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探究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该课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的第五章《元素周期律》第三节课。
本课是化学的一大重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理解和掌握该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考试成绩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2.掌握元素周期表上各元素的简要概况和规律3.能够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元素周期表上各元素的周期性规律2.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3.能够应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化学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元素周期表,由学生补全其中的元素名称和符号;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上为什么有这样的排列方式?如何解释元素周期表上元素位置的规律性?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学习和讲解2.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首先讲解元素周期律是怎样发现的,以及基本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结构是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2.2 元素周期律的实验证明介绍多个实验的结果,如门捷列夫的实验、勃兰特利的实验等,阐述这些实验的意义和证据。
2.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概览讲解元素周期表上元素位置的规律性:主、副、次、超主族、稀有气体等;并介绍不同区域的元素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同时,在黑板上标示相关信息,例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周期、族别等,化学性质方面则重点介绍元素的电子构型、化合价、氧化态、基性、酸性等。
2.4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性介绍烷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单价、非金属性等规律,并给出例子加以说明。
提示学生认识到,这些性质和规律都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
3. 锻炼和练习根据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不看书的前提下,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化学问题。
例如:某元素的电子构型为2,7,问该元素的周期和族别?加入哪个元素可以使Mg(OH)2成为减压水解还原剂?什么样的物质易被还原?4.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讲解其他常用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高中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学案教案

元素周期律学习目的: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掌握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定方法学习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学习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知识回顾:1、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失电子能力逐渐,金属性;得电子能力(第ⅣA—ⅦA族)逐渐,非金属性。
2、Na的金属性比K的金属性,如何用实验事实判定Na、K的金属性强弱金属性强弱判定依据:3、Cl的非金属性比Br非金属性,如何判定Cl、Br的非金属性强弱非金属性强弱判定依据:4、画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结合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推测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趋势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原子核电荷数,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层的引力逐渐,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得电子能力(第ⅣA——ⅦA族),非金属性。
探究实验:1、取一小块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
观察现象。
钠与水反应比镁与水的反应(难或易)结论:钠的金属性比镁2、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在各加入2mL1mol/L盐酸。
观察发生的现象。
镁与盐酸的反应比铝与盐酸的反应(难或易)结论:镁的金属性比铝综合结论:Na Mg Al金属性逐渐判定依据:练习:下列元素单质中,最难和水反应产生氢气的是()A. NaB. MgC. AlD. K结论:Si P S Cl非金属性逐渐判定依据:练习:下列元素单质中,最易和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是()A. SB. PC. ClD. I[综合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
2、自主探究: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金属族的性质递变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教学过程【引入】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卤族元素,并比较与Cl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板书]四、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二)卤族元素[科学探究1]根据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递变性,根据下表总结并推测..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递变性:卤素随着荷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差,非金属性减弱。
[讲解]非金属性:非金属得到电子的能力。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2、非金属单质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过渡]下面我们根据对卤素性质的推测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板书]1、卤素的物理性质[科学探究2]根据下表,总结卤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
相似性:都是双原子分子,有颜色,不易溶于水(氟除外),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萃取原理)。
递变性:从氟到碘,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依次增大,熔点、沸点依次升高。
[板书]2、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H2的反应卤素单质与水、碱反应的比较[总结]卤素与H2、H2O、碱的反应,从氟到碘越来越不剧烈,条件越来越苛刻,再次证明了从结构上的递变有结构决定性质。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1-1]完成下列实验,观察现象。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分析以上三个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找出氧化剂、氧化产物,比较氧化性强弱。
最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学案教学设计

必修Ⅱ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一、预习目标预习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的内容,初步了解元素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二、预习内容1元素的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主族元素最高正合价= 。
(2)非金属元素, , 即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预测新元素,(2)在寻找半导体材料,(3)利用含有等元素合成新农药,(4)在中寻找催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5)进行“位、构、性”的推导。
三、提出疑惑同们,通过你的自主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案一、习目标(1)通过对前面所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2)通过自主探究,分析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二、习过程1请写出氢氧锂、氢氧钠、氢氧钾的式,并标出L、N、三种元素的合价。
氢氧锂:氢氧钠:氢氧钾:2 (1)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合价:N Mg2 A3H2SO3H3PO4H2SO4HO4(2)根据第一问,你能总结出最高正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吗?3 写出下列合物中有下划线元素的合价:N2O3与H4、H2SO4与H2S、H与HO4分析最高正合价与最低负合价之间的关系。
三、反思总结通过本节课的习,你对元素的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有什么新的认识?说说看。
四、当堂检测1、Y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A、原子的电子层比Y原子的电子层多B、的单质能将Y从NY的溶液中置换出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多D、Y的单质能将从N的溶液中置换出2.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W3+、b +、cY2-、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质子c>b B.离子的还原性Y2->-.氢物的稳定性H2Y>H D.原子半径<W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A.F、、Br、I B.、Mg、、S.、N、O、F D.L、N、、Rb4.按B、Mg、、Sr、B的顺序而递增的性质是A.氧性 B.还原性.熔点 D.合价5.1~18号元素的离子中,原子核电荷和离子最外层电子相同的是A.— B.N+.O2—D.S2—6.1~18号元素中,原子的核外电子与电子层相同的是A.氢 B.铍.铝 D.氯7R(镭)是原子序最大的第ⅡA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是第ⅡA族中最大的B、遇冷水能剧烈反应C、R(镭)位于第七周期D、R(OH)2是两性氢氧物8.R、W、、Y、为原子序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均为正整)A.若R(OH)为强碱,则W(OH)+1也为强碱B.若HO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若Y的最低合价为-2,则的最高正合价为+6D.若的最高正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9(2002.上海市高考题)致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的气体,液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致冷的目的。
人教必修二 第一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三课时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元素周期律
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掌握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分析物质的组成、推断元素的性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掌握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并能够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分析物质的组成、推断元素的性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步骤:
1. 活动一:让学生观看短片,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 活动三:让学生分组完成训练题,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4. 活动四:让学生完成训练题,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教案

必修Ⅱ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连汇贯通,体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
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有密切关系,周期表为发展过度元素结构、镧系和锕系结构理论,甚至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都是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2)自主学习。
引导自主探究,分析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难点:“位、构、性”的推导四、学情分析:本节课在学生已经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周期表特别是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整体上难度不大,学生能够掌握。
所以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旧知识的复习,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
进而学生会了解并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简称“位”)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简称“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决定、影响元素的性质(简称“性”)。
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三种量(“位、构、性”)中的一种,即可推出另外2种量。
五、教学方法:启发——归纳——应用六、课前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新课导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理论,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二 1.2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教案1)

【投影小结】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1234567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族周期
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B Si As
Te At
Al Ge Sb Po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Fr
F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讲解】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推知: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如Al 、Si 【小结】元素周期律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其次,可预测或推测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再次,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而且,在哲学方面,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事实,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投影小结】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 了解原子结构与同位素、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要求: 具有把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同位素、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介绍的原子结构的知识。
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1、原子序数= =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
原子核由 和 构成。
[归纳与整理]一、原子结构质子1、原子 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 子质 子中 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相对质量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1.0071.008[思考与交流]从表格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叫做质量数。
2、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
质量数(A )= +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
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X 。
A Z [课堂练习]1、若有某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原子核内中子数的关系是( )A. 大于B .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肯定原子核中子2、填表:粒子符号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N )用X 表示A Z 为①O818②Al2427③Ar1822④Cl Cl3517⑤H H113、X 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 ,核内中子数为n ,则W gX +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mol)是( )A. (m -n )×W /m B . (m -n -1)×W /m C. (m +n )×W /m D. (m -n +1)×W /m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连汇贯通,体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
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有密切关系,周期表为发展过度元素结构、镧系和锕系结构理论,甚至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都是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归纳、比较。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2)自主学习。
引导自主探究,分析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难点:“位、构、性”的推导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周期表特别是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整体上难度不大,学生能够掌握。
所以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旧知识的复习,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
进而学生会了解并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简称“位”)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简称“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决定、影响元素的性质(简称“性”)。
因此,我们只要知道
三种量(“位、构、性”)中的一种,即可推出另外2种量。
五、教学方法:启发——归纳——应用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新课导入]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理论,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简称“位”)、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简称“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决定、影响着元素的性质(称简“性”)。
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三种量(位、构、性)中的一种,即可推出另外2种量。
师:请同学们打开周期表观察:用绿色、淡绿表示的元素分别是哪种元素?如果沿着硼(B)、铝(A1);硅(Si)、锗(Ge);砷(As)、锑(Sb);碲(Te)钋(Po)画一折线,则位于折线左侧的是什么元素?折线右侧的又是什么元素?
[板书]1、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例题剖析】
【例1】X.Y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性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太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教师精讲】本题考查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要熟记并理解判断标准,不能随意变换标准。
[知识拓展]元素金属性,金属活动性区别(优化设计)
[板书]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写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的化学式,并标出Li、Na、K三种元素的化合价。
[板书](1)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二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知识拓展]
1、价电子数:元素外层电子—一般指最外层电子,有时还包括次外层电子,对主族元素而言,价电子数就是最外层电子数。
2、上述规律对主族元素成立,不适用于副族元素、零族元素。
[板书](2)非金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中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
【例2】:氧化还原反应中除了原子守恒(质量守恒)外,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O3n-+6I-+6H+=R-+3I2+3H2O(R为主族元素)则:
(1)RO3n-中R的化合价为,n值为。
(2)R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个。
【教师精讲】很好,解题时,要注意一题多解,当然,还要注意选择最简单的方法。
(2)题,容易错为5个,忽略了题中所给的信息“R-”。
因此,分析时要合理,不能有遗漏。
答案:(1)+5,1(2)7
师:现在我们来共同归纳一下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用途。
[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用途]
预测新元素。
寻找半导体材料。
合成新农药。
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
进行“位、构、性”的推导。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元素金属性、非金属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及科学研究有多么巨大的指导作用。
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不久的将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报效祖国,服务全人
类!
当堂检测,见学案对应部分。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以及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化学理论之一,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预习,并完成预习导学案。
[布置作业]
1.教材P18,T4,T5
2.课外活动与探究:
(1)上网或查阅其资料,写一篇科学小论文:门捷列夫事迹简介。
(2)查阅资料,最新发现的是一种什么元素?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位构性的推导
位构
性
3、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2)非金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即:|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4、应用——在周期表一定区域内寻找元素,发现物质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