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及套路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小学语文六年级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小学
语文六年级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相似或相反的事物,表达了……(或:强调了……的重要性)。
同时,对偶还能增强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9、引用
答题模式:修辞+引用内容+作用
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借助名人名言、经典诗句等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10、对比
答题模式:修辞+对比内容+作用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相似或相反的事物,突出了……(或:强调了……的重要性),增强了表达效果。
11、借代
答题模式:修辞+借代内容+作用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表达了……(或:增强了表达效果)。
12、反语
答题模式:修辞+内容分析+作用
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用相反的语言表达相反的意思,达到讽刺、反衬、强调等作用。
13、顶真
答题模式:修辞+内容分析+作用
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感受,增强了表达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14、互文
答题模式:修辞+互文内容+作用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借鉴其他文学作品或文化元素,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15、比拟
答题模式:修辞+比拟内容+作用
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表达了……(或:强调了……的重要性),增强了表达效果。
记叙文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记叙文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以下是 7 条关于记叙文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1. 哎呀呀,要注意比喻呀!就像“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这就是把湖面比作镜子嘛。
当看到文中有这种类似的表述,那就是比喻啦,能让描写更生动形象哦!咱就得想想,作者是想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什么呢?
2. 嘿,别忘了拟人哦!比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小鸟怎么会唱歌呢,这就是把小鸟当人来写呀,赋予了它人的行为。
看到这种,就要明白这是让事物变得更亲切可爱呢,要好好体会作者的用意哟!
3. 哇塞,还有夸张呀!“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那么大”,这眼睛哪有真的像铜铃那么大呀,这就是夸张啦,让表达更有感染力呢。
看到这种夸张的描写,咱得感受一下这种强烈的情感呀!
4. 诶哟,象征也很重要呀!像“那棵老槐树象征着家乡”,槐树怎么就象征家乡啦,这背后可有深意呢!咱得去深挖作者通过象征要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5. 呀,排比也别落下呀!“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这么整齐有气势的,就是排比呀。
要体会这种强调和加强语气的感觉哦!
6. 哈哈,反问也得留个心眼哦!“难道他不是个好人吗?”,这就是反问嘛,答案就在句子里,作者是想强调他就是个好人呀。
看到反问句,要马上反应过来哦!
7. 哎呀,别小看反复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次说盼望着,这就是反复呀,增强表达效果呢。
要感受这种强调的意味呀!
总之呢,这些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都很关键,要仔细去分辨和体会呀,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魅力哟!。
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题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题答题技巧关键信息项1、修辞手法的种类: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2、答题的基本步骤:识别修辞手法、分析表达效果、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总结作用和情感。
3、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比喻:使事物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特征,增强感染力。
排比:增强语势,条理清晰。
对偶: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
反复:强调,增强情感。
设问:引起思考,突出重点。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11 修辞手法的识别111 首先,要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征。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设问是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112 在阅读文本时,要仔细观察语句的表述方式,注意关键词和标志性的语言结构。
比如,看到“像”“仿佛”“犹如”等词,可能是比喻;看到“把……当作……”“让……”等词,可能是拟人;看到连续使用相同结构的句子,可能是排比等。
12 分析表达效果121 对于识别出的修辞手法,要深入分析其表达效果。
比喻的表达效果通常是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拟人能够让所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夸张能够突出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使论述更有说服力;对偶能够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反复能够强调某种情感或观点,加深读者的印象;设问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反问则能够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
小学语文拟人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和练习(含答案)

【我们一起来阅读】 春天的校园
春风轻轻地吹进了我们的校园。 瞧,旗杆顶上( )的国旗迎着春风飘动着;草地上, 草儿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教室旁,( )的柳树舒 枝展叶,迎着春风摆动着柔软的枝条;花圃里,( )的 桃花在枝头绽开笑脸,( )的梨花竞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放;花丛中, 呼扇着金黄色翅膀的小蜜蜂嗡嗡地忙着采蜜,五颜六色的 蝴蝶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春天到了,我们的校园真美啊!
行为和情感,对“微风”的整体特征进行细致地描绘或 渲染,使“微风”这一事物变得生动、具体、形象,能 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达到含蓄无穷,耐人寻 味,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 性,从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微风”的特点,表达了对 微风的喜爱之情。
我们试着仿照上面“例句1”的样子,把“例句2”给分 析一下吧。 例句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谢谢欣赏
这就是拟人的作用。
【老师来总结】
答题公式:拟人+内容+作用词语+含义 答题格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事物)拟人化,赋予人的思想/行为/情 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表现 了……情感/中心。
【我们来练习】
1. 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2. 夏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3. 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4. 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5. 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6.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7.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8. 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9. 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10.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拟人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拟人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拟人修辞手法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非人物以人的
特征和行为,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在回答关于拟人修辞
手法的答题技巧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全面的回答:
1. 解释拟人修辞手法,首先,我们可以解释拟人修辞手法的定
义和特点,说明它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非人物以人的特征和
行为来进行生动的描绘和表达。
2. 举例说明,接着,我们可以举例说明拟人修辞手法在现实生
活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例如“大地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呼吸”、“树枝在风中舞动着”等,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拟人修辞手法的
运用和效果。
3. 分析作用和效果,然后,我们可以分析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和效果,说明它能够使抽象的事物更具体化,增强表达的形象感和
感染力,从而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
4. 对比其他修辞手法,此外,我们还可以对比拟人修辞手法与
其他修辞手法的区别,例如拟人与比喻、拟人与拟态等,说明它们
在表达手法和效果上的异同之处。
5. 总结应用技巧,最后,我们可以总结拟人修辞手法的应用技巧,例如在写作中如何选择恰当的对象进行拟人,如何避免拟人修
辞的滥用和夸张等,从而使回答更加全面和有实际应用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拟人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包括解释其定义和特点、
举例说明、分析作用和效果、对比其他修辞手法以及总结应用技巧
等多个角度的全面回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及答题技巧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及答题技巧1.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时可以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在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的作用是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答题时可以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当做人来写,赋予其人的动作/思想/情感/心理,把A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夸张指为了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理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作用是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语言生动性,引起读者的共鸣;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
答题时可以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了……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修辞手法的作用: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答题时可以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增强了语言气势,读起来节奏鲜明,强调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5.设问修辞手法的作用: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答题时可以说: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
6.反问修辞手法的作用: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如:难道你不觉得自己错了吗?答题时可以说: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 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修辞手法答题公式

修辞手法答题公式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是文学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给出一些修辞手法答题的公式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在答题过程中有所帮助。
修辞手法概述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运用技巧,通过对语言的加工和运用,使表达更富有感染力,更能达到表达者的意图。
在修辞手法中,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称、排比、反问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修辞手法并给出相应的答题公式。
1. 比喻比喻是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两个相互无关的事物进行类比,以增强作品的信息传达能力。
在答题中,常用的比喻公式有:•“A如B”:将A和B进行相类比,用B来形容A。
•“A是B”:将A直接比喻为B,突出A的特点。
例如,对于“雨下得像倾盆大雨一样”的句子,可以使用“雨下得如同倾盆大雨一般”或者“雨水如倾盆般”来进行答题。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物的特征和行为,赋予其人性化的形象。
在答题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公式:•“事物+拟人行为”:将事物赋予人类的行为。
•“事物+拟人特征”:将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
例如,对于“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句子,可以运用“树叶像是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或者“微风拂过,树叶轻摇曳”来进行答题。
3. 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描述进行过分的强调和夸大,以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夸张的答题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最高级+程度副词/形容词”:通过使用最高级和程度副词/形容词进行夸张。
例如,对于“他跑得飞快”这句话,可以使用“他跑得飞快极了”或者“他跑得飞快无比”来进行答题。
4. 对称对称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语言结构的规划和安排,使句子或篇章呈现出一种对称的美感。
答题中的对称公式包括:•“A和B”:将A和B放在同一句子或同一段落中,使之呈现对称的结构。
•“A……B”:在句子或篇章中,通过两次出现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来呈现对称。
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及套路

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及套路
修辞手法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之一。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使语言形象生动。
2. 拟人:把动物或静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行为或思想感情,从而使语言生动有力。
3. 排比: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用列举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4. 夸张: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加强表达效果。
5. 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实际上是一种强调语气的方式。
6.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7. 对偶:形式上对称,读起来和谐上口,听起来动听。
8. 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回答修辞手法的作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明确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具体作用。
2. 要注意修辞手法的多重作用,根据不同的提问角度,回答具体的某一方面作用。
3. 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是某某项加强,某某项减弱,因此在回答时既要指出加强了什么,也要指出减弱了什么。
4. 要注意结合文体和文章内容来分析问题,不要机械地套用修
辞手法的名称。
5.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和套路要结合具体语境和题型来进行训练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及套路
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及套路如下:
一、辨析“是什么修辞手法”
1. 仔细阅读材料,分析语言表达的特点和用意;
2. 对照选项,依据语言特点和用意,逐个排除选项;
3. 注意“经验”和“直感”,在犹豫不决时,可以选择直觉所告诉你的选项;
4. 最终选项应该是符合语言和意义特点的。
二、辨析“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仔细阅读材料,分析语言用词、句式和表达方式;
2. 关注有无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对选项逐个分析,看哪项能够表达出最为贴切的修辞手法;
4. 注意强调的重点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辨析“为什么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
1. 仔细阅读材料,理解整个句子和段落的意义;
2. 联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思考修辞手法能在什么程度上强化语言效果;
3. 对比选项,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判断哪个选项能够最贴切地表达出修辞手法的使用原因;
4. 注意整段话或文章的连贯性和用词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