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附参考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附参考答案

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附参考答案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有的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4、像压扁易拉罐、水结冰、给水加热、弯折铁丝、纸折玩具等,都只是物质发生了(形态)、(大小)的变化;而像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生锈等,结果都有(新物质)产生。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也就说发生物理变化时,是(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发生化学变化时,就(有)新物质产生。

3、有的物质在发生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如在给白糖加热的过程中,先是白糖(熔化)—发生物理变化;再是(炭化)—发生化学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2、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3、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4、淀粉和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

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的(晶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在热空气中,它能慢慢(分解),释放初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热至2700C时会全部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测评卷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测评卷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评卷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6分)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___,整个世界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没有产生_________,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________。

3.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__,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_________的物质,因此我们可以用_________去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把铁钉浸人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_______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_________。

6.沙子和豆子混合后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_________变化。

7.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只有经过_________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8.__________和__________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9.铁锈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二、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X")(10分)1.空气、水、火、电、声音也是物质。

( )2.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等是否发生了变化来辨别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 )3.淀粉溶解于冷水,因此我们在制作“神秘信件"时,可以将淀粉用冷水化开,充分搅拌来制作。

( )4.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铁和铁锈的差别。

( )5.咀嚼米饭会感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本身就是甜的。

( )6.水烧开时,能看到壶嘴处向外冒出大量“白汽”,这是化学变化。

( )7.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8课 《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8课  《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8课《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一、填空题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的。

物质变化有两类:___________。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___________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它们总是在或快或慢地发生着___________。

4.烟花爆竹在燃放时产生了剧烈的___________变化。

5.利用物质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温度计。

6.咀嚼米饭或馒头时,会感觉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或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_,在米饭或馒头中滴入几滴碘酒,米饭或馒头就会变成___________色。

米饭中储存的能量是___________。

7.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物产生是___________变化。

8.气球吹大松手后空气会从气球中流出来是___________变化。

9.墨汁滴在清水中,清水变黑了是___________变化。

10.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___________变化。

11.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根据物质变化结果的不同我们将物质的变化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加热高压锅,高压锅爆炸属于___________变化。

13.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____,这种气体导致气候变___________,冰川融化。

14.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过程是___________变化。

二、判断题15.我们喝的可口可乐饮料里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里也有二氧化碳。

()16.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7.我们吃的食物进入体内,经过许多的物理变化,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二单元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课时练习题-教科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二单元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课时练习题-教科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课时练习题(含答案)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基础巩固】1.填空题。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说明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变化,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

(2)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非常(),铁生锈的速度比较()。

(3)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气体,当打开汽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

(4)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5)做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实验时,小苏打与白醋的质量比是()。

2.判断题。

(1)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所以蜡烛燃烧一定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妈妈在屋子里煮了一锅白醋,是因为醋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小苏打变成气泡跑了,白醋仍然留在杯里。

()(4)在食物上滴碘酒,如果食物变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3.选一选。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A.全部是白醋B.全部是水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D.小苏打溶液(2)下列选项中,属于小苏打的特点的是()。

A.白色大颗粒B.都是立方体颗粒C.粉末状颗粒(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氢气(4)对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小苏打是蓝色粉末B.白醋是白色的液体C.白醋是无色的液体(5)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 没有什么变化B. 会熄灭C. 会燃烧得更旺(6)下列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B. 米饭变馊C. 蜡烛燃烧D.铜钱变绿(7)()是一种变化速度快,会伴随颜色变化的化学变化。

A.小苏打和白醋混合B.淀粉和碘酒混合C.面包发霉D.铁生锈(8)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中不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A.产生大量气泡B.发出嗤嗤的声音C.发出香甜的气味D.能听到玻璃片与瓶口碰撞的声音(9)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密卷(B卷)物质的变化 单元测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密卷(B卷)物质的变化 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密卷(B卷)物质的变化一、填空题。

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没有产生________,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_______。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________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________。

3.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

4.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________原理制成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又如空气中________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5.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________时,发生了剧烈的________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二、判断题。

6.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速度也有快有慢,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7.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8.因为我们摸不到看不到声音,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9.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10.馒头、麦片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就一定会生成新的物质。

()1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有附着物生成,溶液的颜色不变。

()1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14.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15.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三、选择题。

16.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17.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积土成山B.百炼成钢C.木已成舟D.水落石出1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习题
参考答案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
16.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17.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8.有快有慢状态、形状、大小产生了新的物质
19.没有;物理
20.物理化学
21.新物质
22.没有;物理变化
23.物理变化
24.物理变化;新物质;化学变化
三、选择题
31.下列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水变成冰B.鸡蛋放进醋中C.河水流淌
32.番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是( )。
A.碘酒B.番薯C.既不是碘酒,也不是番薯
3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把易拉罐压扁B.水结冰 C.铁钉生锈 D.气球爆炸
34.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化学变化:铁生锈、纸张燃烧、以粮食为原料酿酒、石灰遇见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等。
七、
56.半透明、微臭、白色固体;石蜡熔化,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 有黄色的火焰;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有;有
57.加满水
58.C
59.体积
14.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不是发生化学变化,就是发生物理变化,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15.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
二、填空题
16.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___________,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___________,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___________又发生___________。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测试卷 (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测试卷  (含答案)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我们生活在由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

2.火柴燃烧和铁钉生锈这两种变化的重要相同点是:都产生了。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我们称为变化。

4.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5.米饭、淀粉遇到碘酒,它们的发生了变化,该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7.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水和空气的,会使铁生锈。

8.吃食物时,把食物磨碎属于变化;此外,食物进入体内后还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只有生物会变化,像岩石、房屋、马路这样的物体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 )2.我们喝的可口可乐饮料里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里也有二氧化碳。

( )3.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有时会转变成其他物质。

( )4.生产水泥的过程中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5.火药是古代的炼丹道士意外发明的。

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

( )6.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也非常迅速。

( )7.只要食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不会发生物理变化。

( )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 )10.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铁钉上产生的新物质是铁锈。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下列属于小苏打特点的是( )。

A.白色大颗粒B.粉末状颗粒C.无色液体2.( )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A.氧气B.二氧化碳C.空气3.给铁表面涂上( ),可更有效防止铁生锈。

A.面粉B.油漆C.小苏打4.烟花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 )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题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第一步是(物理)变化,第二步是(化学)变化。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麦芽糖)。

8、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紫色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10、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3、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棕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练习题(一)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一、判断题
1.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

…()
2.铁锈是一种棕红色的物质,它不像铁那样坚硬,很容易脱落。

()
3.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
4.我们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萝卜、苹果、肉片等食物中都含有淀粉()
5. 把白糖加热变成液体、膨胀、变色、燃烧,这个过程经历了从化学变化到物理变化的过程。

…………………………()
二、选择题:
1.下列物质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大米和面粉B.木屑和铁钉
C.糖、水、柠檬酸和小苏打
2.过年时燃放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没有变化
3.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
A.溶液变颜色 B.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C.产生大量气体
4.铁钉放在()里,生锈的速度最快。

A.食用油盘子 B.干燥的空盘子
C.水盘子 D.盐水盘子
5.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A.继续燃烧B.马上熄灭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
判断答案:
1、对
2、对
3、对
4、错
5、错
选择答案:
1、C
2、B
3、C
4、D 5.B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练习题(二)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一、判断题:
1、人是由物质构成的,而空气、火、声音不是物质。

( x )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

(√)
3、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
4、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 √ )
5、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变化着,它们的变化速度基本一样。

( x )
6、物质的形状、状态、体积和位置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 √ )
7、二氧化碳气体能帮助蜡烛燃烧,使蜡烛的火焰越烧越旺。

( x )
8、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气体产生,也不一定发光发热,但一定有新的物质生成。

(√)
9、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会产生沉淀物,铁钉会变成红色。

(√

10、米饭、玉米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

(√)
11、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12、米饭的味道是甜的。

( x )
1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 x )
14、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
15、只要物质发生颜色变化,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 x )
16、只要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就一定会发生颜色变化。

( x )
17、往猪肉上滴碘酒,猪肉会变成蓝紫色。

( x )
18、往猪肉上盖上印,猪肉变蓝色是化学变化。

( x )
1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20、火药是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代炼丹道士发明的。

(√)
21、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
二、选择题: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c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2、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a )。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
3、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 a )。

A、没有明显变化
B、变成其它物质
C、发芽了
4、下面关于铁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b )
①有空隙②光滑③能导电④粗糙⑤比较韧⑥比较脆⑦褐红色⑧银白色
A、①②③⑥⑧
B、②③⑤⑧
C、②③④⑤⑧
5、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 )。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B、点燃的蜡烛在发生物理变化。

C、铁生锈是物理变化。

6、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作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c )
A、前者没有产生了新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物质。

B、前者发生了物理变化,后者发生了化学变化。

C、前者发生了化学变化,后者发生了物理变化。

7、关于铁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铁锈叫氧化铁。

B、铁锈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铁锈的颜色是红褐色。

C、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

8、半根铁钉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b)部分最容易生锈。

A、在空气中的半根
B、在水的的半根
C、在空气和水交界处
9、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呈现蓝色的是(d)。

A、鸡蛋清
B、葡萄糖
C、白砂糖
D、面包
10、(a )的环境能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A、潮湿
B、高温
C、干燥
D、寒冷
11、给铁制品的表面涂上( b )最容易使其生锈。

A、油漆
B、水
C、食用油
D、白醋
12、汽水中含有的气体是( b )气体。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