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介绍课件

- HA + HB - a + b) / 2 水准测量精度公式:σ = ±(hAB
03
- HA + HB - a + b) / √2 水准测量距离公式:d = (hAB -
04
HA + HB - a + b) / 2
数据处理
01
数据采集: 使用水准仪 和水准尺进 行测量,获 取原始数据
02
数据整理: 将原始数据 整理成表格 形式,便于 后续处理
4
测量精度
四等水准测量的精 度等级为四等
测量精度要求较高, 需要精确到毫米级
测量精度受多种因 素影响,如仪器设 备、观测方法、环 境条件等
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包括选择高精度仪器、 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 控制环境条件等
01
02
03
04
计算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公式:hAB = HA -
01
HB + a - b 水准测量误差公式:m = ±(hAB
4
四等水准测量的 步骤包括:设置 测站、安置仪器、 观测、记录、计 算和校核。
测量方法
1
水准测量:利用水准 仪和水准尺,测量两 点之间的高差
3
角度测量:利用经纬仪, 测量两点之间的水平角 和垂直角
距离测量:利用钢尺或 光电测距仪,测量两点 之间的水平距离
2
高程计算:利用测量 数据,计算各点的高 程和坐标
03
使用正确的 计算公式和 算法,避免 因计算方法 错误导致的 计算错误
04
对计算结果 进行验证, 确保计算结 果的准确性
计算精度
计算精度是内业计算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测量结果 的准确性
计算精度与观测数据、计算方法、计算软件等因素有 关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一、水准测量内业的方法:水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终端水准点的已知高程,和经水准路线观测、推算的高程之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
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h f 为:h f =∑测h - (始终H H -) (2-8)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 h f =∑测h(2-9)为了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
一般水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平地 容h f =L 40±mm山地 容h f =n 12±mm (2-11)式中,L ―水准路线全长,以km 为单位;n ―路线测站总数。
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假设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应进行调整。
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按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山地)成正比,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i h = -i hL L f ⋅∑(平地) ⊿i h = -i hn nf ⋅∑ (山地) 式中, L ∑―路线总长;i L ―第i 测段长度 (km) (i =1、2、3...); n ∑―测站总数;i n ―第i 测段测站数。
3.计算待定点的高程将高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h i 改=hi+⊿h i i =1,2,3,……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如上所述,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而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
二、举例1.附合水准路线算例下列图1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为例,已知水准点A 、B 和待定点1、2、3将整个路线分为四个测段。
图1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示意图测段号 点 名 测站 数 观测高差/m 改正数 /m 改正后 高差/m 高 程 /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1 BM1 8+8.364-0.014+8.350 39.833 148.183 23-1.433-0.005-1.438 246.745 34-2.745-0.007-2.752 343.993 45+4.661-0.008+4.653BM248.646∑20+ 8.847-0.034+8.813辅助 计算h f =+ 0.034m 容h f =2012±= ±54mm1〕将点名、各测段测站数、各测段的观测高差i h 、已知高程数填入表2-2内相应栏目2、3、4、7(如系平地测量,则将测站数栏改为公里数栏,填入各测段公里数;表内加粗字为已知数据)。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步骤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方法,用于测量较长距离的水平线路。
内业计算是四等水准测量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它涉及到繁琐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工作。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的步骤,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步:原始数据的整理在四等水准测量中,我们首先需要整理好原始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包括测量设备的读数、高程点标识、基准点标识等等。
我们需要将这些数据按照既定的格式整理统一,以便后续的计算工作。
第二步: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四等水准测量中,我们通常会设计测量闭合环,通过比对回程观测和去程观测的结果来计算闭合差。
闭合差是一种评估测量精度的指标,它可以用来判断测量是否存在误差或系统性偏差。
通过计算闭合差,我们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
第三步:高差改正数的计算四等水准测量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测量或者无法测量的点,比如河流、建筑物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计算和推算,得到这些点的高差改正数。
高差改正数可以用来修正测量结果,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第四步:高程平差的计算高程平差是指将测量的高差数据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使其满足一定的平差条件。
通过高程平差,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并消除测量误差的影响。
高程平差的计算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算法,需要仔细、耐心地进行。
第五步:级差计算四等水准测量中,我们常常需要将测量结果表示为一系列的等差数列,以方便统一和比较。
这就需要进行级差计算。
级差计算是通过将测量结果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并计算每个点之间的高差差值,使其满足等差关系。
级差计算既要考虑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又要满足一定的数学规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
第六步:数据输出和报告撰写最后一步是将计算好的结果进行输出和整理,并撰写测量报告。
测量报告是对四等水准测量结果的总结和归纳,它应该包含详细的内业计算过程、修正值、平差值和测量精度等内容。
同时,报告应该以清晰的语言、合理的结构和正确的数据呈现,以便于他人理解和使用。
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大地水准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面上两个点之间的高程差。
下面是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外业测量步骤:
1. 设站:选取测站点,并设置水准仪。
2. 观测:在各测站点上进行视线测量,记录水准仪读数。
3. 收站:移动至下一个测站点,重复观测步骤。
4. 控制测量:在适当的间隔处进行控制测量,以校正测量误差。
内业计算主要公式:
1. 高差观测值的纠正:
高差观测值的纠正 = 高差观测值 - 折差 - 改正数
其中,折差是由于视线折射引起的高差修正值,改正数是根据控制测量结果进行的纠正。
2. 高程改正数的计算:
高程改正数= Σ高差观测值 / 测站数
3. 闭合差的计算:
闭合差 = 高差观测值的代数和
4. 高程调整值的计算:
高程调整值 = 闭合差 / 测站数
5. 最终高程的计算:
最终高程 = 基准点高程+ Σ高程调整值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还涉及其他一些参数和计算公式,如观测误差的计算、闭合差限差的确定等。
具体的计算过程和公式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最好参考相关的测量手册、标准和指南,并遵循正确的测量程序和计算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4)将起算数据、Li、hi、L和∑h填入计算表格
BM-A 1.6 +2.331
1 2.1 +2.813
2 1.7 -2.244
3 2.0 +1.430
BM-B
∑
7.4 +4.330
45.286 49.579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3.计算高差闭合差
水准路线各测段高差的代数和与高差理论值的差值 称为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通常用fh表示。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1.求待定水准点高程的步骤
h1
h2
A
BM1
h3
BM3
hn
hn+1
BMn
B
BM2
①根据已知高程控制点A的高程HA 和高差h1的值 ,推算待定水准点BM1的高程HBM1。
HBM1=HA+h1 ②根据BM1的高程HBM1和高差h2的值,推算待定 水准点BM2的高程HBM2。
HBM2=HBM1+h2
凡观测方向与推算方向相同的,其观测高差即为测 段高差,否则测段高差等于观测高差的相反数。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③依水准路线的推算方向绘制水准路线略图。 略图的水准点要与实地的方位一致,路线用曲线连 接,并要标出水准路线的推算方向,还要在图上注明 各测段的高差、距离(或测站数)及已知水准点的高程 。
+2.331 1.6km 1 BM-A HA=45.286m
高差闭合差是衡量外业观测成果质量的一个重要精 度指标。
四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1)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
式中:
fh=∑h测-(H终-H起)
H起、H终——附合水准路线起点、终点的高程。 ∑h测——附合水准路线测段高差的总和。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一、水准测量内业的方法:水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 () (2-8)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2-9)为了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
一般水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平地=mm山地=mm (2-11)式中,―水准路线全长,以km为单位;―路线测站总数。
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若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应进行调整。
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按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山地)成正比,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 -(平地)⊿= - (山地)式中,―路线总长;―第测段长度 (km) (=1、2、3...);―测站总数;―第测段测站数。
3.计算待定点的高程将高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h i改=hi+⊿h i i=1,2,3,……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如上所述,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而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
二、举例1.附合水准路线算例下图2-18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为例,已知水准点A、B和待定点1、2、3将整个路线分为四个测段。
表2-2 附合水准路线计算测段号点名测站数观测高差/m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备注1 2 3 4 5 6 7 81 BM1 8+8.364 -0.014 +8.350 39.8331 48.1832 3-1.433 -0.005 -1.4382 46.7453 4-2.745 -0.007 -2.7523 43.9934 5+4.661 -0.008 +4.653BM2 48.64620 + 8.847 -0.034 +8.813辅助=+ 0.034m计算== 54mm1)将点名、各测段测站数、各测段的观测高差、已知高程数填入表2-2内相应栏目2、3、4、7(如系平地测量,则将测站数栏改为公里数栏,填入各测段公里数;表内加粗字为已知数据)。
水准测量外业、内业记录计算表

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观测:
年月日记录:
Hale Waihona Puke 测站测点后视(mm)
前视(mm)
高差
高程(mm)
备注
+
-
Σ
计算校核
说明:在备注栏注明每站的观测人和记录人姓名
水准测量内业成果计算表格
点号
距离
(测站数)
高差(mm)
高差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m)
高程(m)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和内业计算表完整版

观测日期:
测 站 编 号
占
八、、
号
后Hale Waihona Puke 尺上丝■、八 刖 尺
上丝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红(mm)
咼差 中数
(m)
备 注
下丝
下丝
后视
见距离
前视距离
黑 面
红 面
视距差
(m
累积差
(m
后视
1#标尺
的常数
K=
2#标尺 的常数
K=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注:各测站高差中数取位至1mm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场次
点号
路线长度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咼差
(m)
高程(m)
备注
已知点
辅
助fh=fh允20"=V1km¥
计
算
说明:1.距离取位至0.01km,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取位至1mm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