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版语文新导学先秦诸子选读_精练__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6)
2019-2020版语文新一线同步导学人教先秦诸子选读(课件+讲义+精练) (7)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背景扫描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单元导读本单元的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当仁,不让于师》主要阐述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如孔子如何对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的是孔子的生存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论述孔子“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坚守;《有教无类》主要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则向我们阐明了孔子对于“学”这一概念的特殊认识。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素质升级检测5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听.(任意)而斫之引.(拉开弓)之盈贯离而腊.(腊肉)之B.枯鱼之肆.(店铺)失我常与.(相处)穷发.(草木)之北C.芥.(小草)为之舟大有径.(门外路)庭敢问其方.(道路)D.走及.(追上)匠石果蓏之属.(类)穷.(不得志)达贫富【解析】腊:名词用作动词,做成干肉。
2.下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两个“适”都当“往”讲,动词。
A誉:①名词,荣誉,②动词,赞美,称赞;C治:①治理,②治理好;D穷:①穷尽,②不得志。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B )A.听说这家开业不久的购物商场环境不错,前天我在百忙之中抽空惠顾了这家商场。
B.舅舅,这是我不久前从皖南带来的一些土特产,送给您和舅妈,不成敬意,请笑纳.C.同学,你这篇文章内容尚可,但语言还有几处瑕疵,我就斗胆给你斧正了一下。
D.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就此留步,恕不远送。
一路走好,到家给我报个平安。
【解析】A项,店家欢迎顾客购买叫“惠顾",是敬辞,不用于自己去商店;“百忙之中”一般用于对他人的客气话。
B项,请人收礼叫“笑纳",使用正确;收下别人的礼物不能叫“笑纳”。
C项,“斧正”用于请人看稿,是敬辞,这里应用“修改”;“斗胆"一般用于下对上,此处也不当.D项,“留步”用于请别人不要送自己,是敬辞;“一路走好"也不恰当,该词有时还用于送别逝者。
4.下列有关古代官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尚书省”是官僚机构。
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
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B .禁中,即宫禁。
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2019_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素质升级检测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问津.(渡口)奚.(疑问代词,为什么)自绥(安抚)之斯来B.卓.(卓越,突出)尔天厌.(厌弃)之不堪.(可以)其忧C.在家.(古代大夫的家族)无怨樊迟未达.(通达)济.(帮助)众D.犹病.(担忧,忧虑)诸闻义不徙.(迁移)绘事后素.(白色)【解析】A奚:什么地方,B堪:忍受,D素:用来作画的白色底子。
2.下列成语全部出自《论语》的一组是( D )①当仁不让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割鸡焉用牛刀④欲速则不达⑤劳苦功高⑥任重道远⑦见危授命⑧举一反三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⑦⑧D.③④⑥⑧【解析】②出自《孟子》,⑤出自《史记》。
3.下列对第一课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长沮桀溺”一章,“是鲁孔丘与?”表明长沮是明知故问。
因为孔子在当时已十分有名,他周游列国的事迹也已传遍天下,长沮因此才说鲁国的孔丘周游天下,难道还不知道渡口在哪里吗?他对孔子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表示不满。
B.从“桀溺问‘子为谁’”到“耰而不辍”一段,可以看出,长沮桀溺不光对孔子不满,对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天下也同样不满。
C.“植其杖而芸”用动作描写荷蓧老人用劳动表示自己对孔子作为的不满。
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点破了儒士做官的立足点,这就是行义而非谋利。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说明孔子在推行道义方面的执着。
【解析】桀溺表面上是说子路,实际上仍是针对孔子。
4.下列有关古代官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C .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
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中习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单元素质升级检测3、4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三~四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 田稼恶.不好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丑B .⎩⎪⎨⎪⎧ 前后.相随后,与“前”相对楚王后.车千乘后边,形容词C .⎩⎪⎨⎪⎧ 怪星之党见.同“现”,出现自见.者不明同“现”,显示D .⎩⎪⎨⎪⎧ 故能成其大.伟大为大.于其细大事【解析】 楚王后车千乘:后边跟着,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2.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①禹以治,桀以乱 ②以文之也 ③报怨以德 ④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⑤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④⑥D .①④⑤【解析】 ①④⑤因为,②③用,⑥把。
3.下列句子中的“为”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①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②皆知善之为善 ③为大于其细 ④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⑤古之学者为己 ⑥知之为知之A .①②④B .③④⑥C .①④⑤D .②④⑥【解析】 ①因为,②④⑥是,③做,⑤为了。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荀子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儒家大师,他继承了孔子、孟子的学说,并把他们的政治观点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政治观点上,他们都是一致的。
B .荀子的思想包含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他最早提出了人定胜天的观点。
C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
D .老子的文章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有些句子成为历代传诵的经典名句,如“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二、(9分)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C )A.是以日.退也B.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C.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D.是以圣人犹难.之【解析】都是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D意动。
6.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BC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禹以治,桀以乱C.则王公不以为宝D.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解析】都是省略句,“以”后省略代词“之”。
2019-2020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5单元+第5课+恶乎往而不可和答案

第五单元 第五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 .尻.(kāo ) 曲偻.(lǚ) 句.(jù)赘 B .有沴.(zhěn ) 跰(xiān ) 鸮.(xiāo )炙 C .怛.(dá)化 镆铘.(yé) 蘧.(qú)然 D .眴.(xún)若 刖.(yuè)者 翣.(shà)资 【解析】 A 句:ɡōu ,B 沴:lì,D 眴:shùn 。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E )A .予因以求时夜B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C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D .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E .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解析】 A 时—伺,B 县—悬,C 兑—悦,D 郤—隙。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例: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
A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C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D .停数日,辞.去。
【解析】 例句和B 都当“推辞”讲。
A 辞别,C 言词,D 告辞。
4.下列句子中的“形”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B )A .⎩⎪⎨⎪⎧ 夫大块载我以形非爱其形也 B .⎩⎪⎨⎪⎧ 爱使其形者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C .⎩⎪⎨⎪⎧ 形全犹足以为尔夫大块载我以形 D .⎩⎪⎨⎪⎧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何谓德不形 【解析】 ①形体;②显露。
5.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C )A .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B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
C.还视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析】AC都是宾语前置。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庄子通过子舆、子来坦然面对生死和哀骀它“才全德不形”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如何摆脱生命的负累。
2019-2020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6单元 第1课 兼爱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第六单元第一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A.相篡.(cuàn) 不惮(dàn)慈(chí)孝B.执.(zhí)弱侮.(wǔ)贫敖.(ào)贱C.恶.(è)人恶.(è)衣牂.(zāng)羊D.黧.(lí)黑期.(jī)年乱行.(xínɡ)【解析】A慈:cí,C恶:wù人,D行:hánɡ。
2.下列句子中的“独”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今诸侯独.知爱其国。
A.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独.以吾两人在也.C.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解析】例句和B都当“只、仅"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两个“比”字都当“等到”讲。
4.下列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BD )A.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B.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C.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D.揖御寇而进.之【解析】BD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C )A.此何难之有焉?B.是其故何也?C.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D.予之不知余也.【解析】都是宾语前置句.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墨子认为,真正为民谋事的人,他的责任就是兴利除弊。
强调了仁人志士应树立远大的道德理想。
B.墨子认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是“不相爱”,以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等事实加以论证。
C.墨子以诸侯、家主、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等利己与亏人为例,说明违反兼爱互利原则的恶果是“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D.知道了社会混乱的根源,并对它持反对的态度,那么就应当考虑改变的措施了,这就很自然地提出了自己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主张,应该说,“兼爱"的思想,和现代的民主平等思想是一样的。
2019-2020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综合阅读训练2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综合阅读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宇文孝伯字胡三,吏部..安化公深之子也。
其生与高祖同日,太祖甚爱之,养于第内。
及长,又与高祖同学。
武成元年,拜宗师上士,时年十六。
孝伯性沉正謇谔,好直言.高祖即位,得入为右侍上士,恒侍读书。
天和元年,迁小宗师,领.右侍仪同。
及遭父忧..,诏令于服中袭爵.出入卧内,朝之机务,皆得预焉.孝伯亦竭心尽力,时政得失,皆以奏闻。
高祖深委信之,当时莫与为比。
授开府仪同三司..,历司会中大夫、东宫左宫正。
建德之后,皇太子稍长,既无令德,唯昵近小人。
孝伯白高祖曰:“皇太子四海所属,而德声未闻。
臣忝宫官,实当其责。
请妙选正人,为其师友,调护圣质,犹望日就月将。
如或不然,悔无及矣。
"帝敛容曰:“卿世载鲠直,竭诚所事。
正人岂复过君。
"于是以尉迟运为右宫正,孝伯仍为左宫正。
六年,复为宗师。
每车驾巡幸,常令居守.其后高祖北讨,至云阳宫,遂寝疾。
驿召孝伯赴行在所。
帝执其手曰:“吾自量必无济理,以后事付君。
"是夜,授司卫上大夫,总宿卫兵马事。
又令驰驿入京镇守,以备非常。
宣帝即位,授小冢宰。
帝忌齐王宪,意欲除之.孝伯叩头曰:“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
”帝不怿,因渐疏之.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徒必不免祸,为之奈何?”孝伯对曰:“为臣,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
”然帝荒淫日甚,诛戮无度,朝章弛紊。
孝伯又频切谏,皆不见从。
由是益疏斥之.后乃托以齐王之事,赐死于家。
时年三十六。
(选自《周书》卷四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B.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C.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D.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解析】“陛下若妄加刑戮"和“微臣又顺旨曲从”意思相对,结构相近;“臣为不忠之臣”和“陛下为不孝之子也”意思相对,结构相近,应逐一断开,据此可确定答案为A项。
2019-2020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1单元+第6课+有教无类和答案

第一单元 第六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 .闻斯.(就)行诸 赤也惑.(糊涂) 愠.(怨恨,生气)色 B .忠.(尽心竭力)矣 违.(违背)之 不愤.(郁结) C .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一隅.(角落) 无益.(好处) D .不思则罔.(欺骗) 不学则殆.(危险) 美目盼.(转动眼睛的样子) 【解析】 违:离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 闻斯行诸.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B.⎩⎪⎨⎪⎧ 赤也惑.,敢问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思而不学则殆.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其斯之谓.与陈子禽谓.子贡曰 【解析】 B 都当糊涂讲。
A 诸:①之乎,②众,各个。
C 殆:①危险,②接近于。
D 谓:①说,②对……说。
3.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C )A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B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 .素以为绚兮。
D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解析】都当“把”讲,B来,D用。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例:求也退,故进.之。
A.起.予者商也。
B.曲肱而枕.之。
C.己欲立而立.人。
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析】例句和C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动词的正常用法,B名词用作动词,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
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很多官员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解析】“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 意:猜测 B .象.吾故裤 象:相似 C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当:恰当 D .邻人之父.父:对人的尊称 【解析】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 .⎩⎪⎨⎪⎧ 逆旅之父.答曰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 B .⎩⎪⎨⎪⎧ 其子.在中山其子.因私积聚 C .⎩⎪⎨⎪⎧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蓄禄不厚.,则民不信 D .⎩⎪⎨⎪⎧今我已亡.之矣桀以醉亡.天下 【解析】 两个“亡”字都当“失去”讲。
3.下列寓言故事按出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D )①揠苗助长 ②守株待兔 ③杨布打狗 ④三虱争讼⑤坎井之蛙 ⑥郢书燕说 ⑦邯郸学步 ⑧望洋兴叹⑨以五十步笑百步A .①②⑨/③④⑦/⑤⑥⑧B .①⑦/②③④⑥/⑤⑧/⑨C .①②⑦⑨/③④⑤/⑥⑧D .①⑨/②③④⑥/⑤⑦⑧【解析】 《孟子》/《韩非子》/《庄子》。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B.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涵义,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行等。
C.古人有名有字。
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
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又如颜回,字子渊。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解析】A项中的“白居易”应为“柳宗元”。
二、(9分)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而自知.其益富B.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也【解析】B是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
6.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C)A.彝酒者,常酒也。
B.臣相剑者也。
C.子必危矣。
D.曾从子,善相剑者也。
【解析】ABD是判断句,C不是。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
“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B.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而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都是小令,元代睢景臣的《船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则属套曲。
C.元明清三代的小说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尤以章回体长篇小说光辉夺目。
继元明两代产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后,到了清代又产生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长篇小说名著,达到了古典小说的顶峰,让后世学者对它们产生了无穷的兴趣。
D.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从1918年起,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祝福》《阿Q正传》《药》等小说名篇,后来收入小说集《呐喊》。
【解析】A.《诗经》中的“风”是指十五国风,不是表现手法;C.《聊斋志异》非长篇小说,而是短篇小说集;D.《祝福》收入《彷徨》而不是《呐喊》。
三、(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唐人也。
高祖含,始平太守。
父襜,征虏参军。
伯玉少有隐操,寡嗜欲。
年十八,父为之婚,妇入前门,伯玉从后门出。
遂往剡,居瀑布山。
性耐寒暑,时人比之王仲都。
在山三十余年,隔绝人物。
王僧达为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裁交数言而退。
宁朔将军丘珍孙与僧达书曰:“闻褚先生出居贵馆,此子灭景云栖,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载矣。
自非折节好贤,何以致之?昔文举栖冶城,安道入昌门,于兹而三焉。
夫却粒之士,餐霞之人,乃可暂致,不宜久羁。
君当思遂其高步,成其羽化。
望其还策之日,暂纡清尘,亦愿助为譬说。
”僧达答曰:“褚先生从白云游旧矣。
古之逸民,或留虑儿女,或使华阴成市。
而此子索然,唯朋松石,介于孤峰绝岭者积数十载。
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之思。
比谈讨芝桂,借访荔萝,若已窥烟液,临沧洲矣。
知君欲见之,辄当申譬。
”宋孝建二年,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太祖即位,手诏吴、会二郡,以礼迎遣,又辞疾。
上不欲违其志,敕于剡白石山立太平馆居之。
建元元年卒,年八十六。
常居一楼上,仍葬楼所。
(选自《南齐书》)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B.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C.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D.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自非折节好贤”中的“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
文中指褚伯玉不侍奉王侯贵族的高尚行为。
B.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
文中的“羽化”是得道成仙的意思。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宋孝建二年”“建元元年卒”中的“孝建”“建元”就是年号。
D.“诏”指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文中的“手诏”指皇帝亲自写的诏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褚伯玉的祖辈父辈都曾在朝廷做官,而他从年轻时就清心寡欲,有隐士的操守。
B.宁朔将军丘珍孙听说褚伯玉的高洁之后,写信给僧达,希望能亲自见褚伯玉一面。
C.王僧达用古代的隐士留恋子女、想招收门徒扩大自己的影响和褚伯玉相比,突出褚伯玉的高洁品质。
D.太祖为了遵从褚伯玉的意愿,在褚伯玉死后,下令在剡县白石山建造了太平馆埋葬了他。
第Ⅱ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王僧达为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裁交数言而退。
译文:王僧达作吴郡太守,不辞繁劳地苦苦礼请他来,褚伯玉迫不得已,只好在郡城停留了两夜,才交谈几句便告退。
(2)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之思。
译文:所以最近特地邀请他来这里,期望宽慰我日夜仰慕他的一片真心。
【参考译文】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唐人氏。
高祖褚含曾为始平太守。
父亲褚襜为征虏参军。
褚伯玉年轻时便有隐士的品德,清心寡欲。
十八岁时,其父为他婚配,新娘从前门进房,褚伯玉便从后门外出。
于是前往剡地,居住在瀑布山。
他很能忍耐寒冷暑热,当时人们把他比作是王仲都。
在山上三十余年,与世人隔绝。
王僧达作吴郡太守,不辞繁劳地苦苦礼请他来,褚伯玉迫不得已,只好在郡城停留了两夜,才交谈几句便告退。
宁朔将军丘珍孙写信给王僧达说:“听说褚先生住在您的馆舍。
这位先生藏身于云雾山中,不侍奉王侯,行为高尚,采野果为食,已有很多年了。
如果不是屈己谦恭喜爱贤者的人,怎能够请他到来。
从前文举曾住冶城,安道进入昌门,加上伯玉宿吴郡,共是三个人了。
那些不拿官府俸禄、餐霞饮露的人,只可以暂时礼请他来,而不宜长久地留住他们。
您应该顺遂其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愿望。
希望他回马归山时,能屈尊暂停一下(纡:弯曲,曲折的意思。
清尘:车后扬起的尘埃。
亦用作对尊贵者的敬称,清,敬辞。
),也希望您能帮我转达,使他知晓。
”王僧达回信说:“褚先生随云烟飘游已经很久了(一说褚先生已经回去很久了)。
古代的隐逸之士,有的因为思虑儿女而留下,有的则使隐居地成为闹市,但这位先生对此毫无兴趣,只与青松山石交友。
身居孤峰绝岭累积已达几十年。
所以最近特邀请他来这里,期望宽慰我日夜仰慕他的一片真心。
及至谈论起寻访芝桂、荔萝之类隐居生活,我就好像亲见烟波流泉,亲临隐居之地一样。
知道您想拜见他,我会转达您的意思。
”宋武帝孝建二年,散骑常侍乐询施行风俗教化,上表举荐褚伯玉,特准征聘为本州议曹从事,褚伯玉不肯就职。
齐太祖即位,亲手下诏书给吴郡、会稽二郡太守,对他以礼迎送,褚伯玉又借口有病而辞谢。
太祖不想违背他的志向,敕命在剡县白石山建筑太平馆让他居住。
建元元年去世。
享年八十六岁。
因为经常住在一栋楼上,所以就安葬在楼的旁边(有些翻译为葬在楼中)。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8分)渔家傲朱敦儒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
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
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
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D)A.词的一、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叙写了词人听到琵琶声而引起的无限感慨。
B.“征尘万里”点明了客居他乡的处境,“伤怀抱”一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C.“客散黄昏庭院悄”写出了客人聚会离开后庭院静谧的情形,给人孤单落寞之感。
D.燕子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
E.“只恐莺啼春又老”一句既点明时令,又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解析】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
A项,“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分析错误,这里应是听觉,并无视听结合。
D项,“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分析错误,与“灯相照”意境一致,应是用燕子归来进一步衬托出自己的孤单落寞之情。
(2)有人说词的下片充满了悲惋之情,请结合词句分析。
(4分)【答案】①从“韶光虚过”“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可看出词人内心那份韶华已逝、年老体衰的无奈与忧愁;②从“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可以看出词人因人海茫茫,知音难找,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相守,流露出的孤独失意之感。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李白《蜀道难》中“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2)庄子《逍遥游》“__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__”两句,写出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随着外界的评价而改变。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长烟落日孤城闭__”一句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礼部尚书平昌公弼之玄孙也。
融开元初累转富平主簿,明辩有吏干,俄拜监察御史。
时天下户口逃亡,免役多伪滥,朝廷深以为患。
融乃陈便宜,奏请检察伪滥,搜括逃户。
玄宗纳其言,因令融充使推勾。
无几,获伪滥及诸免役甚众,特加朝散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