<0.5 B.0.5<x<1 C.1<x<1.1 D.1.1<x<1.2二、能力提升1.22﹣826,输出结果如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估计方程(x+8)2﹣826=0的一个正数解x的大致范围为()A. 20.5<x<20.6B. 20.6<x<20.7C. 20.7<x<20.8D. 20.8<x<20.9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为ax2+bx+5=0(a≠0)的解是x=1,则2013﹣a﹣b的值是()A. 2018 B. 2008 C. 2014 D. 2012第二节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1)学习目标:1.会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3.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习重点: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习难点: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预习案一、预习教材二、感知填空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则这个数是________.2.已知x2=9,则x=______.3.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1)x2+12x+____=(x+6)2;x2-6x+_____=(x-3)2.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应用配方法求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例1: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3=0归纳结论: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x+m)2=n(n≥0)的形式,进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跟踪练习: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1=0.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用配方法解方程,原方程应变形为()A. B. C. D.2.用配方法解方程x 2+4x -5=0,则x 2+4x +____=5+____,所以x 1=______,x 2=________.3.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和8,第三边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 -8)2=4的一个根,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4.下列解方程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x 2=-2,解方程,得x =±2 B .(x -2)2=4,解方程,得x -2=2,x =4C .4(x -1)2=9,解方程,得4(x -1)=±3,x 1=74,x 2=14D .(2x +3)2=25,解方程,得2x +3=±5,x 1=1,x 2=-45.解下列方程: (1)()2590x --=(2)4(x +6)2-9=0(3)x 2-10x +25=7 (4)x 2-14x =8(5)x 2+3x =1 (6)x 2+2x +2=8x +4二、能力提升1.若2246130a a b b ++-+=,则a b +=( )A. 1B. 1-C. 5D. 5-2.若a ,b ,c 是△ABC 的三条边,且a 2+b 2+c 2+50=6a +8b +10c ,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第二节 用配方法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2)学习目标:1.理解配方法的意义,会用配方法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 2.通过探索配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用配方法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学习难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预习案一、预习教材 二、感知填空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 2-3x =5,应把方程两边同时( ) A .加上32 B .加上94 C .减去32 D .减去942.解方程(x -3)2=8,得方程的根是( )A .x =3+2 2B .x =3-2 2C .x =-3±2 2D .x =3±2 23.方程x 2-3x -4=0的两个根是____________. 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例1:用配方法解方程2x 2-6x +1=0用配方法求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归纳结论:(1)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2)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3)配方,方程的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方程化为(x +h)2=k 的形式;(4)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变形后的方程.跟踪练习:一小球以15m /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弹出,它在空中的高度h(m )与时间t(s )满足关系:h =15t -5t 2,小球何时能达到10米的高度?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要使方程x 2-72x =-32左边配方成完全平方式,应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A.2)27( B .72 C.32 D.2)47(-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时,配方有错误的是( )A. x 2-2x-99=0化为(x-1)2=100B. x 2+8x+9=0化为(x+4)2=25C. 2t 2-7t-4=0化为2781416t ⎛⎫-= ⎪⎝⎭ D. 3y 2-4y-2=0化为221039y ⎛⎫-= ⎪⎝⎭3.把方程21503x x --=,化成(x +m)2=n 的形式得 ( ) A. 232722x ⎛⎫-= ⎪⎝⎭ B.232924x ⎛⎫-= ⎪⎝⎭C. 236924x ⎛⎫-=⎪⎝⎭D. 235124x ⎛⎫-= ⎪⎝⎭4.用配方法解方程:(1)4x 2+8x -3=0 (2)3x 2-9x +2=0 (3)2x 2+6=7x二、能力提升 先化简,再求值:2352362m m m m m -⎛⎫÷+- ⎪--⎝⎭,其中m 是方程2310x x +-=的根.第三节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目标:1.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判别公式.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3.通过由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学习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学习难点: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判别公式的应用.预习案一、预习教材二、感知填空1.方程3x2-x=2化成一般形式后,式中()A.a=3,b=-1,c=2B.a=2,b=1,c=-2C.a=3,b=-1,c=-2 D.a=3,b=1,c=-2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2-x-1=0(2)2x2-4x=1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例1: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 x+c=0(a≠0).归纳总结: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 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 x+c=0,当b2-4a c≥0时,将a 、b 、c 代入式子x =-b±b 2-4ac2a ,就可求出方程的根;(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二、探究二:用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例2: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根据方程根的情况你有什么结论?(1)2x 2-3x =0 (2)3x 2-23x +1=0 (3)4x 2+x +1=0.归纳总结:(1)当Δ=b 2-4a c >0时,一元二次方程ax 2+b x +c =0(a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x 1=-b +b 2-4ac 2a ,x 2=-b -b 2-4ac2a ;(2)当Δ=b 2-4a c =0时,一元二次方程ax 2+b x +c =0(a ≠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即x 1=x 2=-b2a ;(3)当Δ=b 2-4a c <0时,一元二次方程ax 2+b x +c =0(a ≠0)没有实数根.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 )A .x 2-3x +1=0B .x 2+1=0C .x 2-2x +1=0D .x 2+2x +3=0 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 +(k -4)x 2+6=0没有实数根,则k 的最小整数值是( ) A. -1 B. 2 C. 3 D. 53.把一元二次方程x 2=3(2x -3)化为一般形式是_________,b 2-4a c =0,则该方程根的情况为___________.4.方程2x 2-5x =7的两个根分别为x 1=________,x 2=__________. 二、能力提升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1)x 2-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3)(x-4)=a²(1)求证:对于任意实数a ,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有一个根是1,求a 的值及方程的另一个根.第四节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目标:1.会用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习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习难点:理解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预习案一、预习教材二、感知填空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2x(2)x2-4x+4(3)x2-16(4)x(x-2)-(x-2)2.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据是:若a·b=0,则a=____或b=_____.如:若(x+2)(x-3)=0,那么x+2=0或者________.这就是说,求一元二次方程(x+2)(x-3)=0的解,就相当于求一次方程x+2=0或x-3=0的解.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5x2+3x=0(2)7x(3-x)=4(x-3)(3)9(x-2)2=4(x+1)2.跟踪练习:解下列方程:x2-5x+6=0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如果(x -1)(x +2)=0,那么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x =1或x =-2B .必须x =1C .x =2或x =-1D .必须x =1且x =-2 2.方程x 2-3x =0的解为( )A .x =0B .x =3C .x 1=0,x 2=-3D .x 1=0,x 2=3 3.方程29180x x -+=的两个根分别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长,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4.解下列方程(1) x 2=2x+35 (2)2(1)160x --= (3) 3(1=22x x x --)二、能力提升1.已知(a 2+b 2)2-(a 2+b 2)-6=0,求a 2+b 2的值.2.阅读下面的例题:解方程220x x --=的过程如下:(1)当0x ≥时,原方程化为220x x --=,解得: 12x =, 21x =-(不合题意,舍去). (2)当0x <时,原方程可化为220x x +-=,解得: 12x =-, 21x =(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12x =, 22x =-.请参照例题 解方程: 2110x x ---=第五节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学习目标: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和、两根的积与系数的关系.2.能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式和已知一个根的条件下,求出方程的另一根,以及方程中的未知系数.3.会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关于两根代数式的值. 学习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及运用. 学习难点:定理发现及运用.预习案一、预习教材 二、感知填空1.一元二次方程ax 2+b x +c =0(a ≠0)的求根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元二次方程3x 2-6x =0的两个根是_______________ 3.一元二次方程x 2-6x +9=0的两个根是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例1:解下列方程,将得到的解填入下面的表格中,观察表中x 1+x 2,x 1·x 2的值,它们与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归纳总结:一般地,对于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 x +c =0(a ≠0),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两个根x 1、x 2,由一元二次方程ax 2+b x +c =0的求根公式知x 1=-b +b 2-4ac2a,x 2=-b -b 2-4ac2a,能得出以下结果:x 1+x 2=-b a ,x 1·x 2=ca.二、探究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定理的应用例2;已知方程5x 2+k x -6=0的一个根为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例3:若一元二次方程2x 2+3x -1=0的两个根为212221211121,,x x x x x x ++)()(跟踪练习:1.设一元二次方程x 2-6x +4=0的两实根分别为x 1和x 2,则(x 1+x 2)-x 1·x 2=( )A .-10B .10C .2D .-22.设a ,b 是方程x 2+x -2016=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 2+2a +b 的值为_________.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6x +c =0有一个根为2,则另一个根为( )A .2B .3C .4D .82.若α,β是方程x 2-2x -3=0的两个实数根,则α2+β2的值为( )A .10B .9C .7D .5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方程x 2-14x +48=0的两实根,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 4.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3x 2=6﹣2x 的两根,则x 1﹣x 1x 2+x 2的值是( ) A. B. C. D.二、能力提升1. 已知x 的方程x 2+(2k +1)x +k 2-2=0的两实根的平方和等于11,则k =_______.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8170x m x m --+-=.(1)m 为何值时,方程有一根为零?(2)m 为何值时,方程的两个根互为相反数?(3)是否存在m ,使方程的两个根互为倒数?若存在,请求出m 的值;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六节应用一元二次方程(1)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体会运用代数中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学习重点:运用面积和速度等公式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寻找等量关系,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预习案一、预习教材二、感知填空1.在Rt△ACB中,∠C=90°,AC=5cm,BC=12cm,则AB=_____cm.2.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BC=10cm,则DE=_____cm.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几何问题例1:用一根长40cm的铁丝围成一个面积为91cm2的矩形,问这个矩形长是多少?跟踪练习: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7cm,一条直角边比另一条直角边长1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作业案一、过关习题1.用长为100cm的金属丝制成一个矩形框子,框子的面积不可能是( ) A.375cm2B.500cm2C.625cm2D.700cm22.一块矩形耕地大小尺寸如图所示,要在这块耕地上沿东西和南北方向分别挖两条和四条水渠,如果水渠的宽相等,而且要保证余下的可耕地面积为9600m2,那么水渠的宽为()A.2m B.4m C.1m D.3m3.一个矩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它的长比宽多8厘米,设矩形的宽x厘米,应满足方程_____________.解方程求得x=______.二、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某幼儿园有一道长为16米的墙,计划用32米长的围栏靠墙围成一个面积为120平方米的矩形草坪ABCD.求该矩形草坪BC边的长.2.在宽为20m,长为32m的矩形耕地上,修筑同样宽的三条道路(两条纵向,一条横向,横向与纵向互相垂直),把耕地分成大小相等的六块作试验田,要使试验田面积为570平方米,问道路应为多宽?3.如图,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点A、C 同时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达B为止,点Q以2 cm/s的速度向D 移动.(1)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3cm2;(2)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第六节应用一元二次方程(2)学习目标:1.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销量随销售单价变化而变化的市场营销类应用题.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营销类问题.学习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寻找等量关系,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预习案一、预习教材二、感知填空1.利润=_____________;2商品的利润率=_______________3.商品的总利润=一件商品的利润×销售商品的数量.三、自主提问.探究案一、探究一: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营销类问题例1:某商场将销售成本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的价格售出,平均每月销售600个.市场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每月平均销售数量将减少10个.若销售利润率不得高于100%,那么销售这种台灯每月要获利10000元,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跟踪练习: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试销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二、探究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增长率问题例2:某公司今年10月的营业额为2500万元,按计划12月的营业额要达到3600万元,求该公司11,12两个月营业额的月均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