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跨文化交际)【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6章非语言交际1.如果比较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答:非语言交际更重要,原因在于:(1)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

我们在机场欢迎客人,一边说:Welcome to Beijing,一边热烈握手。

这握手的动作是对所说的话的一种补充。

当你接到你不喜欢的礼物时,尽管嘴里说如何如何喜欢,但脸上的表情却流露出你的真实的不愉快的表情,也就是说,你的表情否定了你所说的话。

(2)一般说来,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

我们有时一边说话一边用手势表达同样的意思。

例如,一边说要两杯饮料,一边伸出两个手指,重复已经发出的信息。

在两个人谈话时,常用眼神和语调表示下面该是谁讲话,调节相互的关系。

在有的情况下,无法用语言交流信息,必须用手势或其他办法。

例如,交通警察指挥机动车辆,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员在嘈杂的大厅里传递买卖的信息和行情都使用非语言手段手势或指挥捧替代语言交际。

在人们讲话时,常常用手势加强语气,或强调某一个论点。

2.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容易引起误解?答:(1)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我认为手势最容易引起误解。

(2)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

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3)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例如,英美人所用的一些手势我们并不使用。

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

英语thumb a ride表达的即是这个意思。

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能办成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5章语言交际一、填空题1.英语中的“stereotype”意思是________,它是指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固有观念和看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刻板印象【解析】尽管没有和某一种文化接触,人们可能已经对它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

例如,认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格,美国人随便,日本人工作努力等等。

这些就是一些刻板印象,也可以称作定型。

刻板印象在英语中是“stereotype”,可以定义为:刻板印象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

这些属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2.讲话人认为他提出的看法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先摆出各种情况,后提出看法,适用于这一情况的的交际模式是_________。

【答案】归纳法【解析】归纳法适用于讲话人认为他提出的看法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先摆出各种情况,后提出看法的情况。

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考虑,不愿意自己认定有权提出某种看法或把某一看法强加于对方,因此习惯于用归纳法(即用种种材料、事实铺垫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判断题1.跨文化交际文化的冲突和适应四阶段包括蜜月、挫折、发展和调整阶段。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错误【解析】跨文化交际理论中特里夫诺维奇1977年提出的“四阶段理论”,即“蜜月”、“挫折”、“调整”和“适应”这四个阶段。

2.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答案】正确【解析】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

它与民族文化,包括上面所说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凤、华表”等;有的则是间接反映,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等。

三、选择题1.以下哪个因素会妨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北京大学2010年研)A.勇于创新B.思想开放C.高度重视工作任务D.较少以自我为中心【答案】C【解析】妨碍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的有认识上的误区,思想闭塞;民族中心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刻板印象,较少创新思维等。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跨文化交际学)【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跨文化交际学)【圣才出品】

第2章跨文化交际学1.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答:跨文化交际学产生在美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了印第安人以外,其他人都先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他们具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他们在相互交际中难免产生问题。

在60年代,民族意识日益增强,各少数民族都强调维护自己的文化,于是逐渐地在美国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

在学校、政府部门、企业、民众团体中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2)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每年大批政府官员、商人、技术人员、学者奔赴世界各地,与当地人有着各种不同的接触,而美国每年又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以十万计的留学生、数以百万计的移民和数以千万计的旅游者,对于大批留学生和移民的训练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3)许多学者把美国学者Ed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在书中首次提出“跨文化交际”,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2.在我国为什么是一批外语教师首先对于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答:在我国首先是一批外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的原因:(1)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历史很短,大致上是从80年代初期人们才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在初期,重点在于外语教学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许国璋先生于l982年在《现代外语》上率先发表有关语言与文化的论文: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着重讨论了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的关系。

(2)在80年代学术刊物上讨论文化差异的文章为数不少。

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于跨文化交际很有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交际教学路子在外语教学中的推广,使得人们认识到学习外语必须结合文化。

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

在专业的外语教学大纲中对于文化知识的授予作了规定。

在教材中对于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开始注意,有的课本提供文化知识的材料,有的设文化知识注释一栏。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非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6章非语言交际1.如果比较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答:非语言交际更重要,原因在于:(1)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

我们在机场欢迎客人,一边说:Welcome to Beijing,一边热烈握手。

这握手的动作是对所说的话的一种补充。

当你接到你不喜欢的礼物时,尽管嘴里说如何如何喜欢,但脸上的表情却流露出你的真实的不愉快的表情,也就是说,你的表情否定了你所说的话。

(2)一般说来,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

我们有时一边说话一边用手势表达同样的意思。

例如,一边说要两杯饮料,一边伸出两个手指,重复已经发出的信息。

在两个人谈话时,常用眼神和语调表示下面该是谁讲话,调节相互的关系。

在有的情况下,无法用语言交流信息,必须用手势或其他办法。

例如,交通警察指挥机动车辆,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员在嘈杂的大厅里传递买卖的信息和行情都使用非语言手段手势或指挥捧替代语言交际。

在人们讲话时,常常用手势加强语气,或强调某一个论点。

2.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容易引起误解?答:(1)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我认为手势最容易引起误解。

(2)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

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3)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例如,英美人所用的一些手势我们并不使用。

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

英语thumb a ride表达的即是这个意思。

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能办成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交际)【圣才出品】

第4章交际1.在汉语中“交际”与“传播”的词义有何异同?答:(1)同:“交际”与“传播”这两个词来源于同一个英语词汇communication。

因此,无论是用“交际”或是用“传播”,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个概念。

(2)异:之所以在汉语中使用了不同的词汇,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

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一词,而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一词。

2.为什么人类不能没有传播?答:人类不能没有传播的原因主要有:(1)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相互交流,就需要传播。

没有传播,也就没有人类。

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2)事实上,不仅是人类传播,动物之间也传播,只是手段方式不同。

尽管传播的历史很长,但是,传播学的历史却很短。

(3)学者们一般认为,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

传播学的奠基者有着十分不同的学术背景,有的是政治学家,有的是心理学家,有的是社会学家。

正是由于学者们的不同学术背景和观点,因此,他们对于传播的界定也就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3.传播在人类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答:传播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48年,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概括了人类传播的三项基本社会功能:(1)环境监控功能。

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类必须及时了解和把握环境的变化,以便调节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这些变化。

传播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帮助人类及时收集和提供关于环境变化的信息。

(2)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部分的沟通、协调与统一,才能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传播是社会的“神经系统”,有了这个系统,社会才能实现正常运转。

(3)文化传承功能。

有了高度发达的传播系统,前人的文化遗产、经验、智慧、知识才能被记录、积累、流传下来,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传播对维持人类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存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社会交往)【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社会交往)【圣才出品】

第7章社会交往1.为什么在汉语的见面语中有许多是与当时情景相联系的提问?答:在汉语见面语中有许多是与当时情景相联系的提问的原因有:(1)受历史传统的影响。

在汉语中,见面语多是与当时情景相关的提问,这一习惯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并对当下有显著影响。

在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强调合作性、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形成宗法为基础的社会,重亲缘关系,自己的邻里朋友都与自己有密切关系,朋友间也往往接近于亲属关系,所以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因此对隐私的价值观不强,所以,在见面打招呼时,往往直接联系当时情景,以示关心,而没有探听他人隐私的考虑。

(2)表示关心。

在打招呼时常常问对方在干什么,例如:“上学去?”“回家了?”“做饭呢?”。

中国人认为这样的问候语拉近双方关系,对对方表示关心,也是一种礼貌,认为越与交际有关,越亲近。

(3)这种问候方式也因人而异,同时随社会发展变化。

对待熟人常采取这种方式。

对待陌生人往往点到为止,不会用这一的见面语。

文化程度高的人,注重对自己的保护,也较少采用这种方式,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往往用这种方式。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文化的保护,这种方式也在很多情况下被其他方式取代。

2.为什么在我国文化中如此重视谦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在这方面有无变化?答:古代讲“礼”,实际上是维护统治秩序,在言行举止方面讲求礼制,在交往中也是将自己置身于等级差别中。

礼的核心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

这与较强的群体观念有关,之所以谦虚,是为了不显露自己,为了和大家搞好关系。

改革开放后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因素是:经济地位;女子地位;国际影响。

3.为什么我国在许多地方有送重礼的习俗?近年来有无变化?答:“礼尚往来”是我国文化习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送礼时十分重视礼物的价值,一般说来,礼品越贵重,就越说明对于对方的尊重。

对方的社会地位越高,礼品就越要贵重,否则“拿不出手”。

中国人之所以看重送礼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送礼加深与亲戚朋友的关系,扩大自己的关系网。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圣才出品】

第11章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一、填空题1.人们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时会无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语用规则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言语行为,因而造成________。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语用失误【解析】由于本族人是在成长和受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母语文化,因此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时往往会无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社会语言规则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语言行为,从而造成语用失误。

其中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迁移是造成语用失误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2.西方人(主要是说英语的国家)的思维方式在语言结构上的投射,表现为分析、抽象、________的特征。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线型【解析】中国受“天人合一”和“关系”取向的影响,思维方式以直觉、具体、圆型为特征,相反的,对于西方(英语国家),思维方式在语篇结构上的投射表现为分析、抽象、线型的特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3.西方文化中,________色常被用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蓝【解析】在西方,蓝色常被人们用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但在汉语中蓝色却被用来表示肃穆、严肃。

二、判断题1.作为一个合格的汉语国际推广老师,最主要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错误【解析】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教师的各种静态的知识储备、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动态的实践能力、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者共同作用、互相促进,最终形成一种专门的能力——汉语教师跨文化的教学能力。

2.强环境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时注重意会,弱环境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时注重言传。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正确【解析】在强环境文化中,环境(包括形体语言)比言语更能表达交流者的意思,而在弱交际环境文化中,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直接用言语表达和传送,相对地说,只有少量的信息需要通过环境来表达。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跨文化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跨文化交际)【圣才出品】

第1章跨文化交际一、填空题1.跨文化交际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这三个不同的侧面都围绕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________”这个核心。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语用【解析】跨文化交际又是一门综合性学额,它是当代社会科学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学科背景主要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

其中文化语言学凸显“文化”的侧面;社会语言学凸显“社会”侧面;而言语交际学凸显“交际”的侧面。

这三个不同的侧面都围绕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语用”这个核心。

2.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要,“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________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同一种【解析】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二、判断题1.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正确【解析】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

近几十年来人们之所以特别重视这一现象的研究,是因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得以频繁地交往。

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2.“跨文化交际”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正确【解析】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三、选择题1.跨文化交际学这一学科诞生于()。

(北京大学2010年研)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答案】C【解析】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产生是出于客观的需要,是为了解决美国在国际和国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遇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跨文化交际
1.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答: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
(1)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
(2)我们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
(3)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程等等。

2.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利弊有: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

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没听过“个人文化”的说法。

过分强调个人文化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答: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2)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3)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