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厂商高端存储产品技术对比
国内外主要集群NAS产品对比

国内外主要集群NAS产品对比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一、什么是集群NAS在大数据时代,非结构化数据目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IDC研究报告分析指出,到2012年非结构化数据将占到数据存储总量的80%以上。
集群NAS是一种横向扩展(Scale-out)存储架构,具有容量和性能线性扩展的优势,已经得到全球市场的认可。
从EMC对Isilon、HP对IBRIX、DELL对Exanet、Compellent等收购事件,以及IBM推出SONAS、NetApp发布Data ONTAP 8,都可以看出集群NAS已经成为主流存储技术之一。
在国内,我们也看到UIT UFS、龙存LoongStore、达沃时代YeeStor、九州初志CZSS、美地森YFS等集群NAS解决方案。
集群NAS的未来潜在市场巨大,在高性能计算HPC、广电IPTV、视频监控、云存储等行业领域将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高性能、高容量以及可扩展性是集群存储得以发展的最得人心的特征。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具有Scale-Out特性的集群NAS产品。
传统NAS扩张很容易带来以下问题:1.系统管理。
即便是NAS系统管理比SAN存储管理简便很多,但仍然需要花费时间和资源来管理。
2.管理客户端和应用对数据的访问。
能够访问的前提是NAS系统必须挂载在对应的服务器或者工作站上。
挂载会中断应用的访问,所以在挂载的时候需要预留好服务器上应用的宕机时间。
挂载了越多的NAS系统,带来的是更多的宕机时间。
3.文件位置。
关于定义文件存放位置的策略应该是基于性能,可访问性,文件创建时间,访问频率,存储成本,可用性,数据保护等诸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策略的设定本身不会太难,但事实上,要将文件移动到合适的NAS系统上是一个耗时间的手工数据迁移过程。
而且,随着NAS系统越来越庞大,其复杂性也越来越高。
集群(Cluster)是由多个节点构成的一种松散耦合的计算节点集合,协同起来对外提供服务。
集群NAS是指协同多个节点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或高负载均衡的NAS(NFS/CIFS)服务。
HDS-高端USP-VM磁盘存储产品介绍

1.1 HDS 高端USP VM磁盘存储产品介绍1.1.1 HDS USP VM磁盘存储产品硬件介绍Hitachi TagmaStore™网络存储控制器USP VM是HDS2007年最新推出的机架式设备,符合企业的成本要求。
它采用了Hitachi Universal Star Network™交换架构,提供由业内领先的Hitachi TagmaStore通用存储平台带来的,经过验证的企业级功能:外部存储虚拟化、逻辑资源分区和通用复制。
HDS TagmaStore USP VM为HDS公司的第四代全光纤交换式企业级磁盘存储系统,内部仍然延续了HDS的CrossBar的交换式结构(通过Cache Switch,实现前端主机接口控制器、后端磁盘通道接口控制器数据到Cache的数据快速交换),采用了Hitachi自主研发Hi-Star III交换芯片,具有更高的数据交换能力,因此可以提供更高的内部带宽。
正是因为这样的传承,USP VM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性能、可用性和可靠性,以及先进的存储管理和数据复制功能。
用户可以把各种异构存储系统整合为一个虚拟池,通过一个中央控制台,使用一套通用的工具进行管理,从而简化存储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一个新的存储类型根据IDC的研究,通用存储平台代表了一种新型存储技术,能够“潜在影响”存储解决方案市场变化的产品。
USP VM是这种类型的入门级产品,可以提供:•基于控制器的虚拟化管理,最多可管理96PB内部和外接存储•8个逻辑分区、专用高速缓存、端口以及内部和外部容量,以保证应用服务质量(QoS)•在异构存储系统之间实现通用复制,保证业务连续性•HDS TagmaStore USP VM提供虚拟化技术HDS TagmaStore USP VM HDS提供存储虚拟化的技术,可以实现将不同厂商的存储系统集合到同一个存储池中。
HDS TagmaStore USP VM内部的磁盘为内部存储资源,与之相连的其它存储设备上的资源是外部资源(可外连的磁盘存储设备包括Lightning Storage 9900V, 9900, 7700E、Thunder Storage 9500V&9200、IBM Shark、EMC Symmetrix&DMX、EMC CX系列等)。
UWS与其他产品技术定位和对比

管理使用性
成本 适用情况
使用简单,管理成本低
非常低 (是VTL等备份方式的1/2 以下) 政府,企业办公系统,商务系统,网站
使用比较复杂,管理成本不低
成本比较低 业务数据的归档备份
ODYSYS.UWS vs Veritas+VTL
比较项目/厂家 对多PC服务器即时恢复运营 保护全部数据类型 (OS、应用软件、数据、数据库) 网络存储适应性 (是否适合非光纤环境) 易导入性 (是否对现有系统无影响) 数据保护特性 (拥有有效可用的多版本数据) 管理特性 (是否易于管理) 价格指数 ODYSYS.UW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1 Backup+VTL No No Yes Yes Yes(版本数限制大) No 2
政府,企业办公系统,商务系统,网站
Real Rapid DR Solution
同步数据复制模式 业务系统及保护系统保持同步运行,一旦 业务系统故障,切换到同步系统运行; 同步运行,整个系统效率下降;业务系统 主机遭到攻击,会“殃及”到同步系统 当被保护主机发生多台故障时,全部系统 运行由一台主机承担,不堪负重。 OS,环境(含应用软件),数据文件和数据 库数据 适合多种存储环境
购买成本 :
购买成本是产品对所面向的客户群体的基本要素
适用情况 : 此条确定各产品的市场板块和对象;政府,企业的办公系统和商务系统,即电 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各类网站等是讨论的主要对象
基于盘阵模式的数据保护(EMC、IBM、HDS )
与ODYSYS.UWS对比
基于盘阵模式的数据保护实现模式: 基于光纤的集中存储 利用盘阵控制器自身的处理系统,采 用Mirror/clone模式实现全部数据的 镜像复制和保护 基于盘阵模式的数据保护模式与 ODYSYS.UWS的细节比较如下页表所 示:
磁带存储技术LTO、DLT、AIT的技术对比

磁带存储技术LTO、DLT、AIT的技术对比现状——LTO,DLT,AIT三分天下目前在磁带存储技术上主要应用的技术有三种:LTO(Linear Tape-Open,开放线性磁带)、DLT(Digital Linear Tape,数码线性磁带)和AIT(Advanced Intelligent Tape,先进智能磁带)。
这三种技术共同存于市场上已经一段时间了,它们的市场占有率有很大差别,推崇它们的厂商也都有自己完善的解决方案。
对于用户的 不同需求,这三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了解它们各自的性能特点,将会帮助用户选择到底自己适合使用哪种技术。
目前解决企业数据保存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依然是使用磁带存储设备——磁带机,磁带库和磁带驱动器。
磁带设备既是网络存储备份设备的元老,又是网络存储备份 设备最有生气的主力军,磁带这种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依然会在存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数据的爆炸性增长给磁带设备带来了更多 的需求,也加剧了存储厂商在这一领域的争夺战。
存储市场的争夺实际上就是一场技术上的较量。
谁掌握了最先进的存储技术,谁的技术最符合用户的需求,谁就掌 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在存储备份技术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多种备份技术,但时过境迁,很多当年主打的技术已经被市场慢慢淘汰,取而代之的新技术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流位置。
目前 这些主流技术有AIT、DLT和LTO。
这三种技术以其各自的优势占据着各自的市场份额。
据Gartner Dataquest公布的报告,2001年磁带驱动器DLTtape技术占据份额达67%,位列次席的是占据15%份额的LTO技术,而AIT占据大约9%的市场份额。
但是未来存储市场的宠儿,必须要进一步由市场来证实,三者都在等待着市场的判决。
LTO——探索开放标准LTO由IBM、惠普和希捷公司联合建立。
LTO有两种格式--Ultrium和Accelis。
前者的特点是高容量,后者的特长在于存取速度快。
内存 五大生产厂家

内存五大生产厂家金士顿(Kingston)作为世界第一大内存生产厂商的Kingston,其金士顿内存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和一流的售后服务,赢得了众多中国消费者的心。
不过Kingston虽然作为世界第一大内存生产厂商,然而Kingston品牌的内存产品,其使用的内存颗粒确是五花八门,既有Kingston自己颗粒的产品,更多的则是现代(Hynix)、三星(Samsung)、南亚(Nanya)、华邦(Winbond)、英飞凌(Infinoen)、美光(Micron)等等众多厂商的内存颗粒。
利屏利屏是进来新近崛起的一个内存新秀。
利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部设在美国西部风景如画的世界高科技重镇旧金山。
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利屏LPT 极限高端内存条产品。
公司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产品研发团队和足迹遍及中、外的专业销售队伍。
产品深受广大游戏玩家和超频爱好者的喜爱。
同时被冠以”超频之神”的美誉。
胜创(Kingmax)成立于1989年的胜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名列中国台湾省前200强的生产企业(Commonwealth Magazine,May 2000),同时也是内存模组的引领生产厂商。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完善的研发实力,胜创科技获得了ISO-9001证书,同时和IT行业中最优秀的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以不断创新的设计工艺和追求完美的信念生产出了高性能的尖端科技产品,不断向移动计算领域提供价廉物美的最出色的内存模组。
在SDRAM时期,Kingmax就曾成功的建造了PC150帝国,开启了内存产品的高速时代,也奠定了Kingmax在内存领域领先的地位。
Kingmax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位置,继续引领着内存发展的方向。
说到KingMax 内存,就不能不说到它独特的”TinyBGA”封装技术专利--作为全球领先的DRAM生产厂商,胜创科技在1997年宣布了第一款基于TinyBGA封装技术的内存模组,这项屡获殊荣的封装技术能以同样的体积大小封装3倍于普通技术所达到的内存容量。
HitachiVSPGX磁盘阵列产品说明

Hitachi Virtual Storage Platform GX00 HDS新一代模块化存储日立数据系统有限公司2020年8月目录一. 概述 (1)二. VSP GX00系列技术的技术优势 (5)2.1永续运行 (5)2.2高度灵活的基础架构 (5)2.3自动、智能的架构 (8)2.4统一存储 (9)2.5无中断数据迁移 (11)2.6VSP G X00水平扩展的基础架构 (13)三. VSP GX00软件包 (15)3.1SVOS(存储虚拟化操作系统含UVM存储虚拟化软件) (15)3.2HITACHI COMMAND SUITE DATA MOBILITY(数据移动和灵活性) (18)3.3H ITACHI T UNING M ANAGER (高级分析和监控软件) (21)3.4H ITACHI L OCAL R EPLICATION(本地数据保护) (21)3.5H ITACHI R EMOTE R EPLICATION(远程数据保护) (24)3.6H ITACHI G LOBAL A CTIVE D EVICE(双活存储集群软件包) (27)3.7H ITACHI N ON D ISRUPTIVE M IGRATION(无中断数据迁移软件包) (29)3.8F ILE B ASE(统一存储) (30)四. VSP GX00系列产品技术指标 (33)4.1VSP G200产品技术指标 (33)4.2VSP G400产品技术指标 (39)4.3VSP G600产品技术指标 (45)4.4VSP G800产品技术指标 (51)4.5VSP G X00支持的操作系统 (57)4.6VSP G X00外接存储系统兼容列表(存储虚拟化) (57)4.1VSP GX00系列环境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名厂商的数据库产品对比

数据仓库产品分析报告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字 (2)正文 (2)一、知名的数据仓库厂商介绍 (2)二、数据仓库产品对比 (2)2.1各数据产品家族对比 (2)2.2各厂商数据仓库产品列表 (3)2.3各产品优点对比 (6)2.4各产品应用提示 (8)三、DB2与Oracle的数据仓库技术对比 (9)3.1前言: (9)3.2技术对比: (10)四.结论: (12)五.参考文献: (12)内容摘要数据仓库的实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包括:数据仓库的设计建模、数据转换与集成、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的分析和展现及数据仓库的维护和管理)。
并且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运行特点,都有自己特定的业务范围,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数据,所以企业在制定实施数据仓库解决方案时,不能盲目的选择产品供应商。
在建立数据仓库时,必须紧密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和本企业的业务发展需求,参考产品提供商的技术特点和他们的成功案例,认真比较后再做出恰当的选择。
在这里主要给出了一些知名厂家的数据仓库产品。
通过对这些厂家的数据仓库产品的对比分析,找出适合我们应用的产品,对今后的学习和项目实践有着深刻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大部分数据仓库产品进行套件和基本功能的介绍,然后根据数据仓库的任务、特点和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重点对其中的两个产品Orcale和DB2的数据仓库技术在索引能力、数据分区、仓库管理器方面研究。
关键字数据仓库,Business Objects、Oracle、IBM、Sybase、Informix、NCR、Microsoft、SAS、CA,DB2,索引能力、数据分区、仓库管理器正文一、知名的数据仓库厂商介绍Business Objects, Oracle, IBM, Sybase, Informix, NCR, Microsoft, SAS, CA 二、数据仓库产品对比2.1各数据产品家族对比前言:数据仓库产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1.单点产品:所谓单点产品是指仅局限于数据仓库方案实施中的一部分或某一特定功能,主要是作为第三方产品或者和其它公司的产品结合起来进行使用。
RAID5、RAID10 性能比较和实现原理

RAID5 和RAID10 (性能对比和实现原理)存储是目前IT产业发展的一大热点,而RAID技术是构造高性能、海量存储的基础技术,也是构建网络存储的基础技术。
专家认为,磁盘阵列的性能优势得益于磁盘运行的并行性,提高设备运行并行度可以提高磁盘的性能和数据安全性。
20年来,RAID 推出了一系列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2、RAID 3、RAID4、RAID 5,以及各种组合如RAID 0+1 等。
其中最广泛的包括RAID5与RAID10。
但是一直以来,关于RAID5与RAID10的性能优劣的争端还是非常多的,甚至很多人包括很多公司都那拿出了测试数据。
而这些测试数据复杂难懂相互矛盾,更加让用户感到迷惑,不知道如何选择。
在这里,我将就这两种RAID的内部运行原理来分析一下,看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当适合选哪一种RAID方式。
根据我的经验与分析:象小io的数据库类型操作,如ERP等等应用,建议采用RAID10,而大型文件存储,数据仓库,如医疗PACS系统、视频编辑系统则从空间利用的角度,建议采用RAID5。
下面请看详细的性能对比: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文侧重分析两种RAID的内部运行原理,下文将根据不同的影响磁盘性能的因素来分析,RAID方案对磁盘系统的影响,参考“RAID5和RAID10,哪种RAID更适合你(下) ”为了方便对比,我这里拿同样多驱动器的磁盘来做对比,RAID5选择3D+1P的RAID方案,RAID10选择2D+2D的Raid方案,分别如图RAID5+RAID10那么,我们分析如下三个过程:读,连续写,随机写,但是,在介绍这三个过程之前,我需要介绍另外一个磁盘阵列中的重要概念:cache.磁盘读写速度的关键之一:Cachecache技术最近几年,在磁盘存储技术上,发展的非常迅速,作为高端存储,cache已经是整个存储的核心所在,就是中低端存储,也有很大的cache存在,包括最简单的RAID卡,一般都包含有几十,甚至几百兆的RAID cach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厂商高端存储产品的技术对比目录1背景信息....................................................... 2技术指标列表...................................................大型号指标列表 ............................................小型号指标列表 ............................................ 3体系结构分析...................................................HDS USP V/USP VM体系结构——先进的统一星型网络架构..........EMC DMX-4/DMX-4 950体系结构.................................IBM DS8300 Turbo/DS8100 Turbo体系结构——落后的双控制器结构. 4Cache技术分析.................................................HDS USP V/VM缓存技术........................................EMC DMX-4缓存技术...........................................IBM DS8000缓存技术.......................................... 5缓存并发访问能力比较...........................................HDS USP V缓存并发数.........................................HDS USP VM缓存并发数........................................EMC DMX-4/DMX-4 950缓存并发数...............................DS8300缓存并发数............................................小结 ...................................................... 6IO性能........................................................测试结果公开网站 ..........................................DS8300测试结果..............................................USP V测试结果...............................................对比 ......................................................DMX-4/950测试结果........................................... 7存储虚拟化整合技术.............................................HDS USP V/USP VM虚拟化......................................IBM和EMC虚拟化技术......................................... 8存储分区技术................................................... 9动态供应技术................................................... 10各个厂商的宕机记录.......................................... 11HDS向客户承诺的系统可靠性...................................1背景信息存储(即智能磁盘阵列)已经成为企业IT支撑系统越来越重要的一个分支。
目前全球范围公认的主流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有HP、EMC、IBM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分化,上述几个主流厂商都向市场提供两个系列的存储产品:即高端存储和中端存储两个系列,分别满足不同级别和不同规模的应用需求。
为了更好地进行产品选型,我们需要对各厂商的产品进行深入分析对比,以作为我们选择的重要依据。
本文首先对各厂商的高端存储进行分析,中端存储的分析将在其他文件中提供。
下表是各厂商高端存储型号的详细列表。
产品进行对比,包括主要指标列表、体系结构、Cache技术、性能、存储虚拟化功能、存储分区、以及容量动态供应技术等。
另外,还要说明一下,通过各厂商的技术资料和产品介绍,我们了解到上表中各厂商的小型号和大型号(例如HP XP20000和XP24000)在体系架构和总体功能上是完全相同的,其系统内部运行的也是同一套微码(存储操作系统),所不同的主要是系统扩展性方面,例如前端控制器、后端控制器、缓存、最大磁盘的数量等。
2体系结构分析体系结构决定着产品的本质特性:一个产品拥有优秀、均衡的体系结构,这个产品才能拥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才能拥有高的性能。
2.1HP XP系列产品体系结构——先进的统一星型网络架构HP XP系列产品作为高端存储,拥有一个适合存储系统的、没有潜在瓶颈的、全光纤交换式和点对点直连相混合的统一星型网络体系架构Universal Star Network (USN),如下图所示。
图中CHA为前端通道控制器,DKA为后端磁盘控制器,SMA是控制缓存,CMA是数据缓存,CSW是内部缓存交换机。
HP XP系列产品的技术白皮书列举了USN统一星型网络体系结构拥有2项核心技术:第一项:数据缓存读写采用全光纤交换式架构。
交换式体系结构又称CrossBar结构,是一种高带宽、大吞吐率和无阻塞的体系结构,已经广泛应用在IT行业、电信行业的高端设备上。
不论是大型UNIX主机(HP Superdome、Sun Enterprise Server 25K、IBM P590等),以太网核心交换机(Cisco)、存储网核心交换机(如Brocade、McData以及Cisco SAN Director),甚至是电信交换机等均采用了无阻塞CrossBar技术作为其系统架构,这已经是业界发展的方向。
Cache是存储系统的核心部件,XP把整个系统的所有缓存Cache分为两个独立部分:数据缓存(如上图CMA所示)和控制缓存(上图SMA所示)。
其中数据缓存用来存放服务器/主机读写的数据,控制缓存是用来存放数据缓存的索引(我们称之为metadata)以及系统通信数据的共享区的。
存储系统把数据缓存在逻辑上分为若干个page(大小为4K,8K,16K等),每个page有一个线性地址(即page ID)。
每次读写都是以page为单位进行,即使是只需要读一个byte,最后对缓存的读写也是以一个page进行的。
因此对于数据缓存来说,最重要的是需要持续的高带宽和大吞吐率,XP在数据缓存读写上采用交换式结构设计——这是真正的根据存储系统的特点而设计的。
o XP24000从内部交换机到数据缓存设计有64路s的通路连接起来,数据缓存共有68GB/s的带宽;o XP20000从内部交换机到数据缓存设计有8路s的通路连接起来,数据缓存共有s的带宽;其次是控制缓存采用点对点直连技术。
如上文所述,控制缓存主要用来存放数据缓存的索引和共享通讯数据。
其中数据缓存的索引是一张二元表,其数据结构如下:某个数据块在磁盘数据卷上的地址某个数据块在数据缓存上的地址业务软件读某个数据 > 数据库演变为读某个数据库表纪录 > 数据库底层演变为读某个逻辑卷的某个数据块 > 操作系统卷管理软件演变为读某个数据卷的某个数据块 > XP24000演变为某个LUN的某个page >XP24000在控制缓存中查找索引,判断是否该数据page在数据缓存中。
如果返回一个非0值,说明该数据在数据缓存中,这次读操作为读命中read hit;如果返回为一个0值,这说明此次操作为read miss,系统将在共享缓存中写入该数据块page ID,并通知后端磁盘控制器将数据块读入到数据缓存中。
点:o每次对控制缓存的访问的数据量很小,一般就是一个长整数(即page ID);o读写并发度很高,因为一次数据读写可能导致多次控制缓存的读写;o控制缓存中还包含了大量存储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数据,但每次访问的数据量都不大。
o因此对控制缓存的技术要求是:控制器到控制缓存的通道要多,每条通道的带宽不必很宽。
XP就是遵循这个设计原则,对控制缓存的读写设计为点对点直连结构:XP24000每个控制器(包括前后端控制器)都通过4路150MB/s的通路直接连接到每个控制缓存卡上,因此系统满配置32块控制器的情况下,一共设计有4*32*2=256路150MB/s的通路,整个带宽为s;XP20000每个控制器都通过2路150MB/s的通路直接连接到每个控制缓存卡上,因此系统满配置8块控制器的情况下,一共设计有2*8*2=32路150MB/s的通路,整个带宽为s;结论HP XP采用数据缓存交换式结构,控制缓存点对点直连结构是最符合存储系统对数据访问和管理的特点的,这种统一星型网络结构是最稳定和均衡、最先进和最高性能的体系架构。
这是其他厂商所无法相比的。
2.2EMC DMX-4/DMX-4 950体系结构EMC高端存储系统2个型号DMX-4/DMX-4 950采用的是类似的结构,但又有不同。
我们先分析一下DMX-4的结构,再阐述DMX-4 950结构的不同之处。
DMX-4采用的是DMX结构,即直连矩阵结构Direct Matrix Architecture。
EMC称这种点对点DMX结构是能够彻底消除系统带宽瓶颈的“先进”架构,是比已变成工业界事实标准的CrossBar高端系统架构还要优越的体系结构?我们分析一下实际情况。
下图就是DMX体系结构示意图。
从图中可知,DMX结构中主要可描述如下:前端8个各类通道控制器与8块Cache卡点对点直接相连,共64个连接通路;8个后端磁盘控制器也与8块Cache直接相连,共64个连接通道;这里有一点最重要,就是所有通道和磁盘控制器均连接到一个称之为“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Signals”的卡上,如图中所标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