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结构图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PPT_图文

回顾、思考:
①静止的力车、是足改球变为物什体么运运动动起状来态?的原因。
②运动的车、足球为什么停下来?
③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4.补充完善,形成定律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笛卡尔: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 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 直线上运动。
这应成为一个原理,它是人类整个 自然观的基础。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 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运动需要力维持
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2.质疑假设,科学猜想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①现象: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1.一张纸已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
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2.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
边,纸会断成几截?
问题:1.怎样解释撕纸游戏呢? 2.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
(1596-1650) 笛卡尔
牛顿简介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主要贡献 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 设计并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等等。
(1643-1727)
4.补充完善,形成定律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学习了力学和运动学的知识,对力和运动的关系 有初步的认识,但存在错误认知。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3.3牛顿第三定律(共32张PPT)

典例探究 考点二: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变式训练】 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流传甚广。如 图所示,竹蜻蜓由竹柄和“翅膀”两部分组成。双手一搓竹柄,然后松 开,竹蜻蜓就会旋转着飞上天空,过一会儿再落下来。松手后,关于竹蜻 蜓和空气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大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 B.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小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 C.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等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 D.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方向相同
必修一物理(人教版)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3节 牛顿第三定律
1、物理观念: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2、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决简单问题; 3)能区别一对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新情课景引导入 入
考点三: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
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
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
➢作用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总是”:表示在一切状态都成立、对应同时性。
典实例例探分究析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放飞气球
典实例例探分究析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船为什么向前进?
直升机为什么会悬停在空中?
课堂想合一作探想究
拿鸡蛋碰石头,可是鸡蛋却破了。那么他们 施加给对方的力大小相等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 1.通过上节实验,能得出并准确描述牛顿第二定律. 2.理解力的单位的由来,理解关系式F=kma是如何变成F=ma的. 3.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理解为什么说牛顿第 二定律是连接运动学和力学的桥梁. 4.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处理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 自然规律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寻基本知识 感悟解题规律 测评学习效果
探寻基本知识·树立物理观念
知识点一 牛顿第二定律
【情境导学】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重物,受到一个很小的水平推力,在力刚开始作用 的瞬间,重物是否立即获得加速度,是否立即有了速度,为什么? 答案:是,否.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与加速度具有同时性,故在力作用的 瞬间,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由Δv=aΔt可知,要使物体获得速度必须经过 一段时间. 2.用力去推水平地面上的大石块,却没有推动,是否说明这个力没有产生加 速度? 答案:否.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 度,但物体表现出来的加速度却只有一个,即各个力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石 块没被推动说明石块的合加速度为零,并不是这个力没产生加速度.
知识点二 力的单位
【情境导学】 在应用公式F=ma进行计算时,若F的单位用牛顿(N),m的单位用克(g)是否 可以? 答案:不可以.公式中的各量必须用国际单位.若不然,公式中的比例系数 就不再等于1.
【知识梳理】 1.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 牛顿 ,符号是N. 2.1 N的物理意义:使质量为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称为1 N, 即1 N= 1 kg·m/s2 . 3.比例系数k的意义:k的数值由F,m,a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共同决定,若三量 都取国际单位,则k=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可写作F= ma . 【思考判断】 1.若力、质量、加速度三个物理量都取国际单位,则公式F=kma的k就等于 1.( √ ) 2.1 N的力可以使质量为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 √ )
新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高中物理包括必修1、2共7章;选修3-1、2、3、4、5共19章内容。
归纳起来,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电学和磁学)、原子物理学五大学科部分。
必修1和2属于力学部分;选修3-1、3-2属于电磁学内容;选修3-4主要为光学;选修3-5主要为原子物理学,有3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守恒定律)为力学内容。
除了热学部分是初中物理(选修3-3未学)的主讲内容外,其他都在高中期间得到学习和深化。
力学知识结构体系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PART I 静力学
PART II 运动力学
PART III 动力学
热学知识结构体系
热学包括:研究宏观热现象的热力学、研究微观理论的统计物理学,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
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大部分。
包括电性和磁性交互关系,主要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二者很难清晰分割。
电磁场和电磁波
光学知识结构体系
原子物理学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力
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物体的平衡
.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机械能
第九章机械振动
机械波。
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物理批注版

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一、概述本单元的知识全部属于基础型课程,由牛顿运动定律、国际单位制、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等组成。
其中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反映了物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它们与其他力学、电学等知识联系紧密,是学习机械能、电磁运动的基础。
在本单元学习中,要经历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学习,感悟理想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要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设计探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要在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的学习中,体验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
要了解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体会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不断深入的,领略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本单元基础型课程需13课时,拓展型课程内容学习需要4课时。
二、学习内容与要求(一)内容与水平(二)导图:(三)要求3.1.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
①知道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②知道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感受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④能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解释简单的实际现象。
3.1.2 设计“DIS 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①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②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运用控制变量等方法,设计用DIS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方案;③能参照设计的实验步骤,独立完成相关操作;④会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出a-F 图像、a-m 图像;⑤能将a-m 图像转换成a-1/m 图像,使之成为一条直线;⑥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3.1.3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①知道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②理解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③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④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⑤能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简单计算;⑥能联系运动学等规律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3.1.4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①知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②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③会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示意图;④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⑤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导图模板分享--迅捷思维导图

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导图模板分享牛顿定律在物理这门学科中都是了解的,牛顿是被从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中之后发现了牛顿运动第一定律,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断尝试发现了第二第三定律,这些在生活中都是经常遇到的,下面分享总结的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导图模板,以及利用在线工具编辑思维导图的操作方法,需要使用的朋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进行操作。
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导图模板点击链接在线编辑使用/#R3f98fd6e3c9065c1a0c2c3af327132 a4模板简介:这是分享的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导图模板,主要是从三大定律超重失重,平衡力,以及单位制三点进行说明的,颜色搭配和谐,制作思路清楚一目了然,可以参考使用。
操作方法介绍:1.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模板打开使用,复制上面我分享的链接或者是搜索迅捷思维导图里面的精品模板之后下载模板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实现,打开模板之后展现在面板中间。
2.我分享的思维导图里面的知识是个人简介,需要二次编辑思维导图的朋友可以点击左上角插入同级主题或者是下级主题。
3.新添加的节点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里面的内容进行修改,双击文本框就可以编辑里面的内容。
4.接下来我们就要丰富思维导图了,就是在里面添加链接,图片以及备注等这些操作都可以丰富思维导图内容。
5.在上面的三个栏目里面有外观选项,这是对思维导图的整体颜色进行更改的操作,里面有很多颜色可以根据喜好进行选择。
6.在视图选项中的展开栏目中,可以对每一级节点进行分类检查,这样可以让思维导图的错误率降低到最底。
7.这时就可以将制作完成的思维导图导出使用了,点击迅捷思维导图后面的标识就可以选择导出选项,之后选择导出格式就可以导出使用啦。
上面就是分享的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导图模板,以及利用在线工具编辑思维导图的操作方法,需要使用的朋友可以参考上述步骤进行参考。
高中物理知识点简图(人教版)

1. 运动的描述
2.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
摩擦力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曲线运动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
弹力
万有引力与航天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曲线运动
静电场
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电势能电势电势差
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宇宙航行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功率
势能动能动能定理
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器电容
电场电场强度
气体
磁场
交变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磁场磁感应强度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
恒定电流
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安培力洛伦兹力
分子动理论
力与机械
动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定律
热与热机
波粒二象性
物态和物态变化
相对论简介
实验与探究
机械振动
气体
原子结构
电磁波
高中学习,一定要抓好逻辑结构大框架!了解整个知识框架体系后,明确知识的重难点,抓住主干知识点来进行复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任何一个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知识点:惯性:物体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倾向。
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开始运动,匀速运动变成变速运动等)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 = ma)其中,(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知识点: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关系:一旦作用力发生变化,物体的加速度就会立即发生变化。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物体受到作用力时,会对施力物体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知识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其中一个力(称作用力)作用在某一物体上,而另一个力(称反作用力)作用在与之相互作用的另一个物体上。
力的性质相同:它们都是同一种性质的力,且不能合成,不是平衡力。
作用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作用与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力;而平衡力是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而平衡,是一对以上的力。
通过这三个定律,牛顿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对后世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