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染色体病
分子生物学第二章-染色体,染色质和核小体-chromosomes, chromatin, and t

• 许多复杂性相近的生物体其基因组大小却 显著不同:小麦基因组是水稻基因组的40 倍
• 基因的数目而不是基因组的大小与生物体 的复杂性更密切相关
– Gene number(基因数目): the number of genes included in a genome
➢Gene density(基因密度): the average number of genes per Mb of genomic DNA
Each DNA and its associated proteins is called a chromosome(染色体)
The importance of packing of DNA into chromosomes
(DNA包装为染色体的重要功能)
➢ Chromosome is a compact form of the DNA that readily fits inside the cell (染色体是DNA的紧密结构,更适合存在于细胞中)
Proteins in chromosome (1)
Half of the molecular mass of eukaryotic chromosome is protein
➢In eukaryotic cells a given region of DNA with its associated proteins is called chromatin(染色质)
• 每个细胞中可以有多个完整拷贝的质粒存在
• 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是二倍体(diploid), 一个染色体有两个拷贝
• 多倍体真核细胞(polyploid): 细胞中每 条染色体都超过两个拷贝
• 巨核细胞:特化的多倍体细胞,每条染 色体有128个拷贝,通过多倍体形式维持 高水平新陈代谢,以生产大量的血小板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分章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遗传性疾病(genetic disease):简称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2、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大多数是遗传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畸形。
3、家族性疾病:是指某些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同患一种疾病。
【简答题】遗传病的特征及分类(1)特征:①垂直遗传②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遗传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的主要特征。
③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发生的遗传物质改变才能遗传,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并不能向后代传递。
④遗传病常有家族性聚集现象。
(2)分类:(一)单基因病:由染色体上某一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导致的疾病。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X连锁隐性遗传病④X连锁显性遗传病⑤Y连锁遗传病⑥线粒体遗传病(二)多基因病:由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
(三)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所致的疾病。
(四)体细胞遗传病: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
第二章基因【名词解释】1、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有功能的多肽链或者RNA分子所必需的一段完整的DNA序列。
2、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结构基因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编码顺序在DNA分子中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顺序分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因此称为断裂基因。
3、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4、外显子(exon):编码顺序称为外显子5、内含子(intron):非编码顺序称为内含子6、多基因家族(mumlti gene family):指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
7、假基因(pseudo gene):基因序列与具有编码功能的类α和类β珠蛋白基因序列类似,因为不能编码蛋白质,所以称为假基因。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交叉互换发生在任意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同一时期C.对人类而言,含有46条染色体的细胞可能含有92条或0条染色单体D.在玉米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玉米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A、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错误;B、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MⅡ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MⅠ后期,B错误;C、对人类而言,含有46条染色体的细胞,如果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可能含有92条染色单体,如果处于MⅡ后期,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C正确;D、在玉米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玉米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在M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D错误。
故选C。
小提示:2、雄蝗虫染色体较大且数目相对较少(2n=23,性染色体组成为XO),将雄蝗虫精巢中正常分裂的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细胞中观察到的染色体数是23条,则该细胞中一定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若细胞中观察到的染色体数是46条,则该细胞中一定含有两条X染色体C.若观察到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的染色体条数一定是11或12D.若细胞中观察不到X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一定是减数分裂答案:C分析:雄蝗虫精巢中的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经过有丝分裂实现精原细胞的增殖过程,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雄蝗虫只有一条 X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时只能形成11个四分体,其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额时期应该我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汇总大全(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汇总大全单选题1、家蝇Y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
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
M、m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对黑色基因m为完全显性。
如图所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F1,从F1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F n。
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F1至F 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B.各代均无基因型为MM的个体C.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D.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答案:D分析: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据图可知,s基因位于M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之间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含有M的个体同时含有s基因,即雄性个体均表现为灰色,雌性个体不会含有M,只含有m,故表现为黑色,因此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A正确;B、含有M s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雄性,基因型为M s M s的个体需要亲本均含有M s基因,而两个雄性个体不能杂交,B正确;C、亲本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mX,雄性亲本产生的配子为XM s、M s0 .Xm、m0,子一代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雄性个体为1/3XXY’(XXMsm)、1/3XY’(XM s m),雌蝇个体为1/3XXmm,把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分开考虑,只考虑性染色体,子一代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3/4X、1/40,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含有X,子二代中3/4XX、1/4X0;只考虑常染色体,子二代中1/2M s m、1/2mm,1/8mmX0致死,XXmm表现为雌性,所占比例为3/7,雄性个体3/7XXY’(XXM s m)、1/7XY’(XM s m),即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由1/2降到1/4,逐代降低,雌性个体所占比例由1/3变为3/7,逐代升高,C正确,D错误。
唐氏综合症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染色体病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细胞向内凹陷,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细胞
唐氏综合症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染 色体病
变形
精细胞变形后,形成精子
(精子的头部含有细胞核,尾 部很长,能游动)
唐氏综合症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染 色体病
精子的形成过程
唐氏综合症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染 色体病
染色体数目减半
唐氏综合症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染 色体病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无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散乱分布
唐氏综合症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染 色体病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无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唐氏综合症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染 色体病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着丝粒一分为二 染色体暂时加倍
A32,32,64,32,16 B16,16,32,16,8 C32,32,32,16, 8 D16,16,16,16,16
8、人的卵细胞内有23条染色体,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 一次分裂前期生成的四分体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染 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依次是( )
A46,46,23 B23,46,0 C46,46,23 D23,46,92
唐氏综合症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染 色体病
9、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最重要的区别是( ) A前者只在生殖腺中进行,后者在全身都进行。 B前者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后 者子细胞中染色体体数目未变。 C前者产生四个子细胞,后者只产生两个。 D前者产生生殖细胞,后者产生体细胞。
唐氏综合症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染 色体病
唐氏综合症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染 色体病
间期 减Ⅰ前期 联会 四分体
减 数
减Ⅰ
第二章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参考答案)

第二讲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13级临床1-10班、麻醉)考试说明:一、单项选择题1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显带技术是( )Q带G带高分辨显带FISH R带2定义一个特定染色体的带时,下列______是不必要的染色体号臂的符号区的序号带的序号染色体所属组号3染色体长臂紧靠着丝粒的带描述为()Q11 P11 q11 p11 q004关于X染色体长臂2区7带3亚带1次亚带的描述,正确的是()Xq5嵌合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卵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错误配对卵裂过程中发生了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丢失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不分离卵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或丢失6某一个体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比二倍体多了3条,称为( )亚二倍体超二倍体多倍体嵌合体三倍体7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三个细胞系,这种情况称为( )多倍体非整倍体嵌合体三倍体三体型8如果在某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可形成( )单倍体三倍体单体型三体型部分三体型9四倍体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双雌受精双雄受精核内复制不等交换染色体不分离1046/47/45三种细胞系组成的嵌合型个体产生的原因为()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不分离减数分裂后期Ⅱ染色体不分离有丝分裂染色体丢失第一次卵裂染色体不分离第二次或之后卵裂染色体不分离11嵌合体的产生通常发生在()阶段第一次减数分裂第二次减数分裂受精卵有丝分裂初级卵母细胞有丝分裂次级卵母细胞有丝分裂12单体型个体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23 24 45 46 4713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第一次卵裂,则形成的嵌合体具有的细胞系的理论数目是()1个2个3个4个3个或4个14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得越晚()正常二倍体细胞系的比例越小异常细胞系的比例越大个体病情越重形成的嵌合体细胞系种类越多正常二倍体细胞系的比例越大15( )的发生频率有随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倾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着色性干皮病Down综合征猫叫样综合征WAGR综合征16染色体数目发生非整倍性改变的可能机制是( )染色体断裂染色体易位染色体倒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分离染色体发生核内复制17染色体不分离( )只是指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只是指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只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指姐妹染色单体或同源染色体不分离18*人类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如果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而第二次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形成( )一个异常性细胞两个异常性细胞三个异常性细胞四个异常性细胞正常的性细胞19含有三个细胞系的嵌合体可能是由于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的( )减数分裂中第一次有丝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减数分裂中第二次有丝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受精卵第一次卵裂时染色体不分离受精卵第二次卵裂之后染色体不分离受精卵第二次卵裂之后染色体丢失20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是()产生(n+1)和(n-1)两种类型的配子只产(n+1)型的配子只产生(n-1)型的配子产生的配子均正常产生n、(n+1)和(n-1)三种类型的配子21第一次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是()产生(n+1)和(n-1)两种类型的配子只产生(n+1)配子只产生(n-1)配子产生的配子均正常产生n、(n+1)和(n-1)三种类型的配子22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第二次卵裂,则形成的嵌合体理论上具有的细胞系数目是()1个2个3个4个3个或4个23减数分裂时某号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是()产生(n+1)和(n-1)两种类型的配子只产生(n-1)型的配子只产生(n+1)型的配子产生的配子都是正常的产生n、(n+1)和(n -1)三种类型的配子2446,XX,t(2;5)(q21;q31)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生育表型正常后代的概率是()1/2 1/4 1/8 1/9 1/1825倒位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生育表型正常后代的概率是()1/2 1/3 1/4 1/6 026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44 45 46 47 482713q21q平衡易位携带者和正常人婚配的后代可能的表型是()正常、三体(1种)、流产正常、三体(2种)、流产三体(1种)、正常三体(2种)、正常全部流产2815q21q平衡易位携带者和正常人婚配的后代可能的表型是()正常、三体、流产正常、三体正常、流产三体、流产全部流产2921q21q平衡易位携带者和正常人婚配的后代可能的表型是()正常、三体、流产全部流产三体、正常三体、流产三体30以下哪种染色体畸变会使细胞在分裂时形成四射体()相互易位等臂染色体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中间缺失31由于一条染色体长、短臂末端同时丢失,两断端粘合形成的染色体称为()同源性染色体环状染色体等臂染色体衍生染色体中期染色体32由于着丝粒分裂异常可以导致( )畸变。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 伴性遗传

• 1.提示: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 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 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 2.提示: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 病基因尽管都位于X染色体上,但红绿色
• (二)资料分析 • 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2.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 一、伴性遗传 • 1.特点:________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 遗传与________相关联。 • 2.常见实例 • (1) 人 类 遗 传 病 : 人 的 ________ 、 ____________和血友病等。 • (2)果蝇:____________。 •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 • 1.人类红绿色盲症 • (1)基因的位置:________上。
• 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 1.鸡的性别决定 •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________的 (ZW)。 •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________的 (ZZ)。 •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 性。图例如下:
• • • • • • • • • •
答案:一、1.性染色体 性别 2.(1)红绿色盲 抗维生素D佝偻病 (2)眼色遗传 二、1.(1)性染色体(x) (2)XBXB XBXb XBY 色盲 色盲 (3)①多于 ②交叉 ③儿子 2.(1)性染色体(x) (2)①XDXD XDXd ②XDY (3)①多于 ②世代连续性 ③女儿 三、1.(1)异型 同型
• [解析] 按题意,因雌鼠中基因都成对存 在,一个基因突变发性状就发生改变,故 发生的是显性突变a→A。假设基因在X染 色体上,分别考虑A、B、C、D项后代雌 雄个体的表现型,以A项为例, XaXa×XAY→XAxa( 雌 性 都 是 突 变 型 ) 、 XaY(雄性都是野生型);如果后代的表现 型雌雄个体无差异,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 色体上,故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可作出判断。 • [答案] A
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一节 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教案(1)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

第一节染色体通过配子传给子代〔1〕该部分内容是必修二的第二章节,是整个必修二部分的重点及难点部分,大多数学生不容易掌握减数分裂及与有丝分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需要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染色体是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对于解释孟德尔定律以及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有着重要意义。
本节教材在认识染色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染色体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解释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对识别染色体的意义2.说出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特征和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1.教学重点:染色体和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受精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的概念PPT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的活动1通过PPT进行孟德尔遗传定律内容的回顾,及提出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遗传因子呢?“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有性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结合有什么关系呢?学的活动1分析、记录教师活动2提问:还记得细胞增殖的方式和高等生物增殖的方式吗?学生活动2 自己可以分析,回答教师活动3那我们怎么回答这两个问题呢?1. 两性生殖细胞如何产生?2.两者如何形成一个新个体学的活动3回答: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的活动4那什么是减数分裂呢?1.什么生物可以进行减数分裂?2.在什么时期发生?3.特点是什么?4.结果会是什么呢?学的活动4观察、记录指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通过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
教的活动5你能根据减数分裂的概念,说出与减数分裂密切相关的结构或物质吗?引入染色体的相关内容学的活动5分析、回答教的活动6介绍染色体的组成、形态、数目、类型及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为讲解减数分裂打下基础。
学的活动6观察、回答、记录教的活动7提出问题:现在生殖细胞形成后,如何成为新个体呢?然后染色体的数目会怎么样?学的活动7根据提示进行回答图示介绍受精作用一起分析解答教的活动9为什么进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其意义是什么?学的活动9 共同分析解答教师活动10通过科学家一步步的研究和观察,那减数分裂时如何进行的呢?主要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减数分裂的动态图,你能描述减数分裂的过程吗?学生活动10自己可以分析,回答教师活动11减数分裂的主要行为变化是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改变,我们来根据你所看到的过程,分布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infant with Down syndrome,
illustrating typical features of this
disorder: upslanting palpebral fissures,
redundant skin of the inner eyelid
(epicanthic fold), protruding tongue, and low nasal bridge
为最常见的缺失综合征,其发病率估计为 1:50000,女性多于男性。
猫叫综合症-典型核型
猫叫综合症-临床表现
哭声似猫叫,故得名; 面部表情似很机灵,但实则智力低下非
常严重(智商常低于20),发育迟滞也 很明显; 常见的临床表现还有:小头、满月脸、 眼裂过宽、内眦赘皮、下颌小且后缩; 约20%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室 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进行基因定位或检查染色体畸变
一、基因定位
1. TCP11 基因的结构示意图
外显子1 2 3 4 5 6 7 8
9
荧光原位杂交步骤
1. 用长PCR扩增的一个8.7kb的基因组片段 用作杂交探针, 引物为f1和r1;
2. 用缺口翻译方法将生物素-16-dUTP掺入 到上述方法所制备的探针中。将该探针 与变性的人中期染色体杂交;
表2-3 56 952名新生儿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表2-4 我国新生儿染色体异常人数的估算
2226例先天畸形与染色体病关系的研究
梁黎 郑兴宝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3
采用常规染色体显带方法,对1980年1月至 1998年12月本院就诊、有先天畸形的2226例患 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唐氏综合征的预防、治疗、预后
35岁以上的孕妇作羊水产前诊断; 已有患儿的双亲染色体检查以排除易位携 带者或嵌合体; 已证明双亲之一为携带者时,胎儿行选择 性流产; 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加强训练,发展生 活自理能力。
<二> 常染色体单体及部分单体综合征
猫叫综合征(Cri Du Chat Syndrome,5p-综合征)
根据国外资料,如果一般人出生时的母亲 年龄平均28.2岁,则本病患儿母亲平均 年龄为34.4岁,如母龄20岁后为1:2000, 35岁后为1:300,40岁后为1:100,45 岁后升至1:50。
21-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
多器官异常,体征多样,精神发育迟滞, 典型的痴呆面容。
1.颅面部畸形:
眼距过宽,内眦赘皮明显,常有斜视,虹膜时 有白斑点,常见晶状体混浊; 嘴小唇厚,舌大外伸(伸舌样痴呆); 耳小,耳位低,耳廓畸形,颈背部短而宽,有 多余的皮肤。 2.智力低下:是本病最突出最严重的表现,但其 程度在各患者不完全相同,智商通常在25-50 之间,高于50的很少。行为、动作倾向于定型 化,抽象思维能力受损最大。
21-三体综合征--实验室检查
1.SOD-1活性升高50%,该酶基因定位21q22, 即具有基因剂量效应。
2.患者对阿托品特别敏感,患者乙酰胆碱 缺陷或许可以解释智力低下、应变力差、 便秘等症状
3.免疫功能失调-淋巴细胞和丙球蛋白减少 (患儿易感染的原因)。
唐氏综合征的典型核型-3条21号染色体
染色体畸变综合征(续)
3. 染色体的多态性或异态性(polymorphism , heteromorphism): 通常不伴有异常表型, 故不称为染色体畸变综合征。
4. 染色体畸变综合征见于:0.5%-0.7%的活 产婴儿; 7.5%的 胎儿; 50%的自发流产儿。
一、染色体畸变综合征的分类
按畸变所涉及的染色体分为: 常染色体综合症、性染色体综合症
亲代平衡易位携带者再生出
不平衡易位患儿的机率
易位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先证者 亲代携带者
母
父
平衡的相互易位 不平衡 15
7
平衡的相互易位 平 衡
极微
D/G罗氏易位 不平衡 15 1-5
D/G罗氏易位 平 衡
极微
D/D罗式易位 平衡或
极微
不平衡
很小
染色体畸变综合征
1. 概念:指由于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由于 它通常伴有多器官系统的异常,故称为综合征。 常伴发育畸形、智力低下,致流产与不育等。
2. 通常,如果没有染色体物质明显增多或减少, 如一些染色体重排(平衡易位、倒位)就不一定 引起表型异常。
(平衡易位、倒位一定不引起表型异常吗?No)
根据平衡易位进行定位克隆举例
A new gene involved in X-linked mental retardation identified by analysis of an X;2 balanced translocation. Nat Genet. 2000 Feb;24(2):167-70. Disruption of a novel MFS transporter gene, DIRC2, by a familial renal cell carcinoma-associated t(2;3)(q35;q21). Hum Mol Genet 2002 Mar 15;11(6):641-9. The translocation t(8;16)(p11;p13) of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fuses a putative acetyltransferase to the CREBbinding protein. Nat Genet. 1996 Sep;14(1):33-41. Positional cloning of the hereditary renal carcinoma 3;8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breakpoint.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93 Sep 15;90(18):8509-13.
2. 加入秋水仙胺(有丝分裂阻断剂),使细胞分裂 停留在中期,继续培养2-4小时;
3. 细胞收获:包括 A. 低渗液处理使膜破裂,染色体分散; B. 固定(通常甲醇-冰醋酸3:1)使染色体形态固定, 避免边沿不清,呈毛刷状; C. 空气干燥,染色或进行显带处理,观察。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
DYZ1+, SRY+)
2. 45,X,psu dic(22;Y)(q13;q12). Ish (DYZ3+,DYZ1+, SRY+) [8]/45,X[2]
四. 常染色体异常综合征
<一>三体综合征
先天愚型:英国医生Langdon Down 首先
描述,故称为 Down氏综合征 (Down syndrome)。
A 7-year-old girl with Down syndrome, illustrating
upslanting palpebral fissures, redundant
skin of the inner eyelid (epicanthic fold), and low nasal
bridge.
21-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续)
2.皮纹:尺侧萁形纹较多,手掌缘线(通贯掌) 3.肌张力低下; 4.内脏器官的畸形: 约1/2以上的患者有先天性
心脏病,主要是室间隔缺损、房室道连通和动 脉导管未闭; 偶见消化道的畸形如十二指肠的狭窄、巨结肠、 直肠脱垂及肛门闭锁等。 5.生育能力的损害:男性常有隐睾,睾丸有生精 过程,但精子常减少,性欲下降,绝大多数不 能生育。女性患者通常无月经,但有少数能妊 娠和生育。
唐氏综合征的核型
游离型:95%,47,XX(XY), +21 (三体型)
嵌合型:1-2%,46,XX(XY)/ 47, XX(XY),+21
易位型:3-4%。其中Dq21q占54.2%, 21qGq占40.9%,其它约5%。
唐氏综合征的遗传学
三体型:几乎全部为新产生的不分离,其中 95%为母方减数分裂不分离,5% 发生在父方。
猫叫综合症-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缺失片段大小不一,但关键区域是 5p15。症状主要由5p15的缺失引起;
畸变多数是新发生的; 由染色体片段的单纯缺失(包括中间缺 失)的占80%,不平衡易位引起的占10 %,环状染色体或嵌合体则比较少见; 由亲代染色体重排导致的5p-综合征不 多见。
常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咨询
三. 染色体畸变综合症的检查
大多数染色体异常的诊断有赖于染色体检查。
材料:最常用的是外周血淋巴细胞; 其次是骨髓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产前诊断时需用胎儿羊水脱落细胞或绒
毛膜细胞; 除骨髓细胞可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外,一般均
需将取得的细胞或组织培养一段时间。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 的主要步骤和原理
1. 细胞培养:将外周血接种于细胞培养液(含营养 成分和植物血凝素PHA--有丝分裂刺激剂), 370C 72小时;
染色体核型异常524例,阳性率23.54%;其中 唐氏综合征480例(91.60%),其他染色体异常 16例(3.05%),性染色体异常28例(5.34%)。
染色体畸变是产生先天畸形的重要原因,唐氏 综合征更是首当其冲。
无论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病迄今均无有效根治 方法,控制染色体病的措施主要在预防患儿的 出生。
嵌合型:合子后有丝分裂不分离(第二次 或第二次卵裂以后)。
易位型:Dq21q中55%是新发生的,45% 由平衡易位的双亲之一遗传而来。 21qGq几乎全部是新发生的。
各种易位的遗传学后果
Dq21q:多由母亲传递,后代中正常、易 位型三体患儿、平衡易位携带者 各占1/3(实际风险约为15%)
21qGq:21q21q携带者,不能娩出正常胎 儿,21q22q与Dq21q相似,只是 多由父亲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