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绪论

合集下载

生理学学习资料:第一课生理绪论

生理学学习资料:第一课生理绪论

生理绪论部份
重点掌握知识点
1)生理学概念
2)内环境概念和稳定(homeostasis)
3)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3种方式(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
4)3种反馈方式:负反馈,正反馈,前馈概念及举例
一. 生理学研究对象
1)机体基本生命活动
2)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
3)功能表现的物理化学性质
简单而言,生理学研究为:functiona1activity&mechanism(课件)
二.内环境及稳态
体液: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
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
血浆:占体重的5%
组织液:占体重的15%
其中,细胞外液即是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

稳态: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范围内发生变动。

三.调节
1)神经调节: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反应速度快、持续时间短
2)体液调节:体内细胞生成并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些特殊位置细胞,作用于受体,进行对细胞活动的调节
3)自身调节: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因素。

举例:小动脉的血流量自身调节
1)负反馈和正反馈对于原先活动的调节方向是相反的。

2)前馈和前两种调节方式相比区别在于:其多了一个接收的信息(前馈信息),正因为有了前馈信息,所以活动调节更加快速且准确。

3)三种反馈可以说是绪论部分重点内容,也是基本原则,应好好理解,记住相应的例子。

4)负反馈调节中存在调定点SetPOint,反馈调节过程以调定点水平为参考。

调定点在某些情况下的重新设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调定点被设置得较高)成为重调定过程reseting。

第一章 生理学基础绪论

第一章  生理学基础绪论
,促进医学事
业的发展
皮肤病学
眼科学
精神病学
影像学
神经学
内科学
麻醉学 外科学
口腔病学 儿科学
普通及系统病理学
妇科学
产科学
生理学
免疫学
解剖学
遗传学
胚胎学
药理学
组织学
化学
生物化学
物理学
微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解剖组胚很重 要,
医学入门少不 了,
医学之树它是 根,
根深才能枝叶 茂,
正常结构要牢

1、足够的刺激强度

2、足够的刺激作用时间

3、单位时间内强度变化

的幅度(一定的强

度-时间变化率)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
• 阈值:把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 阈强度 *
• 阈值反映组织兴奋性高低,与兴奋性成反变关 系;
• 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反之,则越高。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
外界 营养物质 O2
代谢产物 CO2
细胞外液
营养物质 O2 细胞
代谢产物 CO2
内环境
内环境的作用:
⑴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
⑵提供新陈代谢必需的 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废物
对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正常的 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三、反馈作用
反馈 --被调节者通过反馈信息来
影响调节者活动的过程
类型: 正反馈和负反馈
意义:
实现自动精确调节





馈息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其结构基础称为

二、选择题
1、阈强度越大,说明组织的( ) A、兴奋性越高 B、兴奋性越低 C、兴奋程度越高 D、兴奋程度越低
2、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是 ()
A、正反馈 C、神经调节
B、负反馈 D、体液调节
3、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下列现象消失 ( )
A、反应
B、反射
C、兴奋性
D、兴奋
4、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如果刺激作用时间、强度-时间 变化率固定不变,把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 度,简称阈值。
❖它与兴奋性呈反变关系。即阈值越大,组织的兴奋性越低;阈 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所以,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 指标。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或靶细胞
发挥调节作用 全身性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
组织液 临近细胞
调节其功能活动 局部性体液调节
2、体液调节的特点: 1)反应较缓慢 2)作用范围广 3)持续时间长
3、神经-体液调节:普遍存在
(三)自身调节 指体内的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
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特点:
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二、 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正反馈 反馈信息(+)
控制部分 控制信息 受控部分
反馈信息(-) 负反馈
反馈:受控部分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一)负反馈
1.概念: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在体内大量存在,如压力感受器反射、体温调节等。 2.生理意义:负反馈在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以 及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生理学绪论最全

生理学绪论最全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细胞培养、基因编辑、蛋白质组学等技术, 深入研究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理功能。
ABCD
人体观察与实验
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在正常和异 常情况下的生理功能变化。
数学建模与仿真
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生理功能的数 学模型,进行仿真和预测。
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生理学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肤等,负责接收外界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进行 处理。
不同感觉器官对不同类型的刺激具有不同的感受性和适应性。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负责支持身体结构、保护内脏器官和 实现运动功能。
VS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 收缩和舒张驱动骨骼绕关节进行运动。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这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轴心,通过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之间的相互作 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组织液和淋巴液的调节
组织液和淋巴液在维持组织器官的微环境和免疫功能方面发挥重要 作用。
自身调节
细胞的自身调节
细胞通过改变自身代谢、增殖和 分化等方式,适应环境变化并维 持内环境稳定。
组织的自身调节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负责分泌激 素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功能。
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性腺 等,各自分泌不同的激素并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组织。
03
生理调节与稳态维持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等基本结构。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组织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和速率, 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04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应激反应
01
02
03
定义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 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 所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 全身性适应反应。
生理意义
应激反应能够帮助机体应 对各种有害刺激,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分类
根据应激原的性质和应激 反应的特点,可将应激反 应分为生理性应激和病理 性应激。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 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生理学概述
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等各个 层次的生理功能。
医学对生理学的影响和推动
医学发展推动生理学研究
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方向和动力。
医学技术对生理学的促进作用
医学技术的进步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精确、便捷的方法和手段。
医学与生理学的互动关系
医学实践验证生理学理论,同时生理学理论又指导医学实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06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免疫反应
01
定义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
理过程。
02
生理意义
免疫反应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外抗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感
染性疾病的发生。
03
分类
根据免疫反应的特点和机制,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特异性

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四)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殖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1 、合成代谢 2、分解代谢
二、兴奋性
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
(一)刺激与反应
能为机体感受的环境变化叫做刺激(stimulus)。 ①物理性刺激
刺激按其性质分为: ②化学性刺激 ③生物刺激 ④社会心理因素刺激
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 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应答。 结构基础:反射弧 ,由五个部分组成。 必备条件: 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分类: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形成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先天性,种族性 后天性,个体性
反射中枢 低位各级中枢 大脑皮质
反射弧 简单,固定
①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
②细胞发挥生理功能的场所
稳态 ( homeostasis ):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意义:
稳态使细胞的结构和形态维持正常,使其 功能得以实现。“是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 要条件”。
稳态的维持及失稳态。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基本方式 反射(reflex)
复杂,易变
数量
有限
无限
意义
使机体更好的 使机体能够生存 生存,有预见性,
适应性,灵活性
二、体液调节
激素经血液循环到 达靶细胞进行调节 (主要方式)
细胞产生的物质经 组织液到达靶细胞 进行调节
三、自身调节
三种调节方式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特点 短,准,快
意义 机体最重要
的调节方式
长,广,慢

图文《生理学》绪论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图文《生理学》绪论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所谓机体,指的是有机体,即生物体,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物体的总称。

因此,生理学对不同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也形成了不同的生理学科。

(二)生理学的研究任务
生命活动是机体各个细胞乃至生物分子、器官、系统所有机能活动互相作用、统一整合的总和。

因此生理学既要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和不同细胞正常生命的功能活动现象和规律并阐明其内在机制,又要研究在整体水平上各系统、器官、细胞乃至基因分子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生理学的认识层次
研究水平
•器官和系统层面心脏泵血功能的研究;消化系统的研究•细胞和分子层面基因组和染色体遗传信息的研究
•整体层面在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新型医学模式下对人体疾病的研究
三个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实例和意义☞。

01生理学-绪论

01生理学-绪论



Harvey 在不同动物解剖中发现了同样的结果 。他终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血液由心脏“ 泵”出,经由动脉血管流向身体各处,再从静 脉血管流回心脏,从而完成血液循环。他把这 一发现写成了《心与血的运动》一书,正式提 出了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为了使读者信服他 的理论,他在书中写道:推理和实验都表明血 液是由于心室的跳动而穿过肺脏和心脏的,由 心脏送出而分布于全身,在流到动脉和肌肉的 细孔后通过静脉由外围各方流向中心,由较小 的静脉流向较大的静脉,最后流入右心室。
三、生殖
生物体发育成熟后,能生产出与自己相似个体的过程。
意义:繁衍后代、延续种系
第二节 内环境及其稳态
一、内环境
概念:机体细胞所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外液)
一、体液的组成及分布
脑脊液、房水、关节液和消化液等,都属于无 功能性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40%
主要成分:类似海水
水、电解质
渗透压: 细胞内、外液相等
(二)正反馈
概念: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反过来加强控制部分 活动的调节方式。 eg. 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病理情况下的 恶性循环
意义:使某种生理功能逐步加强并迅速完成。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同 特点:控制部分活动不断加强,直到完成 包括:排尿反射、分娩、血液凝固等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 意义: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包括:普遍存在
国人将“探路者”号送上了火星,它 发现上面只有石头和沙子。金星上有 生命吗?金星的表层是一层浓浓的硫 酸汽,生命当然不能存在。 幸运二:成为人 幸运概率:1/30000000地球的年龄:46
亿年,人在地球上出现:200万年,有文 字的人类历史:五千年。 幸运三:成为你 幸运概率:1/600亿 母亲从15岁到50岁总共产生约450个卵 子,去掉结婚前10年,约产生300个卵 子,每个卵子都有2亿个精子与它竞争 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5.9
组织液 145 4.4 2.4 1.1 117 27 2.3 0.4 6.2
细胞内液 12 139 <0.001 1.6 4 12 29 54 53.6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透,入细胞和分子水平。 学习、记忆、情绪等高级功能
生理学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慢性实验
生理学研究水平
•分子和细胞水平
•器官和系dy fluid):体内的水和溶解于水 中的各种物质,60%。
•细胞内液,2/3。 • 细胞外液,1/3。
内分泌腺组织受神经支配,反射弧的传出 部分.
H的•o局高rm部效on调能e:节的是:生由不物内依活分赖性泌于物腺神质或经,散和是在体细内液胞分与泌细细胞胞之所间分信泌 息传递的化学媒介。
远距分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神经分泌:激素通过轴浆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邻分泌:激素通过细胞外液运输作用于邻近靶细胞 •自分泌:
•生理意义:维持细胞、器官、机体正常生理功 能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如何维持:血液、循环、呼吸、消化、 泌尿等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
人体各部份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mmol/L)
离子 Na+ K+ Ca2+ Mg2+ ClHCO3HPO42-/H2PO4蛋白质 其他
血浆
130_152
3.6_5.3 4.2_5.7 1.4_2.4 97_108 24_30 2.2_4.2
反射弧:感受器 AP 传入神经 AP 中枢 AP 传出神经 AP 效应器。 特点:快而短暂。 中枢:位于脑和脊髓内的调动 必需有完整(结构和节某功一能特感)定受的功器反能:射的感弧神受经环元境群
变化的特殊装置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 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
Hormone、作用慢而持续,定位不准,影响 部位较广泛。
组织液3/4,血浆1/4, 淋巴液、脑脊液等。
•伯尔纳:一个是不断变化着的外环境,另一个 是比较稳定的内环境.
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 •作用:为细胞代谢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 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的各种 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各种物质浓度,PH,渗透压等在很小范围内变动
生理学
湖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 室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熟悉生理功能的调节 了解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 体及其各组成部份正常活动规律的一门 科学。
生命活动现象是什么
生命活动现象的发生机制 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帮助判断是否病理状况 •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 •治病原则 •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基础 •重要基础理论的学科
生理学的发展史
生理学是实验性的学科,知识主要来自科学实验 300-400年《黄帝内经》脏腑学说、经络学说 17世纪初,Harvey,《心与血的运动》
第四节 体内控制系统
•负反馈:受控部份发出信息调整控制部 份的活动,使受控部份的活动与它原先活 动的方向相反. •意义:维持机体机能稳态 •机体机能活动多为负反馈
正反馈:受控部份发出的信息促进与加 强控制部份的活动.
促使某一种活动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 大效应,有助于某种生理功能的完成。
分娩、排尿、血液凝固、AP去极钠离子 的内流。
17-18世纪, Malpighi, 显微镜, capillary。 18 世纪,拉瓦锡,新陈代谢(消耗 O2 和产生 CO2 ) Descartes, 角膜反射, reflex、 reflex arc. 19世纪, 感觉器官, 神经,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内环境稳态等。 近五、六十年:新技术的应用, 各学科之间交叉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