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词

合集下载

宋词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宋词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宋词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引言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妙的情感表达。

通过描写生活琐碎细致、富有感情色彩以及对自然景物、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深入探索,宋词展现了独特的美学观念和人类情感世界。

本文将介绍宋词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展示其魅力所在。

1. 宋词的艺术风格•婉约:宋词以其柔美动人、含蓄委婉而闻名。

通过温软细腻的语言和意象,描绘内心细腻真挚的情感。

•清新:宋词追求天然清新之美,善于用自然景物来体现情感状态。

以山水花鸟等元素构建画面,给予读者深刻印象。

•纳凉:宋代夏季白天长而炎热,人们喜欢在夏夜凉爽时候聚会吟君子词,即所谓的"纳凉"。

这种文化氛围对宋词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宋词弥漫着思乡、抒情和友情的意味。

2. 宋词的情感表达•爱情:宋词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方式和真挚动人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通过表现恋人之间的甜蜜、相思和离别,宋词展示了爱情在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地位。

•自然:宋代文人借助自然景色来描绘内心世界和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

从春天的花开到秋天的落叶,自然景观成为了表达激情、忧郁、空灵等多种情感的重要媒介。

•友谊:除了爱情之外,宋词还关注友谊。

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朋友间真挚无私、款待悠然等友谊之情,表达对友谊价值的赞美与敬仰。

3. 典型案例分析案例1:《虞美人·雨结庐城秋燕》雨声惊寂寞,大半夜,小扣柴扉,不胜戚戚。

布谷声断无人撑,问伊知歌儿苦、更有什么事?(刘克庄)这首词以雨水的声音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心情的落寞和孤寂。

通过对雨声和鸟鸣的描写,将主人公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象融合在一起,抒发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案例2:《渔家傲·秋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杨万里)这首词通过对秋日夜晚景色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的氛围。

词中主人公在自然与爱情之间徘徊,并以织女与牵牛星作为象征爱情拆散和相聚的美丽比喻。

宋词语言特点

宋词语言特点

宋词语言特点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特点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宋词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炼简洁:宋词的语言非常精炼简洁,表达深刻,意味隽永。

运用词语精准,所表达的意思却又含蓄而委婉,有时甚至需要读者自行推敲。

2. 借代运用:宋词中常常使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常用“莺啼燕舞”来形容春天,用“芳草萋萋”来描绘秋景,用“满庭芳”来描述花园之美。

3. 唯美意境:宋词的语言风格通常是唯美的,注重意境的表达,以感性的方式表现情感和景物,展现出婉转柔美的风格。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4. 情感深沉:宋词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常常是对爱情、友情、家乡等情感的抒发和反思。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今宵元宵,何处最相逢?人间万事,都凭月来成。


总之,宋词的语言特点是精炼、意境唯美、借代运用和情感深沉,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

- 1 -。

宋词简介(2023最新版)

宋词简介(2023最新版)

宋词简介宋词简介一、宋词概述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起源于宋代,经过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而形成。

宋词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情的表达方式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二、宋词的历史背景⒈北宋时期:北宋是宋词发展的重要时期,诗人们纷纷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唐诗的发展也对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⒉南宋时期:南宋时期,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变革,词人们追求个人情感的表达和音乐和词的结合,使得宋词进一步发展,并分为了两个主要的流派——西江和东江。

三、宋词的特点与体裁⒈特点:- 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情感真挚、深沉。

- 运用音乐性极强的曲调,配合精致的韵律,使词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 以描写自然景物、人生哲理、恋爱之情等为常见主题。

- 借用典故、修辞手法丰富,表达更加凝练精确。

⒉主要体裁:- 词牌:宋词根据不同的曲调分为很多种词牌,每种词牌都有自己的特定音律和节奏。

- 词调:词牌下有不同的词调,用来配合不同的曲牌。

- 词章:是指词的结构,主要分为对仗、短体、长流和小令等。

四、著名的宋词作家⒈苏轼:以豪放派的词风,主题涉及社会、政治、哲理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水调歌头》等。

⒉李清照:以女子之音的独特风格,情感真挚细腻,代表作有《如梦令》等。

⒊辛弃疾:以激昂的爱国之情和豪情激荡的风格,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等。

附件:此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指对文学、艺术等作品的创作权和出版权的法律保护。

⒉典故:指诗词中引用的历史事件、传说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的内容。

⒊修辞手法:指诗词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哪些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哪些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哪些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哪些?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那么你知道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宋词的特点和风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词的风格宋词的风格主要有婉约派风格和豪放派风格。

婉约派风格: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豪放派风格: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

宋词的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宋词的派别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包括花间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

宋朝诗词歌赋特点

宋朝诗词歌赋特点

宋朝诗词歌赋的特点
宋朝诗词歌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炼简洁:宋诗以精炼简洁为其最大特点之一,通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使得每
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1
2.抒发情感:宋词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社会
现实等各种事物的描写和反映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所感受到的各种情感。

3.意境深远:宋词以其意境深远而著称。

4.音乐性强:宋词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具有高度音乐性,韵
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

2
5.审美观念多样化:宋代诗词的审美观念多样化,包括南宋文人所追求的高洁与雅致、北宋文人所强调的实在与真诚,以及女词人所关注的生活与情感。

3
6.叙事手法史诗化:在叙事上更是采用了史诗化的手法,以史为鉴,为后人提供了重
要的历史资料。

7.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
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之作。

宋代诗词
的文学风格开始崭露头角,文笔简练、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对宋词的理解与认识

对宋词的理解与认识

对宋词的理解与认识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它的发展历程与宋朝时期的社会文化紧密相
关。

以下是对宋词的理解与认识:
1. 宋词的发展历程:宋词起源于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最终在宋代达到了巅
峰。

在这个过程中,词人的创作风格和技巧也不断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2. 宋词的题材与风格:宋词的题材广泛,涉及爱情、离别、风景、历史等方方
面面。

宋词的风格多样,有豪放、婉约、清新、淡雅等,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
艺术魅力。

3. 宋词的意境与美感:宋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等方式,表现了宋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文精神。

4. 宋词的影响与传承:宋词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传唱和喜爱,对后世的文
学、音乐、艺术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宋词的经典名篇依然被广泛
传颂,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魅力,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对宋词的理解与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

宋词概述高一语文

宋词概述高一语文

宋词概述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诗人)柳永、李清照。

(婉约派代表作家)音乐文学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汉族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汉族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汉族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

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也是宋代社会文化的真实写照。

下面将从内容、形式、艺术特点和风格等几个方面,对宋词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宋词的内容丰富多样。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稳定繁荣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为词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因此,宋词的内容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离别、相思之词,也有抒发社会现实的思乡、怀古、描写自然的山水田园之词,还有抒发政治抱负的忧国忧民之词。

这些丰富多样的内容使得宋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同时也展现了宋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其次,宋词的形式独特多变。

宋词一般分为长词和短词两种形式,长词通常有七言、乐府、绝句等词牌,而短词则以五言最为常见。

尤以短词为主的五代后蜀、南汉、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其形式多样性最为突出的时期。

宋词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既有规则性的格律严谨,又有随意性的自由发挥,神游情境的写法多样丰富。

同时,宋词因为文字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丰富多样的感情,给人以炉火纯青的感觉。

再次,宋词的艺术特点突出。

宋词在表达情感时常常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让人读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宋词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对音韵的追求上,词人们善于运用音韵和谐的技巧,使得词句通顺优美、抑扬顿挫、抑扬格律,并以押韵作为词的最基本的艺术特点之一。

另外,宋词还善于运用意象描写,通过描绘生动的景物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

整体上说,宋词在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上比较纯熟,近乎完美,给人以一种飘逸而动人的感觉。

最后,宋词的风格独具特色。

宋词的风格可以总结为清新脱俗、婉转柔情、文雅细腻等特点。

宋词以其细腻玲珑的艺术描写,把微小的事物展现得丰满深远,同时具有一种淡雅典雅的气质,给人以轻盈悠扬的感觉。

此外,宋词还具有婉转柔情的特点,情感细腻真挚,语言优美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宋词摘要: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关键词:发展词牌名派别价值名篇赏析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宋词不同于唐诗般具有严格的平仄要求和格律要求,宋词创作更为自由,同时也使它更为优美、独具一格。

(一)宋词的起源与发展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但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此时,词已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宋词的词牌名词的词牌,即为词的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

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

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

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

(三)宋词的派别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婉约派、花间派三种。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等人为代表,具有创作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的特点。

豪放派词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 “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

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这些亦是无庸讳言的。

婉约派以李清照、晏殊、柳永、李煜等人为代表,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但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婉约派词是十分为人所熟悉的,李清照作为最为著名的女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声声慢》《如梦令》更是婉约派词的重要之作,不但反映了宋朝的大好风光,也反映了宋朝末年战乱频繁、人们流离失所的痛苦哀伤。

词人通过对社会环境、自己内心的描写,将宋代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栩栩如生。

花间派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

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

但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除少数暗伤亡国的作品和边塞词之外,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温庭筠是花间派词人中中写词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作家。

温庭筠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家庭,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他词创作的艺术成就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他的代表作有《南歌子》、《更漏子》、《梦江南》等。

花间词人里的韦庄,向来和温庭筠齐名。

他的词稍有内容,风格上也较温词清新明朗。

如《思帝乡》、《女冠子》、《菩萨蛮》等。

(四)宋词的价值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

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

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

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

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

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

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五)宋词名篇赏析《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短短六句,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四字只不只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这种从听觉到视觉,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词更加耐人寻味。

同时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江城子》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是苏轼对于他亡妻的悼念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

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

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

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

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如梦令》都具有一定的地位。

(六)总结中国文学史上文体众多,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无不是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宋词以其自由烂漫的风貌、华丽绚烂的笔调以及对细腻情感的描写,成为了众多文学体裁中别具一格、无法替代的重要部分,至今仍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常常是人们模仿、借鉴的对象。

在历史的岁月流逝中,宋词的光彩不但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减损,而是不断发展创新,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