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干货】8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及答题模式,都是必考知识点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附作用和例子)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附作用和例子)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修辞,自古以来都是文学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文字表达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妥善使其更加精致有力,已成为一种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可以分为八大类,分别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比拟、借代、排景、反复。
本文将着力从以上八大类修辞手法出发,来说明它们的作用和用法,为写作提供有力的模板。
一、比喻比喻是修辞中最常用,也是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比喻通过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说明一个想法或比方,比如:“她的话就像一口气的空气一样清澈”,用来描述他的话很清晰明确。
比喻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更容易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表达想法。
比喻还可以创造出美妙的文学景象,增强读者的读书兴趣。
二、拟人拟人是把若干事物的状况与人的行为或思想状态等进行比拟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主要用途是把抽象的概念比作人的形象,以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比如,“骄阳不息,炎暑炎暑”,用象征性的拟人手法,把夏天的高温形象化为一个热情而不知疲倦的人。
拟人把物质感性和抽象无形的事物,比喻成人物来描述,使读者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中心意义。
三、排比排比是修辞方法中最流行的表达方式之一。
排比是连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来表达的一种语言技巧。
排比的作用在于以节奏化的方式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增强读者的感受,并且使文章意思更深刻。
比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利用排比手法,在一句话中表达出人生道路的坎坷和经历总结的准绳。
四、夸张夸张是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主要技巧是通过过度的描述和运用令人惊讶的元素,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情绪。
夸张有助于把爱、憎恨、痛苦和快乐等情感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时一句话的意义可以超越千言万语,比如“你只能选择活在回忆里”,就可以表达出失落、痛苦等褒贬不一的情感。
五、比拟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人之间的相似性来说明一个想法或比方。
比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表达想法。
比拟也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文学景象,增强读者的读书兴趣。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修辞手法(rhetoricaldevice)是正式文体中比较重要的写作手法,它是语言文字艺术手段的总称。
通常把文字韵律、比喻、夸张、拟人、象征、因果关系、排比、对偶等统称为修辞格。
它不仅是语言文字艺术手段,也是思维和写作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文采,表达清楚,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常见的修辞手法分为八大类:一、比喻:把两个不相关的事物或概念比作一个概念,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谦虚就像冬天的雪花,美丽不可言传。
”二、拟人:把情况比作人,除了产生可爱的感情(尤其是针对动物),还能使文字有弹性。
例如:“静静地,海盗船驶过,像一只叼着有宝物的海鸥飞行。
”三、夸张:把一件事情放大,使它们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他们的欢呼声比做一个地震一样,把山崩了。
”四、排比:在文中不断重复同一个或相似的词句,使文章更加快速、有力。
例如:“她伸出双手去拥抱未来,伸出双脚去追赶未来,伸出思想去探索未来……”五、对偶:在文章中反复重复一个概念,以突出强调一点。
例如:“时间不等人,人等时间”。
六、因果关系:把前面的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后一个事件的发生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因果关系,使文章更有条理。
例如:“孩子们总是讨厌学习,好象害怕学习一样,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注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七、象征:把一件事情或概念与另一件事情、概念或实体形象相结合,以表达一种抽象、宏大的概念或观点。
例如:“唐诗是一座宝库,大家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八、韵律:通过句节断句、复句,和押韵、重音,使文字有一定的节奏,使文章更有诗意。
例如:“太阳高悬,蔚蓝天空,游子归来,思乡心恋”。
以上是八大修辞手法的介绍,每一种修辞手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的,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八大修辞手法,一定可以使文章得到提升,增强文章的韵味,表达更加清晰、生动地感受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技巧的效果及习题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技巧的效果及习题修辞技巧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够丰富语言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将介绍小学生常见的八种修辞技巧及其效果,并提供相应的题。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来强调某种特点或感受。
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形象、具体,增强读者的联想能力和理解力。
例如:-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 他像一只尖嘴猴腮的老虎。
题:将下面的句子补充成比喻句。
1. 她的声音很甜。
2. 雨水下得很大。
2.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物化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活泼。
拟人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物,产生共鸣。
例如:- 月亮低下了头,好像在和大地轻轻地说悄悄话。
- 风轻轻地吹拂着树叶,宛如倾诉着心事。
题: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1. 雨水在窗户上滑落。
2. 那艘船在海上摇晃。
3. 夸张夸张是为了增强效果而对事物的某种特点进行过分强调。
夸张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记住事物的特点,引起共鸣。
例如:- 他跑得飞快,像一道闪电。
- 这本书有重如千斤的沉甸甸。
题: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夸张句。
1. 她长得很高。
2. 这个问题非常难。
4. 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成对或多个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以加强语气、重点或感染力。
排比能够使文章的气氛更加紧张或有节奏感。
例如:- 呼唤的是:母爱,友谊,勇气。
- 让我们努力:研究,进步,成长。
题: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1. 她会唱歌、跳舞、画画。
2. 研究、思考、实践都很重要。
5. 反复反复即在文章中多次重复使用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反复能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和记住文章的主题或观点。
例如:- 勤劳是成功的妈妈,勤劳是成功的妈妈。
- 从零开始,从零开始。
题: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复句。
1. 勇敢地迎接困难是很重要的。
2. 勤奋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6. 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相互对照,来突出它们之间的不同或相似之处。
分类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方法,轻松掌握考试不再怕(附习题)

分类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方法,轻松掌握考试不再怕(附习题)
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
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1、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
2、拟人
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及作用

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及作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及作用有哪些?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1.比喻:运用比喻手法,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形象地表达了某种感情。
2.拟人:通过拟人手法,将事物赋予人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某种情态,表达了某种感情。
3.夸张: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某个事物的特点,使其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排比:通过排比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某种内容,表达了某种感情。
5.借代:通过借代手法,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另一个抽象的事物,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情或特点。
6.设问:通过设问手法,引起读者的思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7.反问:通过反问手法,强调了某种观点、态度或情感,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并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8.反复:通过反复手法,强调了某种意思,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9.对偶:通过对偶手法,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10.对比: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某种内容,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练习及答案)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练习及答案)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一般来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设问和反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
比喻是一种通过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方法。
它的作用是帮助人们容易深入理解,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本体、喻体和比喻三部分构成。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XXX《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除了通感,还有一些类似的修辞手法,如“晨钟云外湿”(XXX《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丰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
”这句话表达了听琴声时能够感受到志向高远、如山般巍峨和如流水般汩汩流动的情感。
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文章中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修辞不只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所以老师、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们重视起来。
今天老师就跟大家说说8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及答题模式,都是必考知识点,一定要收藏练习。
初中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反复、对偶(8个)
表达效果
含义: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本体、喻体要分清)
作用:1.生动形象,凸显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形象;
2.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
3.激发读者的想象,引起读者共鸣。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特点(情景),抒发(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含义:把物当作人来写,给事物赋予人的动作或情感。
作用:1. 将事物人格化,描写形象具体,赋予某物人才有的动作或情感;
2.表意丰富,表达生动形象且富有趣味。
答题模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赋予他人才有的动作或情感,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特点(情景),抒发了……的情感。
含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1.句式整齐,富有美感;
2.增强气势,说服力强,
3.便于抒情,感染力强。
答题模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的写出了…….的特点,加强文章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含义: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辞,对人或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一般体现在数字或动作等词语上。
作用:1.烘托气氛,加强渲染,给人启示;
2.引起联想的效果,更好的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答题模式: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含义及作用: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某一问题。
答题模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
含义:有问无答,问句包含着答案,不用回答。
作用:1.态度鲜明,语气更加强烈,使读者印象深刻,2.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的情感。
答题模式: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含义:某个词或是某个句式重复出现的情况
作用:1.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的情感(内容、心情)。
八、对偶
含义:句式整齐匀称,结构一致,词性相对,节奏感强作用:
1.句式整齐,结构一致;
2.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3.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
答题模式: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突出(强调)了……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