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技术规范正文终审稿
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

编号:AQ-JS-02867(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idetracking drilling fluid construction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套管开窗侧钻是老油田盘活报废井,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侧钻井与常规石油钻井相比,有如下特点:1.辅助时间长,纯钻时间短;2.开窗后即进入深部地层,没有快速钻进;3.受钻井液泵功率及钻具内径影响,钻井液排量仅为常规钻机泵排量的l/3-1/4左右;4.一般采用31/2”钻杆施工,钻杆柔性大,限制了钻压、转盘转速的提高,机械钻速较低。
泥浆公司从2005年开始和原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进行侧钻井技术服务,到目前为止,在油区内共完成侧钻井180口。
公司通过近几年的现场施工,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大港油区的侧钻井钻井液技术措施二、施工技术措施2.1钻井液准备开窗前首先要进行钻井液准备,可以用2种方法:2.1.1配浆配方:清水+4-6%膨润土+0.5%纯碱循环系统按标准要求安装完毕后进行配浆作业,基浆配好并充分水化后按设计要求补充各类处理剂,把钻井液性能调整到设计范围之内(粘度应走设计上限,以便开窗时能有效携带铁屑)。
2.1.2倒运回收浆若现场不具备配浆条件,可从公司倒运回收浆。
泥浆上井后开启固控设备清除固相,使坂含和固相控制在设计要求之内,然后按补充各种处理剂,使钻井液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2.2开窗钻进2.2.1开窗时钻井液粘度应维持在设计上限,以便能有效携带铁屑,钻井液出口槽处应放一块强磁铁吸附铁屑。
钻井液技术规范(正文)-终审稿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液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钻井液技术是钻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钻探工程的成败和效益。
为提高钻井液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钻井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满足勘探开发需要,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钻井液设计,现场作业,油气储层保护,钻井液循环、固控和除气设备,泡沫钻井流体,井下复杂的预防和处理,钻井液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钻井液原材料和处理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钻井液资料管理等。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相关单位的钻井液技术管理。
第二章钻井液设计第一节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内容第四条钻井液设计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 以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及其它相关资料为基础,依据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和标准进行钻井液设计。
2. 钻井液设计应在分析影响钻探作业安全、质量和效益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钻井液技术措施。
主要有:地层岩性、地层应力、地层岩石理化性能、地层流体、地层压力剖面(孔隙压力、坍塌压力与破裂压力)、地温梯度等信息;储层保护要求;本区块或相邻区块已完成井的井下复杂情况和钻井液应用情况;地质目的和钻井工程对钻井液作业的要求;适用的钻井液新技术、新工艺;国家和施工地区有关环保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第五条钻井液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邻井复杂情况分析与本井复杂情况预测;分段钻井液类型及主要性能参数;分段钻井液基本配方、钻井液消耗量预测、配制与维护处理;储层保护对钻井液的要求;固控设备配置与使用要求;钻井液仪器、设备配置要求;分段钻井液材料计划及成本预测;井场应急材料和压井液储备要求;井下复杂情况的预防和处理;钻井液HSE管理要求。
第二节钻井液体系选择第六条钻井液体系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满足地质目的和钻井工程需要;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低毒低腐蚀性。
第七条不同地层钻井液类型选择1. 在表层钻进时,宜选用较高粘度和切力的钻井液。
钻井液现场技术服务管理规定

钻井液现场服务技术管理规定拟制人: xxxxxx审核人: xxxxxx批准人: xxxxxx钻井液技术服务公司2019.10.15钻井液现场服务技术管理规定1.钻井液主要技术指标总体要求1.1钻井液密度除满足平衡油、气层压力要求外,还要考虑平衡地层坍塌压力等异常地层压力的需要(在保持井眼稳定、安全钻进的前提下,钻井液密度宜采用低限;对高压水层、盐膏层等特殊复杂地层及塑性地层,钻井液密度宜采用高限)。
1.2低固相钻井液的劣质固相含量宜控制在2%(体积百分数)以内;钻井液含砂量宜控制在0.5%(体积百分数)以内;在储层井段钻进时,含砂量宜控制在0.2%(体积百分数)以内。
正常情况下,钻井液固相含量(非加重体系)应控制在8%(体积百分数)以内,般土含量控制在25—50g/l(特殊井、特殊体系除外)。
1.3在确保井眼清洁的前提下,宜选用较低的粘切值,钻速快导致环空当量密度增加时,宜适当提高钻井液粘度和动切力,在造斜段和水平段钻进时,宜保持钻井液较高的动切力和较高的低转速(3rpm和6rpm)读值;钻井液动切力与塑性粘度之比YP/PV:淡水体系一般控制在0.2-0.4Pa/mPa.s,盐水体系一般不得低于0.15Pa/mPa.s。
1.4泥饼摩擦系数不大于0.2,定向井、深井等根据单井钻井设计要求确定。
1.5在高渗透性砂泥岩地层、易水化坍塌泥岩地层采用水基钻井液钻进时,钻井液API滤失量宜控制在5mL以内;在水化膨胀率小、渗透性低、井壁稳定性好的非油气储层段采用水基钻井液钻进时,可根据井下情况适当放宽API滤失量。
1.6高温高压深井段施工中,在较稳定的非油气储层段钻进时,高温高压滤失量宜小于25mL;在井壁不稳定井段和油气储层段钻进时,高温高压滤失量宜控制在15mL以内。
1.7盐水体系含盐量(矿化度)应保证体系具有稳定性和高于油气层盐敏下临界值,一般滤液Cl- 浓度要大于6×104mg/l。
1.8不分散型钻井液的pH值宜控制在7.5~8.5;分散型钻井液的pH值宜控制在8~10;钙处理钻井液的pH值宜控制在9.5~11;硅酸盐钻井液的pH值宜控制在11以上;在含二氧化碳气体地层钻进时,钻井液的pH值宜控制在9.5以上,含硫化氢气体地层钻进时,钻井液的pH值宜控制在10~11。
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

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背景侧钻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在侧钻井钻进过程中,钻井液的使用对于保证钻井安全、提高钻速和延长钻头使用寿命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钻井液是关键的钻井工艺参数,它的施工质量和技术控制对钻井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保证钻井液的质量和技术控制。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侧钻井的钻井液施工,包括环空、侧钻液和水力传动系统中工作液的配制、检测和控制。
规范要求钻井液选择侧钻井中的钻井液可以采用低固相含量的聚合物水基泥浆或油基泥浆,也可以采用乳化泥浆或泡沫钻井液等。
钻井液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井筒质量、目的层性质、环保要求等综合考虑。
钻井液配制•钻井液配制应优先选用高品质的钻井液原料。
•配置前应先检查钻井液原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并根据地层性质、孔隙度和透水性等参数计算出钻井液的配方。
•配置时应按照指定的配合比例和施工工艺确保钻井液质量稳定和合格。
•在配制钻井液配方时,应根据同类地区同类地层的钻井液应用经验,合理调整。
•配置钻井液时,需严格按照配方比例配制,加料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配方要求加入各种材料。
钻井液检测•配制完钻井液后,应进行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包括钻井液密度、黏度、流变性、过滤性能、PH值、水硬度、沉积物等。
•在钻井过程中,应定期对钻井液进行抽样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确保钻井液质量稳定和合格。
•如果检测出钻井液质量问题,应根据质量问题及时调整配比或更换钻井液。
•在钻井液循环过程中,应设置循环系统,及时排除冲击脏污物。
钻井液控制•钻井液控制过程中,应按照事先制定的规定,确保钻井液的全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干扰、变质或者流失。
•钻井液施工控制过程中,应根据地层性质、孔隙类型及透水性等参数,合理地控制钻井液的密度、粘度、pH值等技术参数。
•钻井液循环过程中,应确保对钻井液的加药加水比例控制、调整与记录正确无误。
•在钻完一口井后,在清井前必须彻底清洗井壁,确保井壁的清洁度达到有测试的要求。
2024年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

2024年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定根据《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安全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旨在规范和指导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环保。
第二条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是指采用特定的钻井液配方和施工参数,实现侧钻井施工的过程,包括液相控制、固相控制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等。
第三条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
钻井液配方、施工参数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第二章钻井液配方第四条钻井液配方应根据井型特点、地层情况和工程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保证钻井液的性能和稳定性。
第五条钻井液配方应满足以下要求:(一)具有较好的泥浆膨润性和滤液控制能力,保证地层稳定性;(二)具有适当的硬度和粘度,满足特定的钻井要求;(三)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冷却性能,减少钻头磨损;(四)具有较强的抑制和凝胶控制能力,防止井漏和控制钻井过程中的事故风险;(五)能够快速和有效地清除井孔中的渣浆、砂屑和废弃物;(六)适应井底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保持钻井液的稳定性和性能。
第六条钻井液配方应选用适当的基础液和添料,同时进行必要的调配和稀释,保证钻井液满足施工要求。
第七条钻井液的配方应记录并保留,以备后续参考。
第三章施工参数第八条施工参数是指钻井液的操作参数和流动性能等,用于实现钻井液的循环和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施工参数应根据具体井型、地层性质和工程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十条施工参数的调整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一条施工参数的调整应谨慎进行,避免对井口产生不良影响。
第十二条施工参数调整应记录并保留,以备后续参考。
第四章环境保护措施第十三条钻井液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生态。
第十四条钻井液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废弃物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和处理,确保排放达标。
第十五条钻井液施工过程中应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钻井液与完井液》投稿须知

尊敬的作者:您好。
来稿收到。
为了您的稿件能尽快发表,也为了保证稿件的发表质量,请您耐心阅读以下投稿须知。
投稿须知《钻井液与完井液》创刊于1983年,目前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石油文摘》、《中国石油文摘》、“El EnCompass”、“Bibliographic Databases”、“SCOPUS”、《哥白尼索引》(I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同时为河北省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期刊。
《钻井液与完井液》的报道内容包括钻井液、完井液、固井液、射孔液、压井液、修井液、酸化液、压裂液等方面的科研生产新成果、新技术、新进展、新经验、新观点和国内外科技简讯及市场动态等。
栏目设置有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专论、经验交流、动态与简讯。
读者遍及石油、地质、煤炭、化工、水电、冶金等行业。
欢迎投稿,来稿请注意以下事项:(1)来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篇幅一般不超过8000字。
论文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8个)、正文、参考文献。
(2)稿件内容若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项目的研究成果,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注明该项目名称及批准号,本刊将考虑优先发表。
对具有实用性的论文,若作者能提供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的证明材料,本刊也会考虑优先发表。
(3)稿件涉及的项目是否获奖,如果获奖,请将获奖证书的复印件传真给我们。
传真:0317-272 5487。
(4)作者署名一般不超过5人,未做实际工作的不挂名,仅做辅助性工作的可在文末致谢。
请注明每位作者的单位全称(一般应到室一级或系一级)、地址及第一作者的简介(包括姓名、职称、出生年、最后学历、工作单位、从事专业,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等)。
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2篇)

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第一节概述1.1 目的和依据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定了侧钻井钻井液施工的基本要求、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控制要点,以确保侧钻井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提高井筒建设质量和安全性能。
1.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适用于侧钻井钻井液施工工作。
第二节施工要求2.1 钻井液性能要求2.1.1 密度要求侧钻井钻井液的密度应根据井深、地层情况、井壁稳定性等因素确定,合理控制钻井液密度,以确保井下正常钻进作业。
2.1.2 粘度要求侧钻井钻井液的粘度应根据井深、井壁稳定性、钻进速度等因素确定,合理控制钻井液粘度,以保持钻具和井壁之间的良好润滑效果。
2.1.3 pH值要求侧钻井钻井液的pH值应在合理范围内,一般要求pH值在7~9之间。
2.1.4 氧化还原电位要求侧钻井钻井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应在合理范围内,一般要求氧化还原电位在-200~200mV之间。
2.2 钻井液组分要求2.2.1 钻井液基础组分侧钻井钻井液的基础组分包括水、泡沫剂、碱性物质、消泡剂等,应根据井深、井壁稳定性、地层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比。
2.2.2 钻井液助剂侧钻井钻井液的助剂包括润滑剂、减摩剂、分散剂等,应根据井壁稳定性、钻进速度、泡沫稳定性等因素进行添加。
2.2.3 钻井液饱和度控制侧钻井钻井液的饱和度应根据地层情况、井深、井壁稳定性等因素进行控制,以保持井壁的稳定性和钻进速度。
2.3 施工工艺要求2.3.1 钻井液调配侧钻井钻井液的调配应在专门的液体调配区进行,按照实施方案进行调配,确保调配过程的安全性和调配质量。
2.3.2 钻井液循环侧钻井钻井液的循环应按照井下工艺要求进行,包括钻井液循环泵的选择、排出泥浆的排出系统、钻井液输送管道的布设等。
2.3.3 钻井液监测侧钻井钻井液的监测应定期进行,包括密度、粘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3.4 钻井液处理侧钻井钻井液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液,应及时进行处理,包括固液分离、沉淀、过滤、造浆等过程。
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

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
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钻井液基本要求:钻井液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压力控制性和环境友好性,同时要符合地质条件和钻井工艺的要求。
2. 钻井液成分和性质:详细列举了钻井液的成分和性质要求,包括稀释剂、增稠剂、过滤剂、护壁剂等的性质要求和使用方法。
3. 钻井液性能要求:包括密度、流变性能、泥浆性质、抗塌性、压力控制性,以及泥浆的过滤、悬浮和润滑性等方面的要求。
4. 钻井液处理和循环系统:描述了钻井液处理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要求,包括钻井液的循环、处理、回收和重利用等。
5. 钻井液性能控制和调整:包括钻井液性能的监测和调整方法,以及钻井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措施。
6. 钻井液环保要求:针对钻井液对环境的影响,规定了钻井液处理和排放的环保要求和措施。
7. 钻井液质量控制:规定了钻井液质量的控制方法和标准,包括对钻井液样品的采集、检测和评价等。
8. 钻井液应急处理:规定了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和方法。
总之,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是为了保证钻井液的性能和质量,确保侧钻井的施工顺利进行,同时保护环境和保障作业安全。
这一技术规范涵盖了钻井液的成分、性质、处理、控制和环保要求,以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液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钻井液技术是钻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钻探工程的成败和效益。
为提高钻井液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钻井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满足勘探开发需要,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钻井液设计,现场作业,油气储层保护,钻井液循环、固控和除气设备,泡沫钻井流体,井下复杂的预防和处理,钻井液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钻井液原材料和处理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钻井液资料管理等。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相关单位的钻井液技术管理。
第二章钻井液设计第一节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内容第四条钻井液设计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以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及其它相关资料为基础,依据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和标准进行钻井液设计。
2. 钻井液设计应在分析影响钻探作业安全、质量和效益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钻井液技术措施。
主要有:地层岩性、地层应力、地层岩石理化性能、地层流体、地层压力剖面(孔隙压力、坍塌压力与破裂压力)、地温梯度等信息;储层保护要求;本区块或相邻区块已完成井的井下复杂情况和钻井液应用情况;地质目的和钻井工程对钻井液作业的要求;适用的钻井液新技术、新工艺;国家和施工地区有关环保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第五条钻井液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邻井复杂情况分析与本井复杂情况预测;分段钻井液类型及主要性能参数;分段钻井液基本配方、钻井液消耗量预测、配制与维护处理;储层保护对钻井液的要求;固控设备配置与使用要求;钻井液仪器、设备配置要求;分段钻井液材料计划及成本预测;井场应急材料和压井液储备要求;井下复杂情况的预防和处理;钻井液HSE管理要求。
第二节钻井液体系选择第六条钻井液体系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满足地质目的和钻井工程需要;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低毒低腐蚀性。
第七条不同地层钻井液类型选择1. 在表层钻进时,宜选用较高粘度和切力的钻井液。
2. 在砂泥岩地层钻进时,宜选用低固相或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在易水化膨胀坍塌的泥页岩地层钻进时,宜选用钾盐聚合物等具有较强抑制性的钻井液。
3. 在地层破裂压力较低的易漏地层钻进时,宜选用充气、泡沫、水包油等密度较低的钻井液;在不含硫和二氧化碳的易漏地层钻进时,也可采用气体钻井。
4. 在大段含盐、膏地层钻进时,根据地层含盐量和井底温度情况,宜选用过饱和、饱和或欠饱和盐水聚合物等钻井液,也可选用油基钻井液。
5. 在高温高压深井段钻进时,宜选用以磺化类抗高温处理剂为主处理剂的抗高温、固相容量大的水基钻井液,也可选用油基钻井液。
6. 在储层钻进时,宜选用强抑制性聚合物钻井液、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或油基钻井液等,并严格控制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
第三节钻井液性能设计项目第八条水基钻井液性能参数设计应包含下表所列项目。
表1 水基钻井液设计性能参数项目表注:“√”为必选内容,“—”为可选内容。
第九条油基钻井液性能参数设计应包含下表所列项目。
表2 油基钻井液设计性能参数项目表注:“√”为必选内容,“—”为可选内容。
第四节水基钻井液主要性能参数设计第十条密度1.钻井液密度设计应以裸眼井段地层最高孔隙压力为基准,再增加一个安全附加值。
油井附加值:~0.1g/cm3或~;气井附加值:~0.15g/cm3或~。
2.在保持井眼稳定、安全钻进的前提下,钻井液密度的安全附加值宜采用低限;对高压水层、盐膏层等特殊复杂地层及塑性地层,宜采用密度附加值高限。
3.在塑性地层钻进时,依据上覆岩层压力值,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
第十一条抑制性根据地层理化特性确定钻井液类型,以钻井液抑制性室内评价结果为依据,确定钻井液配方中钻井液抑制剂种类和加量。
水基钻井液抑制性评价推荐方法见附录1。
第十二条流变性1.根据钻井液体系、环空返速、地层岩性以及钻速等因素,确定钻井液粘度和动切力。
2.在确保井眼清洁的前提下,宜选用较低的粘切值。
3.钻速快导致环空当量密度增加时,宜适当提高钻井液粘度和动切力。
4. 在造斜段和水平段钻进时,宜保持钻井液较高的动切力和较高的低转速(3rpm和6rpm)读值。
第十三条滤失量1.从地层岩性、地层稳定性、钻井液抑制性以及是否为储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控制钻井液的滤失量。
2.在高渗透性砂泥岩地层、易水化坍塌泥岩地层采用水基钻井液钻进时,钻井液API滤失量宜控制在5mL以内。
3.在水化膨胀率小、渗透性低、井壁稳定性好的非油气储层段采用水基钻井液钻进时,可根据井下情况适当放宽API滤失量。
4.高温高压深井段施工中,在较稳定的非油气储层段钻进时,高温高压滤失量宜小于25mL;在井壁不稳定井段和油气储层段钻进时,高温高压滤失量宜控制在15mL以内。
5.在非油气储层段采用强抑制性钻井液钻进时,可根据井下情况适当放宽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
第十四条固相含量1. 应最大限度地降低钻井液劣质固相含量。
低固相钻井液的劣质固相含量宜控制在2%(体积百分数)以内;钻井液含砂量宜控制在%(体积百分数)以内。
2. 在储层井段钻进时,含砂量宜控制在%(体积百分数)以内。
第十五条碱度1.不分散型钻井液的pH值宜控制在~;分散型钻井液的pH 值宜控制在8~10;钙处理钻井液的pH值宜控制在~11;硅酸盐钻井液的pH值宜控制在11以上。
2. 在含二氧化碳气体地层钻进时,钻井液的pH值宜控制在以上,含硫化氢气体地层钻进时,钻井液的pH值宜控制在10~11。
3. 水基钻井液滤液酚酞碱度(P f)宜控制在~。
饱和盐水钻井液滤液酚酞碱度(P f)宜控制在1mL;海水钻井液滤液酚酞碱度(P f)宜控制在~。
深井抗高温钻井液滤液甲基橙碱度(M f)与滤液酚酞碱度之比值(M f/P f)宜控制在3以内,不宜超过5。
第十六条水基钻井液抗盐、钙(镁)污染与抗温能力1. 在含盐、膏地层和存在高压盐水地层钻进时,应根据钻井液抗盐、钙(镁)污染能力评价结果,作为确定钻井液类型和配方的主要依据。
2.在高温高压深井段钻进时,应根据钻井液抗温能力评价结果,作为确定钻井液类型和配方的主要依据。
3.水基钻井液抑制性、抗盐、钙(镁)污染与抗温能力评价推荐方法详见附录1。
第五节油基钻井液基油选择和主要性能参数设计第十七条基油的选择1. 宜选择芳香烃含量较低、粘度适中的矿物油作基油,如柴油、白油等。
2. 选用柴油作基油时,闪点和燃点应分别在82℃和93℃以上,苯胺点应在60℃以上。
第十八条油水比选择应综合考虑钻井液保护储层要求和成本因素,选择合理的油基钻井液油水比或全油基钻井液。
第十九条水相活度控制1. 油包水乳化钻井液宜使用盐水作为内相,调节钻井液水相活度与地层水活度相当。
2. 根据钻井液水相活度控制要求、各类盐调节水活度能力以及所需盐类的供应情况等因素选择盐的类型和浓度。
饱和氯化钠盐水可控制最低的水相活度为以下;饱和氯化钙盐水可控制最低的水相活度在以下。
第二十条破乳电压1. 油基钻井液破乳电压是乳化体系稳定性的重要参考指标,破乳电压越高,乳状液越稳定。
2. 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破乳电压应在400v以上,含水量小于3%的全油基钻井液破乳电压应在2000v以上。
第二十一条密度按照本规范第十条执行。
第六节油气层保护设计第二十二条保护油气层设计的依据主要有:储层岩石矿物组成和含量;主要储集空间特征(储层岩石胶结类型、孔隙连通特性,孔喉大小、形态与分布,裂隙发育程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储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地应力、地层温度以及地层水分析数据,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应力敏感性等评价数据。
第二十三条根据油气储层的不同特点和完井方式,采取合理的储层保护技术措施。
第二十四条储层保护材料和加重材料应尽可能选用可酸溶、油溶或采用其它方式可解堵的材料。
第二十五条储层钻进时,应尽量降低钻井液固相含量,严格控制钻井液滤失量和,改善泥饼质量。
API滤失量宜小于5mL,高温高压滤失量宜小于15mL。
第二十六条钻井液碱度、滤液矿化度和溶解离子类型应与地层具有较好的配伍性,避免造成储层碱敏、盐敏和产生盐垢损害。
第二十七条按照SY/T 6540《钻井液完井液损害油层室内评价方法》进行钻完井液储层损害室内评价。
第七节钻井液原材料和处理剂第二十八条钻井液原材料和处理剂应具有符合通用规范要求的技术文件(Specifications)和安全技术文件(MSDS)。
第二十九条钻井液原材料和处理剂应满足地质录井的特殊要求。
第三十条作业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有毒、有害材料不应设计使用。
第三十一条在满足作业需要前提下,应选用性价比较高的钻井液原材料和处理剂。
第八节钻井液设计的管理第三十二条钻井液设计应由具有相应钻井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审批应参照中油工程字【2006】274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井控工作的实施意见》中的相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三条钻井液作业应严格按设计执行。
第三十四条需变更钻井液设计时,应按原设计审批程序办理设计修改或制定补充设计。
第三章钻井液现场作业第一节施工准备第三十五条钻井液现场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岗位资格,熟悉施工井地质设计与钻井工程设计,掌握钻井液设计,并向其它现场作业人员进行钻井液技术交底。
第三十六条钻井液循环系统、固控和除气设备应按SY/T 6223《》的相关要求进行配备和安装。
第三十七条钻井液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的配置和钻井液性能检测应按照GB/T 16783《钻井液现场测试》的相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八条钻井液原材料和处理剂应按时到位,分类摆放,标示清楚,具有腐蚀性等对人体有害的处理剂要有标识,现场储放应满足“防雨、防潮、防晒、防冻”要求。
第二节预水化膨润土浆与处理剂胶液配制第三十九条分析作业现场钻井液用水矿化度,根据需要在配浆、配液前对钻井液用水进行软化处理。
第四十条预水化膨润土浆的配制1. 在专用配浆罐中加入60~80%(体积百分数)水。
2. 按配方要求向配浆罐中依次加入所需烧碱、纯碱,搅拌溶解15分钟后,使用剪切泵加入所需膨润土粉。
3. 配制完成后应持续搅拌水化16h以上。
预水化膨润土浆粘度宜控制在120s以上。
第四十一条钻井液处理剂胶液的配制1. 在处理剂胶液配制罐中加入80~90%(体积百分数)水。
2. 使用剪切泵均匀加入计算量的处理剂,保持搅拌直到充分水化溶解。
第三节淡水钻井液配制第四十二条按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方法,分别配好预水化膨润土浆和钻井液处理剂胶液,按配方混合并搅拌循环均匀。
第四十三条检测钻井液性能,根据需要补充预水化膨润土浆和钻井液处理剂胶液,调整钻井液性能至设计范围内。
第四节盐水钻井液配制第四十四条配制方法之一1. 按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方法,准备好预水化膨润土浆(或在用钻井液)和钻井液处理剂胶液,将预水化膨润土浆(或在用钻井液)与配制的处理剂胶液按配方混合,搅拌均匀,保持钻井液膨润土含量(MBT值)在设计低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