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 16 范仲淹的故事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四单元16范仲淹的故事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四单元16范仲淹的故事
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 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淹岳粥寝 凌佳肴岂 咽宰泱
米粥 咽不下 和衣而眠 千载难逢
废寝不忍
清高
殿试
佳肴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想一想全文写 了关于范仲淹的几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一下。
关于范仲淹的几件小事: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 四单元16范仲淹的故事
2024/10/7
范仲淹,北宋初年杰出 的政治家、文学家。
政治生涯:
•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 ,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 而三次被贬(biǎn)。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 当于副宰相。李元昊(hào)造反,以龙图阁直学士 与夏竦(song)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 犯,羌(qiāng)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 老子。(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 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 的仕(shì)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 制,减轻傜(yáo)役(yì)。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 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只身苦学


划粥割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1. 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2. 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文学成就: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著
名的《岳阳楼记》,有《范文正公集》存世。 1. 从划线的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2.从划线句子中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品质?

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有关范仲淹的故事1、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

他片读不懈的精神,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半盂醋汁,吃完继续读书。

后世便有了划粥割齑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2、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

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

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

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

3、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过。

有时夜里感到猜渗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慷慨激昂地立下了造福(治理)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吟诵道:“读书人应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

”4、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一位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谢绝了。

好友见他不肯接受银两,第二天便送来许多美味佳肴。

范仲淹好意难却,只好接受了。

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

好友有些不高兴地说:“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儿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了。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请你千万不要生气。

”5、公元1014年,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都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

范仲淹勤奋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勤奋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勤奋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苦读,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人才。

以下是范仲淹勤奋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家中生计艰难,但他从小就立志要考取功名,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每天早早起床,背诵诗文,准备科举考试。

在他的读书生涯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候甚至吃不饱饭,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范仲淹的勤奋苦读得到了回报。

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成为了一名进士。

此后,他分别在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范仲淹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即使出身贫寒,也可以通过勤奋苦读,改变自己的命运。

《范仲淹》的故事(15篇)

《范仲淹》的故事(15篇)

《范仲淹》的故事(15篇)《范仲淹》的故事(15篇)《范仲淹》的故事1我说课的题目是《范仲淹的故事》,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作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范仲淹的故事》是语文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人类美德为主题展开,《范仲淹的故事》是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叙述范仲淹的几个故事歌颂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晰,在文中作者重点描写了范仲淹的言行,突出他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考虑学生的阅读基础,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精读课文理解范仲淹勤奋好学的故事3、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4、学习抓住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范仲淹勤奋好学的故事,体会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三、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学法和教法,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构成一个一个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环节的不同要求,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读书法。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我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时而朗读,时而默读,时而诵读,时而略读。

2、质疑法。

在精读课文时,我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开动学生的大脑,启迪他们的思维。

3、讨论法。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让他们的心灵发生碰撞,绽放出智慧的火花。

4、提问法。

我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

5、点拨法。

当学生学习方法不对或思路收到阻碍时,我及时点拨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让他们豁然开朗,进入更高层次去思考。

这些学法和教法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了自主高效的课堂。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四条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编者意图,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了如下步骤:第一个步骤:故事导入,温故知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范仲淹啖粥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啖粥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啖粥苦读的故事范仲淹啖粥苦读的故事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两岁丧父,母亲由于无法维持生活,不得不带着他改嫁别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仲淹啖粥苦读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1),作粥一器,经宿遂凝(2),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

"【注释】(1)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县附近。

僧舍:指长白山上的醴泉寺。

(2)凝:指稀饭经过一晚上凝结起来。

(3)断:切断。

齑:酱菜或腌菜之类。

啖:吃。

【今译】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他在长白山僧房里读书时,用容器煮一锅粥,过了一晚上,稀饭就凝结起来了。

范仲淹用刀把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再切几十根咸菜做小菜,每天吃粥时吃一点。

【故事】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他出生的'第二年,父亲便病逝了。

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附近)一户姓朱的人家。

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

他坚持不懈的精神,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莱,调半盂醋汁,吃完继续读书。

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

后终成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学习札记】《范仲淹断齑画粥》,是个著名的读书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故事。

据网上一些成语词典说这个故事的出处是《东斋实录》,但是我在《东斋实录》中没有找到,成语词典也没有注明第几卷。

网上还有的成语辞典说是在《湘山野录》,我自己的《中华成语大辞典》和《古今汉语成语词典》也说在《湘山野录》,《古今汉语成语词典》还引了上面原文栏目中的一段文字,《中华成语大辞典》只说“事见《湘山野录》”,但是没有引文,倒是引了《故事成语考·饮食》:“苦学仲淹,惟有断齑画粥。

范仲淹的故事有哪些

范仲淹的故事有哪些

范仲淹的故事有哪些范仲淹的故事有哪些范仲淹一生读书不辍,特别是多次迁居的青少年时代,每迁一地,都留下了读书的遗迹,也留下了许多让人感动的苦读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有哪些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范仲淹的故事【一】范仲淹在担任邠州的地方官时,有一天闲暇无事,带同僚属下登上高楼,设置酒宴,还没有举杯饮酒,看到有几个披麻戴孝的人在营造下葬的器具,并没有十分气愤,而是急忙派人去询问他们。

原来是一个客居在邠州的读书人死了,准备埋葬在近郊,但是棺材、墓穴和其他送葬器物都还没有着落。

范仲淹听后露出哀悼的神情,立即撤去酒席,并给丧家一笔可观的钱,让他们办完丧事。

参加宴会的客人中间有的为此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范仲淹的故事【二】天圣二年(1024年)秋,兴化县令范仲淹率领来自四个州的'数万民夫,奔赴海滨。

但治堰工程开始不久,便遇上夹雪的暴风,接着又是一场大海潮,吞噬了一百多民工。

一部分官员,认为这是天意,堤不可成,主张取缔原议,彻底停工。

事情报到京师,朝臣也踌躇不定。

而范仲淹则临危不惧,坚守护堰之役。

大风卷着浪涛冲到他腿上,兵民们纷纷惊避,官吏也惊慌失措,范仲淹却没有动,他有意看看身旁的同年好友滕宗谅,宗谅正从容不迫地评论着一段屹立的堤堰。

大家发现他两人泰然自若,情绪也安稳下来。

经过范仲淹等人的努力坚持,捍海治堰又全面复工。

不久,绵延数百里的悠远长堤,便凝然横亘在黄海滩头。

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从此有了保障。

往年受灾流亡的数干民户,又扶老携幼,返回家园。

人们感激兴化县令范仲淹的功绩,都把海堰叫做“范公堤”。

兴化县不少灾民,竟跟着他姓了范。

至今兴化仍有范公祠遗址,为父老怀念。

范仲淹的故事【三】范仲淹从小多病,近年又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饶州。

在附近做县令的诗友梅尧臣,寄了一首《灵乌赋》给他,并告诉他说,他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昔日愿他拴紧舌头,锁住嘴唇,除了吃喝之外,只管翱翔高飞。

范仲淹的小故事(通用20篇)

范仲淹的小故事(通用20篇)

范仲淹的小故事范仲淹的小故事(通用20篇)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在如今是历史命人。

大家对他了解多少呢?如下就为大家收集了范仲淹的小故事。

仅供参考!范仲淹的小故事篇1断齑划粥范仲淹小的时候生活贫困,但是他依然坚持向学。

在随母亲改嫁之后,范仲淹为了学习,搬到了寺庙之中。

范仲淹此时的生活清贫无比,每日只煮一锅粥,将粥分成四块,早晚分食两块。

他吃粥只就一点咸菜,然后用醋汁调和米粥,就这样草草的将就一顿。

放在今日,主食、甜点水果一样不缺的今日,范仲淹这样的食物吃一顿两顿也许还行,若是多吃几顿,如何受的。

而范仲淹就是这样每日两食,苦读成才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故事,才有了后来断齑划粥这个词语。

范公堤天圣二年,范仲淹为兴华县令之时,发现当地的堤坝受损严重。

返潮之时,不仅是当地百姓的盐田会受损,甚至很多时候水会直接淹没农田,致使数以千计的农民受灾,灾情严重的时候,百姓痛苦不堪。

范仲淹发现这一情况之后,当即上奏上司,并且得到了朝廷的准奏,开始着手修建堤坝。

他征调各州数万农夫前去修坝,哪知道刚开始就遇到了大困难。

修坝的时候,刚好遇到大风暴,光是征调的农夫就有一百多个被卷入水里丧命。

这个消息传到朝中,众人议论纷纷,不知道该继续修建还是停工。

当地的百姓也很是惶恐,认为是老天不允许重修堤坝。

在这样的情况下,范仲淹身先士卒。

每次大潮来领之时,别人都害怕的退后,只有他和同事好友站在最前列。

范仲淹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众人,风浪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受到范仲淹这一举动的鼓励,大家都拿出干劲,修建堤坝。

堤坝修建完成之后,保障了众人的利益。

而为了纪念范仲淹,众人将这个新修的堤坝成为“范公堤”。

《灵乌赋》范仲淹多次在朝为官之时宁折不弯,与恶势力做斗争,数次遭贬。

在被贬谪到饶州之时,他患了肺疾。

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饶州。

在附近为官的好友寄其一首《灵乌赋》给他,说朝中之人将其数次直言当做是不祥的叫声。

劝诫他日后闭紧嘴巴,只做一只翱翔高飞的鸟儿。

范仲淹当即回答了一首《灵乌赋》,禀复说,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我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面见真宗范仲淹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的时候,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人们争先恐后的前去看望真龙天子,就连书院里的师生也不例外。

范仲淹的故事欣赏

范仲淹的故事欣赏

范仲淹的故事欣赏范仲淹的故事欣赏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你知道关于他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范仲淹的故事,欢迎阅读。

范仲淹的故事1范仲淹担任邠州地方官时,有一天闲暇无事,带同僚属下登上高楼,设置酒宴,还没有举杯饮酒,看到有几个披麻戴孝的人在营造下葬的器具,并没有十分气愤,而是急忙派人去询问他们。

原来是一个客居在邠州的读书人死了,准备埋葬在近郊,但是棺材、墓穴和其他送葬器物都还没有着落。

范仲淹听后露出哀悼的神情,立即撤去酒席,并给丧家一笔可观的钱,让他们办完丧事。

参加宴会的客人中间有的为此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范仲淹的故事2范仲淹曾给别人写墓志铭。

当他写完封好,正准备寄走时,忽然想起说:『不能不让尹师鲁看一看。

』第二天,便把墓志铭交给尹师鲁过目。

师鲁看后说:『你的文章现在影响很大,后代人将会引用你的文章作根据,所以下笔不能不谨慎啊。

现在你把转运史写成部刺史,把知州写成太守等汉代官名,的确是够清雅的`了,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这些官名了,后代必将因此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的儒生们争论不休的原因啊。

』范仲淹用手按着小桌子说:『幸亏请你过目,不然,我差一点就失误了。

』范仲淹的故事3在范仲淹小时候生活十分清贫,父亲很早就过世,母亲因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改嫁。

范仲淹只好到庙里去学习。

他每天用两升小米煲粥,隔夜粥凝固后便划成四块,早晚就着腌菜各吃两块,苦读成才。

后衍生成一成语为:断齑画粥。

范仲淹的故事4宋仁宗曾经派范仲淹去西北抗击西夏。

范仲淹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是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

他两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跟着改嫁的母亲背井离乡,生活十分贫困。

他从小很有志气,爱好读书。

十多岁的时候,他借住在一所寺庙的僧房里,昼夜苦读。

每天,他只烧一锅粥,等粥冷却后,用刀划成四块,一天两餐,早晚各吃两块。

菜呢,也只是几根咸菜。

后来,人们称他这种生活为“断齑(jī,指咸菜)划粥”,成为历史上刻苦好学的佳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二、自主读书1.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2.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3.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三、检查预习情况1.听写词语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出示ppt:划粥割齑(1)读词(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出示ppt:大夫(1)齐读(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出示ppt:范仲淹“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出示ppt: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五、布置作业1.读课文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ppt: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生:(1)为什么这么说?(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3)他做了什么?二、初读课文(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2.划粥割齑3.闭门不出4.谢绝佳肴三、深入读书(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生:从“累了……”生:从“划粥割齑……生:从五年未解衣……(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2.出示ppt: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五、积累词语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范仲淹的故事爱国爱民闭门不出谢绝佳肴划粥割齑只身苦学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刻苦学习。

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语文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并大力提高课堂的实效。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坚持“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学理念,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理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课堂永远都有遗憾,但有遗憾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进步,我愿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生命价值的绿洲!范仲淹的故事教材分析:《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

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苦读。

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

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范伸淹的资料。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翌词,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3)领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中具体描绘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

(2)启迪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1、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雨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关键语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出示ppt:两首诗词《江上渔者》《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画像。

(1)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词?(指名朗读)诗词的作者是谁呢?(指名介绍范仲淹)(2)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乖教育家。

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3)范仲淹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句被后人传颂的最有名的诗句,展示了他伟大的政治抱负,谁知道那句诗?课件出示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指名读)谁能说说从这句话的意思?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二)检查字词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闭门不出贫寒划粥割齑于心不忍千载难逢和衣而眠佳肴(出示ppt: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概括一个小标题。

想好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写了几个小故事?每个故事从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小标题是什么?这几个小故事有什么联系?(四个小故事: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苦读。

)(2-5自然段,这四个故事都是写范仲淹刻苦读书的。

)板书: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苦读3、小组讨论:你认为本文可以分几部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总括;第2-5自然段:具体些范仲淹刻苦读书故事;第6、7自然段:写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及做法。

重点是第二部分。

)四、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摘抄本课成语及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

1、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

2、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哪四个小故事?二、学习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轻声读第一个故事,想想: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适当做些批注。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句子: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教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2)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ppt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教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苦”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引导学生用句式“了,就用”来说话。

(课件出示)(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过渡: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

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

1、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你认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2、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他的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