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之《中国小说欣赏》第5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5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5

单元综合测评(五)(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每晚六时许,城市的马路上来往的车辆不绝如缕....,一些马路志愿者们站在路口,面带微笑地提醒那些准备“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为了您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②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普通百姓难以作壁上观....的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配置,也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③久有盛名的秦武阳,为人既没有胆量,又缺少谋划,干大事而惜身,关键时刻引而不发....,终不能成就大业。
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⑤除了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打击之外,公民更应该运用自己的头脑对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加以辨别分析,提高自身信息辨别力,要知道“谣言止于智者”。
⑥省就业中心将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再不会出现务工人员站在桥头、风餐露...宿.的情况。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③⑤【解析】①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属望文生义。
②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
③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引导或控制,也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④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
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⑤鱼龙混杂:比喻好人或坏人混在一起。
此处属于用错对象。
⑥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
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假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结构的话,这种雾霾天气在中国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
B.杨敬敏本赛季加盟新疆队后,他的场均得分已经飙升到了每场14.4分。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1(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五单元单元检测1(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蹊.跷(qī)扯.谎(chě)靡.费(mí)颤.巍巍(chàn)B.梦寐.(mèi) 半晌.(xiǎnɡ) 喃.喃(nán) 处.境(chǔ)C.抖.动(dǒu) 惶.恐(huánɡ) 伺.候(cì) 大吹大擂.(léi)D.敷.衍(fū) 颧.骨(quán) 拘束.(shù) 扭扭捏.捏(niē)解析:选B。
B项,“晌”应读“shǎ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惶恐凛然颔下大吹大擂B.化装风雅服侍并行不悖C.窘住扯谎嚣张浓装艳抹D.强辩恭顺颧骨哑然失笑解析:选C。
C项“浓装艳抹”应为“浓妆艳抹”。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________在外打工,疏于对孩子的管教,以致孩子出了这么大的问题。
(2)觉慧忍住气和平地________道。
(3)还有过一次祖父和四叔把一个出名的小旦叫到家里来_______照相,他曾亲眼看见那个小旦在客厅里梳头擦粉。
A.常年分辩化汝B.长年分辨化装C.长年分辩化装D.常年分辨化妆解析:选C。
(1)句指一年到头不在家,用“长年”,(2)句指辩解,用“分辩”,(3)句指改变装束、容貌,用“化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得道貌俨然....的。
B.“但是风雅的事又怎么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这就是他的年轻的心所不了解的了。
C.陈姨太带着一股脂粉香,扭扭捏捏....地从隔壁房里跑过来,站在旁边给祖父捶背。
D.任何不负责任的危言危行....,必将葬送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解析:选D。
危言危行:正直的言论和行为。
用在D项不合语境。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习题:第5单元 10 《白鹿原》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

[语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好朋友就是彼此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________的感悟。
②学习只靠老师讲解是不够的,还要靠自己琢磨,________才行。
③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________;只有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
A.心领神会心中有数心照不宣B.心照不宣心领神会心中有数C.心中有数心照不宣心领神会D.心中有数心领神会心照不宣[解析] 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照,明白;宣,宣扬;公开说明。
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领,领会;会,理解。
心中有数:比喻了解实际情况,心里有底。
“心照不宣”和“心领神会”:都含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的意思。
但“心照不宣”着重于“不宣”,多为双方,有时指较多的人;“心领神会”着重于领会,一般指一方。
“心中有数”偏重于对客观情况已有所了解。
[答案] B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白嘉轩想把苍老的祠堂出面彻底翻修一新,然后在这里创办起本村的学堂来。
B.白赵氏慈和的脸顿时沉阴下来,瞅着儿子,显然是意料不及而愣住了。
C.整个一个漫长的春天里,使白鹿村洋溢着一种友好和谐欢乐的气氛。
D.现在,看看儿子已经该当读书了,就不能再撒手由奶奶给他们讲猫儿狗儿了。
[解析] A项,语序不当。
“出面”应在“想”之后。
C项,成分残缺。
“使”应该去掉。
D项,成分残缺。
“就”前应加主语“他”。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⑤③④②①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D.④③②①⑤[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单元综合测评4_word版有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四)(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杨柳岸情迷心醉,明月里呢喃依偎,星空下许下誓言,人生路携手相随,愿为你点唇画眉,愿与你________。
②曲未终,人已散。
夜里的雨,一滴滴的滑落,那是________的泪水。
③人类,都会有________;我们痛哭,擦干眼泪继续生活;不是善忘,只是还有惦记。
A.比翼齐飞劳燕分飞生离死别B.劳燕分飞生离死别比翼齐飞C.生离死别比翼齐飞劳燕分飞D.比翼齐飞生离死别劳燕分飞【解析】比翼齐飞:比翼:翅膀挨着翅膀。
齐飞:成双的并飞。
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
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劳燕分飞:劳,伯劳;鸟名。
伯劳和燕子分飞东西;比喻亲人或朋友别离(多用于夫妻)。
生离死别: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
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前,一名捷克男子宣布占领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大约3平方英里的“无主之地”,建立名为“自由土地”的独立国家。
B.最近,为了防止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的鸽子数量不再增加,美国政府发布了一项要求大家不能随便给鸽子喂食的公告。
C.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担负着再现历史的使命,必须从确凿的史实为出发点,让艺术创作服务于历史真实,而不是让历史成为艺术创作的下脚料。
D.韩国重申,无论基于历史、地理和国际法,独岛都明明白白属于韩国固有领土,对于日本对韩国领土发起的任何野蛮挑衅,韩方都会予以坚决应对。
【解析】B项,不合逻辑,“防止……不再增加”否定失当,可删去“不再”。
C项,句式杂糅,可把“从”改为“以”。
D项,“无论……和……”搭配不当,可把“和”改为“还是”。
【答案】 A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君子能以一己所持的正确意见不排斥他人的正确意见,能以公认为正确的意见为标准,同时吸取他人意见中符合标准的正确意见。
2021年高中语文 单元素质升级检测8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2021年高中语文单元素质升级检测8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一、(1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目眩.(xuán)头颅.(lú)迷惘.(wǎnɡ)B.作孽.(niè) 梦魇.(yè) 搁.(ɡé)下C.魔窟.(kū) 放饷.(xiǎnɡ) 积蓄.(xù)D.怜悯.(mǐn) 宽绰.(chuò) 毛骨悚.(sù)然【答案】C(A.眩:xuàn;B.魇:yǎn,搁:ɡē;D.悚sǒnɡ)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国外的几个建筑学家对山陕甘会馆很感兴趣,对各式各样的木雕、砖雕、石雕品头论足....,他们说在国外少见这种风格的建筑。
B.人们社会生活的日渐丰富和变化带动了新词新语的不断产生和流行,也使一些词语失去生命力,汉语词汇就是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发展的。
C.专家指出:肥胖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副作用大,会使身材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D.近一个月,全球气候五风十雨....。
先是“桑迪”给美洲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接着又是我国华北遭遇罕见大雪。
【答案】B(B.吐故纳新: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
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
A.品头论足:泛指对人或事说长道短,责难挑剔。
是个贬义词,用于学术评论就不对了。
C.苗而不秀: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
不能用来形容身材。
D.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不能理解为经常下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2017—2018学年高二年检测语文《中国小说欣赏》模块测试三(第5、6单元)

2017—2018学年高二年检测语文《中国小说欣赏》模块测试三(第5、6单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藩.台(fān)阋.墙(xì) 鞭挞.(tà)煊.赫(xuān)B.阙.如(què)蒙.骗(mēng) 祈祷.(dǎo)虔.诚(qián)C.霓.裳(nì)扼.杀(è) 庇.护(bì)抨.击(pēng)D.后裔.(yì)渲.染(xuān) 救赎.(shú)半晌.(xiǎnɡ)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醇厚停滞脱颍而出丑态必露B.清净沉缅满目疮痍高谈阔论C.震撼泥淖美轮美奂如数家珍D.咫尺账簿改舷更张拭目以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在“2013阿姆斯特丹世界室内设计计大会”中国代表团出征仪式上,全场嘉宾齐声呐喊“筑梦大唐合盛,为中国设计发声”,声音气冲霄汉,久久回荡在金色大厅中。
B.本书作者采用幽默却又不失严谨的笔调,将伶人的瑰丽而又哀婉的人生轨迹勾勒出来,尤其是行文皮里阳秋,含蕴丰富,使得这部作品更具别样精彩的阅读感受。
C.在这次班级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谈笑自若,在聚会达到高潮时,大家谈及高中生话的点点滴滴,往事便一一呈现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如昨。
D.不步地方官员前仆后继地追逐奢华气派的办公场所,超标建楼,铺张浪费,这种现象不仅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对孙扬的处理决定:孙扬被暂时取消参加国内外一切比赛,暂不参加国家游泳队集训,不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B.香港海洋公园在短短7小时内有6条濒危锤头鲨突然猝死,检视过锤头鲨尸体的专家怀疑鲨鱼的神经系统受病毒感染,但暂不清楚是什么病毒。
高考语文 第五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第Ⅰ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6) 称.心(chèn) 唱主角.(jiǎo) 弹.丸之地(dàn)B.苍穹.(qióng) 掺.和(cān) 单行.本(xíng) 不偏不倚.(yǐ)C.梦魇.(yǎn) 本埠.(bù)黑魆魆..(xū) 燕颔.虎颈(hàn)D.祝祷.(dǎo) 鞭笞.(chī) 便.利店(biàn) 名噪.一时(cà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甘肃省文县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的让河沙道蕴藏丰富的沙金,使其成为一块“唐僧肉”,一批又一批的淘金者来到这里非法采金,严重破坏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静静流淌了千万年的让河水不再宁静。
B.为方便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特别是为解决偏远地方缺医少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今年3月,××市卫生局从大医院抽调了医术过硬的医生,每周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医疗服务活动。
C.世人对伊朗核问题之所以倍加关注,不仅是因为它涉及核扩散问题和地区安全问题,还在于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不好,会冲击世界的石油供应,危及能源安全。
【1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测试+模块检测试卷及答案

【15份】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测试+模块检测试卷及答案目录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 (1)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 (11)第三单元人情与世态 (20)阶段性综合检测(A卷) (31)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 (45)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 (54)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 (64)阶段性综合检测(B卷) (73)第七单元情系乡土 (87)第八单元人在都市 (96)第九单元烽火岁月 (105)阶段性综合检测(C卷) (115)模块综合检测(A卷) (129)模块综合检测(B卷) (144)模块综合检测(C卷) (159)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恣.意(zì)骁.将(yáo)惶遽.(jù) 风驰电掣.(zhì)B.酒樽.(zūn) 羸.弱(yínɡ)隐讳.(huì) 面面相觑.(qù)C.思忖.(cǔn) 剑鞘.(qiào)沽.酒(ɡū) 飞扬跋扈.(hù)D.鞍辔.(pèi) 逃窜.(chuàn)成皋.(ɡāo) 鸿鹄.之志(h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震怒赈灾振耳欲聋画影图形B.侍立勉励推托不来变本加历C.投宿憔悴默默无语焦急万分D.起迄渤海迄今为止奋勇拼搏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不久前,我国网络团购行业成立了“中国诚信网络团购联盟”,对于这样的首个民间诚信组织,监管者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实现监管与自律的良性互动。
B.《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中,讲述了一个曹操行刺董卓的故事。
C.闲置土地的处置能否“掷地有声”,增量明显的土地供应计划能否如期落实?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房地产调控能否真正奏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女佣.(yòng)两撇.(piě)凛.(lǐn)然B.颔.(hàn)下俨.(yǎn)然红苕.(sháo)C.惊讶.(yà) 颧.(quán)骨衣襟.(jǐn)D.趔趄.(qiè) 跷.(qiāo)出愠.(wēn)怒【答案】B(A佣:yōng,C襟:jīn,D愠:yù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假寐慌唐面面相觑B.古板檀朗功德无量C.究竟扭扭捏捏并行不悖D.晓得烹饪无原无故【答案】C(A慌—荒,B朗—郎,D原—缘)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雏形(未定型前的形式)荒诞不经(极不近情理,不符合常理)B.亲昵(亲近)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C.料峭(形容微寒)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D.隐秘(秘密的)打诨(戏曲演出时,演员即兴说些可笑的话逗乐)顺理成章(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答案】B(亲昵:十分亲密)4. 下面表达准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温家宝指出,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使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开始变为现实,并再一次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B.为了充分体现全社会对道德模范的关爱,弘扬社会正气,更好地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中央文明办将对生活困难的“全国道德模范”进行帮扶。
C. 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来刊登名为《日中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D.对于农村小学,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小学的课堂里去,使农村的孩子能够把他们的课上好,使农村学校的老师能够把课讲好。
【答案】B(A动宾搭配不当,在最后加“之林”;C语序不当,“罕见地”应放在“用四个整版”前;D缺主语,在“非常关心”前面加“我们”)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隽逸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
它起源于唐,经历宋,成熟于元,而最终在明代达到鼎盛。
青花瓷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销结下了不解之缘,是明代主要的外销瓷。
明代青花瓷的外销受国家对外政策的直接影响。
随着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青花瓷的外销也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轨迹。
早期从1368年至1433年,以官营为主。
明初对外政策是开放的,因而有了永乐、宣德年间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规模庞大的远航,极大地提高了明代中国的国际影响,明朝廷的官方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青花瓷迎来了第一个外销高潮。
中期从1433年至1554年,官私并举。
这一时期随着对外政策的渐趋保守,官方贸易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虽朝廷仍沿续明初的海禁政策,严禁私人贸易,但民间走私贸易却日益兴盛,成为当时青花瓷外销的最普遍的形式。
在巨大的海外需求和巨额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走私集团武装走私的形式。
西方在此时也开始介入青花瓷的外销。
晚期从1554年直至明亡,以私营为主、中西竞争。
明末,面对民间走私的强劲发展势头和西方商业势力的介入,明王朝不得不调整保守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明朝廷废除了海禁政策,承认私人对外贸易的合法化,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
由此青花瓷的外销在中外商人的竞争与合作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
而以葡萄牙、荷兰为代表的西方商业势力,以强大的武装为后盾,凭借雄厚的资本、广阔的市场与仍旧束缚于传统贸易中的中国商人展开了竞争,并逐渐占据了青花瓷外销的主导地位,从而促成了青花瓷在明代的第二个外销高潮的形成。
明末,青花瓷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
明代青花瓷远销世界各地,无论对明代中国还是输入地,在政治、商业、制瓷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文化更是对输入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花瓷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贸易商品的概念,成了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
如青花瓷在传入欧洲初期,因为数量少,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
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多,青花瓷才被抹去了神秘色彩。
青花瓷大量传入欧洲正值文艺复兴后期,它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更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掀起一股东方文化的风潮,并直接影响了罗可可风格的形成。
这种艺术风格在吸收青花瓷艺术的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潮流,席卷欧洲。
当时,谈论中国文化成了欧洲最时尚的话题。
明代青花瓷大量输入的同时,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也使欧洲各国面临着金库空竭的窘境。
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在本地生产瓷器来解决财政危机。
于是,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了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摘编自刘洋《明代青花瓷的外销》) 5.下列对于“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代青花瓷的外销与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外销高潮全都出现在对外政策开放的时期。
B.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经历了从官方贸易为主,到官私并举,再到私营为主、中西竞争的过程。
C.外销青花瓷是明王朝提升自身国际影响的重要举措。
D.明代青花瓷大量销往欧洲,不仅使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同时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
【答案】C(无中生有)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自其诞生就与外销有着密切的联系。
外销青花瓷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也促进了青花瓷制造业的发展。
B.明代青花瓷大量进入欧洲,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得到了欧洲人的青睐,并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C.明末,中国商人在与西方商业势力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退出青花瓷外销领域。
D.明代的外销瓷是青花瓷,青花瓷的外销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一种贸易活动,更在文化交流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答案】A(B.“改变……生活方式”表述有误。
C.“不得不退出青花瓷外销领域”表述有误。
D.“明代的外销瓷是青花瓷”有误)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走私集团的武装走私愈演愈烈,直接威胁明王朝的统治,为巩固政权,明王朝被迫承认私人贸易的合法地位并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
B.明代青花瓷进入欧洲的初期,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C.青花瓷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影响了正处于文艺复兴后期的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转型。
D.因为外销青花瓷利润丰厚,所以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答案】B(A.因果不当。
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转型”表述有误。
D.因果不当)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
单箭易折,众箭难断夫人爪之利,不及虎豹;膂力之强,不及熊罴;奔走之疾,不及麋鹿;飞飏之高,不及燕雀。
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
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
人知爱其父,则知爱其兄弟矣;爱其祖,则知爱其宗族矣。
如枝叶之附于根干,手足之系于身首,不可离也。
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吐谷浑阿豺有子二十人,病且死,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将玩之。
”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
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
”慕利延不能折。
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者难摧。
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言终而死。
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
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
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
如是则其身安若泰山,寿如箕翼,他人安得而侮之哉!故自古圣贤,未有不先亲其九族,然后能施及他人者也。
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
殊不知身既孤,人斯戕之矣,于利何有哉?昔周厉王弃其九族,诗人刺之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苟为独居,斯可畏矣。
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
公族,公室之枝叶也。
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
葛藟犹能庇其根本,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君其图之。
亲之以德,皆股肱也。
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昭公不听,果及于乱。
华亥欲代其兄合比为右师,谮于平公而逐之。
左师曰:“汝亥也,必亡。
汝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汝何有?”既而,华亥果亡。
(选自司马光《家范》)8. 下面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苟:如果B.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之:代词,这里指代“人们”C.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捍:捍卫D.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未:不够【答案】C(捍:抵御)9. 下面不属于正面论述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
B.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C.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
D.公族,公室之枝叶也。
【答案】A(这句话是假设,是从反面论述中心论点)10.下面对文章内容及方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门见山说人若不抱成一团就会被异类吃掉,接着又用树木枝叶与根干的关系作比喻。
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连戎狄都知道保住自己祖业的重要性,何况我们是中原内地的人呢?C.作者提到甥舅、婚媾、姻娅等关系,是说仅仅自己本宗族的人力量太单薄,所以又用这些关系来作为辅助。
D.本文说理清楚,论据充分,言辞恳切,正反阐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答案】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阿豺是戎狄之人,尚且知道宗族互相保护才能够强大的道理,何况我们是中原内地的人呢?)第Ⅱ卷(120分)四、(23分)11.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1)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因此有贤德的人用礼法来教导人们,让人们知道父子兄弟应该相亲相爱。
(2)所以说,爱护自己的亲戚,是用来爱护自己的;爱护天下民众,是用来爱护自己的亲戚。
(3)那些愚蠢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抛弃九族,疏远自己的兄弟,想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独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