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教材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升高衔接教材答案英语

初升高衔接教材答案英语

初升高衔接教材答案英语尊敬的学生和家长:欢迎使用我们的初升高衔接教材英语答案。

本答案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英语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请确保在独立完成练习后,再参考以下答案进行核对。

Unit 1: 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sExercise 1: Fill in the blanks1. Hello, my name is ______.2. Nice to meet you, I'm ______.3. How do you do? I'm ______.4. It's a pleasure to meet you, my name is ______.Answers:1. (Your Name)2. (Your Name)3. (Your Name)4. (Your Name)Exercise 2: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ir meanings1. Greeting - a2. Introduction - b3. Pleasant - c4. Name - dAnswers:1. a2. b3. c4. dUnit 2: Daily RoutinesExercise 1: 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verbs1. I usually ______ (wake) up at 6:30 in the morning.2. She ______ (brush) her teeth after breakfast.3. He ______ (go) to school by bus every day.4. We ______ (have) lunch at school.Answers:1. wake up2. brushes3. goes4. haveExercise 2: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1. What time do you ______ every morning?a. get upb. wake upc. stand upd. rise upAnswers:1. bUnit 3: School SubjectsExercise 1: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1. 我喜欢数学。

初升高衔接教材语文答案

初升高衔接教材语文答案

初升高衔接教材语文答案语文开学第一课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答案】C【解析】文中原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表述的是“读书”,而非“书籍”。

2.【答案】B【解析】此项表述的是文化学术与学问的关系,而非读书与学问的关系。

3.【答案】D【解析】A.原文说的是“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并不是一生只研究一部经书。

B.原文说的是“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并不是说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

C.所读之书要选得精,并不代表一定要选择经典作品阅读。

语短情长,组词有方——短语的基本类型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答案】“严重沙化”应改为“沙化严重”。

【解析】观察画线句发现,除“严重沙化”是状中偏正短语外,其前后“气候恶劣”“粮食短缺”“交通不便”皆为主谓短语,四个短语并列,应保持结构一致,据此可知该句子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可将“严重沙化”改为“沙化严重”。

2.【答案】世人的印象里,他一头灰白乱蓬蓬的头发,眼窝深陷,胡髭密集,神情严肃,好像一直都在沉思;而实际上,他除了聪明外,还活泼可爱,喜欢卓别林的默剧,回答高中生的数学问题,面对镜头吐舌搞怪……关于爱因斯坦,在他的相对论之外,还有太多等待我们去了解。

【解析】结合本课思维方法,综合运用多种类型的短语。

木叶华滋,句法生趣——句子成分的划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答案】A【解析】先为句子划分成分:①(我们)的生活||幸福。

②我们||生活得〈幸福〉。

③幸福||来之〈不易〉。

④(幸福)生活||[万年]长。

由此可知,①中“幸福”是谓语,陈述主语“生活”的状态;②中“幸福”在“生活”谓语之后,由“得”连接,是典型的补语;③和④虽然“幸福”都在句首,但在③中直接作主语,在④中作定语修饰“生活”。

文学类文本阅读-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解析版)

文学类文本阅读-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解析版)

一、认识文学类文本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是考察小说、散文,人物传记、新闻等等一些体裁。

近几年高考主要是考察小说和散文两种体裁,尤其是以小说居多。

二、悟文学之美,探内在规律——探求文学类文本阅读方法表达技巧的基本常识(一)表达方式1.记叙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描写(1)肖像描写:描写相貌、神情、打扮,揭示身份个性,甚至还可以暗示人物际遇。

(2)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举止,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3)语言描写: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描写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性格。

(5)环境描写(6)细节描写:描写小举动,小事情,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可以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个性特点。

(7)描写角度:①动景与静景,②远景与近景,③仰望、平视、俯看,④整体(面)与局部(点),⑤视觉、听觉、味觉与触觉。

3.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4.议论5.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感情,②能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③第一人称在结构上有线索作用。

(鲁迅《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2)第二人称:①拉近距离,形成对话,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抒情,③有时运用人格化手法,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朱自清《绿》)(3)第三人称:①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②可以灵活自由地反映生活。

6.常见的表现手法(1)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包括三种类型:①虚幻世界和梦境,②回忆往事、历史。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word版配答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word版配答案

数学目录阅读材料: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联系2)如何学好高中数学3)熟知高中数学特点是高一数学学习关键4)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和特点5)怎样培养好对学习的良好的习惯?第一课: 绝对值第二课: 乘法公式第三课: 二次根式(1)第四课: 二次根式(2)第五课: 分式第六课: 分解因式(1)第七课: 分解因式(2)第八课:根的判别式第九课: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1)第十课: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第十一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第十二课: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第十三课: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第十四课:分段函数第十五课: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第十六课: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第十七课: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2)第十八课: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第十九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第二十课: 方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十一课: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第二十二课:相似形第二十三课:三角形的四心第二十四课:几种特殊的三角形第二十五课:圆第二十六课:点的轨迹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联系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进入高中数学殿堂继续学习。

在经历了三年的初中数学学习后,大家对数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数学思维有了一定的雏形,在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这也是我们继续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数学课即将开始与初中知识有联系,但比初中数学知识系统。

高一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它在高中数学中是起着提纲的作用,它融汇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中,其中有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等,它也是高考的重点,近年来,高考压轴题都以函数题为考察方法的。

高考题中与函数思想方法有关的习题占整个试题的60%以上。

1、有良好的学习兴趣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

初高中衔接教材

初高中衔接教材

专题二 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积的形式.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方法有: 提公因式法; 公式法。

还有如下三种常用方法: 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方程求根法.
1.十字相乘法
例1 分解因式:
()37212+-x x ()57622--x x ()6232-+y y 练习: 将下列二次三项式进行分解因式:
()2x x ++7612 ()1013322--x x
2.分组分解法
例2 :把下列各多项式分解因式
()cy by ay cx bx ax +++++1 ()32232y y x xy x -+-
3.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
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
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
例3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
(1)221x x +-; (2)2244x xy y +-.
练 习
1.选择题:
多项式22
215x xy y --的一个因式为 ( )
(A )25x y - (B )3x y - (C )3x y + (D )5x y -
2.分解因式:
(1)x 2+6x +8; (2)8a 3-b 3;
(3)x 2-2x -1; (4)4(1)(2)x y y y x -++-.
参考答案:
1. B
2.(1)(x +2)(x +4) (2)22(2)(42)a b a ab b -++
(3)(12)(12)x x ---+ (4)(2)(22)y x y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第3课 因式分解(1)及答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第3课 因式分解(1)及答案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在分式运算、解方程及各种恒等变形中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较多,除了初中教材中涉及到的提取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只讲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运用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的问题形式多样,富有综合性与灵活性,因此,因式分解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一、提取公因式法例13x2-6x+3.二、公式法例2(1)8+x3;(2)x2+2xy+y2-z2.三、分组分解法例3(1)2ax-10ay+5by-bx;(2)x3-x2+x-1.四、配方法例4(1)x2+6x-16;(2)x2+2xy-3y2.五、拆项添项法例5(1)x3-3x2+4;(2)x3-2x+1.六、求根公式法例6(1)x2-x-1;(2)2x2-3x-1.七、十字相乘法(1)x2+(p+q)x+pq型式子的因式分解我们来讨论x2+(p+q)x+pq这类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这类式子在许多问题中经常出现,它的特点是(1)二次项系数是1;(2)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3)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对这个式子先去括号,得到x2+(p+q)x+pq=x2+px+qx+pq,于是便会想到继续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即x2+px+qx+pq=(x 2+px )+(qx +pq )=x (x +p )+q (x +p )=(x +p )(x +q ).因此,x 2+(p +q )x +pq =(x +p )(x +q ).运用这个公式,可以把某些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例7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 2+3x +2;(2)x 2-x -20;(3)x 2-52x +1;(4)x 2+11x +24. 八、ax 2+bx +c 型因式分解我们知道,(a 1x +c 1)(a 2x +c 2)=a 1a 2x 2+a 1c 2x +a 2c 1x +c 1c 2=a 1a 2x 2+(a 1c 2+a 2c 1)x +c 1c 2.反过来,就得到a 1a 2x 2+(a 1c 2+a 2c 1)x +c 1c 2=(a 1x +c 1)(a 2x +c 2).我们发现,二次项的系数a 分解成a 1×a 2,常数项c 分解成c 1×c 2,并且把a 1,a 2,c 1,c 2排列如图:,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就得到a 1c 2+a 2c 1,如果它正好等于ax 2+bx +c 的一次项系数b ,那么ax 2+bx +c 就可以分解成(a 1x +c 1)(a 2x +c 2),其中a 1,c 1位于上图上一行,a 2,c 2位于下一行.像这种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帮助我们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通常叫做十字相乘法.必须注意,分解因数及十字相乘都有多种可能情况,所以往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确定一个二次三项式能否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例8 (1)6x 2+5x +1;(2)6x 2+11x -7;(3)42x 2-33x +6;(4)2x 4-5x 2+3;(5)2t 6-14t 3-16.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a 3+27;(2)8-m 3;(3)-27x 3+8;(4)-18p 3-164q 3;(5)8x 3y 3-1125;(6)1216x 3y 3+127c 3.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y3+x4;(2)x n+3-x n y3;(3)a2(m+n)3-a2b3;(4)y2(x2-2x)3+y2.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3x+2;(2)x2+37x+36;(3)x2+11x-26;(4)x2-6x-27;(5)m2-4mn-5n2;(6)(a-b)2+11(a-b)+28.4.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ax5-10ax4+16ax3;(2)a n+2+a n+1b-6a n b2;(3)(x2-2x)2-9;(4)x4-7x2-18;(5)6x2-7x-3;(6)t6-9t3+8;(7)7(a+b)2-5(a+b)-2;(8)(6x2-7x)2-25.5.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ax-3ay+xy-y2;(2)8x3+4x2-2x-1;(3)5x2-15x+2xy-6y;(4)4a2-20ab+25b2-36;(5)4xy+1-4x2-y2;(6)a4b+a3b2-a2b3-ab4;(7)x6-y6-2x3+1;(8)x2(x+1)-y(xy+x).答案精析例1 解 3(x 2-2x +1)=3(x -1)2例2 解 (1)(x +2)(x 2-2x +4).(2)(x +y )2-z 2=(x +y +z )(x +y -z ).例3 解 (1)2a (x -5y )-b (x -5y )=(x -5y )(2a -b ).(2)x 2(x -1)+(x -1)=(x -1)(x 2+1).例4 解 (1)(x +3)2-25=(x +8)(x -2).(2)(x +y )2-(2y )2=(x +3y )(x -y ).例5 解 (1)x 3-2x 2-(x 2-4)=x 2(x -2)-(x -2)(x +2)=(x -2)2(x +1).(2)(x 3-x )-(x -1)=(x -1)(x +1+52)(x --1+52). 例6 解 (1)(x -1+52)(x -1-52). (2)(x -3+174)(x -3-174). 例7 解 (1)(x +1)(x +2);(2)(x +4)(x -5); (3)(x -2)(x -12);(4)(x +8)(x +3). 例8 解 (1)(2x +1)(3x +1);(2)(2x -1)(3x +7);(3)(6x -3)(7x -2);(4)2(x +62)(x -62)(x +1)·(x -1);(5)2(t -2)(t 2+2t +4)(t +1)(t 2-t +1). 强化训练1.解 (1)(a +3)(a 2-3a +9);(2)-(m -2)(m 2+2m +4);(3)(2-3x )(9x 2+6x +4);(4)-18(p +q 2)·(p 2-12pq +q 24);(5)(2xy -15)(4x 2y 2+25xy +125);(6)(16xy +13c )(136x 2y 2-118xyc +c 29)=127(12xy +c )(x 2y 24-12xyc +c 2). 2.解 (1)x (x +y )(x 2-xy +y 2) (2)x n (x -y )(x 2+xy +y 2) (3)a 2(m +n -b )[(m +n )2+b (m +n )+b 2] (4)y 2(x -1)2(x 4-4x 3+3x 2+2x +1).3.解 (1)(x -1)(x -2);(2)(x +1)(x +36);(3)(x +13)(x -2);(4)(x +3)(x -9);(5)(m +n )(m -5n);(6)(a-b+4)(a-b+7).4.解(1)ax3(x-2)(x-8);(2)a n(a+3b)(a-2b);(3)(x+1)(x-3)(x2-2x+3);(4)(x+3)(x-3)·(x2+2);(5)(3x+1)(2x-3);(6)(t-1)(t-2)(t2+t+1)(t2+2t+4);(7)[7(a+b)+2][(a+b)-1];(8)(2x+1)(3x-5)(6x2-7x+5).5.解(1)(x-y)(3a+y);(2)(2x-1)(2x+1)2;(3)(x-3)(5x+2y);(4)(2a-5b+6)(2a-5b-6);(5)(1+2x-y)(1-2x+y);(6)ab(a-b)(a+b)2;(7)(x3+y3-1)(x3-y3-1);(8)x(x-y)(x+y+1).。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精品)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精品)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1.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 2 (a b)(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2 2 2(a b) a 2 a b .b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 2 3 3(a b) (a a b b ) a ;b(2)立方差公式 2 2 3 3(a b) (a a b b ) a ;b(3)三数和平方公式2 2 2 2 (a b c ) a b c 2 ( a b b c ;)a c(4)两数和立方公式 3 3 2 2 3(a b) a 3 a b 3 a b ;b(5)两数差立方公式3 3 2 2 (a b) a 3 a b 3 a b .b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例 1 计算:2 2 (x 1)(x 1)(x x 1)(x x 1).解法一: 原式= 2 2 2 2(x 1) (x 1) x = 2 4 2 (x 1)(x x 1)= 6 1 x .解法二: 原式=2 2 (x 1)(x x 1)(x 1)(x x1)= 3 3 (x 1)(x1)= 6 1x .例 2 已知 a b c 4,ab bc ac 4,求2 2 2 a b c 的值.解:2 2 2 ( )22( ) 8a b c a b c ab bc ac .练 习1.填空:(1)1 1 1 12 2a b ( b a) ( ); 9 4 2 3(2)(4 m 22 ) 16m 4m ( ) ;(3 )2 2 2 2 (a 2b c) a 4b c ( ) . 2.选择题:(1)若2 1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2(A )2m (B)142m (C)132m (D)1162m(2)不论 a,b 为何实数, 2 2 2 4 8a b a b 的值()(A )总是正数(B)总是负数(C)可以是零(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2.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2 2(1)x -3x+2;(2)x +4x-12;2 ( ) 2(3)x a b xy aby ;(4)xy 1 x y .2解:(1)如图1.1-1,将二次项 x 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 2 分解成-1初中升高中数学教材变化分析2与-2 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就是x -3x+2 中的一次项,所以,有2-3x+2=(x-1)(x-2).xx 1-1 1 -2 x -ay-1x -2 x1 -2 6 -by1图 1.1-1 图 1.1-3 图1.1-4图 1.1-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1-1 中的两个x 用 1 来表示(如图1.1-2 所示).(2)由图 1.1-3,得2x +4x-12=(x-2)( x+6).(3)由图 1.1-4,得2 ( ) 2x a b xy aby =(x ay)( x by)x -1(4)xy 1 x y =xy+(x-y)-1=(x-1) (y+ 1) (如图 1.1-5 所示).课堂练习一、填空题:y图 1.1-51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2 x(1) 5 6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高一化学附练习及答案

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高一化学附练习及答案

初高中衔接——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本讲主要内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元素符号(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冈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新课标人教A版}100页超权威超容量完整版典型试题举一反三理解记忆成功衔接{黄冈中学教材系列}第一部分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1-3页第二部分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的“脱节” 4页第三部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5-9页第四部分分章节讲解 10-66页第五部分衔接知识点的专题强化训练 67-100页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

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

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

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

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

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

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1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

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

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

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

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

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

例如:高一《代数》第一章就有基本概念52个,数学符号28个;《立体几何》第一章有基本概念37个,基本公理、定理和推论21个;两者合在一起仅基本概念就达89个之多,并集中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学习阶段。

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

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

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

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

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1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

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

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 思想松懈。

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

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有的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

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

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

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再弥补后悔晚矣。

3 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

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 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

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 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

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2题等。

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

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对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要反复思考。

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知识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使所学到的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 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同学们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

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

同学们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地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 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

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

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

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3第二部分,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