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每章要点
人体生理学知识要点

人体生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兴奋性:一切有生命活动的细胞、组织或机体所具有的对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征。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和活动的直接环境,包括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和脑脊液等。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第三章血液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
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正常人呈双凹圆碟形。
成熟红细胞是体内唯一的无核也无细胞器的细胞。
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为(4.0—5.5)×1012/L,成年女性为(3.5—5.0)×1012/L。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浓度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
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铁和蛋白质(合成血红蛋白)红细胞成熟所需物质——叶酸和维生素B12(合成DNA的重要物质)正常成人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为(4.0—10.0)×109/L。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为(100—300)×109/L。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血液流出,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
血液凝固(血凝):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交叉配血:供血者的红细胞混悬液和受血者的血清混合,称主侧;再把受血者的红细胞混悬液和供血者的血清混合,称次侧。
主侧和次侧都不发生凝集反应,则为配血相合,可以进行输血;如果主侧发生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不能进行输血;如果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而次侧发生凝集反应,则只能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输血,但输血的速度要缓慢,量不能太多,严密监视受血者情况,如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生理解剖学第一章绪论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环境。
3.稳态: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环境表现形式:兴奋与抑制。
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兴奋是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即产生动作电位。
5.神经调节: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
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6.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7.自身调节特点: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8.正反馈:向原有活动的同一方向进一步加强。
实例:血液凝固,分娩,排尿反射。
第三章细胞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的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
物质:O2,N2,CO2,乙醇,尿素,甾体类激素(类固醇激素)。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运输。
(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梯度)(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饱和现象②立体构象特异性③竞争性抑制:葡萄糖,氨基酸。
(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3.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
4.原发性主动运输钠—钾泵:(钠泵,Na+—K+依赖式ATP酶)特点: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
活动意义:①细胞生物电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②细胞高K+浓度是细胞许多代反应的必需的③维持细胞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溶积的相对稳定④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继发主动转运的动力⑤具有生电作用。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外两侧的电位差。
特点:负外正。
机制:K+外流。
2.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人体生理学(章节内容概览)(二)2024

人体生理学(章节内容概览)(二)引言概述: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本文将介绍人体生理学的五个重要大点,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
正文内容:一、神经系统1.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大脑、脊髓和脑神经。
2. 神经冲动传递:描述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3. 感觉系统的功能:介绍感觉器官和感觉传导的作用。
4. 运动系统的功能:探讨运动神经元活动和肌肉收缩的相关机制。
5. 自主神经系统:讲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器官的调节作用。
二、心血管系统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阐述心脏的构造、心脏起搏和心脏收缩的过程。
2. 血液循环的过程:描述血液的循环过程和心脏泵血作用。
3. 血管和血压的调节:介绍血管的结构和血管收缩的调节机制。
4. 微循环和淋巴系统:探讨微循环和淋巴系统对物质交换的作用。
5. 循环血液中的物质:说明血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的运输过程。
三、呼吸系统1. 呼吸器官的结构:描述肺部、气管和支气管的特点和功能。
2. 呼吸的机制:讲解肺泡气体交换和呼吸肌肉的作用。
3. 气体传输:介绍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
4. 呼吸的调节:阐述呼吸中枢的调节和血气的酸碱平衡。
5. 肺功能测定:探讨测定肺活量和呼气流速的方法和意义。
四、消化系统1.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的特点和功能。
2. 食物消化和吸收:讲解消化酶的作用和养分在小肠中的吸收。
3. 肝脏和胆囊的功能:介绍肝脏的代谢功能和胆囊的胆汁储存作用。
4. 肠道菌群的重要性:探讨肠道微生物对消化和免疫的影响。
5. 消化系统的调节:阐述神经和激素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
五、泌尿系统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描述肾单位的组成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 肾脏的调节功能:主要介绍尿液的生成和排泄的调节机制。
3. 输尿管和膀胱的结构:讲解尿液从肾脏到膀胱的输送方式。
4. 尿液的成分:说明尿液的组成和常用尿液检测的参数。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生理学基础总结绪论I、人体生理学就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得科学。
2、生命得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就是指活得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得能力或特征.刺激就是指机体所处环垄因素得变化刺激条件包括强度、作用时间与强度一时问变化率三个要素反应就是指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得改变。
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兴奋与抑制阈强度(阈值)就是指在作用时间与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不变得情况下,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
等于阈强度得刺激为阈刺激,大于阈强度得刺激为阈上刺激,小于阈强度得刺激为阈下刺激4、体液就是机体内液体得总称.内环境就是细胞直接接触与赖以生存得环境,即细胞外液。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得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
5、人体功能调节得方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最重要得就是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就是反射,结构基础就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五部分。
三种调节各具特点:神经调节迅速、精确而短暂;体液调节作用缓慢、面积广泛、时间持久;自身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
回馈就是由受控部分得回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活动得作用,有正、负反馈两种。
正回馈调节就是指受控部分得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得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就是指受控部分得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得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得稳态。
细胞得基本功能1、细胞膜对物质得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单纯扩散就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得一种方式出胞与入胞作用易化扩散就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得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得转运过程。
分为载体转运与通道转运两种.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与性与争议抑制性;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与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与机械门拉信道、主动转运就是物质逆电一化学梯度进行得转运,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与发性主动转运。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展开全文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3、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弥散,持久6、机体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单向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1、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脂质,蛋白质,极少量的糖类2、膜蛋白的分类: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3、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举例: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2)易化扩散举例:A经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特点: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B 经通道介导:Na+,K+,Ca2+,Cl-等特点: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C 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3)主动转运举例: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钠-钾泵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4、细胞的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产生机制:K+离子的外排极化:静息时膜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5、细胞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产生机制: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6、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7、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8、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9、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0、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生理过程和功能的科学,它涵盖了人体各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生理学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1.细胞生理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核糖体、线粒体等。
-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和代谢过程。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2.神经生理学:-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类型。
-神经传递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机制。
3.肌肉生理学:-肌肉组织的结构和组成。
-肌肉收缩和运动的机制。
-肌肉疲劳和补充能量的过程。
4.循环生理学:-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循环。
-心脏的起搏和传导系统。
5.呼吸生理学:-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的机制和调节。
-气体交换和酸碱平衡。
6.消化生理学:-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器官的分泌和吸收。
-食物消化和能量代谢。
7.代谢生理学:-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的过程。
-激素的合成和调节作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储存。
8.生殖生理学:-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过程。
9.泌尿生理学:-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肾脏的滤过、吸收和分泌。
-尿液的形成和调节。
10.免疫生理学:-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机制。
-免疫的调节和记忆作用。
以上是生理学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章节涵盖了特定的生理功能和机制。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功能。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现象、探讨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以及解释生命现象的本质。
1.2 生命活动的特征生命活动具有以下特征:(1)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维持生命活动的进行。
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利用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物质的过程,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2)兴奋性: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肌肉等组织的兴奋性。
兴奋性是生物体进行信息传递和调节的基础。
(3)生殖:生物体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保证物种的延续。
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是指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4)适应性: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适应性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基本条件。
1.3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稳定性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息,快速、精确地调节生理功能;体液调节是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进行调节;自身调节是组织、细胞自身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5 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内环境的变化,通过感受器、控制中心和效应器组成的闭合回路进行调节;前馈控制系统是提前预测内环境的变化,通过开环调节,使生理功能更加稳定。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笔记第一章绪论其次节生理学讨论的基本范畴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1、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整生理功能的调整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整,体液调整和自身调整。
1、神经调整。
神经调整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加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刺激)所作出的逻辑性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5个部分组成,即感触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1、负反馈假如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假如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的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匀称分布)被动转运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举行的跨细胞膜的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是达到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或电位的平衡。
(一)、单纯蔓延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的非极性分子。
如O2、N2、CO2、乙醇、尿素以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别蛋白质的协助。
推进物质转运的力气是物质的浓度梯度。
物质转运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
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蔓延。
(膜蛋白介导)一些单纯蔓延不能实现的非脂溶性的较大的分子或带电离子的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别蛋白质的协助。
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协助所实现的物质跨膜蔓延称为易化蔓延。
1、经载体的异化蔓延。
(离子,分子,挑选性高)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特别的物质转运功能的蛋白质。
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
特征:饱和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的异化蔓延。
(速度快,被动)特征:离子挑选性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理学每章要点
第一章绪论
无重点,考大题的几率很小。
大家背背名词解释就够了。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
2、跨膜信号传导的方式
3、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4、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的传导过程。
5、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号传递
6、肌纤维的微细结构
7、肌肉收缩的原理
第三章血液
1、血液的组成
2、血液的理化特性
3、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4、白细胞的基本分类及生理功能
5、ABO,Rh血型系统
第四章血液循环
1、心脏泵血活动的相关概念
2、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心肌的生理特性
5、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6、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7、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8、微循环和组织液的生成
9、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第五章呼吸
1、呼吸器官的结构功能
2、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3、肺通气的功能评价
4、肺换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5、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
补充:
试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成分,作用和生理意义为什么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的呼吸效率要高?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1、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2、胃肠道的神经支配
3、胃液的分泌和调节
4、胃黏膜的自身防御
5、胰液和胆汁及其分泌调节
6、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补充:试述消化胃液分泌三个时期的特点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1、食物的热价
2、呼吸商
3、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1、肾单位
2、肾脏血液的供应及其调节
3、过滤膜、有效过滤压
4、影响肾小球过滤的因素
5、肾小球对主要物质的重吸收:葡萄糖、NaCl
6、渗透性利尿和水利尿的异同、球管平衡
7、抗利尿激素(P211)
第九章神经系统
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2、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兴奋性、抑制型突触后电位);非化学性突触。
3、神经递质:符合条件、中枢递质、外周递质
4、受体及其分类
5、中枢抑制
6、丘脑的3类核团,以及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7、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体表感觉区
8、痛觉:内脏痛和牵涉痛
9、运动单位、最后公路
10、脊休克、屈肌反射、牵张反射(肌紧张)
11、去大脑僵直
12、大脑皮层对运动的调节: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13、自主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4、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16、皮层诱发电位
第十章感觉器官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3、眼的调节: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两种反射)、眼球会聚
4、视网膜的感光换能系统:4层细胞、视锥系统和视杆系统
5、视野
6、外耳和中耳的组成及功能
7、耳蜗的结构和功能
8、行波学说
第十一章内分泌
1、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系统
2、激素的定义及分类、信息传递方式
3、激素作用的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基因调节学说
4、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5、腺垂体的作用及其分泌的7种激素:生长素
6、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代谢以及生理作用
7、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8、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分泌的不同激素
第十二章生殖
1、睾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抑制素
3、卵巢的功能
4、月经周期及其调节
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生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