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解题技巧及练习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和答题方式

经常使用修辞特点及作用一、比喻1、概念比喻,又叫打例如。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利用一事物来例如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2、构造比喻一样由三个局部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依照比喻构造的三个局部的异同和隐现特点,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显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恍如、犹如、仿佛、像……一样、恍如……似的,好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显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
不显现本体和喻体,直接表达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咱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一起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庞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组成比喻必需具有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需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那么,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拟(2)此日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想〔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二、拟人:给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抵达形象生动的成效。
例如:〔1〕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比喻,拟人作用:答题格式: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的xx特性;表达了对xx 事物的喜爱或赞美。
三、排比:是把内容周密关联。
构造一样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贵,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顽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漂亮和宽广!排比作用: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使语言表达更有气势,增强语气。
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而各题。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1)此选段中有一个错字是________,正确的书写是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是作者改定稿,原稿是“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请比较原稿和改定稿,谈谈修改后的好在哪里?(3)语段中的“实在标致极了”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答案】(1)熳;漫(2)修改后的改定稿,为“清国留学生”加上了定语“成群结队”,“成群结队”具有讽刺的作用,表达了对留学生的不明事故,愚昧无知的讽刺。
(3)反语。
题目中本意是表达自己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这里故意用“标致”一词,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失力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烂漫:意为颜色鲜明而美丽。
(2)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先分析原句子与改动句子的区别,很明显是改动的句子加上了“成群结队”一词,然后分析“成群结队”一词是对清国留学生的愚昧无知的讽刺。
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表达出作者内心对东京的失望。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先确定本句修辞手法,“标致”是形容人容貌出色,这里形容“清国留学生”很显然是反语。
有嘲弄、讽刺的意味。
然后运用反语的作用(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是历史长河里伟大的舵手你用手中的橹桨荡出南湖上潋滟的波光一只红船从此带着希望和力量迎着朝阳劈涛斩浪向着波lán壮阔的大海航行穿过暗夜凶险穿过岁月风沙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沉沉苍穹井冈山上迎来喷薄旭日雪山上隽刻下不朽丰碑草地泥沼中写就壮美诗行你是伟大的舵手啊豪迈的远航路上勇气和智慧之帆高高飘扬(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lán________舵手波________壮阔苍穹(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喷薄”的意思是________;“写就”中“就”的意思________。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duò;澜;qióng(2)隽刻;镌刻(3)形容太阳上升的样子;完成(4)比喻;排比【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澜”左边是三点水。
(2)“隽”,单独做jùn时,通“俊”,优秀,才智出众;juàn,一般意思是指美味,肥肉的意思。
鸟肉肥美,味道好,引申为意味深长:~永(指言语、诗文)。
“镌刻”,雕刻,: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这里应把“隽”改为“镌”。
(3)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喷薄”这里用来形容太阳升起的样子。
“写就”意思就是写成了,写好了,因此“就”是完成的意思。
(4)“你是历史长河里伟大的舵手”把你比作舵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井冈山上迎来喷薄旭日/雪山上隽刻下不朽丰碑/草地泥沼中写就壮美诗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 duò;澜;qióng⑵隽刻;镌刻⑶形容太阳上升的样子;完成⑷比喻;排比【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
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题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题答题技巧关键信息项1、修辞手法的种类: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2、答题的基本步骤:识别修辞手法、分析表达效果、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总结作用和情感。
3、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比喻:使事物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特征,增强感染力。
排比:增强语势,条理清晰。
对偶: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
反复:强调,增强情感。
设问:引起思考,突出重点。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11 修辞手法的识别111 首先,要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征。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设问是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112 在阅读文本时,要仔细观察语句的表述方式,注意关键词和标志性的语言结构。
比如,看到“像”“仿佛”“犹如”等词,可能是比喻;看到“把……当作……”“让……”等词,可能是拟人;看到连续使用相同结构的句子,可能是排比等。
12 分析表达效果121 对于识别出的修辞手法,要深入分析其表达效果。
比喻的表达效果通常是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拟人能够让所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夸张能够突出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使论述更有说服力;对偶能够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反复能够强调某种情感或观点,加深读者的印象;设问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反问则能够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
常见修辞技巧及效果以及解题方法

常见修辞技巧及效果以及解题方法
1. 比喻
比喻是一种修辞技巧,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准确地表达某一观点或情感。
通过使用比喻,我们可以使文字更生动、形象,并增强读者的共鸣和理解能力。
效果:
- 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性
-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 营造出生动的视觉与感官效果
解题方法:
- 注意理解比喻所要表达的意思和含义
- 分析比喻的语境和背景
- 推敲比喻的意义和效果,以明确修辞目的
2. 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短语或句
子进行并列,以强调或突出一系列观点或概念。
排比可以使文本更
加连贯、有节奏感,并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效果:
- 增强表达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 强调一系列观点或概念
- 使文本更加连贯和易于理解
解题方法:
- 分析排比的结构和语境
- 确定排比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概念
- 理解排比的语义和修辞目的
3. 反问
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并不期望得到回答,来强调某一观点或表达某种情感。
反问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力和影
响力,并引发读者思考。
效果:
- 强调某一观点或表达情感
- 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 增加语言的表达力和影响力
解题方法:
- 理解反问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情感
- 注意反问的语调和语气
- 分析反问的上下文和背景信息
以上介绍了常见的修辞技巧及其效果以及解题方法。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技巧,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并使文本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技巧的效果及习题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技巧的效果及习题修辞技巧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够丰富语言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将介绍小学生常见的八种修辞技巧及其效果,并提供相应的题。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来强调某种特点或感受。
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形象、具体,增强读者的联想能力和理解力。
例如:-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 他像一只尖嘴猴腮的老虎。
题:将下面的句子补充成比喻句。
1. 她的声音很甜。
2. 雨水下得很大。
2.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物化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活泼。
拟人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物,产生共鸣。
例如:- 月亮低下了头,好像在和大地轻轻地说悄悄话。
- 风轻轻地吹拂着树叶,宛如倾诉着心事。
题: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1. 雨水在窗户上滑落。
2. 那艘船在海上摇晃。
3. 夸张夸张是为了增强效果而对事物的某种特点进行过分强调。
夸张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记住事物的特点,引起共鸣。
例如:- 他跑得飞快,像一道闪电。
- 这本书有重如千斤的沉甸甸。
题: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夸张句。
1. 她长得很高。
2. 这个问题非常难。
4. 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成对或多个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以加强语气、重点或感染力。
排比能够使文章的气氛更加紧张或有节奏感。
例如:- 呼唤的是:母爱,友谊,勇气。
- 让我们努力:研究,进步,成长。
题: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1. 她会唱歌、跳舞、画画。
2. 研究、思考、实践都很重要。
5. 反复反复即在文章中多次重复使用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反复能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和记住文章的主题或观点。
例如:- 勤劳是成功的妈妈,勤劳是成功的妈妈。
- 从零开始,从零开始。
题: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复句。
1. 勇敢地迎接困难是很重要的。
2. 勤奋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6. 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相互对照,来突出它们之间的不同或相似之处。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解析及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解析及解题技巧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理解并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技巧。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性质、特点或关系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抽象概念变得更加形象、易于理解。
在阅读理解中,遇到比喻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解题:1. 理解比喻句的意思: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物体进行比较来说明其特点,理解比喻所用的物体是关键。
2. 分析比喻句与原文的关系:比喻句往往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或加深原文中的意思,需注意比喻句的逻辑关系。
3. 推导比喻的含义:根据比喻的意思,可推导出与之相对应的具体意义。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性质和特点,以产生某种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在阅读理解中,理解夸张的含义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弄清楚夸张的目的:夸张手法常常用于传递情感或强调问题的严重性,理解夸张在文章中的目的是解题的关键。
2. 辨别夸张与真实情况的对比:夸张手法往往与真实情况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可进一步理解夸张表达的意思。
3. 推测夸张表达的影响:夸张手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判断夸张对文章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三、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共鸣力。
在阅读理解中,理解拟人的技巧有:1. 理解拟人所用的非人事物:拟人需要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理解被拟人化的事物有助于解题。
2. 推断拟人的目的和影响:拟人能够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通过推断拟人的目的和对文章的影响可以解题。
3. 判断拟人的意义:拟人常常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色彩和主题思想,正确判断拟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将一系列相同句式、相同结构的表达方式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及答题技巧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及答题技巧1.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时可以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在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的作用是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答题时可以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当做人来写,赋予其人的动作/思想/情感/心理,把A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夸张指为了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理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作用是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语言生动性,引起读者的共鸣;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
答题时可以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了……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修辞手法的作用: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答题时可以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增强了语言气势,读起来节奏鲜明,强调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5.设问修辞手法的作用: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答题时可以说: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
6.反问修辞手法的作用: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如:难道你不觉得自己错了吗?答题时可以说: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 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和说明手法一、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方法】1、比喻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练习】(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三)写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7、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
(排比句)8、考场上静得很。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高粱成熟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二、说明方法【常用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作引用、分类别、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作假设。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能理解,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看云识天气》效果:举了......例子,真实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2、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
还有联想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作用:打了……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中国石拱桥》效果: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3、作比较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作用: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中国石拱桥》效果: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的特点。
4、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较多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作用: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和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中国石拱桥》效果:……,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
5、分类别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作用:条理清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清晰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说“屏”》作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作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例句:“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馨香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效果:引用诗歌使文章具有诗意美。
引用故事使文章具有趣味性。
7、摹状貌摹状貌是一种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使被说明对象更准确更详尽更生动。
例句: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中国石拱桥》效果:描摹了……的……特点,生动形象详细具体地说明了……8、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作用: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例句: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统筹方法》9、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作用: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例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中国石拱桥》10、列图表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
作用: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条理清晰,直接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1、作假设做假设是用假设的想法表示出将来会出现的情况。
作用:用假设的环境来预设将来可能要出现的状况。
例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练习】一、下面各句属于哪种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A.下定义B.作比较C.列数字D.打比方1.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2.大礼堂的主席台有小会场那么大,可以容纳三百多人。
()3.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桥长 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5.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
()二、判断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写在括号里。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3、假如大气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4、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5、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
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6、“电脑病毒”就是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