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词的意境之美

合集下载

宋词与元曲中的意境与审美情趣

宋词与元曲中的意境与审美情趣

宋词与元曲中的意境与审美情趣宋词和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意境征服着世人。

宋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感;元曲则以其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想象力,吸引着广大群众的关注。

本文就宋词和元曲中的意境与审美情趣展开探讨。

一、宋词中的意境与审美情趣宋词以其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审美情趣而闻名于世。

宋代文人以山水田园和爱情为主题,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写,展现了内心情感的细腻和深刻。

宋词的意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宋词通过描写自然风景,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凉爽,令人身临其境,感受秋夜的静谧和美好。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宋词营造了一种恬静、舒适的心境,使人们可以在阅读时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其次,宋词通过虚实结合,使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虚实结合是指诗人通过对实际情境和感受的描写,进一步展示出内心的真实情感。

这种手法使得宋词更加具有感染力,并且给人以力量和启示。

王安石的《明妃曲》就是虚实结合的典型例子。

他通过对明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之情,引起了读者对爱情的共鸣和思考。

最后,宋词注重意境的凝练和深化。

与元曲相比,宋词注重对情感的精准表达,通过字词选择、结构安排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意境更加饱满和深刻。

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

这种凝练而深入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二、元曲中的意境与审美情趣元曲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以及丰富的戏剧冲突和情节转折,展现了浓厚的审美情趣和意境。

元曲的意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元曲通过音乐和舞蹈形式,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元曲注重音乐和舞蹈的配合,通过旋律和舞蹈动作的协调,使观众沉浸于戏剧的氛围中。

这种通过音乐和舞蹈引发的情感共鸣,使观众更加容易被情节吸引,同时也增加了观剧的乐趣和艺术享受。

宋词中的意境表现

宋词中的意境表现

宋词中的意境表现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独特的意境表现而蜚声中外。

宋词意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生动活泼的山水自然,又有深情厚意的爱情描写。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剖析宋词中的意境表现。

首先,山水自然是宋词中经常出现的意境之一。

在宋词中,词人常以山水形容心境、感受和情感。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首词通过描绘明月和把酒问青天来表达作者的孤寂和无奈之情。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感到真实而情绪激动。

其次,宋词中的意境表现还常以花鸟虫鱼为题材。

花鸟虫鱼代表了生命中的美好,而其作为意象正是宋词意境的重要一环。

词人运用花鸟虫鱼的形象,传达他们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时光只好老去,心事何曾能一了百了。

红杏枝头春意闹。

”通过描绘花朵的美丽和明媚,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热爱。

此外,宋词中的音乐韵律也常用来表现意境。

由于宋词是与曲调结合的,因此其中的音乐韵律对于意境的表现至关重要。

词人往往以丰富的音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通过独特的音乐节奏和押韵方式,将词人对失去恋人的痛苦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最后,爱情描写是宋词中一种常见的意境表现。

宋词中的爱情描写常以细腻而真实的方式表达出词人对爱情的热烈和深情。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词通过对节日和爱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和深爱之人的怀念和眷恋之情。

综上所述,宋词中的意境表现主要体现在山水自然、花鸟虫鱼、音乐韵律和爱情描写等方面。

这些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直接表达词人情感的,也有通过比喻和隐喻来抒发情感的。

它们以自然和生活为载体,使读者在欣赏宋词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思索与愉悦,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思和感慨。

宋词的意境表现方式独特而鲜明,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也使得宋词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彩之一。

诗词鉴赏宋词中的意境与情感

诗词鉴赏宋词中的意境与情感

诗词鉴赏宋词中的意境与情感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致唯美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丰富的意境与情感。

本文将从几首经典的宋词出发,探讨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宋词中的意境,往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发人生感悟来表达。

比如《渔家傲·秋思》这首词,以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为切入点,展示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词中写道:“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和宁静,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飞逝。

接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逝去事物的怀念之情。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时光和生命的思考,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除了描写自然景物外,宋词还常常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来表达意境。

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通过对月亮的形象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词中写道:“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通过对月亮的隐喻,营造出了一种温馨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意。

除了意境外,宋词中的情感也是丰富多样的。

有的词表达深情厚意,有的词表达离别之情,有的词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等等。

比如《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这首词,通过对雨水的描绘和对爱情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深情之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词中写道:“凭阑人不见,泪湿如今雨”,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深爱之人的思恋之情。

整首词充满悲伤和离别的情感,引起了读者对于人生离别、时光匆匆的思考。

除了情感表达外,宋词中也常常包含了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比如《长相思·其一》这首词,通过对男女分离之痛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女性地位的思考。

词中写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作者对男女相隔千里的痛苦和对男女平等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对女性形象和离别之苦的描绘,引起了人们对封建家庭制度的思考。

唐诗宋词中的意境描写

唐诗宋词中的意境描写

唐诗宋词中的意境描写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境描写深受人们喜爱。

在这些经典之中,诗人们巧妙地运用文字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意境,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升华。

本文将探讨一些典型的唐诗宋词作品,并分析其中的意境描写。

一、山水之境唐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以山水为常见的意境描绘对象,他们用笔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悠远。

譬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这首诗深情描绘了秋夜的寒凉,通过对夜色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了秋夜的宁静和神秘。

二、季节之境唐诗宋词中还有许多描述季节之美的作品,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和豪情。

例如杜甫的《春夜对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这首诗透过描绘春雨的细腻和持久,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种意境描写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三、人生之境唐诗宋词中的意境描写还包括了对人生境遇和感情的表达。

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们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共鸣和思考。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雪景和落花描绘了词人离别之情和孤独的心境,引发了读者对爱别离合的深思。

四、意境的构筑唐诗宋词中的意境描写构筑并不拘泥于现实,而是通过语言的运用和形象的塑造,将读者引入一个幻境,让人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世界之巅,使人感受到壮阔和博大的气势。

总结起来,唐诗宋词中的意境描写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精湛的表达能力,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感和情感体验。

通过对山水、季节和人生的描绘,诗人们构建了一个个独特的意境,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意的韵味和内涵的深度。

深入了解唐诗宋词的优美之处

深入了解唐诗宋词的优美之处

深入了解唐诗宋词的优美之处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深入了解唐诗宋词的优美之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和情感。

首先,唐诗宋词的优美之处在于其精炼的语言。

古人说:“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唐诗宋词以少言多意的方式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极为简练的文字,诗人们能够把复杂的情感和意境凝练成几句诗句,让读者在短短的几行字中感受到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四句简短而又富有画面感的诗句,描绘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深情思绪,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生的无常。

其次,唐诗宋词的优美之处在于其深邃的意境。

唐诗宋词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诗词不仅仅是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的抒发。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考。

此外,唐诗宋词的优美之处还在于其丰富的情感。

古人有云:“诗以情为笔,词以意为纸。

”唐诗宋词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和真挚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

无论是对爱情的讴歌,还是对离别的伤感,唐诗宋词都能够以其独特的方式打动人心。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落日熔金,江上有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词以其热烈的情感和豪放的笔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讴歌,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奋发。

总之,深入了解唐诗宋词的优美之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唐诗宋词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让读者在短短的几行字中感受到了世界的壮美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鉴赏唐诗宋词中的美丽意境

诗词鉴赏唐诗宋词中的美丽意境

诗词鉴赏唐诗宋词中的美丽意境唐诗宋词中的美丽意境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融入了许多美丽的意境,展现了诗人们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这些作品以其唯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世人的注目。

本文将探索唐诗宋词中的美丽意境,通过一些经典作品来展现其中的魅力。

一、自然意境唐诗宋词中最常见的美丽意境之一就是自然意境。

诗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总能让人感到宛如置身其中,体验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细腻。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细腻的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晚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凉爽的气息。

诗词中的自然意境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绘,还包括对季节变迁的表达。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山河景色描绘了不同的季节变化,仿佛将读者带入了山河间的美丽世界。

二、人生意境唐诗宋词中的美丽意境还包括对人生的思考和表达。

诗人们通过对人情世态的描绘,展示了人生的哲理和美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首诗通过对亲人离世的思念,表达了生死轮回的唏嘘和对亲情的珍视。

同时,唐诗宋词中还有许多表达爱情的美丽意境的作品。

例如,李商隐的《锦瑟》中写到:“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通过婉转的词句,诗人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充满了浪漫和细腻的情感。

三、意境的独特表达唐诗宋词中的美丽意境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诗词的表达方式上。

诗人们通过独特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段,营造了一种唯美的氛围。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到:“川回日暮乱山深,诸葛亮祠庙何人悲?沙场烽火侵胆寒,夜以继日弓刀吏。

”这首词通过独特的音乐性和对古人的怀念,传达了战乱时代的苦痛和对和平的向往。

唐诗宋词的意境与艺术价值

唐诗宋词的意境与艺术价值

唐诗宋词的意境与艺术价值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意境和卓越的艺术价值成为世人瞩目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意境与艺术价值两个方面来探讨唐诗宋词的魅力。

一、唐诗宋词的意境唐诗宋词以其深邃的意境而著称,通过文字的细腻描绘和精湛的表达技巧,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融入其中,给人以丰富的感受和沉思。

首先,唐诗宋词通过独特的景物描写展示出绚烂多彩的意境。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一描绘将人们带入壮丽的自然景观中,直观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和伟大,激起人们心中的惊叹与震撼。

其次,唐诗宋词通过对情感的抒发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出深邃的意境。

例如,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人言落日是天涯”,道出了离别和人世无常的哀怨与感叹。

这样的表达方式,引人共鸣,使人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对生活和人生产生了思考。

最后,唐诗宋词通过巧妙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构建出诗意悠远的意境。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这里的“斜光”和“穷巷牛羊归”通过具象的描写,唤起了读者对深秋时分的幽怨与寂寥的联想,创造出了一幅美丽的意境画面。

二、唐诗宋词的艺术价值唐诗宋词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而享誉世界,它们以饱满的情感、精湛的技巧和恰到好处的语言运用,成为了艺术的典范。

首先,唐诗宋词凭借精湛的艺术表达技巧,展现了独特的美感。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一律诗以其规整的格律和精确的字词,构造了诗意盎然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其婉转的曲调、恰到好处的押韵,展现了词的独特魅力,赋予了这首词深远的艺术价值。

其次,唐诗宋词凭借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真挚的人性之美。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一描写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岁月的悲凉,使人对家国之恋、亲情的温馨产生共鸣。

诗词鉴赏宋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表达

诗词鉴赏宋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表达

诗词鉴赏宋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表达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炼、婉约、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

其中,音韵美和意境表达成为了宋词的两大特色。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对宋词中的音韵美和意境表达进行鉴赏。

一、音韵美宋词以其独特的音韵美成为了文人雅士追求的诗词表达方式。

首先,宋词注重音节的和谐搭配。

比如辽阔的江河、波澜壮阔的山川,词人借助平仄、韵脚等手法将景物的声音和韵律巧妙地表达出来。

此外,宋词还善于运用对偶、押韵等手法,使词句在音韵上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

其次,宋词注重音韵的回响。

在宋词中,常常能够看到重复和音韵的呼应。

这种回响的设计使得词句之间产生了一种韵律上的互动与呼应,从而增加了整首词的韵味和音韵美。

最后,宋词还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

宋词中的声调变化丰富多样,既有平仄的转换,又有声调的跌宕起伏。

这种声调的变化不仅增加了词句的音乐性,同时也使得意境更加丰富和生动。

二、意境表达宋词以其高度凝练的文字以及深入人心的意境表达而备受推崇。

首先,宋词善于以情景写人物。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词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相融合,以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使得意境更加深远。

其次,宋词注重以物写情。

在宋词中,常常能够看到词人通过对某一事物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写物写情的方式,使得读者可以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领会到词人的情感境界。

最后,宋词善于抒发内心的情感。

宋词往往非常真挚地表达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通过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语言,宋词将词人的情感直接传递给读者,引发共鸣。

综上所述,宋词中的音韵美和意境表达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音韵美使得词句优美动听,意境表达则使得读者在欣赏词句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词人的内心世界。

宋词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宋词的意境之美
作者:龚培怡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24期
摘要: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古至今,中国的国学虽然形式上有所改变,但是它的本质是不变的。

无论是先秦时候的诗经,还是魏晋时期流传的赋,或是为大众所知、广为流传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时期的小说。

它们的形式多变,内容也不相同,但是它们想要表达的东西总是类似的。

所谓的“宋词”体裁只是一种载体,想要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感情才是实际的东西。

这篇文章不想从大的方面和角度来阐述,我会带读者从具体的细微之处来感受一下中华的传统文化,从个别的词句来以小见大,感受一下宋词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宋词;意境;接地气;艳情
宋词这种文学形式能够和唐诗并称齐名,并且直到今天还广为流传,为大众喜欢的原因很简单——它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叙事或抒情,它和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它入词写作的题材,它不同于唐诗的庞大格局,它是一个俗世文学,紧密的和人民大众联系在一起。

从简单的男女之情,到旅途哀思,也有上流社会的醉生梦死,但是它最多的还是表现底层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我想这也许就是它为大众喜欢的原因,体现我们平凡人的日常。

不像唐诗的格调高雅,但是更能反映大众的心声,这种情况放在今天有个更为贴切的称呼叫做“接地气”。

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才会流行,才能长久流传。

“接地气”并不是它受欢迎的唯一原因。

接地气可以说是它受底层劳动人民喜欢的主要原因。

但是宋词的魅力不仅仅如此,不仅仅只有贫民百姓,社会上层王公贵族们也人人都爱。

宋词的遣词造句都十分巧妙,让人觉得每句词都能够触及内心,引发共鸣。

它唯美的辞藻,词句中流露出的细腻感情以及表达的人生态度再加上它柔美的曲调,让人读后齿颊留香。

读一阕词,就像是品一杯茶,回味无穷。

故此,我认为宋词的最大魅力就是如此,它塑造的意境之美无与伦比,像一杯茶,品后回香;更像是聆听一首仙乐,余音袅袅。

它的意境塑造不局限于想要描绘的场景、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不局限于想要表达的感情。

它不同于唐诗,全篇考究,甚至是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词,宋词你找不出一个像是精雕细琢的字,可是通读全篇又不得不感叹所用字词的精妙。

它不讲究,不讲究唐诗所谓的格律,也不太在乎平仄和韵。

它的体式更加灵活一些,有许多的长短句,比唐诗活泼灵动。

唐朝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历史空前的大一统,文化大繁荣,所以唐诗难免更加注重系统和格式,限制的多。

宋词的创作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次大胆创新,它是历史上第一个专门书写艳思和恋情的体裁,它不同于传统诗歌多是言志,宋词它是从青楼歌姬等底层人物入手,不避讳那些“艳情”。

也不同于元曲太过接近民间戏曲、更为通俗。

宋词兼具雅和体式灵活,使得受众更廣,可谓是雅俗共赏。

人们常说,宋词美的像幅画,我们在诵读宋词时就像是徐徐地展开一幅画,词人的言词就是画笔,一句一笔,勾勒出他心中的画卷。

我们在读词时,读一遍就是简单勾勒,反复诵读是在此基础上的不断上色,当我们真真了解了词人,知道他想表达的感情,我们也就为这幅画上好了色彩。

其实,无论是宋词等古典著作,还是其他现代的书籍,简单的翻阅了解都是不够的。

我们常说的读书,并不是简单的看过、翻完,而是通过阅读我们收获了什么,是否真正的看懂了作者借此表达的某些东西。

下面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一阕宋词,体会一下宋词的意境之美。

我们看的是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我们想要读懂一阕词,肯定要对词作者有些初步的了解。

这阕词的创作时期是在柳永的中年时期,是柳永第四次落第正处仕途失意之时,四处漂泊。

此阕词是柳永落第离开汴京、前往浙江时与他的情人(也有人说是虫娘)分离的情形下创作的,故此词既有羁旅漂泊之伤也有男欢女爱之情。

柳永将自己离开汴京与情人不忍分离的感情描写得缠绵悱恻,很是凄婉,让人感同身受。

前三句写了分别时的季节和地点,礼记中有记载“孟秋之月,寒蝉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时间大概是农历的七月份。

柳永并没有单纯客观的描述景物,而是通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寓情于景,暗暗揭示这是一个分别的场景。

而秋天,傍晚,暴雨后的蝉鸣声,这些所见所闻,都是让人感觉到凄清孤凉。

而且“对长亭晚”插在两句之间,有所停顿,反而更加精准的向读者传达渲染这种孤寂凄凉道德滋味。

而且这三句也为后文的情绪抒发做了铺垫和埋下伏笔。

留恋不舍、感觉时间过短、船来的太早等等繁杂的思绪都没整理好,感觉无措之时船只已经在早早的等待,催促着柳永早点出发,所以面对着情人为自己设下的临行饯别酒宴都没有兴致。

“留恋处,兰舟催发”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了离别的紧迫,不舍离别却又不得不赶紧离开。

虽然并没有直接的写离别不舍之词,却又字字词词都写满对情人的思念不舍,字词之间的缠绵之意显而易见,这就是宋词的意境——含而不露却又字字深情,这次离别反而加深双方感情的深化。

后面两个长句更是把二人依依惜别,深情对视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词人在心理默念沉吟此去一别,相隔千里,隔了不知多少山川,楚地夜晚的雾霭沉沉也都看不见。

后半阕更多的是词人的心情描述,多情的人从古至今都是不忍离别的,更何况是在这冷落凄清的秋日傍晚。

今天酒醒的时候都不知随着这船漂泊在何处了。

只留下这岸边的杨柳来面对这清晨的风和早上的还未褪去的月了。

这一次别离,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我想假使遇见了好风景,好天气,但是没有情人的陪伴也是枉然。

这阕词之所以被大众所知,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它的写作风格和在艺术上的成就。

这阕词缠绵悱恻、婉约深沉。

而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渲染氛围的成果,寓情于景,而慢词更是把这种离愁婉转的感受通过寥寥数语营造出来。

这阕词虽然十分简朴,但是既交代清楚事实又描写出景色别致。

将那具有离情别意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意境之美淋漓尽致,十分自然。

最后二句,说尽天下有情人的相思之意,可谓是画龙点睛。

参考文献:
[1]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名句网
[2]李修生.《柳永的生平仕履和词作路径》中国典籍文化网期刊 2013
[3]苗菁.《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模式化特征》齐鲁学刊期刊 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