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奥秘与趣味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认识汉字的奥秘

认识汉字的奥秘

认识汉字的奥秘汉字是中国文字的代表,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系统之一。

汉字的形状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认识汉字的奥秘,了解其演变过程、结构特点以及文化意义。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甲骨文时期,那时人们刻画在龟甲、兽骨上以记录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逐渐演化为金文,形状更加规整。

汉字经历了许多朝代的变迁,每个朝代都有特定的书写风格和演变轨迹。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字形的变化。

例如,字母“人”最初是描绘一个走路姿态的人形,逐渐变为现在的方块形状。

字母“木”最初是描绘一棵树的形状,后来演化为现在的直线形态。

这些变化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事物形态的抽象和概括。

二、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的结构特点是指字形的组成方式。

汉字通常由一个或者多个基本的构件组合而成。

构件包括“木”、“水”、“人”等,它们形态独特,具有一定的象形性。

通过构件的组合,汉字的字义和字音得以表示和传达。

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内外结构等。

例如,字母“书”由上下两个构件组成,上面的构件“言”代表“语言”,下面的构件“束”代表“束缚”。

结合起来,表示“用文字束缚语言”。

另外,汉字的衍化和合体也是其结构特点之一。

一些汉字由于形状相似或具有相同的组件,可以通过组合、衍化产生新的字形。

例如,字母“马”和“骑”合体后形成“骑”字。

这种合体和衍化,为汉字的演化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三、汉字的文化意义汉字所包含的文化意义是人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内容。

由于汉字的形状和结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成为了传递和体现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

首先,汉字的象形性使之成为记录古代文化的重要工具。

例如,古代的诗歌、经书和典籍都以汉字写成,这些文字记录了古代人们的思想、精神和智慧。

通过学习汉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

其次,汉字的文化意义还体现在字形和字义的关系上。

汉字的字义往往与其形状和构造有密切的联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汉字的奥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汉字的奥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汉字的奥秘》含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健康教案、科学教案、语言教案、安全教案、美术教案、音乐教案、数学教案、语文教案、节日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healt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language lesson plans, safety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holida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幼儿园大班教案《汉字的奥秘》含反思大班教案《汉字的奥秘》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对汉字及其演变过程产生浓厚兴趣,引导幼儿了解文字的起源,知道现代文字是由古代文字发展而来的,发挥想象力,联想古代象形文字和现代规范汉字的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汉字的奥秘》含反思教案吧。

有趣的汉字小知识

有趣的汉字小知识

有趣的汉字小知识汉字是中国古代的宝贵遗产,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有趣的汉字小知识吧!一、"囧"字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用的汉字。

它的本义是指窗户上的小洞,后来衍生出窘迫、尴尬的意思。

想象一下,当你陷入尴尬的境地时,脸上的表情就像窗户上的小洞一样,形成了一个充满喜感的表情符号。

二、"犇"字是一个极具视觉效果的汉字。

它由三只牛并排而行的形状组成,给人一种奔跑的感觉。

这个字的意思是指牛群奔跑的样子。

通过这个字的形状,我们可以感受到牛群奔跑时的生动场景。

三、"酉"字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汉字。

它的上半部分像是一只鸟的头部,下半部分则像是一只鸟的翅膀。

这个字在古代是用来表示酒的,因为鸟喜欢吃果实,而果实经过发酵就能变成美味的酒。

所以,这个字形象地表达了酒的来源和与鸟的关系。

四、"巛"字是一个形状独特的汉字。

它由三条曲线构成,形状类似于江河的流动。

这个字的本义是指河流弯曲的样子,后来引申为指水流的方向。

通过这个字的形状,我们可以感受到江河的流动和水流的方向。

五、"亻"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汉字。

它是“人”字的简化形式,表示人类。

将“人”字的上部和下部都省略掉,只保留中间部分,形成了一个像是在行走的人的形状。

这个字形象地表达了人类的活动和行走的形态。

以上是一些有趣的汉字小知识,通过这些汉字的形状和意义,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的独特之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汉字,让它们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光彩!。

探索汉字的奥秘

探索汉字的奥秘

探索汉字的奥秘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象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精髓。

它们不仅是古代中国人交流的媒介,更是记录历史、表达情感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深入探索汉字的奥秘,从其起源、演变和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并且探讨其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通过对汉字的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一、起源与演变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四五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古代的汉字是以象形文字为主,通过对物象的简化和变形来表达事物的形态和意义。

例如,“山”字的形状就像一个三角形,形象地表达了山的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进化为表意文字,注重表示事物的意义和概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创造新的字形和字义,并且创造了许多复合字,使得汉字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统一文字的需求,汉字出现了新的变革。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将各种不同的文字整合成一种标准的汉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小篆字。

小篆字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后来的楷书提供了基础。

二、特点与魅力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首先,汉字形态各异,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构造。

汉字的构造是由笔画、偏旁部首和字形组成的。

这些构造形成了汉字的独特美感,也使得汉字在书法艺术中得以精彩展现。

其次,汉字富含象征意义,经常用于传递寓意深远的信息。

在古代文化中,汉字常常被当作吉祥符号、祝福语或者寓言故事的载体。

例如,“福”字代表着幸福和好运,“龙”字象征着权威和神圣。

这些字的特殊意义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也让汉字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

此外,汉字还具有较高的表达能力和篇幅压缩性。

由于每个字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汉字可以通过非常简洁的方式表达丰富的信息。

这让古代书法家、诗人和文化传承者能够用有限的篇幅来表达丰富的内涵,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三、汉字与现代社会在当代社会,虽然电子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汉字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

五年级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知识点

五年级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知识点

五年级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知识点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日常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对于五年级的同学们来说,遨游汉字王国,探索汉字的奥秘,是一次充满趣味和收获的学习之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汉字世界,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达意思的,比如“日”字就像一个太阳,“山”字就像一座山峰。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变得更加抽象和规范化。

传说中,黄帝时期的仓颉创造了汉字。

虽然这只是传说,但也反映了汉字的创造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阶段。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

它的字形比较古朴,笔画粗细不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比甲骨文更加规整和美观。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字体繁复,小篆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字体,线条规整,结构对称。

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简化了篆书的笔画,提高了书写效率。

楷书也叫正楷,笔画规整、结构严谨,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字体。

草书和行书则注重书法家的个人情感和表现力,草书笔画流畅自由,行书则兼具楷书的规整和草书的灵动。

三、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主要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等。

上下结构的字,如“尖”“爸”,上面和下面部分分别表意。

左右结构的字,如“林”“好”,左边和右边相互配合表达意义。

包围结构又分为全包围和半包围,全包围如“国”“围”,半包围如“区”“床”。

了解汉字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正确书写和记忆汉字。

四、汉字的造字法汉字的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象形字是用描绘事物形状的方法创造的,如“月”“羊”。

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如“上”“下”。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休”(人靠在树上休息)、“明”(日加月表示明亮)。

探索汉字的奥秘认识常用字的写法与意义

探索汉字的奥秘认识常用字的写法与意义

探索汉字的奥秘认识常用字的写法与意义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因其独特的形态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世界瞩目。

本文将探讨汉字的奥秘,并通过了解常用字的写法与意义,加深我们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最初的汉字是以象形为主的,通过图画来表达事物的外形与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为表意、表音和会意并存的复杂系统。

汉字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字符,它通过线条和笔画的组合来构成,每个字符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读音。

每个字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因此学习汉字不仅仅是学习一种语言文字,更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

二、常用字的写法与意义1. 人字的写法与意义人字由“亻”和“从”两个部分组成,整体形态像一个站立的人。

人字代表着人类,具有人的形象和特征。

它不仅仅表示人的意思,还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准则。

2. 山字的写法与意义山字由三个“山”字旁组成,整体形状如同一个山峰。

山字象征着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给人以高大、崇高、壮美的感觉。

它饱含着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并蕴含着向上、向善的精神。

3. 日字的写法与意义日字由一个“口”字和一个“方”字组成,整体形状像太阳的光芒。

日字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汉字,它代表了太阳、光明和希望。

在中华文化中,太阳被视为旭日东升的象征,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

4. 水字的写法与意义水字由三个波浪形的“氵”组成,整体形态像水流的形状。

水字象征着水,代表着生命、流动和柔和。

它让人联想到江河湖泊,给人以宽广、流畅和清凉的感觉。

5. 心字的写法与意义心字由“忄”和“见”两部分组成,整体形状像一个心形。

心字代表着心灵和情感,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象征之一。

它不仅仅指代着人的心脏,更体现了人们对情感、爱与关怀的表达和追求。

三、汉字的奥秘与深刻内涵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它独具特色的形态和深刻的内涵使其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字。

学习汉字的奥秘

学习汉字的奥秘

学习汉字的奥秘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汉字不仅仅是学习一种文字,更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传承的方式。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揭示学习汉字的奥秘。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古代商代时期人们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划的文字,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经历了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不同的演变阶段,形成了现代汉字的基本形态。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不仅仅是形状的变化,更是字义和用法的变化。

例如,“心”字最初是描绘心脏形状的象形文字,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心理活动和情感的意义。

这种演变过程中,汉字融合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不同的表意方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字义和用法。

二、汉字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汉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事半功倍。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汉字学习方法:1. 了解汉字的构造和组成部分。

汉字的构造可以分为意符和形符两部分,意符是汉字的意义所在,形符是汉字的形状所在。

通过了解汉字的构造和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2. 利用联想和记忆法。

汉字的字义和形状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通过联想和记忆法来帮助记忆。

例如,“木”字的形状像一棵树,可以联想到与树木相关的字义,如“林”、“森”等。

3. 多读多写。

学习汉字最重要的方法还是多读多写。

通过反复书写和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课外阅读等方式来进行多读多写的训练。

4. 结合实际运用。

学习汉字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和认识汉字本身,更是为了能够运用汉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可以通过编写作文、阅读文章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汉字应用到实际的语言运用中。

三、汉字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学习汉字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学习汉字的意义与价值: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揭秘汉字的秘籍

揭秘汉字的秘籍

揭秘汉字的秘籍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唯一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

汉字的奥秘在于它的表意性和形象性,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形象,通过组合和变化,可以表达丰富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揭秘汉字的秘籍:
1. 了解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分为笔画、部首和偏旁等部分,了解这些部分的组合方式和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2. 学习汉字的演变历史:汉字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通过学习汉字的演变历史,我们可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3. 学习汉字的偏旁部首:汉字的偏旁部首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偏旁部首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识别和记忆汉字。

4. 多读多写:多读多写是学习汉字的重要方法,通过阅读和书写汉字,可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汉字的运用能力。

5. 利用汉字的形象性:汉字的形象性是其独特的特点之一,通过利用汉字的形象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例如,“日”字像太阳,“月”字像月亮。

学习汉字需要耐心和细心,需要不断地积累和练习。

通过了解汉字的结构、演变历史、偏旁部首、多读多写和利用汉字的形象性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的奥秘与趣味例说汉字的奥秘与趣味宜昌市教科院李祖贵人类文明史上,语言文字的诞生应该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

有文献记载,文字既成,天雨粟,鬼夜哭,龙为潜藏。

就是说:文字出现之后,造化不能藏其秘,故老天下粟如雨;鬼都无可遁形了,只有无助的在夜晚哭泣。

所以,人们认为汉字不仅有脉搏,有呼吸,有心跳,有生命,汉字更有思想,有情感,有观念,有智慧,甚至有人认为汉字是个神物,是有预兆性的。

在窥探汉字的秘密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测字先生的故事。

一人写“串”字问胡宏,功名如何?此人其时还只是个秀才,胡宏断曰:“阁下将来一定两榜出身。

”在清代,秀才参加省试,中试即为举人;然后参加京试,中试即为进士。

中了进士的人参加殿试,如又中试,即可以入翰林,那又比两榜出身的人名贵,称为“三考出身”也矣。

胡宏的推断,是因为“串”字为“双中”之象,是故断为两榜中试。

那时旁边有一秀才,见胡宏如是推断,便也写个“串”字来问前程,胡宏见字笑道:“阁下定然屡考不中,以老秀才终其身。

”秀才不服问他为甚么这样推断,胡宏答道:“他无心写串,所以双中,阁下却是有心写串,那即是有心为患,是故前程大为不利。

”另一个秀才见到,便特意写一个“中”字教胡宏去测,说道:“若说无心,便是中,若有心,即是忠,且看你怎样测。

”胡宏闻言,拱手笑道:“阁下在试场恐有惊忧,还是不参加考试为妙。

”秀才不服问故,胡宏说:“你只知中字加横心是忠,却不知中字加直心为忡。

只怕阁下因参试受惊,从此得征忡之疾。

”后来果尽如所断。

测字故事,多属附会,但这个故事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汉字本身的无穷奥妙。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体会一下汉字的神秘与趣味。

人类社会由野蛮走向文明,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汉字的诞生与演变,自然也经历了一个由见简到繁,由近及远,由少积多,由具体到抽象的渐进过程。

史书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这应该也是后人的附会之言。

汉字肯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即使史上真有仓颉其人,肯定也只是做了些收集,整理,规范,传播的工作,不可能真正肩负起一人独醒,烛照苍生的重任。

一、“文”“字”之别。

文字的诞生是个自然而然的事情,归纳来看,先人造字的原则最主要的就两句话:“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意思是从自己的身体以及周围的事物来取象。

前者如:自()、页()首()、目()、耳()、口()、手()、吕()、止()、臀()、也()……后者如:山()、丘()、火()、田()、石()、木()、日()、月()、犬()、牛()、羊()、鸟()、鱼()、虫()、豆()、酉()、册()、雨()、行()、斤()、弓()、贝()、其()、井()、亭()……还有一个伟大的“水”()字,留在后面专门来讲。

最早的汉字一定是与原始人生产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独体象形字,许多字即使现在不是独体字,不是象形字,其实最初都是独体象形字。

如:岸()、每()、鼻()、番()、会()、猪()……仓颉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即不可再拆分的符号谓之“文”,如:山(),水(),人(),鸟()、鱼()等。

而两个“文”以上组合的符号谓之“字”。

如:岳()、休()、森()、肘()、看()、强()、弱()等。

二、“三法”之妙。

按照许慎的说法,汉字创造,共有六法: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

唐兰先生在"六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象形、象意、形声”的“三书说”,其实更好理解。

所谓象形,就是以“文”为主的,完全以图画形象直接暗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象形字必须是名词——只有具体事物才可以形象描摹呗。

像前面那些“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文字,几乎都属于象形文字。

如:四()、六()、万()、东()、儿()、燕()、夏()。

所谓象意。

就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号的组合,间接暗示某个事物和概念。

一般通过指事和会意的方式来达到象意的目的,今人通称为“象意字”。

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如:亦()、本()、寸()、刃()、甘()、七()、五()、九()、百()、犮()、隼()等.会意:许慎的定义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

例如:把“日”和“月”合在一起造成一个光明的“明”,把“鸟”和“口”合在一起造成一个鸟叫的“鸣”,把“刀”“牛”“角”三个字合在一起造成了一个解剖的“解”字。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

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更强。

《说文解字》共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

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

例如:灶、尘、国、孬等。

如:冥()、暴()、卑()、舂()、塞()、眉()、沙()、尽()、盥()、深()。

《说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其中,形声字7697个,占总数的82%还多。

形声字虽然是汉字里的大多数,但从汉字象形表意的本质属性来看,要想真正探究汉字的奥秘,掌握汉字的规律,首先还是应该了解“象形”与“象意”字的特点。

这里仅介绍形声字读音的几个基本要点,以增进我们对汉字的认知。

很多汉字的读音是模拟大自然的声音,叫做“其名自呼”。

江()。

长江冲击川峡,水声gāng然,所以名“江”。

河()。

黄河跌落壶口,水声kē然,所以名“河”。

洪()洪水来时,涛声honghong,故名曰“洪”。

磬()。

其声qìngqìng,所以名磬。

还可以根据汉字的声旁或者古诗文的韵脚大致推测出汉字的古音。

里()。

古音应读mǎi,因为与之相关的字很多至今读mǎi,如:霾,埋,薶,邁,勱。

岩()。

古音读ǎi,一是现在方言中还有读ǎi的,二是ǎi做声旁的“癌”还读ǎi。

浮()。

古音读páo,语源于“匏”,至今有人称钓鱼的“浮子”为páo筒,猪膀胱曰“脬”,饿死鬼曰“饿殍”,孵蛋曰抱蛋,抱窝。

亚()。

古音读è,,丑貌,像人拱背的形状。

也有人认为水被堤遏,不得溢出,曰“亚”。

降()。

古音读hóng,《离骚》:“唯庚寅吾以降,朕皇考曰伯庸。

”押韵hóng。

“洚”也一样,《说文解字》“洚,洪水也。

”,同音互训。

麻()。

古音读mó,因为“磨”还读mó,另外,《诗经●阵风●东门之池》首章:“东门之池(沱),可以沤麻。

彼美淑姬,可以晤歌。

”汉字中许多音近的字其实都有某种程度的关联。

甲()——芽()凤()——风()九()——肘()沉()——沈()泉()——原()耿()——窘()庶()——煮()育()——毓()柒()——漆()午()——杵()来()——麦()析()——新()三、隶变之惑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

隶变之后的文字,一方面更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另一方面也使汉字的象形表意特征变得更加晦涩,望文生义的功能大大降低了。

其中就有许多偏旁部首发生了变形走样,交叉合并,张冠李戴的现象。

如果不仔细辨识,则很容易误读误写。

冥()。

冥下非“六”,而是双手之形的变异。

意双手持巾覆盖物上。

可见中间也非“日”或“曰”,而是一物之变形。

朕()。

左边非“”非“”而是“”,右边非“关”而是双手举火照明之形。

望()。

左上角原为“臣()”,瞠目,下为“壬”,意为人立土上,读“廷”,连起来是人立土上,瞠目望月,会意字。

雷()。

雷下非“田”,滚雷而已。

星()。

星上非“日”,而是星星之象形。

品()。

不是三个“口”,而是三个相同的容器,自成品类。

深()。

下边不是“木”而是“火”,人持火把深入洞穴也。

荣()。

上边非“草”也非“火”,而是花朵之象形。

旧()。

头上非草字头,而是毛角之象形。

邑()。

上非“口”,乃城象形,下非“巴”,乃人跪形。

巢()。

上边乃三只小鸟。

淫()。

上边原来非“爪”,而是“雨”的省写。

背()。

下边非“月”而是“肉”,像猪腿形。

昏()。

上边是“氐”而非“氏”。

隙()。

右边非“小、曰、小”,而是暗室观孔,光芒四射之象形。

其实隶变之惑后面更有繁简之惑,作为语文中人,不能不察。

传统汉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繁与乱,繁指笔画繁多,乱指异体纷呈。

这两个问题给汉字的学习和应用带来了不便,解决的办法就是简化和整理。

近期网上流传着一则关于简化字的段子: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飛单翼,有雲无雨,開関无门,鄉里无郎,聖不能听也不能说,買成钩刀下有人头,輪成人下有匕首,進不是越来越佳而往井里走,可魔仍是魔,鬼还是鬼,偷还是偷,骗还是骗,贪还是贪,毒还是毒,淫还是淫!意思好像是数落汉字简化的不是,应该说汉字简化是大势所趋,但也必须承认有的简化得有道理,有的简化得不太尽如人意。

好的如:蚕()、尘()、灭()、众()、窃()……不好的如:茧()、胖()、奸(姦)、党()、圣()、灾()……圣。

能听取能辨别谓之耳通,能施教能弘道谓之口通。

现在变成了用手掘土,斯文扫地矣。

灾。

最古是指水灾。

只取上半部分,意指水道堵塞至水灾,上下联系起来指水火无情。

现在仅指房内失火,看看天津深圳的事故,简直算不得灾了。

四、溯源之趣。

汉字虽然难写,汉语虽然复杂,但都是在最初的几个独体象形字的基础上蔓延生长开来的,有的环环相扣,有的天马行空,有的蛛网密布,有的藕断丝连,有的面面俱到,有的一骑绝尘,有的草蛇灰线,有的生拽硬牵……书灯之下,顺藤摸瓜,确实就像经历了一次漫步夏商,煮酒汉唐的神秘之旅,书卷之旅,发现之旅。

①臼()。

象形,其中四点为粟米和粟壳,舂就是双手拿杵舂粟的动作。

碓(duì)就是村里的大石臼,一般可用数百年,成了人们眼中的古物,于是就有了新旧之旧的概念,不过新旧的“旧”为什么有毛角呢,因为这个抽象的概念不好表达,就借用了另一个带“臼”的形声字“舊”(鸟名)来表示。

至此词义进一步蔓延,远古是以母系社会定血统,进化到父系社会后,母亲的娘家就成了“旧”家,于是造出“舅”字专指“旧”家,旧父旧爷就成了舅父舅爷。

②才()。

最开始“才”()就是栽树的“栽”,后来加“土”成“在”(),其实还是栽树之“栽”。

因为一个人在某地生存,亦如一株苗在某地生长,各有根基,不能随意移动,所以,又演绎出“存在”之意,苗木在某地生长一轮,就叫一“茬”。

农作物一年只能栽种一次,所以,一年又叫一“载”。

③水()。

有急有缓,蜿蜒曲折曰“水”();水流湍急,两岸夹山曰“川”();水中有岛,宜居宜旅曰“州”();水道堵塞,洪水泛滥曰“灾”();肆无忌惮,水漫街头曰“衍”();水网绕城,固若金汤曰“邕”();水绕城墙曰“邕”,土塞水道曰“壅”,行人攒动曰“擁”,脂肪堆积曰“臃”,肿瘤化脓曰“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