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第一篇: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一)陆清献公陆稼书先生宰嘉定,日坐堂上课子读书,夫人在后堂纺绩。
民有事控县者,即出票交原告,唤被告,如抗出差。
其听讼也,以理喻,以情恕,如家人父子调停家事,渐成无讼之风。
有兄弟争讼不休,公谓之曰:“弟兄不睦,伦常大变,予为斯民父母,皆予教训无方之.过也。
”遂自跪烈日中,讼者感泣,自此式好无尤。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
公曰:“汝且出堂视之,较寿筵何如?”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
相传稼书先生殁后,为嘉定县城隍,县民数百人直至平湖接公上任。
时先生夫人尚在,谓县人曰:“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今远道见迎,恐非公意耳。
”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予为斯民父母().(2)谓县人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3、“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陆稼书4、陆稼书在当嘉定县令时,断案的特点是(用原文回答);他“贫不能备寿筵”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1、(1)做,当(2)说,对……说2、陆稼书生日时,穷得不能自己备办寿筵,夫人取笑他3、比喻受民爱戴4、以理喻,以情恕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二)王翱翱镇守辽东还朝,馈贻一无所受者。
某太监于同事久,持明珠数颗馈之,公固辞,某.曰:“公于他人之馈皆不受,我之馈亦不受,吾有死而已。
”公不得已受之。
乃自缀于衣领间,坐卧自随,虽其妻不知也。
居数年,太监死,其犹子①以贫不敢见公,使人召之,曰:“何不买第宅?”曰:“贫不能也。
”公曰:“第买之。
”其人讶,不肯买,公乃解其珠出于衣间与之,可值千金,第尚有余云。
诏营第于盐山,有司承媚,于外多列屋若干,公悉拆去之,曰:“非诏旨也。
” .每朝退,于公卿前孑然独行,不与人言。
时马昂为兵部尚书,崔恭为吏部侍郎,公直以名呼之。
[注释①犹子:养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一)【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
先君少师①特爱重之,故遣吾听读。
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
家贫甚,不自经理。
有一妻、二儿。
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
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
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②不绝。
蹑其后听之,则延笃③之书也。
群儿或窃效靳侮④之,亦不怒。
喜作诗,有数百篇。
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
”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
”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注释】①少师:官名,辅佐太师的官员。
②抑扬吟讽: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
③延笃:人名,著名经学家。
④靳侮:戏弄。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3分)(1)特爱重.之重:(2)必曳.履慢声曳:(3)蹑.其后听之蹑: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8分)(1)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
(2)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乐君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二)【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平山堂记》节选郑兴裔①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
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
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
去隆兴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
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雘⑥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⑦也。
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读书学习类专项训练 (含答案)

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读书学习类专项训练一、(一材多设问)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6题。
(17分)【选材理由】选文中的刘恕专于学问,学富五车,他读书刻苦,勤学不倦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亦能激励学生乐学善学,以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自身。
恕①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②。
”一坐惊异。
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
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
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
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
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
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
”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
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
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③。
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
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④借览。
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
”悉去之。
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三》,有删改) 注:①恕:刘恕,宋朝历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
②以其兄之子妻之:出自《论语》“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指孔子把兄弟的女儿嫁给南容做妻子。
③审证:仔细分析,认真求证。
④枉道:绕道。
课外助读迁移1. ...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从人假.《汉》②乃悟前狼假.寐B. ①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②宠辱偕.忘C. ①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②大雪三日.D. ①尽.其书而去②食之不能尽.其材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完整版)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谒(ye)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 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 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 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 因夺而食之 B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C.臣食之,而王杀臣 D .面山而居 2、 “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 “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友 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 尝语我也。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 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 厂何,其友亡。
A. (1) wa ng 逃亡 B. (1) wti 不 C. (1) wti 不 D.(1) wa ng 死亡2、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他) 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父未尝语.我也。
(2) y 1 语言 (2) y u 告诉 (2) y u 词语 (2) y u 语句)B.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却).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库吏惧,欲自缚请死,冲谓曰:“待三日。
”冲乃以刀穿其单衣,若鼠啮者入见谬①为愁状。
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
”公曰:“妄言耳,无苦。
”俄而库吏以啮鞍白②,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
”竟不问。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注释】①谬:装作。
②白:禀告,报告。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为.鼠所伤____________(2)竟.不问______________2. 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若鼠啮者入见谬为愁状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曹冲是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①,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②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③,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有删改)【注释】①赢粮:余粮。
②疽(jū):毒疮。
③旋踵:掉转脚跟。
指退缩。
4. 对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 何哭也?1B. 子卒也而将军/ 自吮其疽/ 何哭也?C.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D. 子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
6. 吴起何以能够在诸侯之战中胜率这么高?三、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管仲得其所欲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
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鲁君欲杀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全]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及答案考点
![[全]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及答案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50b4b8561252d381eb6e8e.png)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及答案考点(一)(2019.潍坊市)德秀敬老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喂养之,数日汤流,能食乃止。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烧火做饭,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能食乃止/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日或不烧火做饭/一食或尽粟一石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陶然弹琴以自娱/虽奔御风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3. 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3分)。
(二)晏子治东阿(三)太宗论止盗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 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B.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D.犹割肉以允腹/ 能以径寸之木2.请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3.从不同的止盗方法中可看出唐太宗是个什么样的君王?(3分)(四)司马朗智对司马朗,年十二,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初三期末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共5篇, 再附送5篇)一、商於子家贫商於子①家贫, 无犊以耕, 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 既就复解, 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④先生过而尤⑤之曰: “子过矣!耕当以牛, 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 蹄之坚能陷淖也。
豕纵大, 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 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 子乃反怒而弗答, 何也?”商於子曰:“诗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 执豕于牢⑧。
言将以为殽⑨。
今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⑩必以牛, 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 虽不得田, 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 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⑪者也。
”(选自明•宋濂《文宪集》, 有删改)【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hǐ):猪。
③轭(e):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尤:抱怨, 指责。
⑥造:到。
⑦曹:群, 这里指猪群。
⑧牢:关养牲畜的圈。
⑨殽(yáo):通“肴”, 鱼、肉一类的荤菜。
⑩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
⑪激:情绪激烈、偏激。
1.解释词语。
(4分)①宁毋先生过而尤之过: ②子乃反怒而弗答弗:③终日不能破一畦终日: ④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顾: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2分)今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3.君主若想实现国家大治, 从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3分)答案:(1)①使……听到;②间或, 偶然;③经过;④竟然, 却。
(2)您认为我颠倒是非, 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3)选贤举能, 任用贤良。
文段借古喻今, 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用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 形象生动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
参考译文:商于子家很贫穷, 又没有牛耕田, 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项训练一、东野稷驾车东野稷①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②弗过也,使之钩③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直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注释】①御:驾车②文:线条交错的图案、花纹。
引申为“绘画”。
③钩:来回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东野稷御见.庄公()公密而不应.()2.下列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少焉,果败而反A、少了一匹马,果然失败了B、过了一会儿,果然马回来了C、稍停片刻,马果然走反了D、过了一会儿,马果然疲困而返3. 颜阖认为“稷直马将败”的原因是(用文章语句回答)4.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二闵子骞①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②车,失辔③,父持其.手,衣甚单。
父则归.,呼其後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
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
”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
二①闵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
②御,驾驶(马车)。
③夫辔,缰绳从手里掉下来。
1.解释文中加点为的词语。
父则归.,呼其後母儿归:()母去.四子寒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哪句话看出父亲休妻态度坚决?(用原文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闵子骞挽留后母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出人头地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试礼部。
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①居第一,殿试中乙科②。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③曰:“吾当避④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有改动)[注释](1)对义:对答经义方面的问题(2)殿试中乙科:天子亲自主持的考试,且难易度为甲科和乙科(3)梅圣俞:北宋诗人(4)避:让(5)始哗不厌:开始时议论不休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好贾谊,陆贽书()(2)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母程氏亲授以书。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A、本文批评了苏轼好出人头地。
B、苏轼认为庄子的思想不能言传。
C、因母“亲授以书”故苏轼能成才。
D、欧阳修赞扬苏轼才学出众。
四、戴震难书先生①少时就傅②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③,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④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②就傅:跟随老师。
③《大学章句》:儒家经典之一。
④朱文公:朱熹。
⑤非常:不寻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生少.时就傅读书()(2)相去.几何时矣()2.画线句子“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A.可是,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B.既然这样,那么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C.可是,朱喜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D.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3.读了上文,你认为戴震日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的原因是(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本文告诉我们学习方面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①喜人面谀俗称“好戴高帽”。
②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往辞其师。
师诫之曰:“地方官为之不易也,慎之。
”其人曰:“学生已备高帽一百,诣尊长,遇同仁辄遍送之,不吝也。
当不使有所龃龉.。
”师怒曰:“吾辈素以正直立身,岂可谀人如此!”其人曰:“天下恶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耶?”师颔其首日:“诚哉,斯言!”③其人还,自语曰:“吾备高帽一百,未赠已损一顶。
”【注释】①面谀:当面奉承。
②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齐。
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③颔首:点头。
1.解释加点词语。
⑴诣.尊长,与同仁辄遍送之⑵其人还.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B.师诫之.曰C.诣尊长,遇同仁辄遍送之.D. 地方官为之.不易也3.翻译句子:诚哉,斯言!4.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披露,读过之后,你悟出了什么?六、王著教帝学书太宗朝①,有王著学右军②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③。
帝听政④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⑤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⑥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⑦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①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②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③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④听政:处理政务。
⑤内侍:此指太监。
⑥遽:匆忙。
⑦规:勉励。
1(1)下面句中的“数”与“数遣内侍持书示著”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夫弃之为数.,小数也 B.又数.刀毙东坡C.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D.复行数.十步(2)下面句中的“益”,与“太宗益刻意临学”的“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以思,无益.,不如学也2、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又以问著,对如初。
3、从“王著教帝学书”一事看,王著是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文中说道,宋太宗后来“笔法精绝,超越前古”是得益于“著之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七景公有马,其圉人①杀之。
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
”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以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
”公曰:“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释:①圉(yù)人:养马的人1.解释下列加点词:(1)晏子举戈而临.之曰(2)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公怒,援戈将自击之3.景公最终没有杀圉人的原因是:(1)(2)4.文中晏子说“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以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除了不想让景公杀掉圉人外,更主要的意图是:八、好猎疾耕《吕氏春秋》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媿①其家室。
出则媿其知友州里。
惟②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③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④。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①媿:通“愧”。
②惟:思,考虑。
③恶:不好。
④无以:不能,指没有买狗的钱。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围起所以不得之故.()于是还.疾耕()2、对画线句“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是单独打猎,做一百件事也能够完成的。
B.不要独自打猎,那所有的事情也都完成了。
C.不仅仅是打猎,其他各种事情也都是这样。
D.不仅仅打猎可以,其他各种事情都可以完成。
3、文中的好猎者最终能够“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词句)4、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是九、猴弈西番①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
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人奇之,献于朝。
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
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注释】①西番: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1.下列句子中“于”的含义与用法和其它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弈于山中树下. B.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 C.置于.猴前 D.猴心牵于.桃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猴“得其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4.老猴“遂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话回答)十、叶迁圭与《海录》余幼嗜学,四十年未尝释卷,食以饴①口,怠以为枕。
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
常很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注释:①饴:yí,用米、麦制成的糖浆。
1.解释加点字(1)四十年未尝释.卷()(2)食以饴.口()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迁圭写成《海录》一书,靠的是最基本的治学方法,那就是_________ _ 他成功的关键取决于_________ _(用一个成语来概括),4、从中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十一、煮粥待姊英公①虽贵为仆射②,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
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绩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姊年老,绩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注释】①英公:唐朝名将李绩,被封为英国公。
②仆射:官名,相当于宰相。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下列选项中的“为”与“岂为无人耶”的“为”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为.一说,使与书俱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行拂乱其所为. D.全石以为.底(2)“其.姊病”一句中的虚词“其”可译为2、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A.虽然想喝粥,又怎么能得到呢!B.即使想长久地喝姐姐熬的粥,又怎么可能呢!C.虽然想为姐姐烧火煮粥,但是做不到啊!D.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3、文中“”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英公照顾姐姐的辛苦。
4、从这则材料看,英公具有的品质特征。
十二、陈尧咨太尉陈尧咨为翰林学士时,有恶马,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旦,父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圉人①,乃曰:“内翰卖之商人矣。
”谏议遽谓翰林曰:“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②安能蓄此?是移祸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