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 绪论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
2.内环境
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 3.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 状态。
反馈
控制系统
反 馈 信 息
受控系统
监视装 置 感受器
反馈:受控部分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过程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 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 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靶细胞
(激素) 血、淋巴、组织液 (受体)
内分泌腺 激素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进行调节
激素(hormone ): 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 靶器官、靶组织和靶细胞
3.自 身 调 节
(1)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器官、组织、 细胞自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 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负反馈调节可使系统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负反馈
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 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 应的相反方向变化,这种反 馈称为负反馈。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号 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增强,这种反 馈称为正反馈。
正反馈
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一致, 起到促进或加强原效应的作用, 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负反馈:受控部分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 的过程。
正反馈:受控部分反过来加强控制部分 的过程。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内环境 稳态 反射 正反 馈 负反馈
2.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 些?各有何特征?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 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坏的稳态重新得以恢复。
第 四 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 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 1、基本方式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 性应答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
传入N(纤维) 感受器 中 枢 传出N(纤维)
发挥调节作用 全身性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组织液 临近细胞
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
调节其功能活动 局部性体液调节
2、体液调节的特点:
1)反应较缓慢
2)作用范围广 3)持续时间长 3、神经-体液调节:普遍存在
(三)自身调节 指体内的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 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特点: 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效应器
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中任何一个部分被破坏 或出现功能障碍,都将导致这一反射消失
非条件反射
3.反射的类型 条件反射
4、神经调节的特点: 1)反应迅速准确 2)作用部位局限 3)作用时间短
(二) 体液调节
1.概念: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化学物质包括 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如组胺) 局部代谢产物(CO2、乳酸等)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或靶细胞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生殖
一、新陈代谢
1、概念: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 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地过程。
2、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3、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绪论1人体生理学

绪论1人体生理学
1.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 是调节全身各 种功能活动的系统。通过神经的调节称为神 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reflex)。 反射的通路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
特点:作用迅速而精确、部位局限和时间短 暂;
2.体液调节 一般是指由某一器官或组织 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 达另一器官,调节它的功能活动。
张锡钧(1899—1988)在神经化学递质乙酰胆 碱的研究中取得系列的创新性或果,受到国内 外生理学界的高度评价。
3.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
1.只有认识了“正常”,才能设法维 持正常,防止异常;认识“异常”( 疾 病);
2.生理学的发展可促进临床医学的发 展;
3、学习与掌握一些实验技术,培养观 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肾上腺髓质可以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达心脏和血管,调节 心血管活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全 身的能量代谢等等。 特点:缓慢、广泛而持久;
神经—体液调节 人体内的功能调节大多是这种复合式的调节。
3. 自身调节:机体内有些调节既不依赖 神经也不依赖体液,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 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器官生理学--循环生理学 消化生理学 肾脏生理学
(三)整体水平
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第一节
兴奋性
⑴ 新陈代谢: 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⑵ 兴奋性: 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刺激与反应
(一)、 1.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2.刺激分类 3.刺激三要素
作用—— 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更加准确、适度;
作业:
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 些?各有何特征?

人体生理学绪论

人体生理学绪论

教学目标

了解生理学与护理事业的关系 了解护士为什么要学好生理学 熟悉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



掌握生理学概念、任务及研究三个水平
一、生理学的概念、对象、任务
1、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正常生物体生
命活动的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体:自然界中有生命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物、 植物,微生物。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适应性 四、生殖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metabolism)
物质代谢 合 成 代 谢 能量代谢 分 解 代 谢
生命活动的最 基本表现,是 指机体与环境 之间进行物质 和能量交换的 自我更新过程
能量 储存 释放
生命活动
维持体温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 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称为生殖 (reproduction)。
第三节
机体的体液、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液与内环境 体液是机体内液体的总称。
正常成年人的体液 (占体重的60%) 40%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核质等 20%细胞外液 组织液、血浆、 淋巴液、脑脊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传出神经纤维
传入神经纤维
感受器
中 枢
效应器
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种族遗传、较低级神经活动、 数量有限,反射弧较固定。(如,食物进入 口腔引起的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高级神经活动、数量无限,更 具有预见性、适应性、灵活性的一种调节。(望 梅止渴)
神经调节的特点:反应迅速、准确、作用局限而短暂

人体生理学 绪论

人体生理学 绪论

第三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二、稳态(homeostasis) 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 稳定的状态。 保持相对稳定或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 各种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稳态的实现: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 统的活动而实现。途径---反馈
稳态意义:为细胞活动提供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环境, 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
三、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 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肾血流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 肾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脑血流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60-140mmHg范围内变动时,
脑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自身调节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第五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研究》, 于1628年公之于世。指出 “动脉是
从心脏输出血液的血管,静脉是运回血液到 心脏的血管,血液能从动脉透入静脉,动脉 与静脉的移行是在四肢及身体的远端部分; 心脏是一种肌肉,其瓣膜阻止了血液的逆流,
心脏运动是血液循环的唯一原因。”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显微镜的发明为生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1660 年和 1668 年,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指机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 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的物质,并将 其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的过程。 同化作用 机体 环境 (物质代谢) 两个过程 异化作用 (能量代谢) 同化作用:即合成代谢,是机体利用能量将环境中小分子 合成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谢途径。 异化作用:即分解代谢,是机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 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能量代谢:各种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生理解剖学第一章绪论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3.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内环境表现形式:兴奋与抑制。

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兴奋是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即产生动作电位。

5.神经调节: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

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6.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7.自身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8.正反馈:向原有活动的同一方向进一步加强。

实例:血液凝固,分娩,排尿反射。

第三章细胞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的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

物质:O2,N2,CO2,乙醇,尿素,甾体类激素(类固醇激素)。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运输。

(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梯度)(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饱和现象②立体构象特异性③竞争性抑制:葡萄糖,氨基酸。

(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3.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

4.原发性主动运输钠—钾泵:(钠泵,Na+—K+依赖式ATP酶)特点: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内。

活动意义:①细胞生物电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②细胞内高K+浓度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的必需的③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溶积的相对稳定④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继发主动转运的动力⑤具有生电作用。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特点:内负外正。

机制:K+外流。

2.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第章 人体生理学绪论第三节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ea

第章 人体生理学绪论第三节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ea

第一章绪论第三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1、稳态:“稳定的状态〞,是维持体内各细胞、器官进行正常活动的根底。

是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如:体温、PH、血压、HR等,都有相对正常的范围。

〔1〕概念:对内环境而言,是指有机体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允许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动,从而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状态称为-。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桥梁,交换场所在细胞内,所以,内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只有它的稳定,才能保持代谢正常,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保持稳态的原因:a、新陈代谢的酶促反响要有稳定的内环境;如:温度、PH、离子浓度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在水溶液中进行,需要相应的稳定的渗透压;〔维持C形态功能〕如:与水溶液接触时间长细胞会变形;吊液0.9%的生理盐水,5%G与组织液相近〔任氏溶液〕活兴奋组织的生物活动要求细胞外液的一些离子浓度稳定;如:缺Ca,表现痉挛、失眠、精力不集中、骨质疏松、容易骨折以及对N-M兴奋性的改变。

2、反响:指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发生相应的暂时的变化,以保持内环境的平衡。

如:炎症、冬天脂肪的变化和动物的脱毛现象。

3、适应:在某种环境变化的长期影响下,人体的功能和形态所发生的相应的持久的变化,从而使机体具有更高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如:非寒颤性产热、南北身高的不同、俄罗斯的鼻子形状。

4、运动中的反响与适应原因:通过适应机制有目的的提高某些器官系统的功能能力〔尤其是心肺功能〕,并且能提高机体保持稳态的能力和耐受性。

如:运动量及强度的不断适应与增长:超量恢复;HR适应性的变慢一、神经调节人类机体的机能调节是由相互联系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两方面来进行的,生理过程才能统一协调地进行。

根本方式:反射1.反射,指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做出反响的过程。

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根底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反响重要的是通过本体感受器的反响调节作用。

人体解剖生理学笔记-绪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笔记-绪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笔记-绪论-------------第一章绪论(一)人体解剖学(anatomy)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

属生物学科中形态学的范畴。

其基本任务是探讨和阐明人体器官的形态特征,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

(二)人体的结构(三)人体的组成:(1)细胞:细胞是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组织: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借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而构成。

(3)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相互结合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完成一定功能的器官。

(4)系统:功能相关的器官按顺序连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和呼吸泌尿生殖脉管系感觉神经内分泌九大系统要牢记①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1)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小两种。

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则位于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2)消化管:由口腔至肛门,为粗细不等的弯曲管道,长约9m,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部分。

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到肛门的一段,称为下消化道。

②呼吸系统: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人体解剖心理絮定义和相关范围:1、科学地位人体生理学(phyiology)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研究机能(功能)(function)活动。

是专门研究健康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要阐明机体活动的过程、发生的原理和条件以及体内外环境对它们的影响等,从而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

2、研究内容通常归纳为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水平——普通生理学(generalphyiology)或细胞生理学(cellphyiology)。

(2)器官、系统水平——专门生理学。

整合生理学(integrativephyiology)将是未来生理学的主要内容。

3、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看,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二、人体生理学研究任务
➢ 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 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及内部机制; ➢ 不同细胞、关系; ➢ 整体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人体各系统及其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显微镜的发明为生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1660年和1668年, 意大利学者马尔皮吉Malpighi和Leunwenhock 分别用显微镜 看到了蛙的肺的毛细血管和蝌蚪尾部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实际 循环过程,证实了Harvery的推论。
恩格斯对哈维的发现给予了高度的评 价:“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 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 为科学。” 后人将1628年视为近代生理学的起点。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特征 第三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五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一、人体生理学概念
生理学(physiology):生物学科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各种生物机 体功能活动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包括人体生理学、植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等。 人体生理学(Huamn Physiology):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 (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行为、思维活动等)及 其规律的科学。
用,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 响,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水平上进行观察和研究。
在这个水平上的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就是器官生理学 (organ physiology)或系统生理学(system physiology)。如 心脏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等。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注意实验方法的结合; 动物实验结果用于人体时,要持慎重态度; 以人体为实验对象时,应遵循自愿、知情和非创伤原则。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五、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各个器官的功能都是由构成该器官的各个细胞的特性决
定的。细胞的生理特性又是由构成细胞的各个成分,特别是 细胞中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学和化学特性决定的。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四、人体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William Harvey在《论动物的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 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呼吁:“无论学和教应当以实验为据, 而不应当以书籍为据,应当以巧妙的自然为师,而不应当以 知识的教条为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人体实验:在不伤害人体健康的条件下,对人体进行某 些生理学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如:血压、脉搏、呼吸、 心电图、脑电图、CT、核磁共振等。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研究,其研究对象是细胞和 构成细胞的分子。在这个水平上进行研究和获取知识的学科 称 为 细 胞 生 理 学 ( cell physiology) 或 普 通 生 理 学 ( general physiology)。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作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课程。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三、人体生理学发展简史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希波克拉底 “西方医学之父”(Hippocrates,约 公元前459-377)认为:人的健康是由 人体内四种物质的平衡来决定的。这四 种物质叫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 液和黑(胆)液。人体内某种体液过多 会改变人的性格甚至引起疾病,“四体 液学说”。
急性实验:必须在符合人道的、麻醉的条件下,对动物某些器 官进行实验观察。优点是方法简便,易于控制条件;缺点是实 验时间受限,实验后动物不能存活。 慢性实验:指在一段时间内,在同一清醒动物身上多次、重复 地观察完整的机体内某器官的功能变化。优点是动物存活时间 长,便于研究某一器官的功能活动及其在整体中的作用;缺点 是不便于分析该器官的生理特性以及与其他器官间的关系。
为了表彰亚力西斯·圣马丁的功绩,加拿 大生理学会于1962年在他的墓碑上镶了一块 金属牌,用英、法两种文字写着:“通过他 的痛苦,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动物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
离体实验(ex vivo) 在体实验(in vivo)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动物实验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1 8 2 2 年 , 一 次 偶 然 事 故 中 , 加 拿 大 人 亚 力 西 斯 ·圣 马 丁 (Alexis St. Martin)的腹部被严重射伤。伤口由美国军医威 廉·鲍芒(William Beaumont)治疗,枪伤虽然治愈,但腹部外 面的弹孔却未愈合,胃上留下了一个洞!在1825-1833年的8年时 间内,亚力西斯同意威廉通过这个弹孔在胃中置入试管和衬垫, 以便采集胃液,并研究胃液对食物的作用,从而发表了《胃液的 实验与观察以及消化生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描述胃的运动、 分泌和消化的科学家,被誉为美国生理学之父。
十七世纪之前,许多生理学的理 论知识散在记述在其它医学的典籍中 而未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十六世纪末叶,英国哲学家培 根 ( Francis Bacon,1516~1626) 倡导只有观察和实验才是真正的科学 方法。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威廉·哈维经过12年的努力,采用80余 种动物进行实验研究,最后,将他的研究成 果写成《论动物的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 研究》, 于1628年公之于世。指出 “动脉是 从心脏输出血液的血管,静脉是运回血液到 心脏的血管,血液能从动脉透入静脉,动脉 与静脉的移行是在四肢及身体的远端部分; 心脏是一种肌肉,其瓣膜阻止了血液的逆流, 心脏运动是血液循环的唯一原因。”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多血质者热情、果断 脾 黏液质者愚笨、懒惰 气 黄胆质者勇敢精力充沛
黑胆黑胆质者固执忧郁 属血质的持续热 发 属黏液的每日热 热 属黄胆汁的三日热 属黑胆汁的四日热
1543年出版《人体构造》,系
统完善的记述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
形态结构,为医学的新发展开辟了
道路。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