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的角度探究宋词的兴衰
宋词艺术在当代音乐中的应用

宋词艺术在当代音乐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宋词艺术逐渐成为当代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
宋词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为当代音乐注入了新的灵感和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宋词艺术在当代音乐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一、宋词艺术的特点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使其成为音乐创作的理想素材。
首先,宋词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受到广泛赞赏。
词人们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情感,使词作更易于被音乐表现。
其次,宋词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押韵方式给予音乐创作者更多的创作空间。
词牌的音韵规律和押韵方式,为音乐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节奏和旋律变化的可能性。
二、宋词艺术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在当代流行音乐中,宋词艺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许多流行歌曲采用了宋词的词牌和押韵方式,使得歌曲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例如,著名歌手李健的《风吹麦浪》中采用了《水调歌头》的词牌和押韵方式,使得歌曲更加动人。
此外,一些音乐人还将宋词的意境和情感融入到歌曲中,使得歌曲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三、宋词艺术在古典音乐中的应用古典音乐中对宋词的应用更加广泛。
许多古典音乐作品以宋词为歌词,使得音乐作品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红楼梦》交响乐中,采用了红楼梦中的许多词曲,使得音乐作品更具有古典气息。
此外,一些古典音乐家还通过改编和演绎宋词,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得宋词艺术得以在古典音乐中延续发展。
四、宋词艺术对音乐创作的影响宋词艺术对当代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宋词艺术的应用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音乐创作往往局限于西方音乐的范式,而宋词艺术的引入为音乐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创作方式。
其次,宋词艺术的应用提升了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
通过融入宋词的意境和情感,音乐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内涵,使得听众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后,宋词艺术的应用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将宋词艺术融入到当代音乐中,传统文化得以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弘扬。
浅谈宋词词韵与音乐的关系

浅谈宋词词韵与音乐的关系摘要:宋词是隋唐燕乐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宋词是一种可以把诗歌和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文学形式。
本文就三方面对词韵以及音乐之间的深层联系展开论述,包括词韵和宫调,词韵与板拍,词韵与腔韵。
关键词:宋词词韵音乐联系要讨论宋词词韵与音乐之关系,首先要知道宋词是隋唐燕乐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宋词是一种诗歌以及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文艺形式。
刘熙载就有在《艺概》里说过:“词曲本不相离,唯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
”还有“其实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也。
”等。
它强调词和曲之间要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无论是在分片结构、平仄字声、长短句式,甚至是关于词的协韵方式都和曲调分不开。
也正因为这样大家如果想要探究宋词的协韵为什么会比近体诗要来得复杂,以及宋词韵位的排布上又有哪些讲究。
还有宋代的人之所以会这样重视词的韵声原因。
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能够从词韵以及音乐之间的深层联系上去进行讨论,本文就三方面展开了论述,包括了词韵和宫调,词韵和板拍,词韵和腔韵。
一、词韵和宫调我们如果从声律方面来看,宋词的字调是属于不断变化着的,而且宋词的用韵也是属于具有统一性的。
一首词的平仄四声不管存在多少变化,最后都是要能够统一起来的,然而宋词在字调的统一上也是要依赖于音律的,比如在《文心雕龙·声律篇》说的:“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这就像是宋词歌曲中的“同声相应”的韵率以及宫调都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由于宫调的不断丰富,这为作曲家们创造了很多感情和灵感,这让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起宫调的作用来。
比如说北宋的柳永就创作出了很多慢调的新声,他在每一首词上都分别标出宫调,同时也会把同一首词的调作出不同宫调的变化,比如说《归去来》,又分中吕调和平调。
由此可见,柳永是会运用宫调在手法上的变化,宋代人在运用宫调的时候很注重调式主音的意思,就像沈括倡导的“杀声”,张炎注重的“结声”,白石注重的“住字”等。
宋代人对调式主音的看法不全是一样的,他们非常注重调式的作用,强调调式主音可以按一定思维做出相应的变化,最后还是统一和谐的,又不至于一成不变。
浅析流行歌曲对宋词的借鉴与发展

浅析流行歌曲对宋词的借鉴与发展流行歌曲现成为我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在倾听着不同的歌曲。
不管是哀婉凄美的,还是欢快动感的,都受到不同人的爱好。
我们在选择听哪种类型的音乐的时候,往往是根据我们的心情的需要,不同的心境需要不同音乐来表达当时的心声。
只是我们沉溺在音乐的意境里面,往往很难会想到它会与宋词有什么联系。
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在宋朝发展到高潮,但是它本是为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所以又叫曲子词。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适合配乐歌唱。
它起源于民间,口语性强,易于平常人理解和学唱。
最开始的词都是有音乐配套在一起的,那些词牌就是词谱的类型,只是由于时代的变迁,曲调未能保留至今,我们不知道古人是怎样唱的。
尽管后来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人创作的文学体式,但是它的那些的基本特点依旧保留着,而且,经过文人的精细创作,更加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艺术成就也越来越高。
而当代的流行歌曲也同样是由曲调和歌词组成,与宋词有着太多的相似,它们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虽然曲调无从比较,但是从词的创作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可以看出它们的联系。
一、创作内容上的借鉴与发展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也像宋词那样,运用的是通俗易懂的语言,抒发着人的真挚的情感。
注重意境的刻画,以不同气象的意境表现不同的情感,有慷慨苍凉、开阔悲壮、深沉抑郁。
不管哪一种感情的表示,它们都有景物的描摹,事情的记叙,自由而细腻的表现人生的各种生活情趣和生活感慨。
在流行歌曲中主要表现个人爱情的内容居多且对情感的态度更为开放,而个人化的东西也越来越受关注与重视,所以很多描写个人情感的作品大行其道,而在语言表达上,刚更直接坦白,直接诉说着悲欢离合的爱,这是宋词人永不会直接表现的。
宋词中描写个人情感的算比较多了,但大都极尽含蓄之能事,诸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淒淒惨惨戚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研究

2020-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学品析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研究霍锟(河南博物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宋词,顾名思义,是我国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载体,句子有长有短十分便于歌唱,故而又被人称为长短歌或曲子词,它始于南梁,盛行于宋代,具有非常鲜明的音乐特征。
本文从词文学的发展史入手,针对其词调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力求对古调与古典诗词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宋词;词调;音乐特征;审美分析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09-01一、词的音乐特征发展词的起源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代《碧鸡漫志》中一卷说到:“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曲调初期只流传在隋代民间,后经唐朝诗人引入到诗词中,最后由宋代文人精心编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具有音乐特征的词调奇葩。
仔细追溯其源头,隋唐之际是以“燕乐”作为音乐歌唱的,后又融入西域音乐成为“胡部”,而这两种曲调的来源,恰巧奠定了宋词的文学特征和音乐特殊,使其在演唱和流传的过程加固了这一特有的文学特征,亦或许是古代文艺的发展以某种形式找到了契合点,从而实现了精神契合,使词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最后得以发展并且盛行一时。
唐诗与宋词在我国古代大放异彩,词虽然在隋代就在民间流传,但并未得到过多的关注,即使在唐代兴起时也未能和唐朝的诗相抗衡,直至宋代后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在诗坛,并发展成一代盛行之势。
而宋词的前身是长短歌,长短歌是以民间的大众艺术形式出现的,它由民间过渡到文人手里,成为以言闺情、赏歌舞的曲乐,后受到统治者的赏识,使其广为流传、风靡一时。
因此长短歌也是宋代代表文学之一,词的兴起向世人宣告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到来。
宋词调的创作并非先进行诗词的创作再谱以乐曲。
而是先根据民间流传的曲调进行“填词”,这也是宋词音调创作的一个特点,也可以说这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个特点。
曲子词在两宋繁荣的原因分析

曲子词在两宋繁荣的原因分析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在音乐艺术领域也是十分繁荣的。
曲子词在两宋时期达到了巅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珍贵遗产。
那么,曲子词在两宋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进行分析和探讨。
两宋时期的音乐艺术环境为曲子词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这个时期,音乐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并且与诗词文学结合的曲子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创新。
两宋时期中国的音乐艺术经历了由宫廷音乐向民间音乐的转变,曲子词成为了一种广泛受欢迎的音乐形式,不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而且,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如蔡邕、张穆等,他们的音乐才华和艺术成就为曲子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宋时期的文学艺术思潮为曲子词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得到了相互融合和发展,文学艺术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开放的态势,这为曲子词的风格和题材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许多文人制曲子词时,常常借鉴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使得曲子词文学内涵更加深刻,形式更加多样化。
两宋时期还出现了各种新的文学体裁,如词、曲、散文等,这也为曲子词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两宋时期的社会风气为曲子词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风气开放向上,人们的审美意识得到了提高,文学艺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爱。
曲子词的繁荣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支持和推崇,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两宋时期曲子词之所以能够达到繁荣的状态,主要是得益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音乐艺术环境、文学艺术思潮和社会风气。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使得曲子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繁荣,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希望今后能够更加重视和研究两宋曲子词,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宋词的音乐性及其对词曲搭配的要求

宋词的音乐性及其对词曲搭配的要求
引言
宋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其优美的语言、深情的表达和独特的音乐性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宋词的音乐性以及词曲搭配方面的要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宋词。
1. 宋词的音乐性
1.1 音韵规律
•宋词注重平仄押韵,追求平仄对立、韵味悠长的效果。
•音调铿锵有力,能够引发读者心灵共鸣。
•字句运用灵活多样,通过音节韵律变化传达情感。
1.2 音节重心
•宋词在表达情感时,会通过把握音节重心来打造独特的旋律。
•音节重心并非固定,可根据意境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合理运用音节重心可以增强声调变化,提升表现力。
2. 词曲搭配的要求
2.1 意境统一
•词曲配合应保持意境的统一一致,相互衬托、协同发展。
•音乐元素和词语表达相辅相成,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
2.2 曲调节奏
•词曲搭配需要考虑曲调的节奏、速度等因素,以与歌词情感呼应。
•柔美、舒缓的旋律常与抒发爱情、离别等主题相呼应;激昂、奔放的旋律适合表达豪情壮志等内容。
2.3 押韵和韵脚
•宋词在与乐曲搭配时要求押韵和韵脚要准确合理。
•不同押韵方式可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如平仄交错、抑扬顿挫等。
结论
对于宋词而言,它充满着独特的音乐性,并且对于词曲搭配也有一定的要求。
通过合理运用音韵规律、音节重心以及符合意境统一、适当调整曲调节奏和保持准确的押韵和韵脚等措施,可以更好地表达宋词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
了解这些要求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词音乐之美。
浅论宋词与音乐的关系

浅论宋词与音乐的关系作者:任姗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9期摘要:“词”是一种与音乐相结合、可以歌唱的新型抒情诗体,它盛行于宋代,是继诗后的又一文学艺术形式。
词与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词的结构、句式、平仄字声等都与曲调息息相关。
词为“声学”,音乐性是词突出的艺术特征之一,因此不了解词与音乐的关系,便不能深入词的本质,更不能彻底地认识宋词的艺术真谛。
关键词:宋词音乐文学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8-0013-02一、宋词概述(一)何为“词”词在唐代被称为“曲子词”,音乐部分称“曲子”,歌词部分称“曲子词”,简称“词”。
刘尧民在《词与音乐》一书中说道:“音乐里面‘词’和‘曲’这两个名词,在泛称的意味上,‘曲’是曲调,属于音声的;‘词’是歌词,属于文字的。
从唐以来所产生的这种长短句子的新体诗,所以叫做‘词’,就是歌词的意味,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取意,它是對‘曲’而言的。
”从创作方面来看,曲子词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由乐定词,也就是“倚声填词”;二是依词配乐,即“自度曲”。
唐五代时,歌词的创作主要是为了应歌,依拍填词成了共同的法则。
(二)词的南北宋之分宋词的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即北宋词与南宋词。
南北两宋,从词与音乐关系的发展来看,两宋词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因此也形成了词的南北宋之分。
1.北宋词公元前960年,后周殿前督检点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由于他曾担任过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因此把国号定为“宋”,史称“北宋”。
赵匡胤陆续在十余年间又收复了一些分裂割据的国家,结束了唐末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使中原和南方各地复归于统一。
在北宋王朝统治时期,边境战乱虽频繁,但国内社会相对安定,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空前繁荣起来,北宋画家张择瑞所作的《清明上河图》正是描绘了开封当年商业的繁荣景象。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为满足他们日常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都市成了民间音乐的集中地,并设立“勾栏”“瓦肆”等娱乐演出场所,供贵族、官僚、商人、大地主们奢侈享乐。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分析摘要宋词词调具有鲜明的音乐特征,其审美特性的形成与词文学的萌发、发生紧密相关。
本文试图从词文学的兴盛、开展入手,针对宋词词调的音乐特征展开分析,力图拨开笼罩在词文学上的神秘面纱,获得对于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准确理解。
关键词:宋词词调音乐特征审美分析词文学的蓬勃兴起固然得力于宋代文人的辛勤浇灌,也深受隋唐以来新燕乐的影响。
正是由于后者为词文学奠定的文化根底,使得词文学在生发之初就表现出鲜明的音乐特征。
随着社会的开展、以及中国文学的进一步演化,文人士大夫逐渐意识到词文学已经可以脱离新燕乐、“曲子词”的范畴,从而为这一文学体裁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底。
一词的兴发与音乐特征词,古称曲子词、曲子,最初兴起于盛唐时期,经由宋代文人三百年的精心浇灌成为中国文学的奇葩。
从词的兴发历程中就可以发现词的音乐特征,作为配合唐代宫廷歌舞的燕乐是词的源头。
燕乐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但这一时期的燕乐中明显被参加了少数民族音乐的成分。
导致这一状况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两点原因是: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的大融合带来了“胡乐”,以及李唐王朝统治者所采取的民族包容政策。
就前者而言,异质文明的冲突必然会带来两种结果:或是一种文明消灭了另一种文明,但吸收和借鉴了后者先进文化成果;或是两种文明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寻找到了文化的契合点,进而实现了两者之间精神契合。
就词文学的诞生而言,很明显是后一种文化交流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正是基于这一模式所营造的文化气氛,词文学最早的雏形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寻找到了着陆点。
随着中国文人对于新燕乐所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隋唐王朝的分崩离析,词文学最终得以在晚唐以“曲子词”的形式开展起来。
作为“诗之余”的词在隋代和唐初都没有能够得到士大夫阶层的认可,始终是被儒家文人列入不受重视的范畴。
需要指出的是,隋唐时期对于音乐的无视并没有成为阻碍中国古典音乐开展的障碍,相反正是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和乐器进入到中原,为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开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为后世词文学的开展奠定了根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2 0 1 3 07
-
从 音乐的角度探 究宋词 的兴衰
梁春荣
( 安 阳师 范学院 音 乐学院, 河南 安阳 4 5 5 0 0 0 )
摘 要: 宋词是一种音乐文学, 它的产生发展 、 创作 流传 都与音乐有直接的关 系。 由于宋词 乐谱的遗失 , 今 天的我 们
这些诗酒之会上大都有歌妓唱词来娱乐助兴 ,也使得歌妓 成 为了 曲词 的首任读 者和传播者 , 如词人晏几 道《 小 山词 自序 》
( 三) 依律填词。 南宋中后期 , 宋词的发展走向了背离音乐 曲调 的规律 , 由于当时 的词人 “ 不 晓音 律” , 加上 前人 “ 歌法不
, 词人潜心研 究词 律 、 词体 , 醉心于创作高雅清醇词作 的道 中说 : “ 始时, 沈十二廉 叔 , 陈十君 龙 , 家有莲 、 鸿、 苹、 云, 品清 传 ” 路 , 所 以他们被称为 “ 风雅派” 、 “ 格 律派” 、 “ 雅正派 ” , 最后终 至 讴娱客 , 每得一解 , 即以草授诸儿 。 吾 三人持酒 听之 , 为一笑乐 钱钟 书先生的《 管锥 而已。” 这说明词的创作和传播 是同时进行的 , 诗人 的词稿 通 宋词逐渐脱离了音乐而独 立为文学体裁 。 云: “ 文章之体可辨别不 可执著 ” 这句话深刻揭示 了执著 于 过歌妓 这个媒介 的传唱得 以传播 。《 武林 旧事》 也描绘 了歌妓 篇》 忽视 了音乐 的宋词逐渐走 向衰落的原因。 唱词的盛况 _ _ “ 歌管欢笑 之声 , 每夕达旦 , 往 往与朝天 车马相 词体和律体 ,
歌头》 、 《 念奴娇》 、 《 浪淘沙》 、 《 如梦令》 、 《 浣溪沙》 等, 每个词牌 集 》 收录他的词作二百一十三首 , 这些词作 即是按 宫调特征做
为分类 和分卷收 录的。 例如卷上有正宫 、 中吕官 、 仙 吕宫等 , 卷
中有双调 、 小石调等 , 卷下有 中 吕调 、 平调等 。可见 , 以音乐为
《 水调歌头》 和《 忆江南》 字数分别是 9 5 字和 2 7 字。 刘熙 载《 艺
概》 里说 : “ 词 曲本不相离 , 唯词 以文言 , 曲以声言耳 。 ” “ 其实词
即曲之词 , 曲即词之 曲也 。” 可 以发见词与曲之间有着极为密
本体决 定文 字 , 即按照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 , 试 图将语言与 音乐同化是 “ 倚声填词” 的基本特点 。虽然《 乐章集》 词 作的唱 法早已失传 ,但 我们依然 可以从其 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 之美 , 或婉转缠绵 、 沉郁顿挫 , 或慷慨激 昂、 令人 荡气 回肠 。 ( 二) 合乐而诗。以诗 词为本体 只是借助于音乐而激活意 境才给诗词 配乐 , 这是合乐而诗 的基本特征 。 根据清康熙时编
已经不可能全面了解 宋词的音 乐特性 ,但我们从 少量的遗存和史料依 然可以窥 见音 乐在 宋词 的发 生发展过程 中所 起的重要作 用和 两者相依相存的亲密关 系。 但是如此辉煌的一代 文学典 范, ? 其兴盛 与衰亡的内在原 因又是什 么呢狩
只有全 面考察词 与音 乐结合的状态 , 了解它的艺术特征 , 才能管中窥豹 , 探 寻 出宋词兴衰的个中原 因。
切的相互依存 的关系。 除此之外 , 词的分类也是根 据音乐 的长 短 和性质来分类 : 按长短规模—— 只有一段乐句 的称为单调 ,
两个乐段 的称双调 , 三段或者 四段称 三叠或 四叠 ; 按音乐性质 分 可分为令 、 引、 慢、 三台、 序子、 法 曲、 大曲、 缠令、 诸宫 调九
种; 按拍 节来 分 : 小令 指拍节较短 的, 近, 以音调 相近 , 从而 引
咏三叹和婉转曲折的动态效果 ,从而在节奏音韵 上增强了抑
同时 ,词 的创作经历 了 “ 倚声填词 ” “ 合乐而诗 ” “ 依律 填 词” 三个阶段。( 一) 倚声填词 。“ 凡有井水处 , 皆能歌柳词” , 说
的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词作在当时的流行程度 。 他 的《 乐章
扬顿挫之妙 ,两者的融合不仅 丰富了曲调的抒情效果更增强 了歌词 的语言表现力 。比较常用的词牌有一百多个 , 如《 水调 名里 的歌词字数是固定的 , 而且还要讲究韵律 和平仄 , 如词牌
长的; 慢, 引而愈长的。
纂 的《 词谱》 记载 , 有八百二 十六调 、 两 千三百零六 体 , 还有好
多 尚未收入 。 各种词调 的长短 、 句式 、 声情变化繁多 , 适应于表
达 和描绘各 种各样 的情感 意向 : 或 喜或悲 、 或 刚或柔 、 或刚柔
二、 音乐与宋词的发展
为词人提供 了各种各样及其 丰富的选择范 围。 在一定程 北宋时期 , 城市经济 的繁荣带来 了世俗 文化 的兴盛 , 勾栏 并济 , 度上也促进 了词的大发展 和大繁荣 。 瓦肆 、 文人的诗酒之会 , 成为 了宋词广泛传播 的理想场所 。在
关键 词 : 宋词 ; 曲牌 名 ; 曲子 词 中图分类 号 : J 6 0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2 1 — 0 1 0 8 — 0 1
一
、
宋 词 概 述
诵, 非朱唇皓齿 , 无 以发其妙之声 ” , 更是强调 了歌妓在宋词 传
宋词是继唐诗后 兴起 的一种文 学体裁 。又称 词 、 长短句 、 播 中的巨大作用 。词要配乐歌唱 , 要探 究词与音乐的关系 , 就 词人 、 歌妓 乐 曲子词 、 诗余 、 琴趣等。 因为它是合乐 的歌词 , 所 以兼有文学与 需要对词 的传唱过程加 以分析 。在这个过程 中, 一首词 的成功与否 , 不 音乐两者的特点。每首词都有 一定的旋 律既曲调 , 称为 “ 词牌 工 与受众不可或缺的三大必要条件 。 名” , 然后按照 曲调 的音律节 拍来依声填 词 : 为了配合 曲调 的 仅 仅依赖于词作本身 的水平 ,同时还要依赖 于曲子的可歌性 节拍和旋律长短的变化 ,歌词 采用了较 之格 律诗 整齐规整更 和演 唱者 的水平 ;同个受众 的喜好 和传播程 度也 能反映出词 为灵活多变 的长短句式 , 与旋律 的高低起伏相得益彰 , 形成一 作 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