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定律案例分析
帕金森病病例分析

帕金森病病病例分析女性,64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2年入院现病史:2年前患者逐渐出现右手活动不灵、无力,静止时右手抖动,逐渐渐重。
1年前右腿也无力,行走时右下肢发僵。
曾按脑梗死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近半年患者感全身僵硬感,行走速度明显减慢。
发病以来智力正常,无吞咽困难,无肢体麻木,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服用硝苯地平片10mg,每日3次;病前无其他疾病及服用抗精神病药史。
否认家族史。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
面部表情略呆板,计算力、记忆力及定向力均正常。
颅神经检查正常。
四肢肌力正常,右手静止性震颤,颈部及四肢肌张力呈铅管样增高,右侧更著。
轮替动作缓慢,行走步幅小,右上肢伴随动作幅度小。
指鼻准,跟膝胫试验稳。
深浅感觉正常。
腱反射对称,病理反射(-)。
辅助检查:头MRI:未见异常。
诊断:帕金森病治疗:可以先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效果不佳时可以应用美多巴。
病例分析病例特点:老年女性,隐匿起病,缓慢进展。
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活、运动缓慢,右手静止性抖动。
症状从一侧肢体逐渐波及另一侧肢体病前除高血压外无其他疾病及特殊服药史。
神经系统检查主要表现为表情呆板,右手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铅管样增高,运动缓慢,轮替动作慢,行走时步幅小、伴随动作少。
头颅MRI未发现明显异常。
定位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右手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铅管样增高和运动缓慢,定位于锥体外系。
定性诊断:患者有运动缓慢和肌张力增高,符合帕金森症状诊断。
患者为老年人,隐袭起病,缓慢进展,症状从一侧开始,除锥体外系受累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受累证据,病前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及其他疾病史,考虑诊断为帕金森病。
鉴别诊断:1)与其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鉴别:该患者除了锥体外系的症状以外,没有锥体系、大脑皮质、小脑、自主神经受累及眼球运动障碍等表现,不支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诊断。
2)与继发性帕金森病鉴别:除高血压外,患者无其他疾病史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不支持继发性PD。
帕金森病病例分析

遵循“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用药 原则,即从小剂量开始,逐渐滴定至 有效剂量,避免突然停药或加量。
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和方法
评估指标
主要包括运动症状的改善(如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 、非运动症状的改善(如抑郁、便秘、睡眠障碍等)以及生 活质量的变化。
PART 02
帕金森病病理生理分析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神经元丢失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这种丢失 导致纹状体多巴胺水平降低。
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
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内存在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形成路 易小体,这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理标志。
预防措施建议
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 类,避免或减少药物副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进行康复 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的并发症。
处理策略和方法
1 2
运动并发症处理
根据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 量或更换药物种类,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减 少,导致黑质在T2WI上呈高信号,这 是帕金森病特征性的MRI表现之一。
功能MRI技术在PD诊断中价值
功能MRI技术可以检测帕金森病 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状 态,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通过功能MRI技术,可以观察帕 金森病患者脑内不同区域之间的 功能连接情况,有助于理解帕金
纹状体DA含量减少机制探讨
多巴胺合成减少
帕金森病案例分享

治疗方案
• 1.建立帕金森病患者随访登记表
治疗方案
• 2.教育患者记录个人帕金森日记
• 包括吃药时间、症状好转时间、症状再发时间、症状加重 时间、个人的症状变化感觉(越详细越好) • 帕金森日记照片
入院前治疗
6AM
美多芭 泰舒达
8AM
1 1
10AM
1PM
1 1
3PM
5PM
7PM
1 1
9PM
Definition
查体
内科查体未见异常。 精神科专科查体:MMSE评分:25分。(轻度) 神经系统检查:卧位血压125/80mmHg,立位血压 120/76mmHg,面部表情呆板,双侧眼球各方向运动好,无 眼震,伸舌居中,前倾前屈步态、步速慢、双上肢无摆臂,
转身慢,颈僵硬,四肢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上下肢肌张力
增高,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较显著,轴性肌张力轻度增高, 后拉试验无法配合,病理征(-),感觉检查正常,共济运动 正常,Kernig征(-)。
PD诊断标准
临床确诊PD 需要具备 诊断为很可能PD 需要具备 1. 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
1. 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
2. 至少两条支d flags)
2. 如果出现警示征象需要通过支持 性标准来抵消:
• 1 条警示征象,必须至少1条支 持性标准 • 2 条警示征象,必须至少2条支 持性标准 注:该分类下不允许出现超过2条 警示征象
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铜蓝蛋白ena全套rfcrpasoesr感染项目筛查大小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警示征象10条支持标准绝对排除标准明确的小脑异常比如小脑性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或者小脑性眼动异常持续凝视诱发的眼震巨大的方波急跳超节律扫视向下的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或者选择性的向下的垂直性扫视减慢在发病的前5年内诊断为很可能的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或原发性进行性失语发病超过3年仍局限在下肢的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或多巴胺耗竭剂治疗且剂量和时间过程与药物诱导的帕金森综合征一致postumarbetal
帕金森定律案例分析

帕金森定律案例分析帕金森定律,又称“二八定律”,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金森在1956年提出的一个经验定律。
该定律表明,在许多情况下,80%的结果往往来自于20%的原因。
这一定律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帕金森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帕金森定律在经济学领域的案例。
在一个公司的销售业绩中,经常会发现80%的销售额来自于20%的客户。
这意味着,只有少数客户对公司的销售业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公司可以通过专门对这20%的重要客户进行精准营销和关怀,以获取更多的销售额,提高客户忠诚度,进而提升整体的销售业绩。
其次,帕金森定律在管理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一个团队中,经常会发现80%的成果来自于20%的成员。
这意味着,只有少数的团队成员对整个团队的绩效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领导者可以通过重点培养和激励这20%的关键成员,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水平,实现团队目标。
另外,帕金森定律在市场营销领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中,80%的销售额往往来自于20%的产品。
这意味着,只有少数的产品对整个市场销售额起到了主导作用。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集中资源和精力在这20%的主导产品上,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从而实现更大的销售额和利润。
除了以上提到的领域,帕金森定律还可以在时间管理、资源分配等方面得到应用。
在时间管理中,80%的成果往往来自于20%的时间投入;在资源分配中,80%的价值往往来自于20%的资源投入。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和应用帕金森定律,更加高效地管理时间和资源,实现更好的个人和组织绩效。
综上所述,帕金森定律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个人和组织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更好的绩效和效益。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理解这一定律,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以实现更好的个人和组织发展。
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

第三,这位“领导者"对他的工作来说是不称职的,如果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
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案例分析:
01
产生根源:权力的危机感——产生了可怕的机构人员膨胀的帕金森现象。
02
解决办法:必须将用人权放在公平、公开、平等、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上,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
03
最需要注意的一点:不要将用人权放在一个被招聘者的直接上司手里。
04
帕金森定律——解决之道
造成组织机构效率低下的原因: (1)领导者宁愿增加可以指挥得动的下属,而不愿要有真正才能的“竞争对手”。 (2)官员数量增加,自然彼此间会创造出许多工作,以便大家都在“做事”。 (3)机构年代越久,人员质量越低,因为当官的不断选择了各种“庸才”,越堆越多。 (4)领导层的会议长短、与讨论问题的重要性成反比。 (5)一个机构成立越久,其委员会规模必然愈大,效能自然较低。 (6)一个机构内部趋于腐败之时,也是他的外部建筑、设施日趋富丽堂皇之时,所以从机构的富丽堂皇的程度可以推测其腐化的程度。 (7)一个机构有多少预算,就必然开支多少钱,因为不用完,下届预算就可能削减。
帕金森为证明他这一定律,引证了一个和行政部门相似的例子,从而认为:工作的时间要求是有弹性的,在所完成的工作与所分配的人员数目之间显然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
帕金森定律的两条法则:
其一是增加部属法则。 一个行政官员想增加的是下级而不是对手,其目的是为了减少组织中的竞争对手,同时增加下属也可以提高该官员自己的地位。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
智慧故事——帕金森定律

智慧故事——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Panrkinson`s)本来是组织病态研究专家帕金森(C.NorthcoteParkinson)在一九五七年所写的一本书,其内容包含十篇论文,所谈的都是企业组织方面之病态现象。
近四十年来,该书已成管理名著,畅销全球,久而久之帕金森定律逐渐变成企管人士嘲讽组织病态之代名词。
其实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十篇论文的第一篇,所谈的是组织内冗员增加而且无效率的现象,并研究其发生的原因。
帕金森以英国海事为研究对象。
一九一四年时,英国海军官兵总人数为十四万六千人,服役的主力船有六十二艘,而海军部官员有二千人;到了一九二八年时,海军官兵总人数减少为十万人(减少三一五%)!服役的主力船减少为二十艘(减少六七七四%),可是海军部官员却反而增加到三千五百六十九人(增加七八四五%)。
帕金森深入研究分析之后发现,官员人数的增加跟工作量的增减毫无关系,而是取决于下列两项因素:一、任何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希望增加竞争对手假设公务员A因步入中年,精力衰退而感到工作量过重,其补救之道不外:第一辞职、第二请同事B分担其工作、第三要求增加C与D两助手。
其结果必定选择第三个办法,因为第一个办法会失掉退休金,而第二个办法等于制造一个将来晋升时的竞争对手。
若只增加C或D一名助手,其情况与第二办法相同,所以A必定要求增加C与D两名助手。
同理,不久C与D会因工作过重,分别增加E、F、G、H等助手。
于是,原本A一个人即可胜任的工作,要由A、B、C、D、E、F、G、H等七个人来担任。
二、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G看过某一公文,认为应由H处理,于是由H拟稿后呈给D审阅,D大幅修改后,征询C的意见,C把公事交给E 承办,E正好有事请假,于是把公事转交F处理。
F办妥后呈给C,C签名后还给D,D再做一修饰后呈给A核阅。
一件事简单的公事如此轮流传阅,这就是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
上述两项因素就是著名的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案例分析

帕金森定律案例分析帕金森定律,又称“二八定律”,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大约20%的原因会导致80%的结果。
这个定律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在19世纪提出的,后来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在商业、经济、管理等方面,帕金森定律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帕金森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销售案例。
在一家公司的销售业绩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80%的销售额来自于20%的客户。
这意味着公司在开展销售活动时,应该重点关注那些带来大部分销售额的客户,而不是平均对待所有客户。
通过深入了解这20%的客户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销售策略,可以更好地提高销售额,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其次,帕金森定律在项目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常会发现80%的问题是由20%的原因导致的。
这意味着项目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导致大部分问题的原因,而不是花费过多的精力在次要问题上。
通过有效地解决这20%的关键问题,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成功率,节省资源和时间成本。
再举一个生产案例。
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发现80%的产量是由20%的设备产生的。
这意味着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那些产能较大的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转,而不是平均对待所有设备。
通过及时维护和管理这20%的关键设备,可以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总的来说,帕金森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提高效率,还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时间。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帕金森定律,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取得更好的成果。
以上就是对帕金森定律在不同领域的案例分析。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介绍,大家能更好地理解帕金森定律的应用,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加以运用,取得更好的效果。
帕金森定律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关系,但却蕴含着深刻的管理智慧,希望大家能够善加利用。
帕金森定律典型例子与应用

帕金森定律典型例子与应用【名词解释】帕金森定律,指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置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领导者往往都会选第三条路。
【定律由来】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源于英国学者C.N.帕金森所著《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
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1958年,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出版了《帕金森定律》一书。
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置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丢失很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相宜。
于是,两个平凡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
以此类推,就形成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现实演绎】众所周知,医学界有一种病叫帕金森,病人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颤抖、肌肉僵直和身体运动的迟缓。
其实,一个组织机构假如领导不善,也会患上帕金森,从而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帕金森总结了组织机构的三大可怕顽症:1.工作越少,下属越多拿军营来说,如需要一个人推断航空照片,长官往往命令一个二等兵去担当这份工作。
两天后,他开头埋怨了,说照片那么多,他需要两名助手协助,而且为了对助手有指挥权,他自己应当升为一等兵。
他的长官特别体谅人,答应了他的要求。
之后不久,他的下属因势利导也需要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