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的概念

人体生理学的概念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和其功能的科学。
它涉及到人体的生理结构、生理功能、生理调节以及与环境的交互等方面的知识。
人体生理学主要研究人体各种机能的产生、调节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生殖等系统。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生理学、组织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系统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等。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目标是揭示人体的正常功能状态、机制和调节,以及应对环境和病理条件的能力,从而为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观察、病例分析、生理学测量、医学影像等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为人们提供了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深入认识,为人类健康和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
《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全文完整版)

实验室条件及实验开出情况
实验室设施
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满足各类实验需求 。
实验开出率
确保所有规定的实验课程均能如期开出,为学生 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实验室管理
实行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安全和设 备维护。
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
网络课程资源
01
建设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包括课件、教案、视频等,方便
同行专家评价意见汇总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
同行专家认为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同时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具有科学性 和前沿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同行专家认为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 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
在线学习平台
02
提供在线学习平台,支持学生在线学习、作业提交和互动讨论
。
网络教学应用
03
利用网络教学工具进行远程授课、在线答疑等教学活动,拓展
教学空间和时间。
05
教学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学生评教结果分析
01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
涵盖课程所有重要知识点,包括人体 各系统的生理功能、调节机制以及生 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等。
总评成绩构成及比例
平时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40%,其中课堂表 现占10%,作业完成情况占15%
,小组项目占15%。
期末考试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60%,其中选择题 占20%,简答题占30%,案例分
析题占10%。
06
课程特色与创新点总结
人体生理学

一、绪论和细胞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反馈调节:系统本身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系统的工作;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可以维持稳态,使系统活动保持稳定,正反馈可以迅速而完整地完成某种生理活动3.刺激:能使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4.反应:生理学将由刺激引起的机体内部新陈代谢过程及外部活动发生相应的改变称为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5.生物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生物体内各种成分和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6.兴奋性:活的组织、细胞或有机体对于内外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叫做兴奋性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7.肌丝滑行学说8.可兴奋细胞的概念:凡是受到适宜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性细胞9.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异化扩散:体内某些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溶解度很小的物质,不能直接跨膜转运,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消耗能量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过程,分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10.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钠离子内流11.超极化:膜电位增大12.局部兴奋:受到阈下刺激,产生去极化变化,但幅度达不到阈电位,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在刺激停止后又复极到静息电位,这种产生于膜局部,较小的激化反应称为局部兴奋。
特点:1、由电紧张的形式扩布2、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3、没有不应期,可产生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13.机体功能调节的分类:二、血液1.血浆:血浆是血管中的细胞外液,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清:血凝后血凝块发生收缩,释放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清里没有纤维蛋白原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3.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所出现的血浆住的高度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4.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因素:5.血型的分类原则: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凝集原B将血液分为四型6.等渗液:生理实验和临床所用的各种溶液中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临床上常用的有:0.85%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7.血浆渗透压的分类: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小分子晶体(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正常值:298.5mOsm/L(5764.8mmHg)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胶体渗透压:血浆中的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正常值:1.5mOsm/L(25mmHg)意义:调节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分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8.可延缓或防止体内外血液凝固的方法有9.肝素抗凝的主要机理: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而发挥间接的抗凝作用;还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三、循环1.心动周期中,各期心室内压是如何改变的:0期:1期:2期:3期:4期: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绪论1人体生理学

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reflex)。 反射的通路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
特点:作用迅速而精确、部位局限和时间短 暂;
2.体液调节 一般是指由某一器官或组织 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 达另一器官,调节它的功能活动。
张锡钧(1899—1988)在神经化学递质乙酰胆 碱的研究中取得系列的创新性或果,受到国内 外生理学界的高度评价。
3.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
1.只有认识了“正常”,才能设法维 持正常,防止异常;认识“异常”( 疾 病);
2.生理学的发展可促进临床医学的发 展;
3、学习与掌握一些实验技术,培养观 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肾上腺髓质可以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达心脏和血管,调节 心血管活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全 身的能量代谢等等。 特点:缓慢、广泛而持久;
神经—体液调节 人体内的功能调节大多是这种复合式的调节。
3. 自身调节:机体内有些调节既不依赖 神经也不依赖体液,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 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器官生理学--循环生理学 消化生理学 肾脏生理学
(三)整体水平
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第一节
兴奋性
⑴ 新陈代谢: 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⑵ 兴奋性: 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刺激与反应
(一)、 1.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2.刺激分类 3.刺激三要素
作用—— 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更加准确、适度;
作业:
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 些?各有何特征?
人体生理学

第1页/共21页
第一节 人体生理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这些功能 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2页/共21页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方法 1.急性实验
在体实验
如:去大脑僵直
离体实验
如:骨骼肌实验装置图
第3页/共21页
淋巴液、脑脊液。
外环境:机体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 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细胞外液)。
第6页/共21页
第7页/共21页
(二)稳态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稳态的特征 ①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恒定。 ②恒定状态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平衡。 2.稳态的实现 神经、体液机制调节 3.稳态的意义 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 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8页/共21页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第9页/共21页
(一)神经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
刺激: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第10页/共21页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传入神经纤维
传出神经纤维
2.慢性实验
如假饲实验
第4页/共21页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研究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3.整体水平的研究
第5页/共21页
第二节 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体液是机体内液体的总称。
正常成年人的体液 (占体重的60%)
40%细胞内液 20%细胞外液 组织液、血浆、
人体生理学课件

人体从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 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新陈 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免疫等 方面。
人体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生理学
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经验积累,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生理学理论,如中 医的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
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解剖学的发展,生理学开始从描述性向实验性转变,如哈维的血 液循环理论。
消化腺
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 、胰腺等,分泌消化液帮 助消化食物。
消化道平滑肌
消化道壁内的平滑肌,通 过收缩和舒张推动食物在 消化道内前进。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物理性消化
通过牙齿咀嚼和胃肠蠕动将食物磨碎,使其表面积增大,便于化学 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能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 为小分子物质,如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等 。
呼吸节律
指呼吸运动有节奏地交替进行, 其产生与呼吸中枢的兴奋和抑制
有关。
化学感受器
是指其适宜刺激为O2、CO2和 H+等化学物质的感受器。当动 脉血PO2降低、PCO2或H+浓度 升高时,可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
加。
05 消化系统与营养 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大肠等器官,是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 所。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 位,可通过脱氨基作用分解为 氨和相应的α-酮酸。氨主要在 肝脏中合成尿素排出体外,α酮酸则可进一步氧化供能或转 化为糖、脂肪等其他营养物质 。
06 泌尿系统与排泄 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01
02
03
04
肾脏
人体生理学研究与应用

人体生理学研究与应用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机能、调节、适应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它是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基础,对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理学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生理学的应用方面进行探究。
生理学的研究意义人体生理学是医学研究的基础,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医疗技术和疾病治疗。
生理学的研究为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使得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了更高的水平。
同时,生理学的研究还为人类认识自身提供了更加完善和准确的理论基础。
比如心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在生理学的研究中,人们发现降低饮食中钠的含量,可以预防血压升高,并大大降低患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
而且还可以通过运动和食物进补来增强心脏功能,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此外,生理学的研究还可以拓宽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例如科学家们发现藏在海洋深处的一些“底栖生物”具有极度的耐寒性,为研究如何应对全球气温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而言之,生理学的研究在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生态学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作为生命科学之一,生理学研究工作和其他科学研究不同。
生理学研究工作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才能在实验室中开展。
举个例子,神经科学主要研究神经元这个生物学上的个体的生理机能,但神经元所处环境却复杂而多变。
所以神经科学家使用微量电极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手段来观察神经元的活动轨迹,甚至对着动物大脑打洞,以更清晰地观察细节。
这一系列方法都是生理学研究工作中的常见手段。
除了实验室的验证,人们还会借助计算机模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辅助生理学研究。
生理学的应用生理学的研究不仅单单限制于实验室,还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人类的使用生理学的历史,已超过了2000年。
首先是医疗领域。
通过对生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掌握疾病的发病机理,为治疗疾病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手段支持。
例如,一种抗中风的治疗方法就是根据生理学的研究结果,针对血液凝固的机制制定方案,通过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干预,达到减少中风发生的效果。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现象、探讨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以及解释生命现象的本质。
1.2 生命活动的特征生命活动具有以下特征:(1)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维持生命活动的进行。
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利用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物质的过程,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2)兴奋性: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肌肉等组织的兴奋性。
兴奋性是生物体进行信息传递和调节的基础。
(3)生殖:生物体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保证物种的延续。
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是指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4)适应性: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适应性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基本条件。
1.3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稳定性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息,快速、精确地调节生理功能;体液调节是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进行调节;自身调节是组织、细胞自身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5 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内环境的变化,通过感受器、控制中心和效应器组成的闭合回路进行调节;前馈控制系统是提前预测内环境的变化,通过开环调节,使生理功能更加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医学院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2015-6-17
选修课(生理学通识)试卷
姓名:学号:专业:航空航天与力学得分:
问答题:
1、描述二种与人体循环、呼吸、消化或能量代谢、泌尿、感觉、
神经、内分泌等功能有关的生理现象,并运用所学的生理学知
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生理学机制和原理。
一、甲状腺肿大
症状:由于甲状腺位于颈部,表现为颈部变大,故俗称“大脖子病”。
甲状腺肿大同时会产生压迫现象,肿大的甲状腺可能压迫气管、食道、喉返神经、血管等,使人产生不适感。
致病机理:
①缺碘:提起甲状腺肿大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碘元素的缺乏,
这也是这个病的普遍成因。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甲状腺需要碘元素制造甲状腺激素,当碘元素不足时甲状腺
不能制造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人体便处于甲状腺激素不足的
状态。
由于人体的反馈机制,垂体会分泌出更多的促甲状腺
激素(TSH)作用于甲状腺,试图使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
状腺激素。
这促使甲状腺增生,引起甲状腺肿大。
②碘元素摄入过多:不止碘缺乏引起甲状腺肿大,摄入过多
的碘也会造成甲状腺肿大。
人体内碘含量过高时,人体会产生woiff-chaikoff效应,抑制碘与络氨酸的结合在,组织甲状腺激素的产生。
虽然这是一个暂时反应,但是在长期碘过量的情况下,甲状腺激素长期不足,然后经过和缺碘一样的反馈机制导致甲状腺肿大。
也有观点认为高碘情况下的甲状腺肿大不是由垂体-甲状腺反馈机制引起的,该观点认为高碘时甲状腺分泌的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聚集在甲状腺滤泡中,形成了以胶质大滤泡为特点的高碘甲状腺肿。
③摄入过多的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元素的物质:这类物质多是
和碘离子相似的阴离子硫氢酸离子、氟离子、溴离子等。
当这些离子在人体内浓度升高时,它们会被甲状腺当做碘离子摄取,阻止了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
这就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然后再和原因①类似的反馈机制时甲状腺肿大。
由于烟中含有硫氰酸盐,所以吸烟者也可能会甲状腺肿大。
④还有一些先天的酶缺陷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例如如碘化物
运输酶缺陷、过氧化物酶缺陷、去卤化酶缺陷、碘酪氨酸耦联酶缺陷等。
这些酶的缺陷都会引起甲状腺激素无法正常分泌,导致甲状腺肿大。
⑤还有可能是甲状腺的新生物,包括良性肿瘤如甲状腺乳头
状瘤等,及甲状腺恶性肿瘤如甲状腺滤泡细胞癌等。
一种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无法一一赘述,仅列出几种常见的致病原因。
二、糖尿病
症状: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相同。
Ⅰ型糖尿病表现为“三多一少”,就是多饮、多尿、多食
和体重减少。
Ⅱ型糖尿病疲乏无力,发病初期会常有肥胖,若不及时治疗,体重又会下降。
致病机理:
Ⅰ型糖尿病:在进食后,人体血液内葡萄糖含量升高。
正
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检测到体内的葡
萄糖含量后,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受体细胞
检测到升高的胰岛素后开始吸收血液内的葡糖糖并储存
起来,从而使血液内葡萄糖含量下降。
该种糖尿病患者由
于遗传因素或者自身免疫等问题导致胰岛B细胞不能正
常感受到葡萄糖或者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饭后或空
腹体内胰岛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
这就导致细胞接收不
到足够地胰岛素,无法吸收血液里多余血糖。
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一般发生于成年人,也可见于肥
胖儿童。
原因一般为后天性的胰岛素受体细胞对胰岛素失
去敏感性,即体内胰岛B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但由于胰岛
素受体细胞的原因,不能有效利用,造成餐后高血糖,以
及空腹高血糖。
在这种情况下,血液内葡萄糖含量在饭后
和空腹时都保持很高的水平,这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
更多的胰岛素,所以很多Ⅱ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含量是偏
高的,但是长期这样的话也会造成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最
终需要终生胰岛素治疗。
2、结合课堂上所播放过的某一次教学录像,谈一谈你的观后学习
所得。
答:在生理学通识课上看了很多有关人体的教学录像,内容包括爱情、冠心病、感冒等,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却是第一节课所看的那个关于怀孕的过程。
以前自己对怀孕的理解就是生小孩的时候很疼,其他的倒是了解不深。
这个视频详细地介绍了母亲从怀孕之初到分娩这段时期身心的变化,我了解到了母亲为孕育一个生命付出了多少的牺牲,收获了多少幸福,同时对孩子有多少的期盼。
从开始的惊喜,到慢慢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再到体型的变化。
整个怀孕的过程简直就是母亲的受难史,母亲所经历的不只是呕吐,行动不便这些容易看到的困难,还有我们一般看不到的孩子对母亲“贪婪”的掠夺。
在孕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需要从母亲那里获得大量的营养和氧气,这就强迫母亲摄入更多的食物和氧气。
除此以外,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母亲血液中钙含量不足的时候,母亲身体内的蚀骨细胞就开始活动,它们吞噬母亲的骨骼转化为钙离子扩散到血液中去,这会令母亲的骨骼变得脆弱。
在这种恐怖中我看到的是无私,身为母亲的无私,这让我怀着崇高的
敬意去看待女性。
在古代女性分娩的死亡率很高,但我们还是一代代地传承下来了,我们应该对伟大母亲心怀感激。
而如今在我国仍然很多地方医疗设施并不完善,广大妇女没有医疗保障,缺乏医疗知识。
甚至我妹妹都在家里靠接生婆生下来的,我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这种缺乏对分娩危险性认识的行为绝对要杜绝,正规的医院才能保证母亲和孩子的生命安全。
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要做,希望所有的人都好好关心体谅无私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