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诗词

合集下载

浅谈古诗词鉴赏的第一步:读懂诗

浅谈古诗词鉴赏的第一步:读懂诗

浅谈古诗词鉴赏的第一步:读懂诗滕敏【期刊名称】《语文天地(高中版)》【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2页(P39-40)【作者】滕敏【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学 221116【正文语种】中文古诗词鉴赏题对于学生来说一直都是个难题,很多学生拿到题之后读不懂不会做,因此,读懂诗词是做好古诗词鉴赏题的第一步。

读诗分为四个步骤。

一、读诗题通过读诗题可以把握诗歌的文体和题材。

中国古典诗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由诗到词,由词到曲,有它自身的特点。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分为古诗和乐府,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词分小令、中调和长调,曲分为小令和套数。

学生对这些知识都应了解。

如《【中吕】山坡羊·叹世》,从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小令。

通过读诗的题目把握诗的主旨,如《鹧鸪天·送人》(辛弃疾)从题目可以知道是一首送别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可以看出是一首思乡怀人诗。

二、读作者读作者,这是读诗的第二步,俗话说:“文如其人。

”“诗言志。

”诗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对作品有很深的影响,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在作品里反映出来的思想也不同,每一首诗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以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读诗时要抓住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经历及作品的风格来鉴赏。

例如,岳飞不仅是一个名将,也是以写精忠爱国的词闻名的诗人,能将爱国的情感和词结合在一起。

岳飞的词大多都是抒发自己精忠报国情怀的。

如果我们有了关于以上岳飞知识的储备,再结合以前学过的岳飞的《满江红》,那么在做2009年江苏省高考试题鉴赏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这道题时就会容易多了。

岳飞的北伐愿望和爱国情感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读诗读诗是读懂的关键所在,前面只是铺垫,在读诗时应注意抓住诗的意象、意境和尾句。

1.抓意象古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浅谈中学古诗词教学

浅谈中学古诗词教学

(语文类)浅谈中学诗词教学常德汉寿县毛家滩中学:毛光贵内容摘要: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千百年的岁月风尘不能遮掩它的动人光彩,古诗词在现行教材(初中语文版)计百余篇之多。

如何教好、教活这些古诗词,如何使当今学生在这些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完美结合的古诗词中,不仅受到积极的启发教育、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锤炼语言、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修养,这对语文教师而言是责无旁贷的。

具体来说应狠抓如下几点:1. 抓背景联系、2.抓意境创设、3.抓诵读训练关键词:古诗词文化宝库背景联系意境创设诵读训练“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中,诗词是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千百年的岁月风尘不能遮掩它的动人光彩,古诗词在现行教材(初中语文版)计百余篇之多。

如何教好、教活这些古诗词,如何使当今学生在这些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完美结合的古诗词中,不仅受到积极的启发教育、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锤炼语言、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修养,这对语文教师而言是责无旁贷的。

笔者经过多年的古诗词教学实践,偶得一二,兹录于后。

一、抓背景联系初中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积累少,在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分析讲解古诗词时先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诸如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特点、创作特概况、诗歌创作风格等。

这种方法在于追根溯源,挖掘诗人写作的社会环境及个人处境等,弄清诗歌写作的原委,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

如杜甫的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虽只写两次见面,似无特别之处,细细品味却不难发现两次见面人物的心境截然不同。

前次见面是在京都长安豪华富贵之地,杜甫才华正茂、李龟年风流倜傥,二人正值春风得意。

如今见面,风景虽好,却物是人非。

“好风景”成了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而正是此时“又逢”失落漂泊的白发艺人李龟年。

几十年离别、世道变迁、社会动荡、人生多难,如今李龟年已是苍老流落,而诗人也衰颓漂泊,他们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印记,心中饱尝了流离的痛楚……此景、此情写出了安史之变的社会动乱及衰败。

浅谈古诗词教学PPT优秀课件

浅谈古诗词教学PPT优秀课件
浅谈古诗词教学
一、古诗解读
古诗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样式, 古诗词解读有四种解读方法: 1、关注作者的人生境遇 2、关注诗歌的思想内容 3、关注诗歌的体裁形式 4、关注诗歌的表现技巧
关注作者的人生境遇 ——知人论世
关注诗人的人生境遇,在文学理论中被称为 “知人论世”。诗歌这种体裁有两个特征要求我 们必须知人论世: 第一,诗歌是诗人性情的集中体现,诗如其人, 不知人论世就无法准确理解。 第二,诗歌是省略与留白的艺术,意在言外, 不知人论世就无法全面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帮孩子找到诗眼, 梳理出诗歌描写的“主线”,教师必须对诗 歌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 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 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主动性的天地。
2、究背景,发散想。
“要有滋有味,传情达意,感动自己亦 感动他们地诵读一首古诗词,不可不先理 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 才能解读诗词的内容。” 例:《别董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是明朗、还是阴暗: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是静、还是动: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是视觉、还是听觉、嗅觉、触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王昌龄生平大事记(知人篇)
(4)、开元二十八年庚辰(740)四十三岁 北至襄阳访孟浩然,浩然旋卒。 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开元二十八年, 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癒。食鲜疾动, 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二。”
王昌龄生平大事记(知人篇)
(5)、天宝七载戊子(748)五十一岁 《新唐书· 王昌龄传》所云“不护细行,贬龙标尉” 当在此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唐肃宗至德二载丁酉(757)六十岁。 去年冬与今年十月之间,道出亳州,为亳州 刺史闾丘晓所杀害。后张镐杖杀晓。

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已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

在当前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古诗词的吟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古诗词的吟诵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美感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吟诵教学的重要性、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古诗词的吟诵教学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吟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古诗词的吟诵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吟诵古诗词,学生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进而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和热爱。

古诗词的吟诵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吟诵古诗词,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古诗词的吟诵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

古诗词表达了古人对生活、情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学生们通过吟诵古诗词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和感悟其中的情感,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古诗词的吟诵教学需要注重方法,使学生在吟诵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验其中的情感和表达其中的意境。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1、朗诵讲解法。

教师可以通过朗诵古诗词的方式,生动地展现古诗词的魅力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结合古诗词的背景故事、作者情况等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和热爱。

2、情感体验法。

学生在吟诵古诗词过程中,可以通过模仿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体验古人的情感体验,感悟其中的情感,使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理解古诗词的情感表达。

在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教学的效果和品质。

教师应该对古诗词有较深的了解和研究,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浅谈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解

浅谈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解

浅谈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解【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定义和独特魅力,接着分析了古诗词在艺术歌曲中的运用以及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在探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表达方式和影响力后,强调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总结了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解与欣赏,认为这种艺术形式对中国文化传承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

通过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探讨与分析,能够更好地领略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理解、魅力、发展历史、表达方式、影响力、独特韵味、欣赏、艺术、歌曲、古诗词、韵味、文化传承、情感表达、文学艺术、传统与现代、经典作品、音乐创作。

1. 引言1.1 什么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将中国古代优秀的诗词作品通过音乐的形式演绎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旋律和歌词的融合相得益彰,唱出了诗词本身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保留了古代诗词的优美韵味,还通过音乐的传播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古诗词艺术歌曲既是对古代文学遗产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现代音乐形式的创新和融合。

通过这种形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情感意境,体会到古代文人雅士的人生感悟和审美情趣。

1.2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在于其融合了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

这种艺术形式将古代优秀的诗词作品重新演绎成具有现代审美的音乐作品,使得传统的文学艺术得以在当代得到重现和传播。

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精妙意境通过音乐的传达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触动人们心灵的共鸣。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将古诗词作品与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从音乐的视角浅谈中国古诗词的韵律美

从音乐的视角浅谈中国古诗词的韵律美

从音乐的视角浅谈中国古诗词的韵律美诗词中讲究“随律押韵”、“随调则韵”,说明了诗词中用韵与乐曲的“律”“调”密切相关。

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以各类诗词为例,结合古典诗歌的汉语特点,了解中国古诗词的韵律美。

古典诗歌汉语特点韵律美诗歌与音乐是姊妹艺术,二者在塑造形象,反映现实方面,既有相接近的一面,又各有一定的特殊性。

前者为语言的艺术,主要通过语言和用以解释概念的词汇、言语以塑造形象,抒写感情;后者为声音艺术,主要依靠乐音的高下、长短、轻重、缓急以及音色等表现手段,依靠单音在单位时间中运动发展所造成的各种节奏、和声,构成旋律,形成音响结构,进行乐音造型,以表达性情,描写对象。

在古诗词中,二者有相互依赖,相互彰显艺术魅力的关系。

一、古诗词与音乐相得益彰的韵律之美1.古诗词的韵律古诗词的韵律“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这是由于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用韵。

“声韵协和,曲应金石”,即做诗要用韵,韵的作用不仅在于能使曲调和谐,且能够配乐器演奏。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句法和用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诗歌的韵律。

《诗经》虚实词的运用巧妙和谐,吟唱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讲求用韵节奏变化,使诗歌优美动听、富于变化,诗词的抑扬顿挫,也处处彰显着音乐美。

2.以《陈风·月出》中“兮”字的用韵为例分析“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

佼人倒兮。

舒忧受兮。

劳心馐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之,劳心惨之。

”这首诗抒情色彩及其浓郁,韵味集中体现依托了尾部“兮”字的运用,其韵在“兮”的前一字上:皎、僚、纠、悄;皓、倒、受、馐;僚、绍、惨。

孔颖达在《关雎》诗后疏中说:诗之大体,必须依韵。

其有乖者,古人之韵不协耳。

之兮矣也之类,取以为辞,虽在句中,不以为义,故处末者,皆字上为韵之首……此等皆字,上为韵,不为义也。

虽人志各异,然用韵目的皆在于诗歌声韵和谐。

此种韵在《诗经》中较为多见,它以其特有的连贯、顺接、易于上口的特点,构成了一种特别的声韵结构。

论文《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论文《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孝昌县农庄小学胡晓凤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语文古诗文教学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呢?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及其重要地位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

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它抒情真挚、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难抒之情;它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引人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到“十里荷香”。

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

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原则1、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文阅读记诵的“过程”。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

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

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

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创作和演唱方面,它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一、创作特点1. 汲取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其主要灵感来源于古诗词。

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意境美景和民族精神。

创作时,艺术家们会深入挖掘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对其中某些意境和形象进行深度表达,使得歌曲的情感更加深刻、内涵更加丰富。

2. 音乐手法与民族传统结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将音乐手法与民族传统结合,如二胡、琵琶、古筝等乐器都是常用的。

另外还有一些民族特色的唱法,比如蒙古族的喉音、藏族的卷舌唱法等等。

这种手法的结合,使得歌曲更加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味道。

3. 更加注重旋律和歌词的表现在创作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时,旋律和歌词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艺术家们在演唱时注重情感的表达,旋律的处理也更加注重表现意境与氛围。

同时,歌词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字表达,还兼具哲理和情感,使得作品更具有思考性和感染力。

二、演唱处理1. 肢体语言的表达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艺术家们会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等,营造出更为生动的形象和艺术效果。

2. 古风美颜的呈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通常被赋予了“古风美颜”的特点。

艺术家们在演唱时,会选取古风造型和服饰,通过舞蹈和肢体语言的配合,呈现出优美的古代氛围。

3. 强调情感的表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强调情感的表现。

艺术家们在演唱过程中,会将情绪融入演唱中,注重歌曲的情感表达,从而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总体来说,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创作和演唱特点,不仅仅具有高雅的艺术品味,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诗词
信息学院 11级教育技术学2班 2011314212 赖凤英又是一学期结束,上了一学期的《诗词与人生》课,我感触颇深,在课堂里,老师详细讲解关于恋情闺怨、离情别恨、故国哀思、羁旅乡愁、绘景咏物、怀古感世的古诗词,我觉得自己在这些古诗词中能陶冶性情,增加生活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也深深体会到古代诗人从他们的诗词中品读出他们的人生感悟。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古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趣味。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自此,诗歌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迹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足见诗词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词作为最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们对于生活中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现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诗词作为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几乎见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譬如《毛诗.大序》中所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壮志未酬的苦闷,游子思乡之愁,游览名胜的畅快,良人不归的闺怨......这种种情思都借助诗词来表达和倾诉,诗词承载着文人墨客笔下那欲诉不能、欲言又止的细腻心思。

同时,也作为古代文人之间互相往来唱和结交的一种交流手段,诗词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的追逐,也经受了若干年的考验,是得到广泛认同的美,是具有内涵的、深刻的美,它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和意境美等等。

引导人们品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化瑰宝,从其意境中认识美、感受美、领悟美从而让他们自己能辨别美、创造美,从而使得人类的审美能力得到正确引导和培养。

美,也可以留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雅之美;可以体会“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慰;也可以感受“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惆怅;可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而拍手称快,可以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而黯然神伤......古典诗词的美几乎无处不在。

我喜欢品读唐代的古诗。

在唐代,诗更是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诗写得好,则可以为官为宦,作诗甚至成为了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标准。

在当时,诗可谓盛极一时,也正是在此时,谱写出了我国诗和文学史的最高峰。

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倒全唐”美誉,曾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哀而不伤,诗句优美,意境美,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人类永恒的情感。

从小我们就开始读李白的诗,印象最深的是《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等。

唐诗宋词,古往今来,颇受欢迎。

宋以后的诗词虽没有了盛唐时的恢弘,却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并更多的转向内心,譬如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声声慢》等等也挺受欢迎,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看得出项羽的爱国情怀;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纵是在明清时期,小说盛行,但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小说当中,都有诗词曲赋的影子,如四大名著《红楼梦》里的人物个个都会吟诗作乐,显示出他们的才华横溢。

诗歌甚至还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纵观中国的文学史,诗词总是占据着最主流的地位,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

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古代诗歌史。

古诗词是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无论哪个年代都值得人类要懂得去品读。

古诗词可以帮助我们抒发情感,让我们感受人生的意义,陶冶我们的性情。

品读诗词,光亮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