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老师用)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教用完整版)

谏太宗十思疏(教用完整版)

第五课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壹、国学常识(一)作者简介(二)“贞观政要”简介贰、课文深究(一)内容鉴赏(二)奏议类文体(三)结构分析竭诚积德以得民心弘扬十思九德 简能择善臣君 文武争驰知足知止—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 谦冲包容—思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 节游勤政—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 纳谏黜恶—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 赏罚公正—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因怒而滥刑 尽豫游之乐,养松、乔之寿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民心向背-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竭诚待下正—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反—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善始克终正—殷忧而道着/有善始者实繁/昔取之而有余反—功成而德衰/能克终者盖寡/今守之而不足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说理设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参、形音义比较(一)形似字(二)字义比较肆、重要修辞举隅伍、延伸学习(一)贞观政要‧论求谏吴兢(二)相关成语(三)相关名句陆、历届统测试题(A)韩愈师说/司马光训俭示康(B)欧阳脩纵囚论/顾炎武廉耻(C)范仲淹岳阳楼记/苏轼教战守策(D)诸葛亮出师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龙与蛇皆食于凤。

龙智而神,其德无方。

凤知其可与皆为灵也,礼而亲之。

蛇毒而险,所忌必伤,且恶其得于凤也,不惟啮龙,虽遇麟、龟,固将噬而亡之。

凤知蛇不得其欲则将协豺犬而来吠嗥也,赋之食,加于龙。

以龙之神浮于食也,将使饱焉,终畏蛇而不能。

麟与龟瞠而讴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既而麟伤于毒,伏于窟;龟屏气潜于壳。

蛇侦龙之寐也,以毒攻其喉而龙走。

凤丧其助,于是下翼而不敢灵也。

(李翱凤丧其助)【D】(1)有关文中动物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确?(A)龙为群首领导无方(B)凤为辅治贤良之才(C)麟龟与蛇结党为恶(D)豺犬呛声是为蛇助阵【解析】(A)原文的“其德无方”意谓德性非常高尚,无可比拟(方,比拟);而非“领导无方”。

《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的“神器”指的是帝位。

B.“居域中之大”中的“域中”指天地间。

《老子》认为“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C.“凡百元首”中的“元首”指的是帝王。

D.“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中的“胡越”指春秋时两个彼此敌对的诸侯国,这里代指唐朝的敌对国。

2.对选文中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在文中称自己“下愚”,尊称皇帝为“明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

B.作者以“固本浚源”为喻来说明君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积其德义”。

因此,“德义”是君主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C.作者认为治国仅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德义”来赢得民心,最终消解人民心中的“怨”,才能确保社稷的稳定长久。

D.作者将百姓妙喻为水,将帝王比喻为行船。

水能浮载行船,但也可以将行船倾翻。

直接明了地告诫唐太宗不要低估人民的力量,警惕人民“覆舟”的危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李斯《谏逐客书》)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必固其根本根本:事物的本质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做上③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致:获得,得到④而陛下说之说:说说⑤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实:使……充满⑥西蜀丹青不为采为:“被”⑦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就:成就⑧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是:判断动词,是A.①⑥ B.③⑤ C.②④ D.⑦⑧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制诸侯之术也B.而况于明哲乎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C.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今取人则不然D.所以饰后宫此非所以跨海内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人君只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

(整理版)《谏太宗十思疏》一课一练

(整理版)《谏太宗十思疏》一课一练

《谏太宗十思疏》一课一练一、对以下各句中加点字解释全部不正确的一组是〔〕①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浚:疏通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应当③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克:能够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处分⑤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稳固⑥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大⑦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④⑦D.①⑤⑥二、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义根本相同的一项为哪项〔〕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C.那么思知足以自戒D.乐盘游,那么思三驱以为度三、以下各句中的“因〞字词性不同的一项为哪项〔〕A.因击沛公于坐,杀之B.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四、对以下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项〔〕①德不厚而思国之安②貌恭而不心服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④忧懈怠,那么思慎始而敬终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五、以下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A.居域中之大――居于广阔的天地之间B.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只是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缅怀〔皇上的〕仁德C.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看不起别人那么亲骨肉〔也会〕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多大,可畏惧的是人民六、以下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句是〔〕A.“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B.魏徵,字玄成,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直言敢谏,史以“诤臣〞称之。

C.《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几乎全用对偶句和排比句,句式整齐华美,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

D.《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得说理更加透彻。

七、阅读课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诚能见可欲,那么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那么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那么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那么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那么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那么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那么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那么思无以怒而滥刑。

15-1-2必下选择题谏太宗十思疏教师版

15-1-2必下选择题谏太宗十思疏教师版

1 必下选择题谏太宗十思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B.必浚.其泉源浚:疏通水道。

C.人君当.神器之重当:主持,掌握。

D.永保无疆之休.休:休息,安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斯亦伐根以.求木茂A.以.吾一日长乎尔B.作《师说》以.贻之C.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D.敢以.烦执事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连用三个排比句,对仗工整,比喻精切,说明了人君安国应当积累德行和道义的道理。

B.作者用三个含“不”字的排比句反向论证,将下愚和明哲对映,这是委婉陈述,也是严肃的劝谏。

C.“人君”句开始,作者扣住君主的作为,正面立说,强调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D.全段从头至尾,多用骈偶,或相对为文,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成韵,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一一、选择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③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④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⑤择善而从之( )2.下列加粗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A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B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C .则纵情以傲物D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 ]A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B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4.给下列句中的“下”字选取恰当的答案A .位置在低处B .质量、等级较低C .表示下方的位置D .由高处到低处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②下视其辙[ ]③烟花三月下扬州[ ]④则思江海下百川[ ]5.下列各组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B .克终者寡以诱敌.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不闻达于诸侯盖盖求求⎧⎨⎩⎧⎨⎩C D .文武并用,垂拱而故国无法则乱.恩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师者,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治治所所⎧⎨⎩⎧⎨⎩ 二、常识填空6.《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奏疏,奏疏是________的一种文书。

文章最后所说的“十思”,也就是古代圣君所倡导的“________”,即他们的________。

三、阅读训练(一)臣闻求木之①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②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③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7.下列各句说法不对的是[ ]A .之①、之②、之③的用法都是结构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 .“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神器”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

C .文中加粗的“长”都读“ch2ng ”。

D .“下愚”是指最愚昧无知,谦词。

真题演练《谏太宗十思疏》(原卷版+解析版)

真题演练《谏太宗十思疏》(原卷版+解析版)

谏太宗十思疏(教师版)1.(郑州市202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治理好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答案】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如果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那么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3.(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高三三模)成语就是文言文的活化石,学习成语要结合文言文来学。

例如成语“善始善终”,我们就可以结合魏征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2024年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二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中涉及骄傲自满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涉及堵塞蒙蔽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5.(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五模)《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6.(武汉二中2024届高三5月模拟)《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从反面设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木和水来形象说明君主任性妄为无法治理好国家。

【答案】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7.中国人讲究做事要慎始善终,老子就曾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但现实中能做到的人却不多,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就指出过:“,。

”【答案】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8.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以生活中的“求木”与“欲流”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治国关键。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惧满溢,则思江河下百川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休:休息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物:事物C.虽董之以严刑董:督责D.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冲:冲动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长:高B.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D.简能而任之简:简化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文武争驰,君臣无事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役聪明之耳目6.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不固而求木之长B.人君当神器之重北邀当国者相见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自我约束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亏无为之大道哉大道:最高的境界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司职:司仪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震之以威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源不深而望流之远C.人君当神器之重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9.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项王曰:“沛公安在?”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不求闻达于诸侯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今治水军八十万众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月出于东山之上1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粗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凡百元首,承天景命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诚的人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2.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以怒而滥刑 B.人君当神器之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四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4.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四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善始者实繁
春华秋实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不腐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克终者盖寡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则思知止以安人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D.善始者实繁
塞源而欲流长也 勇者竭其力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近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这里的三个“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综合练习
1.D(应为bō)
2.D(应为百官)
3.A(都是“因为”)
4.B(都是“有信用的、可信的”)
5.(1)A(分别是“听说”“懂得(引申义)”“见识”);
(2)A(都表示“大概”);
(3)B(是指能开始的人很多,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
(4)A(根本,今做副词,或名词,表示基础的东西、重要的东西。

元首,今比喻引申为一个国家最高领导。

骨肉,今义是“骨头和肉”,但今天也有“亲骨肉”之说,乃是其比喻引申。

);
(5)C(第一个“则”是“就”的意思,不包含假设语气。


5. 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乐盘游
B、则思正身以黜恶
C、宏此九德
D、何必劳神苦思
6.对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泉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
B、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
C、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最终只能使人们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怀有仁慈之心,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并不心里佩服
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7—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
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
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
宜深慎。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
B、承天景命(大)
C、盖在殷忧(深)
D、克终者盖寡(能够)
9. 加点的词有活用的一项是()
A、戒奢以俭
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C、勇者竭其力
D、仁者播其惠
10.“下”字用法相同的一对是()
①臣虽下愚
②必竭诚以待下
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④则思虚心以纳下
11.理解时,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
A、戒奢以俭
B、振之以威怒
C、则纵情以傲物
D、则思知止以安人
12.下列句子所包含的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B、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3.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4.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

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

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
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
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1.(1)必固其根本必浚其泉源(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4)载舟复舟所宜深慎(5)简能而任之智者尽其谋垂拱而治2.C 3.D 4.B 5.A 6.C 7.A 8.D 9.C 10.②和④11.B 12.D 13.(1) 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2) 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14.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