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城市公交系统

青岛绿城华川公司
公交日常营运调度
汇报完毕
3.2公交客运OD分布预测 3.2.1出行发生和吸引量预测 一般采用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出行生成预测方法继续出行生成率的预测,进 而预测各交通小区的出行生成量;现状出行生成得到后,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人 口发展规划的发展趋势,得到规划年的小区出行发生和吸引量。 3.2.2交通出行的分布预测 根据居民出行现状的OD矩阵及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出行产生和吸引量,通过一 定的数学方法,得到规划年的OD分布。 3.2.3居民选择公交线网的出行量预测 居民选择公交线网的出行量预测,也就是交通出行的分担预测。 综合交通调查得到的居民现状出行方式选择,确定未来年居民出行方式的选 择,由此得到公交客运OD分布。 3.3公交线网规划布局方案的优化 根据城市公交需求OD矩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结合解优法和证优法两种 模式,使用“逐条布设,优化成网”的方法进行。首先进行各个线网片区内部的 公交线网布局,重点放在主体片区;然后,进行各个线网片区之间的衔接线路规 划,重点研究各个片区与主体片区的联系,最后,进行综合平衡,调整优化,形 成整个城市的公交线网布局规划方案。
段计算票价的方法;单一票价制是指不论乘行距离远近,票价均相同的计算票价 的方法;计时票制是指按照乘客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停留时间计费的票制;分区票 制是指将交通线网分成若干区,在同一区中出行,只需支付该区的票价,而一旦 越区则需额外支付。
公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监督
城市公共交通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城市公共交通概述1、城市公共交通:指城市中供公众所乘用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总称。
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按公共交通工具类型划分的各种客运形式。
3、大运量客运系统:城市公共交通中,运送大量乘客的有机总体。
4、快速轨道交通: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轻轨运送方式的快速载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
5、地下铁道,地铁:用于城市的一种速度快、运量大,行车间隔小的电动有轨客运系统,其部分线路设于地下隧道内。
6、单轨运输系统:车厢跨骑或悬挂在架空单轨上,有电子驱动的轨道客运系统。
7、新交通系统系统:新开发的具有高速,准点舒适的污染小的交通方式及其运行服务系统的总体。
8、垂直运送系统:延垂直方向运送乘客的有机整体。
9、应急公共交通系统:在非常时期为应变而组成的临时公共交通系统。
10、城市客渡:在城市区域及临近郊县内,以运送乘客为主,横渡江河,湖泊的水上交通方式。
11、索道缆车客运:在架空钢索为轨道的线路上,以电能为动力由钢索牵引载客工具的运输方式。
12、轨道缆车客运:在坡面铺设的轨道上,以电能为动力由钢索牵引载客工具的运输方式。
13、公共交通信息系统:与公共交通服务有关的信号、数据、显示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14、公共交通优先:在政策、法规、设施等方面对公共交通的优惠。
15、公共汽车优先通行系统:以各种措施保证公共汽车先于其他车辆通行交通的管理系统。
16、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城市公共交通的经济实体。
17、城市公共交通标志:为便于乘客识别车辆、线路、车站等所设置的各种专用标记。
17、服务质量:在公共交通服务中,安全、迅速、舒适、方便、正点等方面的优劣程度。
18、运送能力:运能配备的质和量。
4、集散能力:集结与疏散乘客流的能力。
5、应变能力:有适应和恢复交通的能力。
二、运营调度管理1、运营调度管理.:指公交企业为了满足市民各种不同出行需要,进行的运输组织工作,这个组织工作就是运营调度管理。
2、运营:指公交企业的客运业务与经营管理,也称营运。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及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 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及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及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城市管理学 城市交通名词解释

城市交通名词解释
1. 交通拥堵:指城市交通道路上车辆行驶缓慢,拥堵不堪,导致交通延误和行车不畅的现象。
交通拥堵通常是由于车辆数量过多、道路容量不足、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交通事故等因素引起的。
2. 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对城市交通路网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确保城市交通的流畅、高效、安全和环保,主要内容包括道路网络规划、交通设施规划、公共交通规划、自行车交通规划等方面。
3. 公共交通:是指为公众提供的交通服务,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出租车等。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轻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等。
4. 自行车交通:是指利用自行车进行交通的方式。
自行车交通具有环保、节能、健康等优点,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推广自行车交通,城市需要建设自行车道、自行车停车场等设施,同时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进行出行。
5. 交通信号:是指用于指挥城市交通的信号灯、标志、标线等设施。
交通信号的作用是规范交通行为,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交通信号的配时和设置应当合理,考虑到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路段的交通需求。
6. 智能交通: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交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应用于交通监测、交通控制、公共交通管理等方面,能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轻交通拥堵、
降低空气污染等。
7. 交通安全:是指在城市交通活动中,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状态。
交通安全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目标之一,需要通过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等手段来保障。
城市轨道交通的名词解释

城市轨道交通的名词解释
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是一种城市内的公共交通系统,利用电力或其他能源驱动的列车在铁轨上运行的交通方式。
它通常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形式。
地铁:地铁系统是一种在地下、地面或高架轨道上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地铁车辆通常较大,设有多个车厢,且可容纳较多乘客。
地铁系统的线路通常较长,涵盖城市各个重要区域。
轻轨:轻轨系统是一种在地面、高架轨道或者地下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地铁来说,轻轨的运行成本较低,适用于较小型城市或者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
轻轨车辆较小,通常只有几节车厢。
有轨电车:有轨电车系统是一种在地面轨道上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通过电力驱动,可适应城市的交通流量和乘客需求。
有轨电车通常有较高的频率还可在路段上设有多个站台。
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包括:高运输能力、速度快、所需用地相对较少、减少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城市形象等。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在许多大中型城市被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壮大。
名词解释brt

名词解释brt
BRT是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的缩写,是一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与传统的公交系统相比,BRT系统采用了高度优化的设计,以提供更高的运输效率和更好的乘客体验。
BRT系统通常包括以下特点:
1. 专用车道和优先通行权:BRT系统在道路上设有专用车道,使公交车能够快速通行,并且在交通拥堵时享有优先通行权。
2. 快速乘客进出车辆:BRT站点通常设有高站台,与公交车辆的车门平齐,使乘客能够快速进出车辆,减少停车时间。
3. 高频率服务:BRT系统通常以较高的频率提供服务,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4. 高容量车辆:BRT系统使用较大的公交车辆,能够容纳更多乘客,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
5. 先进的票务系统:BRT系统通常使用智能票务系统,如刷卡或手机支付,以提供更方便的购票方式。
6. 环境友好:BRT系统通常采用环保的公交车辆,如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以减少尾气排放。
BRT系统的目标是提供与轨道交通相似的服务质量,同时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它可以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较为严重且轨道交通不可行的地区提供高效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
城市对外交通名词解释

城市对外交通名词解释1. 城市交通网络:城市内的公共交通系统和道路网络,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交通工具以及城市道路和街道。
2. 公共交通:城市内供广大市民使用的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轻轨等。
公共交通通常由政府或私营企业运营,提供便捷、经济、环保的交通服务。
3. 私家车:指个人或家庭拥有并使用的汽车。
私家车是常见的城市对外交通工具,提供更灵活、个性化的出行方式,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4. 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流量过大,导致道路交通堵塞和行驶缓慢。
交通拥堵常见于高峰时段或重要交通节点,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和时间成本。
5. 堵车费: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一些城市采取交通限制措施,如设立拥堵收费区域,对私家车进入该区域的车辆收取一定费用。
堵车费旨在引导市民选择使用公共交通或其他出行方式。
6. 自行车共享:一种城市短途出行方式,市民可以借用临时停放在公共区域的自行车,用于短途骑行。
自行车共享系统提供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并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7. 出租车:城市提供的一种付费交通服务,市民可通过在路边等候或电话预约的方式租用出租车。
出租车提供灵活、个性化的出行方式,但费用相对较高。
8. 微型电动车:小型电动交通工具,如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
微型电动车在城市短途出行中逐渐受到市民的青睐,因其便携、环保且节省时间成本。
9. 高速公路: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道路,具有较高的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
高速公路一般划分为多车道,限制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为长途出行提供便利。
10. 交通枢纽: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汇集多种交通工具的转接站点。
交通枢纽通常配备候车室、站厅、换乘设施等,方便市民换乘不同的交通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于英国,1829年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兴旺、衰退和目前的复兴阶段。
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曾走过一段弯路,在本世纪进入60年代后,城市小汽车发展过量,公共交通萎缩,赞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交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
因此,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迫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转向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常规公共交通方式。
主要是公共汽车、公共电车以及老式的有轨电车。
②快速轨道交通方式。
包括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单轨跨座式或悬挂式交通系统。
③市郊铁路。
即利用铁路干线开通市郊铁路列车。
像法国巴黎还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市郊铁路网,并与市中心的地下铁道以及铁路干线联成一体。
④公共交通场站。
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地下铁路车站和调车场等。
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
(1)公交线网规划与站点选址;
(2)公交票制、票价与票务管理;
(3)公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监督;
(4)公交日常营运调度;
(5)公交车辆保养与维护。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公共汽车今后要向低底盘、大马力、空调化方向发展。
地铁车辆将采用减震防噪音技术和自动化的通讯信号系统,提高发车频率和舒适性。
国外的常规公共汽车正在试验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
如位置、速度、车流量等。
目前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已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掌握车辆的运行信息,提高了调度能力。
对于整体公共交通系统,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大城市要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电汽车相配合的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
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