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差异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摘要】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本文从中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规划与布局、植物选材与景观呈现、装饰风格与细节处理,以及氛围营造与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中西方园林在美学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包括理念追求、风格特点、景观配置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
这些差异既受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也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了解中西方园林美学差异的影响及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园林艺术,同时也为园林设计和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比和交流,可以促进中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园林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方园林、美学差异、设计理念、规划与布局、植物选材、景观呈现、装饰风格、细节处理、氛围营造、审美价值、影响、现实意义1. 引言1.1 介绍中西方园林的背景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中国,园林艺术起源于古代帝王贵族的园林别墅和皇家园林,如秦始皇陵园、唐代的大明宫园等,逐渐演变为宋代的私家园林和元明清时期的名胜园林。
这些园林以山水相间、假山迭峰、流水潺潺、假山瀑布等构造特色为主,注重塑造自然景致,以体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相比之下,西方园林的发展则始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宫殿花园和公共休闲园,如阿维尼翁花园和潘赛斯花园等。
西方园林在文艺复兴时期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逐渐发展出条理清晰、对称美丽的花园风格,以几何形状、修剪整齐的植物和水池为特色,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对称、秩序和理性的崇尚。
虽然中西方园林在风格和设计理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2 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因为美学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的体现,也是园林设计的灵魂。
园林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不仅要具备实用性和功能性,更应该体现出美学的价值。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用来美化环境、享受自然景观、进行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景观构造、植物配置、园林布局、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造成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山水分布广泛,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自然资源。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以河山、湖泊、山水为主题,注重山水结合的美感。
中国园林讲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而在西方,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西方园林主要以草坪、鲜花、喷泉等为主题,注重花园的色彩和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风景园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建筑在历史上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家哲学的影响,注重自然美和意境美的追求。
中国的古典园林以抒发情感、表达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和文学意境。
而在西方,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建筑的规则和对称,追求几何美和形式美,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三、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也是中西方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在设计中往往融入了佛教、道教等宗教元素,注重山水的灵气和神韵。
这种宗教意蕴增加了园林的灵气和神秘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而在西方,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人与上帝的联系和信仰,园林设计中常常融入了教堂、修道院等建筑,营造出一种宗教庄严感。
四、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也是导致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注重意境与情趣,追求“虚静散逸”、“境由心生”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以追求情趣和意境为主要目的,强调“气韵生动”、“意在形外”,尊重自然、追求超凡脱俗。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对比性和差异性

意境表达
西方园林景观注重形式美,通过几何形状、对称布局等手 法营造出一种肃穆、规整的氛围。而中式园林则更注重自 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强调与自然 的和谐共存。
中式园林常常运用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通过借景、 框景、对景等手法,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而西方 园林则更注重雕塑、喷泉等人工装饰,强调对自然的改造 和征服。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园林景观 设计更加注重生态优先,强调绿色、 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未来展望
地域特色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域特色 成为园林景观发展的重要方向, 将地域文化、历史、自然等因素 融入景观设计,形成具有地域特
色的园林景观。
人文关怀
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创造宜 人的空间和环境,让人们在景观
互相借鉴
中西方园林景观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互相借鉴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 推动世界园林景观的创新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 对比性和差异性
目录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差异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与风格对比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与水景处理差
异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意境表达与实用性考量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差异
历史背景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园林出现,以实用性为主,多用于果 蔬种植和放牧。
中世纪时期
修道院园林兴起,强调自然与人工的 分离。
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时期
园林走向成熟,追求形式美和人 文精神。
18世纪至今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极简主义 园林相继出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构建自然与文化,美化生活与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结合体。
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1. 设计理念中西方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区别。
在中式园林中,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山水田园”的意境,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而西式园林则更注重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强调对几何形状的设计与规划,追求对称与对比,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统一,突出了秩序、对称与几何美。
2. 建筑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常常采用横卧的“凝园式”建筑,注重道、殿、廊的合理组合,尤其是重视建筑对自然景色的衬托和映衬。
而在西式园林中,建筑风格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工程性,常常采用石材、钢材等现代化材料,建筑形式更加走向简洁大气。
3. 植物配置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植物的意境,希望通过植物的生长、颜色、形态等来寓意表达情感与情绪。
而西方的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功能性,追求对景观的布置与空间的填充。
1. 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影响,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尊重自然之美、优美之意。
而西方的园林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重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追求对称、秩序、规模与壮观。
2. 地域环境的差异中西方地域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受季风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风光优美。
这种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更加注重山水、水墨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地域环境大多数位于大陆与海洋相交的地带,气候多变,风景资源及形式丰富多样。
从历史文化方面浅析中西方园林差异

从历史文化方面浅析中西方园林差异0 前言文化是意识的外在表现,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人类的全部文化直接或间接的来源并存活于自然中。
园林景观与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本身就是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园林形式是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建园的整个过程就是一种文化行为,通过不同的设计可以将不同的文化融入园林景观当中,景观设计师将自己对园林景观的理解通过一定的景观形式表现出来,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及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的影响所及,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也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为此,我国园林被誉为世界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
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同中国园林相仿,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数千年发展过程。
西方各民族的园林在当地气候条件和生活习俗的影响下,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多次演变最终形成特有的园林形式。
1 各具特色的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1.1 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中国古典园林以含蓄、恬静、淡泊、古拙为美。
古人在建造园林过程中,探索出各种建造艺术法则和规律,巧妙地运用各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及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其设计手法自由灵活,组合随意,刻意避免人工的痕迹,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设计“师法自然”的原则,通过模拟自然风光,从而营造了城市山林,达到了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的意境美,在借助自然山水形式美的同时升华到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美,而又毫无矫揉造作之嫌。
中国园林在创作设计方面重视利用自然的可持续性在为自我服务的同时创造出自然式的园林,从而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设计风格。
东西方园林建筑比较浅析

东西方园林建筑比较浅析摘要:东西方园林建筑艺术都是世界园林建筑史上的精华,但因其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其风格的迥异。
西方园林主要体现人工美,而中国古典园林体现自然美。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园林建筑的特点及历史沿革等的不同,取其精华,以期创造出更人性化的现代化园林建筑。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西方园林建筑;东西方差异;一、概述园林建筑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反映各国人民丰富的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园林布局方面,西方园林采用焦点透视法,讲究对称、规则、一目了然。
西方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园林是建筑的延伸,是用植物建造的。
东方园林是一种临摹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讲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移步换景,景随人动,是一种“独特的天堂”。
中国园林大多是写意和直观的,强调自然、情感、想象和联想,强调“言有不尽意”、“言在意”的魅力。
西方园林基本上是写实、理性、客观,强调图形、人为、秩序和规律,尊重理性思维,因此,园林也被纳入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范畴。
中西方园林风格相反,但又相互补充,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园林应该相互学习,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使园林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服务于生活[1]。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一)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便是自然山水,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将建筑隐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园林建筑丰富多样,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结合,颇有章法。
园林建筑或布局随意,与自然景色融合为一体,或临水而建,或坐落于园中心,或立于小山之巅,或依山而建,可谓意境非凡、趣味横生。
建筑风格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地方与民族特色,如厅堂、楼阁、小榭、回廊等,都体现了灵动雅致之感。
(二)历史沿革中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理念的不同
中式园林注重自然,强调自然元素的采用,尊重山川、水流、石头等原有的地形地貌,注重素雅、静谧、疏朗的感觉,强调“人在自然中”的感受。
而西式园林强调对景观的组织和安排,更注重人工修饰的效果,常常会采用几何图形、雕塑等技法,突出人文主题,强调“自然服务于人”的理念。
二、造园手法的不同
中式园林注重隐逸、深邃的感觉,常采用“透景进深”的构思方式,通过建筑、结构
等手法营造出秀美、诗意的境界。
西式园林则注重规则、对称的感觉,强调整体美感和直观性,因此常使用几何图形、
剪形等手法来布置景境。
三、运用的元素不同
中式园林运用的元素主要有山石、水、植物等,其主要功能是增强景观的自然感、古
朴感、清幽感等。
西式园林则注重雕塑、建筑等人工造型元素的应用,常常会用到楼阁、亭台、雕塑、
喷泉等,通过对园林构件的处理打造出一个规则美感的场景。
试谈中西园林美学之间的差异

试谈中西园林美学之间的差异【摘要】中西园林美学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从中西园林美学的理念、设计风格、材料运用、意境表达方式以及审美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中西园林美学在理念上存在明显差异,西方强调几何形状和对称美,而东方则注重意境和自然美。
设计风格方面,西方园林偏向规划和结构化,东方园林则更注重变化和灵动性。
在材料和植物运用上,东方园林更注重自然材料和中国特色植物,而西方园林则更注重工业化材料和西方植物品种。
通过对比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审美标准,可以看出中西园林美学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但也正是这种差异性丰富了园林设计的可能性,创造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园林美学风格。
【关键词】中西园林美学、差异、发展历程、定义、重要性、理念、设计风格、材料、植物、意境表达方式、审美标准、价值体现、多元化、丰富、园林设计、可能性。
1. 引言1.1 概述中西园林美学的发展历程中西园林美学是世界园林艺术中的两大重要流派,它们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观念和设计风格。
中西园林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始于周朝,随后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美学,强调“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观和意境表达。
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园林艺术则受到了古希腊哲学和罗马城市规划的影响,注重空间布局和几何图形的设计,强调对称性和秩序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园林美学在相互交流、影响和吸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美学特点。
在中世纪,伊斯兰园林的影响使西方园林美学呈现出东方化的趋势;而近现代的园林设计则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对中西园林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园林艺术,为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奠定基础。
1.2 中西园林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中西园林美学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西方园林艺术传统相互融合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差异摘要:景观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从中西方的园林发展史中来观望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不同点,主要从园林的文化、建筑、布局以及中西方在游览园林过程中的审美差异来突显出中西方园林各自的特点。
关键字:园林景观差异发展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
那么,什么是园林呢?园林是经过人力加工过的自然场景,是运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创建的人类生活的境域,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艺术品。
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摘自《风景园林设计》)然而,中西方园林景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差异。
现就以下几方面阐述。
一、中西方园林景观文化的差异1、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
2、自然观的差异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
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虽然一方面是基于人性的尺度,但与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
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
二、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中国园林建筑中深刻浸润着中国的艺术审美情趣。
苏州园林玲珑精致,咫尺之间变幻多重景观,譬如狮子林中的假山曲径,极尽曲折回环之能事。
园林中多处体现着虚实、区隔、藏露等,这些原则在中国山水画中都有体现。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
中国园林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宫殿的基座和普通房屋的墙则用夯土;西方园林建筑使用砖的技艺独步天下;欧洲园林建筑的材质则主要是石头。
东西方民族的文化与性格差异在园林建筑材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从整体上来看,西方园林建筑的一个特点是开放、轩敞、一览无余。
这与中国围墙文化的封闭、内敛、深藏不露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摘自《建筑十书》)三、中西方园林景观布局的差异西方园林可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
自然式的代表为英国自然式园林,其特点是原生态,朴素,大方;植物没有过多的人工修剪,配置多是自然的群落化,这与英国人悠闲、散漫的生活态度有关。
规则式的代表国家有法国和德国,法国的凡尔赛宫是典型的规则式园林,其特点是轴线清晰,分区多为几何形状,植物也多经修剪;给人以庄严、宏伟的感受。
德国为台地式园林,其风格与法国相仿,但德国多为山地地形,为了顺应地势的变化,遂形成了台地式园林。
在园林布局上,黑格尔曾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造成的。
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
(摘自《美学》)中式园林可被概括为自然写意山水园林,讲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其造景手段为造山、叠石、理水,在小环境里能感受到自然山水的韵味。
中式园林又可分为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
南方水多,风格清新淡雅,多为私家园林,代表有苏州网狮园、上海豫园。
北方多为皇家园林,雄伟大气,色彩艳丽,彰显皇家威严,代表有北京颐和园、故宫。
概括来说,在园林景观布局方面,中国园林是以含蓄、内敛、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
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
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中国园林基本上自然的、写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
四、中西方园林景观体现出的美学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中西园林景观的巨大差异,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源自大陆封闭安和的优越自然境况,而欧洲文明发源地的凯里特岛的孤立贫瘠,造成了西方人传统观念上向自然索取生存所需的天性,这种人文基因层面上的根源差异从而影响了园林景观的美学差异。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风格形态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中欧古典园林艺术由于地理环境、审美理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造园思想不同,两者在风格和形态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受儒、道、释的影响而崇尚自然,并在禅宗和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发展成为自然写意主义山水园的风格。
而以意大利园林、法国园林、英国园林为代表的欧洲古典园林有着共同的起源,其原型是古典世界的几何规则式园林。
1、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2、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
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是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3、形式美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
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
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意境”是中国园林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
中国园林作品常取富有诗情画意或是历史典故含义的名称,园林景观、建筑与装饰中的匾额、诗词书画作品相映生辉共同营造出具有文化品位的的审美意境。
富有中国特色的亭、台、楼、榭、轩、阁等古代建筑,假山、长廊,花墙、透窗,无不体现出特有的风格。
水中倒影、渔舟唱晚、古寺钟声、鸟唱蝉鸣、残荷夜雨,哪一个不是一幅写意的山水?4、理性美和感性美——欧洲思维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
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和欧洲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
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
自古就有诗画同源之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
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
(摘自《风景园林设计》)总之,中西方的园林在美学方面相互影响,有同有异。
西方园林追求物质形式的美、人工的美、几何布局的美、一览无余的美。
中国园林追求意韵的美、自然与人和谐的美、浪漫主义的美、抑扬迭宕的美。
如果把西方园林比作油画,那么可把中国园林比作山水画,中国园林比西方园林更加自然化。
综上所述,中西方园林景观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色为:1、自然古典的构架;2、扑朔迷离的庭院式组群;3、构景艺术、多彩丰富,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为基调;4、自然风景突出。
而西方园林的特色为:1、严格拘谨的几何结构;2、突出体积美;3、展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4、突出建筑之美;5、展现开阔的规则式宏伟特色。
西方园林所追求的是人工美,而中国园林则追求自然美;西方园林可以说是人化自然,而中国园林则是自然的拟人化;西方园林注重于形式美,中国园林则蕴含着意境美;西方园林给人以清晰、明确和秩序井然的感觉,中国园林则朦胧、含混;西方园林更接近于古典艺术类型,中国园林则充满浪漫色彩…….总之,中西园林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璀璨明珠,由于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的不同,走的是两条不同的发展轨迹,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西园林景观的交融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只有真正把握住中西园林的差异性,各取所长,才能掀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