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胃内消化(课堂PPT)
合集下载
生理学消化共108张PPT

唾液的成分与功能
02
唾液主要由水分、电解质、有机物等组成,具有润滑口腔、溶
解食物、清洁口腔、抗菌等作用。
唾液分泌的调节
03
唾液分泌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如食物刺激、味觉刺激
、情绪变化等。
10
食管的蠕动和排空
食管的解剖结构
食管是一根细长的管道,连接咽 和胃,具有输送食物和液体的功
能。
食管的蠕动机制
胃癌
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与遗传、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 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如餐后饱胀、早饱感 等,无器质性病变。
15
04 小肠的生理功能 及疾病
2024/1/28
16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小肠的结构
小肠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层有大量 的绒毛结构,增加了吸收面积。
2024/1/28
代谢营养物质
将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转化为可被身体利用的 形式。
解毒作用
将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或外来毒物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排出 体外。
26
常见肝脏疾病及其生理机制
肝炎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 炎症,表现为肝细胞损
伤和肝功能异常。
2024/1/28
脂肪肝
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 ,与肥胖、酒精摄入等
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食管将 食物运送至胃。
2024/1/28
6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小肠
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食物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含有多种消 化酶,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并 通过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
《胃内的消化》PPT课件

《胃内的消化》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胃的结构与功能 • 食物在胃内的消化过程 • 胃消化与营养吸收 • 胃部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02
03
主题概述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负责储存食物、消 化食物和将食物与胃酸混 合。
放松心情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减轻胃部 不适。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胃部及相关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胃部疾病。
筛查高危人群
02
对于有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高危人群,应加强筛查力
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注身体信号
03
留意身体出现的异常症状,如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
及时就医检查。
06
总结与展望
消化系统对人体的影响
消化系统对人体的营养吸收具有重要作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环节之 一。
消化系统通过分泌消化酶和胃酸等物质,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 糖和脂肪酸等,供身体细胞吸收利用。
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
调节pH值
胃酸能将胃内的pH值维 持在较低水平,为消化 酶提供适宜的活性环境
。
促进胃排空
胃酸能刺激胃的蠕动, 促进食物从胃中排入小
肠。
胃蛋白酶的作用
分解蛋白质
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较 小的肽片段,便于肠道进一步
吸收。
调节免疫
胃蛋白酶能刺激免疫细胞的活 性,增强机体免疫力。
促进胃黏膜修复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胃的结构与功能 • 食物在胃内的消化过程 • 胃消化与营养吸收 • 胃部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02
03
主题概述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负责储存食物、消 化食物和将食物与胃酸混 合。
放松心情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减轻胃部 不适。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胃部及相关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胃部疾病。
筛查高危人群
02
对于有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高危人群,应加强筛查力
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注身体信号
03
留意身体出现的异常症状,如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
及时就医检查。
06
总结与展望
消化系统对人体的影响
消化系统对人体的营养吸收具有重要作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环节之 一。
消化系统通过分泌消化酶和胃酸等物质,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 糖和脂肪酸等,供身体细胞吸收利用。
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
调节pH值
胃酸能将胃内的pH值维 持在较低水平,为消化 酶提供适宜的活性环境
。
促进胃排空
胃酸能刺激胃的蠕动, 促进食物从胃中排入小
肠。
胃蛋白酶的作用
分解蛋白质
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较 小的肽片段,便于肠道进一步
吸收。
调节免疫
胃蛋白酶能刺激免疫细胞的活 性,增强机体免疫力。
促进胃黏膜修复
生理学消化系统PPT课件

02
参与脂肪代谢。
无机盐
03
维持胆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27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1 2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盐可将大块的脂肪乳化成微小的脂肪颗粒,增 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和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胆汁中的胆盐可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 的吸收。
维持胆固醇溶解状态
3
胆汁中的卵磷脂可将胆固醇包裹起来,形成水溶 性复合物,防止胆固醇在胆汁中析出沉淀,从而 避免胆结石的形成。
解毒功能
转化和排泄体内的有毒物质,保护 机体免受损害。
免疫功能
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 ,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25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水
约占胆汁总量的97%。
胆盐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2024/1/25
26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2024/1/25
卵磷脂
01
降低胆汁表面张力,防止胆汁中胆固醇析出。
胆固醇
生理学消化系统PPT 课件
2024/1/25
1
目录
2024/1/25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与食管的生理功能 • 胃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 小肠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 大肠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 肝脏与胆囊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2
01
消化系统概述
2024/1/25
3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024/1/25
2024/1/25
28
常见肝脏与胆囊疾病及预防措施
肝炎
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肝脏炎症,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卫生等。
脂肪肝
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引起的病变,预防措 施包括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
《胃内消化》PPT课件

意义:容纳食物
2.胃的蠕动 食物入胃5min始,胃大弯纵形肌→ 环形肌→幽门部
3.紧张性收缩 胃平滑肌缓慢持久收缩 意义:调节胃内压、保持胃形态及 位置。
(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食物由胃→12指肠 1.胃内因素促进排空 ① 食2.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① 肠—胃反射 ② 十二指肠释放的激素
酸高,消化力及分泌量均比头期弱 ③ 肠期~
以体液调节作用为主。促胃液素 特点:量很少,占1/10
3. 抑制因素:
①HCl
㈠G细胞分泌gastrin↓ ㈩D细胞释放生长抑制
gastrin ↓
②脂肪→肠抑胃素
③高涨溶液 ㈩ 渗透压感受器→ 肠 -胃反射→PG →胃液分泌↓
二、胃的运动
(一)运动形式 1.容受性舒张 咀嚼、吞咽→咽、食管→ 迷走N抑制性纤维→胃肌舒张
第三节 胃内消化
胃的功能: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
一、胃液的分泌
(一)性质,成分和作用 PH 0.9~1.5 1.5~2.5L/日
1.盐酸:H++Cl-=HCl 生理作用: ① 杀菌 ② 激活胃蛋白酶原 ③ 蛋白质变性 ④ 促使胰泌素释放→促进胰液、 肠液和胆汁分泌 ⑤ 小肠吸收Fe++和Ca++
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①头期~(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 分泌。 N-H因素(迷走N㈩ 促胃液素分泌) 特点:量多,酸度高,消化力强 (胃蛋白酶多)
② 胃期~ 三条途径: 迷走—迷走反射 壁内N丛→G细胞分泌 gastrin 食物化学成分→G细胞分泌gastrin 此期特点:
2.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
↓
蛋白质
月示 、胨
(多肽氨基酸少)
2.胃的蠕动 食物入胃5min始,胃大弯纵形肌→ 环形肌→幽门部
3.紧张性收缩 胃平滑肌缓慢持久收缩 意义:调节胃内压、保持胃形态及 位置。
(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食物由胃→12指肠 1.胃内因素促进排空 ① 食2.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① 肠—胃反射 ② 十二指肠释放的激素
酸高,消化力及分泌量均比头期弱 ③ 肠期~
以体液调节作用为主。促胃液素 特点:量很少,占1/10
3. 抑制因素:
①HCl
㈠G细胞分泌gastrin↓ ㈩D细胞释放生长抑制
gastrin ↓
②脂肪→肠抑胃素
③高涨溶液 ㈩ 渗透压感受器→ 肠 -胃反射→PG →胃液分泌↓
二、胃的运动
(一)运动形式 1.容受性舒张 咀嚼、吞咽→咽、食管→ 迷走N抑制性纤维→胃肌舒张
第三节 胃内消化
胃的功能: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
一、胃液的分泌
(一)性质,成分和作用 PH 0.9~1.5 1.5~2.5L/日
1.盐酸:H++Cl-=HCl 生理作用: ① 杀菌 ② 激活胃蛋白酶原 ③ 蛋白质变性 ④ 促使胰泌素释放→促进胰液、 肠液和胆汁分泌 ⑤ 小肠吸收Fe++和Ca++
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①头期~(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 分泌。 N-H因素(迷走N㈩ 促胃液素分泌) 特点:量多,酸度高,消化力强 (胃蛋白酶多)
② 胃期~ 三条途径: 迷走—迷走反射 壁内N丛→G细胞分泌 gastrin 食物化学成分→G细胞分泌gastrin 此期特点:
2.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
↓
蛋白质
月示 、胨
(多肽氨基酸少)
人体解剖生理学10-11 消化 PPT课件

• 大肠液富含粘液和碳酸氢盐,其中的粘 液蛋白起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作用。
大肠的运动形式
集团蠕动,是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动。
(二) 排便
粪便在大肠停留十余小时,水分被粘膜 吸收,同时,经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 形成粪便。
第四节 吸收
一、吸收部位 吸收的能力和
速度取决于消化 管道的结构、消 化程度和速度。 口腔 胃 小肠 大肠
食物的性状和平时进食的环境刺激引 起消化反应的现象。
胆汁的作用 1.加强胰脂肪酶的活性。 2.促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乳化脂肪,增加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
(三)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肠腺和十二指肠腺碱性液体, pH 为7.6。分泌量变化很大,成人每日分 泌量为1-3L。其主要成分是肠致活酶, 可激活胰蛋白酶。
(四)小肠的运动
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高会使得小肠转运作 用加快。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 1.糖的吸收:以单糖的形式,通过主动转运被 吸收。乳糖不耐症
• 2.蛋白质的吸收:以氨基酸、二肽和三肽的形 式,通过主动转运被吸收。
• 3.脂肪的吸收:以长、中、短链脂肪酸和甘油 一酯等形式,在胆盐和载脂蛋白的协助下吸收 入淋巴或血液。
• 4.无机盐的吸收:各离子区别较大 • 5.水的吸收:通过渗透作用被吸收 • 6.维生素的吸收:扩散方式吸收、脂溶性的需
2.分节运动:不同部位的环行肌交替的收缩 和舒张。使消化液和食糜充分混合,促进 淋巴液和血液的回流。
3.蠕动:环行肌和纵行肌都参与的一种波形 运动,推动肠内容物前进,但比较缓慢。 “蠕动冲”
四、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 吸收水和电解质,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 工,并暂时贮存粪便。
大肠的运动形式
集团蠕动,是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动。
(二) 排便
粪便在大肠停留十余小时,水分被粘膜 吸收,同时,经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 形成粪便。
第四节 吸收
一、吸收部位 吸收的能力和
速度取决于消化 管道的结构、消 化程度和速度。 口腔 胃 小肠 大肠
食物的性状和平时进食的环境刺激引 起消化反应的现象。
胆汁的作用 1.加强胰脂肪酶的活性。 2.促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乳化脂肪,增加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
(三)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肠腺和十二指肠腺碱性液体, pH 为7.6。分泌量变化很大,成人每日分 泌量为1-3L。其主要成分是肠致活酶, 可激活胰蛋白酶。
(四)小肠的运动
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高会使得小肠转运作 用加快。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 1.糖的吸收:以单糖的形式,通过主动转运被 吸收。乳糖不耐症
• 2.蛋白质的吸收:以氨基酸、二肽和三肽的形 式,通过主动转运被吸收。
• 3.脂肪的吸收:以长、中、短链脂肪酸和甘油 一酯等形式,在胆盐和载脂蛋白的协助下吸收 入淋巴或血液。
• 4.无机盐的吸收:各离子区别较大 • 5.水的吸收:通过渗透作用被吸收 • 6.维生素的吸收:扩散方式吸收、脂溶性的需
2.分节运动:不同部位的环行肌交替的收缩 和舒张。使消化液和食糜充分混合,促进 淋巴液和血液的回流。
3.蠕动:环行肌和纵行肌都参与的一种波形 运动,推动肠内容物前进,但比较缓慢。 “蠕动冲”
四、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 吸收水和电解质,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 工,并暂时贮存粪便。
《胃内消化》PPT课件

精品医学
17
胃液分泌抑制性因素的调节 盐酸→胃窦粘膜G细胞→胃泌素↓→胃液
粘膜D细胞→生长抑素↑ 肠粘膜S细胞→促胰液素↑ 12指肠球部→球抑胃素↑
(+) D细胞 生长抑素↑
⑴ 盐酸
十 二 指 肠 球 部
pH≤2 (-) 胃 (-) (-)
酸感受器 粘膜S细胞
(-) (-)
胃窦粘膜G细胞
(-)
促胰液素↑
②中和胃酸:HCO3- + H+ →H2CO3; ③减免高[H+]和胃蛋白酶对自身的侵蚀。
精品医学
9
精品医学
10
精品医学
11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副交感N → ACh (-)阿托品
Ac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促胃液素, 组胺
肥大细胞→组织胺 (-)西咪替丁 壁细胞
G 细胞 → 胃泌素 (-)丙谷胺
抑制 餐 后 碱 潮
精品医学
4
盐酸——壁细胞分泌
盐酸的生理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 ②提供胃蛋白酶酸性pH ③杀灭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 ④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⑤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⑥促进小肠对铁、钙的吸收
精品医学
5
2、胃胃蛋蛋白白酶酶原原: H主cl细胞和胃粘蛋液白细酶胞分泌
作用:蛋白质
+胨
精品医学
6
3、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糖蛋白)
作用: ① 保护B12不被消化酶水解
② 促进B12经回肠粘膜吸收 内因子
① 保护
② 促进
回肠上皮细胞
精品医学
7
4.黏液和HCO3-
(1)黏液
表面上皮细胞
生理学课件ppt第6章篇消化与吸收

吸收代谢研究
通过人体实验,研究食物 成分的吸收代谢过程和机 制,以及营养物质在体内 的利用和转化。
消化系统疾病研究
通过人体实验,研究消化 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 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 依据。
体外实验
消化酶活性测定
通过体外实验,测定消化酶的活 性,了解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和调节机制。
细胞培养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消化器 官细胞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消化腺的自身调节
消化道血管的自身调节
消化道血管能够根据消化道的需要, 自主调节血流量,维持消化道的正常 生理功能。
消化腺能够根据消化道的需要,自主 调节分泌的量和成分。
05
消化与吸收的疾病与异常
消化不良
总结词
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等症 状。
详细描述
消化不良的病因多样,可能与饮食不当、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炎症等因素有关 。患者常常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等症状,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治疗消 化不良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将消化道内的刺激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相 应的反射活动;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消 化道,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通过影响 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消化腺的分泌以及消化道血管的舒 缩来调节消化与吸收。
激素调节
促胃液素
以及外界因素对细胞的影响。
组织切片研究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观察消化器 官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分布,了解
器官的功能和机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其他消化与吸收相关疾病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 PPT课件

1、消化道平滑肌静息电位
波幅: -60~- 50 mV 产生机制: 主要与K+外流有关 2、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BER) 定义: 在RP的基础上,产生自发的周期性 去极化和复极化。 节律: 3-12次/min 起源:一般认为慢波电位起源于纵行肌和环 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 作用: 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奥美拉唑
餐后碱潮
质子泵
2、胃蛋白酶原
来源:主细胞(主要)黏液细胞分泌 作用:胃蛋白酶原 特点: ①始无活性; ②最适pH=2.0,pH>5.0则失活。 应用:胃酸分泌不足而导致的消化不良时,可服用 稀盐酸和胃蛋白酶。
HCl
胃蛋白酶→水解蛋白
激活
3、内因子
来源:壁细胞分泌 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12的吸收。
RP
stimulus
AP
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一)外来N支配 1.躯体N: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N支配。 2.自主N: 交感N
副交感N: 迷走N、盆N
神经节 壁内N丛
壁内N丛
平滑肌 腺细胞 上皮细胞
+
平滑肌 腺细胞 上皮细胞
-
-
(二)内在神经系统(壁内神经;肠神经系统) 壁内神经丛(intramural plexus)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反射
第六节 吸收 (absorption)
本节要点: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和氨基酸以血 液途径为主,脂肪以淋巴途径为主。 铁和钙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及途径
(一)吸收部位
(二)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大、小、长、摆动
糖类、蛋白质、脂类已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 小肠的吸收面积大(200M2);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H); 绒毛、微绒毛纤毛的摆动,有利于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非消化期的胃运动
空腹时的周期性、伴有较长静息 期的间歇性强力收缩,称为移行性复合运 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 MMC)
(四)呕吐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运动增强,蠕动 加快,胃和食管下端舒张,膈肌和腹肌猛 烈收缩,挤压胃内容物通过食管进入口腔
呕吐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可排出 胃内有害物质
三、小结
本节要点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 HCO3-和内因子
胃液分泌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胃运动包括容受性舒张、蠕动、紧张性收缩 胃排空、非消化期胃运动、呕吐
谢谢!
(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gastric emptying)
速度: 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的快) 水 > 糖 > 蛋> 脂
10min 2h 2~3h 5~6h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 动力: 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原动力: 胃的运动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根据感受食物刺激部位的 先后,分为三期:
1.头期 采用假饲方法进行研究 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胃期 3.肠期
巴普洛夫的假饲实验
三期胃液分泌的对比
头期 胃期
肠期
胃液分泌量 30% 60%
10%
酸度
高
高
低
胃蛋白酶原量 高 比头期低 比胃期低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盐酸 、脂肪、高渗溶液
地 阻 止 H+ 的 逆 向 弥 散 , 保 护 胃 粘 膜 免 受
H+的侵蚀。
4.内因子
胃腺的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 保护维生素B12,避免其被破坏,促进肠粘膜吸收。 当内因子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Vit B12
Vit B12
Vit B12 被破坏 水解酶
Vit B12 内因子
Vit B12
1.盐酸
也称胃酸,壁细胞
分泌
胃酸的主要作用有: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
②蛋白质变性
③杀菌
④促进小肠吸收钙、铁 离子
2.胃蛋白酶原
由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本身无活 性,盐酸和胃蛋白酶可将其激活,变为胃 蛋白酶。
3.粘液和HCO3-
主要由粘液颈细胞及部分胃上皮细胞
分 泌 , 形 成粘液- 碳 酸 氢 盐 屏 障 , 可 有 效
胃期胃液分泌主要途径: ①食物机械性扩张 胃底、胃体和幽门部感受器 迷走神经、壁内神经丛反射 促胃液素分泌 胃液分泌 ②扩张刺激胃幽门部 壁内神经丛反射 G细
胞 促胃液素分泌 胃液分泌 ③食物的化学成分 G细胞 促胃液素释放 胃液分泌
二、胃的运动及其控制 (一)胃运动的主要方式
1.容受性舒张 2.蠕动 3.紧张性收缩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主讲人:和燕
1
胃的结构与分区
功能: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
一、胃液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一)胃液成分、作用
外分泌腺
贲门腺 壁细胞
泌酸腺 主细胞 粘液颈细胞
幽门腺
日分泌量 1.5~
2.5L
无色透明 液体
酸性、PH为 0.9Leabharlann 1.5胃盐酸液
内因子
胃蛋白酶原
黏液、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