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梁与钢柱刚性连接计算(JGJ99-2015应用系列)
梁与柱刚性连接的精确计算法

翼缘对接焊缝的等效角焊缝长度
b c we=b Fb×f w t/f w f=403.125
其中E43
b Fb梁翼缘宽度(即对接焊缝的有效长度)300
f w t对接焊缝的抗拉强度设计值215N/mm2
f w f角焊缝的抗拉强度设计值160N/mm2
翼缘焊缝厚度15
翼缘焊缝长度403.125
腹板焊缝厚度10
腹板焊缝长度230
y1翼缘焊缝外边缘至焊缝中和轴的距离150
y2腹板角焊缝外边缘至焊缝中和轴的距离115
I c wF 梁翼缘等效角焊缝截面惯性矩245805468.8
W c wF 梁翼缘等效角焊缝截面模量1638703.13
I ww 梁腹板角焊缝截面惯性矩20278333.33
I c w 等效角焊缝的全截面惯性矩266083802.1
w w w 等效角焊缝的全截面惯性矩176333.3333
M140000000
V80000
梁翼缘等效角焊缝强度验算
d M=M c wF/W c wF=78.92250401<160N/mm2
其中
M c wF=(I c wF/I c w)*M=129330554.3
梁腹板角焊缝强度验算
d M=M c ww/w ww=60.50725326<160N/mm2
t v=V/(2*0.7*h f*l w)=27.21088435<160N/mm2
d fs=66.34425313<160N/mm2
钢材厚度小于16mm。
装配式钢结构ppt

❖ 工程实例:结构总说明11.1本工程采用柱均 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及钢管混凝土柱。
10
❖ (GB/T51232-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 术标准》
❖ 5.2.13钢框架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钢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24
❖ (条文说明:考虑焊接会对钢材性能产生影 响,相邻两管段的纵缝较近时钢管受力较为 不利,因此要求相邻两管段的纵缝间距不宜 少于300mm。)
25
❖ JGJ99-2015《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 8.4.6 箱 形 柱 的 工 地 接 头 应 全 部 采 用 焊 接 ( 图
8.4.6)。 ❖ 下节箱形柱的上端应设置隔板,并应与柱口齐平,
规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尚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99的规定。
11
钢管柱的制作
❖ GB50901-2013《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规范》 ❖ 2.1.4钢管混凝土柱——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
并由钢管和管内混凝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柱, 包括圆形、矩形、多边形及其他复杂截面的 钢管混凝土柱。
40
图8.3.3-1常规型过焊孔 1-hw≈5长度等于翼缘总宽度
41
图8.3.3-2改进型过焊孔 r1=35mm左右;r2=10mm以上;O点位置:tf<22mm:L0
(mm)=0;tf≥22mm:L0(mm)=0.75tf-15,tf为下 翼缘板厚;hw≈5长度等于翼缘总宽度
42
工程实例
43
一般应采用V形坡口部分熔透焊缝。当箱形柱 壁板的Z向性能有保证,通过工艺试验确认不 会引起层状撕裂时,可采用单边V形坡口焊缝。 ❖ 箱形柱含有组装焊缝一侧与框架梁连接后,应 将不含组装焊缝的一侧置于主要受力方向。
钢结构连接计算公式总汇

钢结构连接计算公式总汇1:钢结构连接计算公式总汇本旨在提供钢结构连接计算公式的总汇,以便工程师在进行钢结构计算设计时能够准确、高效地进行连接设计。
以下是各类常用的钢结构连接计算公式详细细化。
1. 强度计算公式1.1 焊缝强度计算公式在焊缝连接设计中,可以使用以下强度计算公式:σ = k1 × k2 × k3 × α × A其中,σ为焊缝的强度;k1为材料强度的修正系数;k2为焊缝形状的修正系数;k3为焊缝质量的修正系数;α为焊缝强度的系数;A为焊缝的有效截面积。
1.2 螺栓强度计算公式在螺栓连接设计中,可以使用以下强度计算公式:σ = k1 × k2 × α × A其中,σ为螺栓的强度;k1为材料强度的修正系数;k2为螺栓形状的修正系数;α为螺栓强度的系数;A为螺栓的有效截面积。
2. 刚度计算公式2.1 焊缝刚度计算公式焊缝连接的刚度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k = k1 × k2 × k3 × α × E × I / L 其中,k为焊缝的刚度;k1为材料刚度的修正系数;k2为焊缝形状的修正系数;k3为焊缝质量的修正系数;α为焊缝刚度的系数;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焊缝截面惯性矩;L为焊缝的长度。
2.2 螺栓刚度计算公式螺栓连接的刚度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k = k1 × k2 × α × E × A / L其中,k为螺栓的刚度;k1为材料刚度的修正系数;k2为螺栓形状的修正系数;α为螺栓刚度的系数;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A为螺栓的截面积;L为螺栓的长度。
附件:1. 强度计算公式表格2. 刚度计算公式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材料强度的修正系数: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经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的修正系数,用于修正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强度。
2. 焊缝形状的修正系数:根据焊缝的形状特征,经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的修正系数,用于修正焊缝在实际工程中的强度。
强节点弱构件-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计算

Q390(rR=1.11)
350
205
Q420(rR=1.11)
380
220
板厚16<t<35mm
牌号 Q235 Q345
N/mm2
抗拉、抗压
、抗弯 f
抗剪 fv
205
120
295
170
Q390 Q420
335
190
360
210
屈服 235 345
390 420
屈服 235 345
390 420
高强螺栓预
ftw (N/mm2)
295
lp=ln-2x 塑性铰间距 离(m)
ln 梁净跨(m) x=a+0.5b (m)
a (mm) b (mm)
盖板计算
9.214 10.4 0.593 420 346
考虑腹板 盖板面积 (mm2) 受弯
上盖板 下盖板
盖板厚度 (mm) 计算 值
盖板厚度(mm) 取值 宽度
选取螺栓个数
8476 875.2181597 6.273965302
8
螺栓容许间距 (mm)
输入数据
板厚(腹板) t (mm)
13
螺栓直径 d (mm)
20
计算结果
中心间距
外排
中间排
垂直内力方向
顺内力方向
构件受压
构件受拉
MAX
MIN
156
63
312
63
234
63
312
63
中心至构件边缘距离
MAX
MIN
666.8918785
M=Mmaxb+Vx NV1y Iw
1806.877439 83.36148482 300265125.3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合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 ,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梁与工字柱的刚性连接节点计算表格

工程名称:原则上梁端弯矩全部由梁翼缘承担,梁端剪力全部由梁腹板承担。
1、数据输入:基本尺寸:钢梁1截面:BH800.X250X12X16材质:Q345B 钢柱截面:BH300X300X8.X14材质:Q345B 连接板尺寸:PL-195*700*16材质:Q345B梁跨度L 0:12000.00mm材质特性:梁之Fu:470.00N/mm^2柱之Fu:470.00N/mm^2接板之Fu:470.00N/mm^2梁之Fy:345.00N/mm^2柱之Fy:345.00N/mm^2焊缝f wt :310.00N/mm^2柱之fv:180.00N/mm^2高强螺栓:螺栓数量:14.00螺栓直径M20抗拉极限:1040.00N/mm^2螺栓有效面积:249.79mm^2输入荷载:梁端弯矩:M L b =262KN*M 梁端剪力:V=438KN2、基本计算:1)、梁翼缘与柱完全焊透的坡口对接焊缝强度计算:梁翼缘宽b fb =250梁翼缘厚t fb =16梁截面高度h b =800梁翼缘贴板厚t=8.00σ =Mmax/[(h b -t fb )*b fb *(t fb +t)]55.70N/mm^2<f w t OK!2)、梁腹板与连接板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计算:一个高强螺栓预拉力P :155KN 传力摩擦面数目N f :1个摩擦面抗滑移系数u :0.45一个摩擦型高强螺栓单面抗剪承载力设计值:N v bH =0.9*N f *u*P 62.78KN计算所需螺栓数目n wb :n wb1=V / N v bH6.98个或n wb2=0.5*Anw*fv /N v bH4.92个梁ZL1(非加掖端)与工字柱的刚性连接节点设计第1页或n wb3=(M L b+M R b)/(L0*N v bH)0.35个n wb=max(n wb1,n wb2,n wb3) 6.98个<12个1.5*n wb=10.47<12个第2页3)、连接板厚度计算:t=tw*(h b-2t fb)/h L+2~4mm15.2mm取16.0mm3、抗震设计校核:3.1.极限受弯承载力验算:梁1的全塑性弯距:Mpb1=(b bf1*t fb1*(h b1-t fb1)+(h b1-2*t fb1)^2*t w1/4)*Fy1692387840.00N*mm翼板熔透焊接时最大抗弯:Mu1=b F b1*(t Fb1+t)*Fu1*h0b12210880000.00N*mm> 1.2*Mpb1=2030865408OK!梁2的全塑性弯距:Mpb2=(b bF2*t Fb2*(h b2-t Fb2)+(h b2-2*t Fb2)^2*t w2/4)*Fy1340962560.00N*mm翼板熔透焊接时最大抗弯:Mu2=b F b2*(t Fb2+t)*Fu2*h0b21629584000.00N*mm>1.2*Mpb2=1609155072OK!梁翼缘的塑性截面模量Wf=3200000梁全截面的塑性截面模量Wb=4905472梁翼缘的塑性截面模量与梁全截面的塑性截面模量之比=0.65<0.7需要设两列螺栓,且螺栓总数不小于计算值的1.5倍3.2.极限受剪承载力验算:翼焊腹栓时最大抗剪:腹板抗剪:Vu1=Anw*Fu/1.7321965207.85接板抗剪:Vu2=Anw*Fu/1.7322325034.64螺栓抗剪:Vu3=0.58*Nf*n*Aebh*Fubh2109418.15Vu3'=d*Nf*n*∑t*1.5Fub1738800.00Vu=MIN(Vu1,Vu2,Vu3,Vu3’)1738800.00≥ 2.6*Mp1/LbOK!0.58*hw*tw*fy1054126.803.3.连接板与柱连接焊缝计算:hf1=Anw*fv/(4*0.7*lw*f w t)0.21mmhf2=(M L b+M R b)/(2*0.7*lw*f w t*L b)0.07mmhf3=V/(2*0.7*lw*f w t) 1.46mmhf=Max(hf1,hf2,hf3) 1.46mm选取焊缝为:8.00mm第3页4、柱腹板加劲板计算:柱翼缘与腹板焊脚尺寸 6.00mm梁单侧翼缘的截面面积A FB:4000.00mm^2加劲板面积:As=A fb-t wc*(t Fb+5*t0)3072.00mm^2选取加劲板厚度ts:16mm加劲板宽度:Bs=As/(2*ts)96.00mm加劲板宽厚比:Bs/ts= 6.00<18*SQRT(235/345)=14.9OK!5、节点域校核:梁柱截面高度之和的1/70:15.71mm柱腹板厚度:8.mm需贴板!计算双面贴板厚度: 3.86mm选用贴板厚度: 6.00mm第4页。
强节点弱构件-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计算

顺内力方向
84
42
垂直内力方向
剪切边或手工气割边
84
31.5
轧制边、自动气
高强螺栓
84
31.5
割或锯割边
其他螺栓、铆钉
84
25.2
排列
行数
4
行距
80
列数
2
列距
80
外排螺栓至构件边距
60
连接板厚度 t (mm) 连接板高度 腹板面积 连接板厚度
360 8476 23.54444444
螺栓验算
V=(2Mmaxb/lp+0.75VGb) *0.85/0.75
选取螺栓个数
8476 875.2181597 6.273965302
8
螺栓容许间距 (mm)
输入数据
板厚(腹板) t (mm)
13
螺栓直径 d (mm)
20
计算结果
中心间距
外排
中间排
垂直内力方向
顺内力方向
构件受压
构件受拉
MAX
MIN
156
63
312
63
234
63
312
63
中心至构件边缘距离
MAX
MIN
梁截面
梁高 H(mm) 梁宽 B(mm) 腹板厚 tw(mm) 翼缘厚 tf(mm) 截面面积(mm2) 单位长度梁重 kN/m
Ix (mm4)
Wx 弹性截面模量 (mm3)
跨度 (m) 柱宽 (m) 楼板厚(m) 活载 (kN/m2) 面层荷载(kN/m2) 受荷宽度 (m) fy 抗弯强度
692 300 13 20 20476 1.607366 1655417125
梁柱节点的设计

钢结构梁柱节点设计探讨1.常用的刚性连接节点常用的刚性连接的形式有全焊接节点、栓焊混合节点和全栓接节点。
1.1、全焊接节点:梁的上下翼缘采用坡口对接焊缝,梁腹板用角焊缝与柱翼缘连接。
2、栓焊混合节点:梁的上下翼缘采用坡口对接焊缝,梁腹板与焊接在柱翼缘上的连接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3、全栓接节点:梁的上下翼缘采用T形或角钢连接件与柱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规范中关于这块的相关条文:《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中12.3.1条“梁柱连接节点可采用栓焊混合连接、螺栓连接、焊接连接、端板连接、顶底角钢连接等构造。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中8.1.1条“1、梁与H形柱(绕强轴)刚性连接以及梁与箱形柱或圆管柱刚性连接时,弯矩由梁翼缘和腹板受弯区的连接承受,剪力由腹板受剪区的连接承受。
2、梁与柱的连接宜采用翼缘焊接和腹板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形式,也可采用全焊接连接。
一、二级时梁与柱宜采用加强型连接或骨式连接。
3、梁腹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应先确定腹板受弯区的高度,并应对设置于连接板上的螺栓进行合理布置,再分别计算腹板连接的受弯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
”2.连接节点的计算原则:规范中关于这块的相关条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8.2.1条“钢结构应按本节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其层间变形应符合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
构件截面和连接抗震验算时,非抗震的承载力设计值应除以本规范规定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8.2.8条“1.钢结构抗侧力构件连接的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相连构件的承载力。
2.钢结构抗侧力构件连接的极限承载力应大于相连构件的屈服承载力。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中8.1.1条“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的连接,非抗震设计的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有关规定执行。
抗震设计时,构件按多遇地震作用下内力组合设计值选择截面;连接设计应符合构造措施要求,按弹塑性设计,连接的极限承载力应大于构件的全塑性承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材抗剪强度设计值: fbv = 170 ⋅ N ⋅ mm− 2
钢材屈服强度:
fyb = 335 ⋅ N ⋅ mm− 2
梁截面特性
tbf
全截面惯性矩:
Ibx = 1.017 × 109 ⋅ mm4
腹板截面惯性矩:
Ibwx = 1.756 × 108 ⋅ mm4
hbw
hb
翼缘截面惯性矩:
Ibfx = 8.413 × 108 ⋅ mm4
hbw := hb − 2tbf = 560 ⋅ mm
钢梁材质:
按JGJ99 − 2015表4.2.1和GB50017 − 2003表3.4.3取值。
梁材料参数程序 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 钢材极限抗拉强度: 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
fsb = 295 ⋅ N ⋅ mm− 2 fub = 470 ⋅ N ⋅ mm− 2 fce = 400 ⋅ N ⋅ mm− 2
接触面抗滑移系数: 传力摩擦面数:
μ = 0.4 nf = 2
高强螺栓预拉力
P = 155 ⋅ kN
螺栓材料抗拉强度最小值: fubt = 1040 ⋅ N ⋅ mm− 2
螺栓极限抗拉强度:
fpbu := fpbt = 500 ⋅ MPa
单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 Nvbp := 0.9nf ⋅ μ ⋅ P = 111.6 ⋅ kN
每排螺栓数: nv := 7 螺栓排数:
nh := 3
螺栓中心距和边距:
s := 70mm
a := 50mm
c := 50mm
螺栓边距 := "满足GB50017-2003中8.3.4条要求" if min(a , c) ≥ 2d0 "不满足GB50017-2003中8.3.4条要求,增加边距或减小螺栓直径" otherwise
tbw
端头腹板净截面惯性矩: Ibnwx1 = 1.072 × 108 ⋅ mm4
tbf
端头净截面惯性矩:
Ibnx1 = 9.485 × 108 ⋅ mm4
端头净截面抵抗矩:
Wbnx1 = 3.388 × 106 ⋅ mm3
bb
全截面抵抗矩:
Wbx = 3.39 × 106 ⋅ mm3
腹板截面抵抗矩:
钢梁与钢柱刚性连接节点 一、设计使用的国家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99-2015)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 程》(JGJ82-2011) 二、设计方法及连接方式 1.设计方法:
螺栓边距 = "满足GB50017-2003中8.3.4条要求" 螺栓中心距 := "满足GB50017-2003中8.3.4条要求" if s ≥ 3d0 ∧ s ≤ 8d0
全截面塑性模量: Wbp = 3.841 × 106 ⋅ mm3
3.螺栓参数(按GB50017 − 2003中7.2.2条规定取值计算):
采用摩擦性高强螺栓连接,接触面处理方法:
螺栓等级:
抗剪传力方式:
螺栓预拉力P与螺栓直径的参数程序
螺栓孔直径:
d0 = 22 ⋅ mm
螺栓材料抗剪强度设计值: fpbv = 310 ⋅ N ⋅ mm− 2
as s sa
as s sa
MV
VM
R35
c s s c 15
15 c s s c
梁与柱连接节点 25 6 19 10
35°
R10~15
ω2=50
25 25
15 R20 10
35°
ω1=35 tf 29 6 2
tf 62
15 3.抗震设防烈度:
6 19
二、截面及螺栓参数:
1.柱截面参数
柱类型:
hc := 450mm bc := 450mm
Wbwx = 6.272 × 105 ⋅ mm3 翼缘截面抵抗矩: Wbfx = 2.804 × 106 ⋅ mm3
腹板面积:
Abw = 6720 ⋅ mm2
翼缘面积:
Abf = 10000 ⋅ mm2
总面积:
Ab = 16720 ⋅ mm2
梁翼缘塑性截面模量: Wbpf = 2.9 × 106 ⋅ mm3
jc
tcf
hcw
hc
tcw
tcw
tcf
bc
总面积:
Ac = 27776 ⋅ mm2
全截面塑性模量:Wpc = 4.523 × 106 ⋅ mm3
hb := 600mm ω1 := 35mm 4.梁材料参数
bb := 250mm ω2 := 50mm
tbw := 12mm 梁净跨:
tbf := 20mm Ln := 10.0m
tcw := 16mm tcf := 16mm
柱翼缘板屈服区宽度: bjc := bc − 2tcw = 418 ⋅ mm
2.柱材料参数
hcw := hc − 2tcf = 418 ⋅ mm 柱高: Hn := 7800mm
钢柱材质:
按JGJ99 − 2015表4.2.1和GB50017 − 2003表3.4.3取值。
柱截面特性
全截面惯性矩 翼缘截面惯性矩 腹板截面惯性矩 全截面抵抗矩 翼缘截面抵抗矩 腹板截面抵抗矩 腹板面积: 翼缘面积: 翼缘塑性截面模量: 3.梁截面参数:
Icx = 8.731 × 108 ⋅ mm4 Icfx = 6.784 × 108 ⋅ mm4 Icwx = 1.948 × 108 ⋅ mm4 Wcx = 3.881 × 106 ⋅ mm3 Wfcx = 3.015 × 106 ⋅ mm3 Wcwx = 9.319 × 105 ⋅ mm3 Acw = 13376 ⋅ mm2 Acf = 14400 ⋅ mm2 Wpcf = 3.125 × 106 ⋅ mm3
柱材料参数程序
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 钢材极限抗拉强度: 钢材弹性模量:
fsc = 305 ⋅ N ⋅ mm− 2
钢材抗剪强度设计值:
fuc = 470 ⋅ N ⋅ mm− 2
钢材屈服强度:
Es = 2.06 × 105 ⋅ N ⋅ mm− 2
fvc = 175 ⋅ N ⋅ mm− 2 fyc = 345 ⋅ N ⋅ mm− 2
按等强连接设计,弯矩由翼缘、腹板承担,剪力由腹板承担 弯矩传递途径: 梁翼缘 − −翼缘对接焊缝 − −柱
梁腹板 − −高强螺栓 − −连接板 − −连接板角焊缝 − −柱 剪力传递途径: 梁腹板 − −高强螺栓 − −连接板 − −连接板角焊缝 − −柱 2.梁端与柱连接方式: H型钢梁与钢柱刚性连接,梁翼缘采用对接焊缝与柱翼缘 板焊接,梁腹板采用高强螺栓与连接板 连接; 连接板与柱翼缘采用角焊缝焊 接,详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