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二章细菌感染实验诊断

二、标本的处理
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 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 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对环 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 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 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 定包装。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 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 器运送。
二、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
1.主要用于检查生活状态下细菌的 动力及运动状况。可对某些病原 菌作出初步鉴定,如霍乱菌。
2.螺旋体由于不易着色并有形态特 征,故多用不染色标本作暗视野 显微镜检查。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细菌标本经染色后,除能清楚看 到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外, 还可根据染色反应将细菌进行分类。
(一)常用染料
分为碱性和酸性两大类。此外,还有复 合染料。 1.碱性染料 电离后显色离子带正电荷,
易与带负电荷的被染物结合。由于细菌 均带负电荷,易与染料结合而着色。常 用的有碱性复红、结晶紫、美蓝等。
2.酸性染料 电离后显色离子带负电荷, 易与带正电荷的被染物结合。细菌都带有 负电荷故不易着色。通常用来染细胞浆, 而很少用于细菌的染色。常用的酸性染料 有伊红、刚果红等。
第一节 临床感染性疾病 实验诊断要求
一、诊断的目的 1.以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为目的,只需鉴
定到细菌的种。 2.为提供治疗方案为目的,要进行临
床标本的直接药物敏感试验。
3.以流行病学研究为目的,要鉴定到型。 4.以了解细菌与感染的关系为目的,应
该做细致的鉴定。
二、诊断试验的选择
1.选择有鉴定价值的试验。 2.选择简易、快速、方便的试验,达
第二章细菌感染实验诊断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ppt课件

(二)常用的染色方法 1.革兰染色(gram stain)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2020/12/4
10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2.抗酸染色 (acid-fast stain) 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 即-抗酸性细菌 -非抗酸性细菌
2020/12/4
11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3.荧光染色 (1)荧光染色法敏感性强,效率高而且容易观察
2020/12/4
45
第四节 细菌的非培养检测方法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 (一)核酸杂交
1. 探针的种类 (1)全染色体DNA探针 (2)染色体克隆片段DNA探针 (3)质粒DNA探针 (4)rRNA基因探针 (5)寡核苷酸探针
2020/12/4
46
第四节 细菌的非培养检测方法
2.核酸杂交在临床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1)细菌分类鉴定 (2)细菌快速鉴定 (3)细菌耐药性的检测 (4)细菌毒素的检测 (5)细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在临床细菌鉴定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2)主要用于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白
喉棒状杆菌及痢疾志贺菌等的检测。
2020/12/4
12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4.鞭毛染色 可观察到菌体上有无鞭毛、鞭毛的位置及数
量,在细菌鉴定中,特别是非发酵菌的鉴定中 很重要。 5.异染颗粒染色
用于白喉棒状杆菌染色。
2020/12/4
25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三)培养基的选择 从血液、骨髓中
分离病原菌用血液增 菌培养基
2020/12/4
26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二、分离及培养 (一)细菌的分离
1.平板划线分离法 2.斜面接种法 3.液体接种法
细菌感染(疾病)

疾病病因
人体因素
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素
当皮肤粘膜有破损或发生化脓性炎症时,细菌则容易侵入体内;
人体的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及特异性免疫反应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方面。 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不能充分发挥其吞噬杀灭细菌的作用,即使入侵的细菌量较少,致病力不强也能引起感 染;条件致病菌所引起的医源性感染也逐渐增多。
细菌感染(疾病)
疾病
01 疾病病因
03 病原学
目录
02 发病基础 04 临床表现
05 检查
07 疾病治疗
目录
06 辅助检查 08 疾病预防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 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 吸增快、血压下降等。尤其是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及有并发症者,可发展为败 血症或者脓毒血症。
皮疹:见于部分患者,以瘀点最为多见,多分布于躯干、四肢、眼结膜、口腔粘膜等处,为数不多。
关节症状:可出现大关节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甚至并发关节腔积液、积脓,多见于革兰阳性球菌、 脑膜炎球菌、产碱杆菌等败血症的病程中。
感染性休克:约见于1/5~1/3败血症患者,表现为烦燥不安,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皮肤花斑,尿量减少及 血压下降等,且可发生DIC,系严重毒血症所致。
主要与病原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毒力强或数量多的致病菌进入机体,引起败血症的可能性较大。细菌侵入 人体后是否引起感染,与人的防御、免疫功能,细菌的毒力及数量有关。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是防止细菌侵入人体 的天然屏障,破损后细菌易于从此处侵入体内,挤压皮肤炎症部位或脓肿时细菌侵入的可能性更大。严重烧伤时, 创面为细菌敞开门户,皮肤坏死、血浆渗出又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故极易发生感染。尿路、胆道、胃肠 道、呼吸道粘膜受破坏后,若同时有内容物积滞、压力增高,细菌更易进入血中,保留导尿管、静脉等血管内留 置导管、人工辅助呼吸时插管等,也使细菌易于侵入。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进入血中的细菌迅速被血中防御细 胞如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所清除,而患肝硬变、糖尿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等慢性病者,可因代谢紊乱、 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减低,易招致败血症发生;各种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放射治疗亦是导致败血症发病率 高的原因。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虽被抑制或杀灭,而一些耐药菌乘机繁殖,亦可酿成败血症。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细菌分类与命名ppt课件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中属及种的鉴别
2019
-
67
明胶液化试验
明胶
胞外酶 分解
氨基酸
失去凝固力
液态明胶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别 2019 也用于鉴别- 炭疽杆菌(+)和类炭疽杆菌 68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脱氨酶 脱氨基
苯丙酮酸 +
氯化铁
绿色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别
2019
-
69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2019
-
6
一、检查方法
(一)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主要用于观察生活状态下微生物某些形态 特点及运动性
٭常用的方法有压滴法和悬滴法
如:用压滴法观察霍乱弧菌的“鱼群样运动”
悬滴法观察霍乱弧菌的“穿梭样运动”
如在同一方法制作的另一标本中加入效价≥1:64
霍乱多价血清则穿梭样运动停止并发生凝集,则为制
2动019 试验(+)
2019
-
二氧化碳培养箱
46
2、烛缸法:
3、化学法: 按每升容积重碳酸钠
0.4g与1mol/L盐酸 0.35ml比例放入标本 缸,密封后倾斜容器使 两者接触产生CO2
2019
-
烛缸二氧化碳培养法
47
★厌氧培养法:厌氧罐培育法和厌氧袋法 1、厌氧罐培育法:用理化方法除去密
闭容器中的氧,造成无氧环境,以利于专 性厌氧菌生长。
2019
-
28
(7)鸡蛋和动物血清:虽然不是构成培养基 的基本成分,但却是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 质,所以仅用于制备一些特殊的培养基。
(8)生长因子: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但需 要量很小。在制备培养基时,常加入维生素、氨 基酸、嘌呤、嘧啶等生长因子。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题库6-1-8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题库6-1-8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对Optochin纸片敏感的细菌是()A.A群链球菌B.肺炎链球菌C.B群链球菌D.草绿色群链球菌E.肠球菌奥普托欣试验主要用于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的鉴别,几乎所有肺炎链球菌对Optochin敏感。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为鉴定肠杆菌科细菌进行IMViC试验,不属于IMViC试验项目的是()A.VP试验B.甲基红试验C.硝酸盐还原试验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E.吲哚试验IMViC实验是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利用实验4种。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均可引起草绿色溶血,两者的鉴别不包括()A.胆汁溶菌试验B.Optochin敏感试验C.荚膜肿胀试验D.PYR试验E.动物毒力试验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常用鉴别方法包括胆汁溶菌试验、菊糖发酵试验、Optochin敏感试验、荚膜肿胀试验和动物毒力试验。
L-吡咯酮β萘胺反应试验(PYR)用于特异性检测A群链球菌。
/ 英超积分榜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氧化-发酵试验正确的是()A.开口管变黄,闭口管不变--发酵型B.开口管变黄,闭口管变黄--发酵型C.开口管不变,闭口管不变--发酵型D.开口管不变,闭口管变黄--氧化型E.铜绿假单胞菌为发酵型两支培养基均无变化为产碱型或不分解糖型;两支培养基均产酸为发酵型;若仅不加石蜡的培养基产酸为氧化型。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试验属于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的是()A.CAMP试验B.丙二酸盐利用试验C.胆汁溶菌试验D.硝酸盐还原试验E.尿素分解试验A项是鉴定B群链球菌的试验;B项是检测细菌碳源和氮源利用的试验;C项是鉴别肺炎链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试验;D项是检测细菌酶类的试验;E项是鉴定肠杆菌科细菌中变形杆菌属细菌的试验。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不属于常用的血清学诊断试验的是()A.凝集试验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免疫荧光技术D.放射免疫测定法E.氧化酶试验常用的血清学诊断试验是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和放射免疫测定法。
微生物学--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结果代码
0 0 1 0 2 1 4 2 1 4 2 0 4 2 0
总值 1 3 7 6 6
11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2020/2/28
12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1.包括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和染色标本检查法 2.镜检可以了解有无细菌及大致的菌量 3.根据细菌形态、结构和染色性有助于对病原菌的
初步识别和分类 4.通过形态学检查可得到初步诊断,对临床早期诊
14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3.有些病原菌通过不染色标本的动力检查可作 出初步鉴定 如疑似霍乱患者,镜下观察到来回穿梭似 流星状运动的细菌,制动试验阳性,可初步 推断为“疑似O1群霍乱弧菌”。
2020/2/28
15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二、染色标本 (一)常用染料 1.碱性染料:碱性复红、结晶紫、美蓝等 2.酸性染料:有伊红、刚果红等 3.复合染料(中性染料)及荧光染料:复合染料有
2020/2/28
42
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生化反应
2020/2/28
43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4.七叶苷水解试验 主要用于D群链球菌与其他链球菌的鉴别。
2020/2/28
44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5.甲基红试验
原理 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 酮酸,丙酮酸进一部分解生成甲酸乙酸乳酸等有机 酸,使培养基的PH下降至4.5以下,当加入甲基红指示 剂,使指示剂呈红色变化.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2020/2/28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原则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第四节 细菌的非培养检测方法
2020/2/28
2
医院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医院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出现的新发感染,它是医疗安全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病原体的传播密切相关。
因此,准确地确定病原体的种类以及其感染途径对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学诊断方法。
1.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它通过将临床样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接种到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利用条件和培养时间来培养和检测细菌。
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生理特性、生化反应和抗生素敏感性进行观察和鉴定,可以确定感染病原体的种类。
此外,细菌培养还可以提供定量信息,即通过计算细菌数量来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2. 真菌培养与细菌类似,真菌培养也是一种常用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真菌感染多见于抗生素使用频繁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真菌培养主要通过将临床样本(如痰液、皮肤刮片、血液等)接种到含有酵母菌或霉菌专用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利用适当条件和培养时间培养和检测真菌。
真菌培养的结果可以提供准确的真菌种类信息,有助于指导抗真菌药物的选择。
3. 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是一种先进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它通过提取临床样本中的病毒核酸,利用特定的引物和试剂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最终检测和鉴定病毒的存在或种类。
病毒核酸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用于迅速确定感染性病毒,如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HIV等。
4.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中,PCR技术和DNA杂交技术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PCR技术利用DNA聚合酶扩增目标序列,从而使其达到能够被检测到的水平。
DNA杂交技术则通过对病原体核酸探针和基因组DNA进行杂交,利用特定的信号标记来检测目标病原体。
5.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产生的特定抗体或抗原来确定感染病原体的一种方法。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考试题(题库版)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考试题(题库版)1、单选构成细菌毒力的是()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侵袭力和毒素D.分解代谢产物E.侵入机体的途径正确答案:C2、单选适用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江南博哥)培养的细菌是()A.肠道菌B.鼠疫杆菌C.白喉棒状杆菌D.肺炎链球菌E.分枝杆菌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麦康凯培养基具中等强度选择性,用于分离培养肠道细菌。
3、单选为观察细菌的运动情况,常用下列哪种方法()A.悬滴法B.革兰染色法C.抗酸染色法D.鞭毛染色法E.墨汁染色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观察细菌的运动情况常用悬滴法。
4、单选盛装细菌学检查标本的容器()A.用75%酒精浸泡24小时后直接应用B.用碘酒浸泡12小时后直接应用C.高压灭菌、煮沸或干燥灭菌D.用浓硫酸处理后直接应用E.用水洗后直接应用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盛标本的容器须先经高压灭菌、煮沸、干热等物理方法灭菌,或用一次性无菌容器,而不能用消毒剂或酸类处理。
5、单选O/F试验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的鉴别,其原因是()A.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均为发酵型B.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均为氧化型C.肠杆菌科细菌为发酵型,而非发酵菌为氧化型或产碱型D.肠杆菌科细菌为氧化型,而非发酵菌为发酵型E.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均为产碱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无氧酵解的称为发酵型,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称为产碱型,氧化发酵试验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的鉴别,前者均为发酵型,而后者通常为氧化型或产碱型。
6、单选检测梅毒螺旋体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A.革兰染色法B.抗酸染色法C.负染色法D.镀银染色法E.Giemsa染色法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梅毒螺旋体普通染色不易着色,常采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菌体染成棕褐色且变粗,在光镜下易于查见。
7、单选氧化-发酵试验正确的是()A.开口管变黄,闭口管不变--发酵型B.开口管变黄,闭口管变黄--发酵型C.开口管不变,闭口管不变--发酵型D.开口管不变,闭口管变黄--氧化型E.铜绿假单胞菌为发酵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两支培养基均无变化为产碱型或不分解糖型;两支培养基均产酸为发酵型;若仅不加石蜡的培养基产酸为氧化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喉棒状杆菌及痢疾志贺菌等的检测。
2020/7/8
12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4.鞭毛染色 可观察到菌体上有无鞭毛、鞭毛的位置及数
量,在细菌鉴定中,特别是非发酵菌的鉴定中 很重要。 5.异染颗粒染色
用于白喉棒状杆菌染色。
一、不染色标本 1.细菌不经染色直接镜检,主要用于检查生活状态
下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况 2.常用的方法有压滴法和悬滴法
有动力:可看到细菌自一处移至另一处,有明显 的方向性位移
无动力:细菌呈现布朗运动,只在原地颤动而无 位置的改变
2020/7/8
7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3.有些病原菌通过不染色标本的动力检查可作 出初步鉴定 如疑似霍乱患者,镜下观察到来回穿梭似 流星状运动的细菌,制动试验阳性,可初步 推断为“疑似O1群霍乱弧菌”。
平板等
2020/7/8
21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3.鉴别培养基(diferential medium) 糖发酵管、克氏双糖铁 琼脂(KIA)、伊红-镁 蓝琼脂和动力-吲哚-尿素 (MIU)培养基等。
2020/7/8
22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4.选择培 (selective medium) SS琼脂使致病的沙门菌、 志贺菌容易分离到
2020/7/8
19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1.基础培养基 含有基础生长所需的基本
营养成分,最常用的是肉浸 液,俗称肉汤(broth),主 要成分含牛肉浸液和蛋白胨。
2020/7/8
20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2.营养培养基(nutrient medium) 最常用的是血琼脂平板、巧克力血
2020/7/8
3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原则
二、标本的处理 1. 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 其他所有的标本采集后最好在2h之内送到实验室 3. 若不能及时送检,标本应置于一定环境中保存 4. 一般情况下,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
超过24h
2020/7/8
8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二、染色标本 (一)常用染料 1.碱性染料:碱性复红、结晶紫、美蓝等 2.酸性染料:有伊红、刚果红等 3.复合染料(中性染料)及荧光染料:复合染料有
瑞氏染料(伊红美蓝)、姬姆萨染料(伊红天青) 等;荧光染料有荧光标记的抗体
2020/7/8
9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2020/7/8
4
5.病人标本中可能含有大量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 防护
6.标本切勿污染容器的瓶口和外壁,容器必须包装 好,防止送检过程中倒翻或碰破流出
7.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特别严格,必须 按规定包装,由专人运送
8.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 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2020/7/8
5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1.包括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和染色标本检查法 2.镜检可以了解有无细菌及大致的菌量 3.根据细菌形态、结构和染色性有助于对病原菌的
初步识别和分类 4.通过形态学检查可得到初步诊断,对临床早期诊
断和治疗疾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0/7/8
6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二)常用的染色方法 1.革兰染色(gram stain)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2020/7/8
10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2.抗酸染色 (acid-fast stain) 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 即-抗酸性细菌 -非抗酸性细菌
2020/7/8
11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3.荧光染色 (1)荧光染色法敏感性强,效率高而且容易观察
2020/7/8
23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5.特殊培养基 (special medium) 疱肉培养基、 巯基乙醇酸纳培养基
2020/7/8
24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三)培养基的选择 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
病原菌,确定选用各种分离培养 基。伊红美蓝/麦康凯用于筛选 革兰阴性杆菌。
第三章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褚云卓
2020/7/8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原则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第四节 细菌的非培养检测方法
2020/7/8
2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 2.无菌采集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 4.采集适量标本 5.安全采集
(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营养物质
蛋白胨、肉浸液、牛肉膏、糖类、醇类、血液、 无机盐类、鸡蛋和动物血清生长因子 2.凝固物质 琼脂、明胶、卵白 3.抑制剂和指示剂
2020/7/8
18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二)培养基种类 1.基础培养基(based medium) 2.营养培养基(nutrient medium) 3.鉴别培养基(diferential medium) 4.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 5.特殊培养基(special medium)
三、生化反应和鉴定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2020/7/8
16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一、培养基的种类和选择 培养基(culture medium)
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 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 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2020/7/8
17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2020/7/8
13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6.芽胞染色: 绿色部分 为芽胞
2020/7/8
14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7.墨汁染色: 一般用于新型隐球菌
检查
2020/7/8
15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一、培养基的种类和选择 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培养基种类、培养基的选择
二、分离及培养 细菌的分离、细菌培养方法
2020/7/8
25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三)培养基的选择 从血液、骨髓中
分离病原菌用血液增 菌培养基
2020/7/8
26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二、分离及培养 (一)细菌的分离
1.平板划线分离法 2.斜面接种法 3.液体接种法
4.穿刺接种法 5.倾注平板法 6.涂布接种法
20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