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满分作文
2013福建高考满分作文

2013福建高考满分作文选择自己需要的顾城在《忧天》中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拒绝做无衣无附在天宇飘行的流星,愿变成“扎根地层深处的树根”。
顾城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选择的是什么,他选择后者,是生活的智者。
如果选择自己不需要的,那样只能让人感到惊恐。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活得特别累?因为他们背上“房贷”“车贷”等包袱。
其实这些都不一定是他们现在所需要的,他们选择了,就让他们的生命负载了沉重。
为什么?因为有了这些东西,他们就感到特别的惊恐,每天变得特别的小心了,生怕丢了工作就无依无附了。
所以一个人,不要老想着一些自己还不需要的东西,要知道,那些东西得到了也只会成为你的包袱。
我们不要被“飘行在天宇的流星”迷了眼,而失去自己真正想要的。
选择自己需要的,才能时刻充满动力。
当你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你就去追求它,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因为有一个目标的人比任何人都强大。
像邓亚萍,她知道自己只当一个教练,以后肯定会后悔,所以她坚持退出体育界。
她从一个连二十六个字母都写不全的人转变为一个以英语为专业的清华学士、剑桥博士、搜索引擎总裁。
她的成功让所有人都为之喝彩。
但是,她是怎样做到的?因为她选择的都是自己需要的、想要的。
这些让她时刻充满活力,为之奋斗,不知疲倦。
弄清什么事自己所需,才是智者。
一个人只有弄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他才会走向成功。
因为当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然不会被“夜空的流星”迷了眼。
就像保罗·罗曼,他在通用电气公司深受重用,老总杰克·韦尔奇几次暗示他离副总裁的位置和与之相匹配的百万年薪仅差一步之遥。
然而他懂得自己所需要的,没有因为名利的诱惑而留在公司,他毅然决定辞职,放弃了“一步之遥”的副总裁的位置和百万年薪,专攻木工制作,一年后,他出版了世界第一部木工类杂志——《优质木工》,最终成为了木工方面的杰出人物。
如果他没有离开通用电气公司,或许现在能否升职加薪还只是个谜;如果他不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或许还将一生默默无闻。
2013广东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2013广东高考语文满分作文2013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有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广东高考作文(范文):神圣的尊严海卡尔说: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
在美国纽约中央车站,人们向流浪汉或流浪艺人施舍时,一定得平等待之。
他们在表演时,身旁放着收钱的金色盘子或帽子,如果你没有欣赏他们的表演便投钱,会被拒绝,如果你欣赏完后没有鼓掌或者发表评论,他们照样不会接受你的钱。
因为他们认为:“您的施舍,我的尊严,我们是平等的。
”所以人活着,要顶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的颜面,是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某种东西。
这种颜面不是虚荣的面子,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东西。
尊严,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通过自尊自爱,从而得到他尊他爱的美好感受。
尊严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不可亵渎,我们应该捍卫尊严。
一个人如果连尊严都没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人都应带着尊严活着。
有了尊严,你才会看得起自己,从而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严,别人才会敬重你,你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
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获得尊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
靠自身的修养,靠骨子里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自敬者人恒敬之,自贱者人必蔑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有尊严地活着才有意义,决不可放弃做人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谈。
2013-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I、III 作文真题及满分范文汇总

2013-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I、III作文真题及满分范文汇总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参考词汇:住宿-accommodation【优秀满分范文】Dear Sir/Madam, I am a student in China and I plan to go to Britain to attend a summer school during the vacation. I’ve seen your ad, and I’d like to know something more about your six -week English course. First, when will the course start and how many class hours are there per week? Besides, I wish there would not to be too many students in a class. I’d also like to know how much I have to pay for the course and whether accommodation is included. Would there be host family or university dormitory?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2014 全国卷 II一家英语报社向中学生征文,主题是“十年后的我”,请根据下列要点和你的畅想完成短文。
1.家庭:2.工作:3.业余生活。
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优秀满分范文】I often imagine what my life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 I think my life will be very different in ten years. Iwill be twenty-eight years old by then. I will have my own family, probably with a lovely child. I hope I will work in a computer company as a program designer. I’ll enjoy my work and get along well with my colleagues. I’ll do a good job in whatever I do. In my free time, I’ll continue to take regular exercise, such as swimming, running and various ball games. On my holiday, I’ll travel around the world.In a word, my life will be much richer and more colorful.2015 全国卷 I假定你是李华, 你校英文报“外国文化”栏目拟刊登美国节日风俗和中学生生活的短文。
高考全国满分作文(10篇)

高考全国满分作文(10篇)高考全国满分作文(10篇)高考全国满分作文(篇1)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法则无法分析的玄妙神迹的发源地。
”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成功,这就如同一个没有脊椎的动物,永远不会站立一样。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发表了《相对论》之后,曾经有不少人对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更有甚者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而爱因斯坦对此则不屑一顾,他说:“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有一个人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美国成功商人盖蒂,在1932年意识到中东石油有巨大潜力,想要买下一块很有前景的地皮,可是当时世界市场上的原油价格忽然波动,于是大家普遍认为,这个时候进行投资是很不理智的,盖蒂被大家的意见左右放弃了这个想法。
结果十多年后,盖蒂多付出了一千多万美元的代价才得到了那块地皮的开采特许权。
可见有些时候,想要成功也需要一些“一意孤行”,只有坚信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主见,对成功充满信心,不迷信权威,才能共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自信是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乐观;自信是胡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豁达;自信是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情。
从古至今从不缺乏自信的人,只有先自我肯定,做事才会有一个信念,而信念则是你的主心骨。
没有当年周公瑾的自信,怎么会有赤壁大捷;没有当年康熙帝的自信,北京城恐怕好几次改名换姓了;没有当年年罗斯福的自信,有怎能有连任的四届总统。
试想想我们,不曾遇到八十万大军困在孤城,也没有遇到双腿瘫痪的不幸,更没有遇到内忧外患同时脖子被顶到刀口上,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特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情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深信所从事的事业必能成功。
因此,他们做事情就能付出全部精力,最后获得成功的也正是他们。
优秀高考满分作文范文(10篇)

优秀高考满分作文范文(10篇)优秀高考满分作文范文(10篇)篇一:《梦想与实现》篇二:《努力与收获》篇三:《母爱的伟大》篇四:《友谊的力量》篇五:《环境保护的责任》篇六:《人生的选择》篇七:《科技与人类进步》篇八:《文明社会的基石》篇九:《青春与成长》篇十:《改变世界的力量》篇一:《梦想与实现》梦想是一枚美丽的种子,它埋在我们心中,指引我们努力奋斗,追求更好的未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无论它是大是小,强烈的梦想总能激励我们不断向前。
实现梦想需要勇气和毅力,只有拥有这两者,我们才能战胜种种困难,走向成功的道路。
小时候,我曾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心,无论是发现一个小昆虫的奇妙生活还是解开宇宙起源之谜,我都希望能亲自去探索。
因此,我在学习上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爱。
如今,我正在攻读自己的理想专业,并且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的梦想终将实现。
然而,梦想的实现并非易事。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
正是这些困难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
正如俗话所说,没有风雨,何来彩虹?只有经历过失败的苦涩,我们才能品尝到成功的甜蜜。
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
没有人能依靠懒散和等待就能实现梦想。
我们要有追求卓越的信念,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只有愿意在追梦的道路上扎根、耐心等待的人,才能拥有梦想的花朵终将绽放的美好。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相信自己。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没有自信的人很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困难来临时,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而我们的坚持和努力将最终获得回报。
总而言之,梦想是人生彩虹的起点,实现梦想需要我们有勇气、毅力、努力和自信。
让我们不断奋斗,追逐心中的美好,将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
篇二:《努力与收获》努力是一种习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它是我们成长的基石,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让我们一起看看努力的力量如何带来丰硕的收获。
201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优秀满分作文6篇

201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优秀满分作文6篇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入题:1、从富翁助人的角度。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本性,富人们古道热肠慷慨捐助,闪烁的是人性善良的光辉,它可以改变社会大多数人眼中的“为富不仁”的负面形象。
回归人性的原点是当今富翁们升华为慈善家的必由之路。
2、从穷人接受捐助的角度。
富翁的捐助,也许能解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会让贫困如洗的家庭生活充满阳光,会让穷人感觉到人间的大爱,会让因不平、不公造成的弱势群体受伤害的心灵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因此能消弭一些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
接受别人的捐助,没有任何理由不心怀感激。
3、从第三方角度。
这个材料很容易让考生联想到中国首善陈光标----“标哥”的慈善捐款秀,如果考生平时善于思考,就很容易想到,面对着标哥“赤裸裸”的现金捐助,穷人们是何种心态?不能不说材料里的第二种、第三种家庭的态度是有现实意义的。
想偿还的家庭的“犹豫”,说明他们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急需帮助的现实让他们“英雄气短”,声明一定偿还,也许是决心,也许是面子。
而拒绝的家庭,则分明是“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心态流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富人们的施舍一定是不怀好意的,拿了这些不明不白甚至不干不净的钱,会让自己颜面扫地,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富人们真诚的帮助,换来的是冷漠、怀疑的眼光。
所以,站在第三方看,富翁们必须改变纯粹的出于怜悯而施舍的观念,帮助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及满分作文评析共8页文档

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及满分作文评析【高考题目】阅读下列材料作文。
(60分)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什么?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功能一定会让这个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了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这或许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怎么样的想法和思考?自拟题目、自定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满分作文】一星如月看多时北京牛栏山一中韩子瑶诗人黄仲则曾经写过这样两句诗:“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站在桥上,把星星都看作月亮凝望多时,这种心情是多么单纯啊,于现在的人来说又是多么奢侈啊。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心也变得浮躁起来,还有谁有闲心去凝视一颗星星呢!生在这个时代,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的必备之物,人们对手机达到了近乎依赖的程度。
前阵子,在北大举行了一场由范曾主持、杨振宁和莫言参与的科学与文学之间的对话。
当杨振宁问莫言,如果爱迪生来到21世纪生活,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时,莫言便提到了手机。
的确,爱迪生会为手机的强大功能所惊叹,他也许再回到自己的时代时会立刻开始着手推广手机,但我希望他不要这样做。
你看当下,无论是地铁里、公交车上,还是公园里、广场上,随处可见把自己的视线锁定在手机屏幕上的人们,他们总是在希求着更多的好友动态和更多的新闻,他们的心已经变得浮躁苍白。
我希望爱迪生那个时代的人们仍旧能够安心在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下读书,能够乘着蒸汽火车去欣赏沿途的风景。
不可否认,手机是科技的结晶,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但也正因为手机,人们渐渐淡忘了“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欣喜;淡忘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悲切;淡忘了窗外的西岭千秋雪;淡忘了穿花而过的纷飞蛱蝶。
或许有人偶尔抬起头,看到了天空中一颗格外明亮的星星,但他已经来不及再看多时了,他会立刻拿出手机将这颗星星拍下来发到微博上,向他的好友们炫耀自己头顶上这片澄澈的夜空,毕竟在这样一个烟尘肆虐的时代,这样的夜空已是不多见的了。
2013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

2013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在《咬文嚼字》杂志开辟专栏,专门为名作家著作挑错之后,这些作家纷纷表示感谢,诚恳承认错误,可见,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
胡适一生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赞扬和批评他的人都表现到了极致。
他有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他从不以激烈的言辞攻击自己的反对者,而是正视别人的批评。
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现,恰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
他年老时身居台湾,大陆人民不认可他,他坦言:“我这一辈子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对国家有益,剩下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骂的。
”并说:“允许别人说话是形成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
”人之老矣,仍保持一份平和谦卑的心态,正视别人的指责,他的谦和君子之风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与此相对的,是其好友陈独秀。
两人初为同道,后因政见不同而成为政治上的死敌,然而私人的友谊仍在。
陈独秀主张激进革命,拒绝接受渐进改良派的任何批评建议,最终因自大而决策失误,致使无数共产党人被杀害,其本人也被开除党籍。
然而在其穷困潦倒之时,发动北大全体教授营救他的却正是胡适。
接受别人的指责,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成功路上必备的态度。
“文化大革命”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正视群众的指责,及时修正错误,做出正确决策,迎来了开放口岸的汽笛声声、交易所的铃声阵阵……在当今中国,青年们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他们敢于对混乱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我想说,青年人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好声音,首先要练就一副好嗓子,选择那些有可能对现实造成危害并要继续危害下去的事,以慷慨激昂之音为促进社会的调整和改变发声。
而我们的国家,只有正视来自各方的指责,才会让这个几千年来以智慧、谦和而著称的国家,不失应有的谦谦君子之风。
正视批评,让我们一起做出努力,成就谦谦君子之风,消除谬误和浮躁之气。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意蕴深厚、条理清晰、比较规范的考场议论文。
文章直接截取材料,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富翁捐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拍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抄袭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点亮万家灯火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
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
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
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
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
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
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
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
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
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
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
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
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
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当得起“文质彬彬”四字。
内容上写的是对三个家庭的评议。
要评议就要表态,要表态就要言说理由。
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这理由上。
面对富翁真诚的捐助,眼前贫困的家庭该不该接受呢?作者认为要看是否有利于善的传递,爱的弘扬。
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由,很见思想。
今年还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议论,写成类似于时评的文章。
材料反映的又是三个家庭对捐助的态度,也可以说材料是观点(态度)型的。
面对几个观点(态度),可以比较一番,论说孰高孰低。
对观点型材料,这种写法可确保立意不会偏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
不过评判别人的观点妥否需用同一个衡量尺度,而且这个尺度属正面价值体系,如是否有利于爱心传播等。
此乃关键所在。
此文是这个方面的典范。
质已胜。
文也胜。
语言准确、简洁而又冷静,行文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分析温婉而到位,毫不强加于人而又让人信服。
总之,这是一篇具有示范意义的考场作文,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语言、结构等都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当慈善遭遇傲骨随着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
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
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
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
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
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
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
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
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
相反,大连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
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
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
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
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
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
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
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
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
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
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
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
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
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
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拙壮成长。
点评此文伊始,紧扣材料,点明慈善有益世道人心,接着笔锋一转,提出当慈善遭遇傲骨,双方出现如何面对之难题,文章由此焦点切入,选取施受之关系角度立论,可谓审题精准。
文章先写施善方式,以一反一正两个例证阐释说明何为正确的捐助方式。
相较于陈光标,微尘团体的行善不是伤害而是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
文章接着分析受捐心态,依然采取一反一正两个例证进行论述,文章指出,意气用事,盲目拒绝,并不代表所谓尊严、傲骨,正确方式应该像受助者黄中天那样,用自己的善意回报社会。
文章着意发掘此例证蕴含的施受双方传播善意的慈善本质,由此可见,文章立意深刻。
此文结尾,以浇水施肥喻示施受双方的本真关系,进一步强化文章的中心论点。
纵观全文,观点辩证,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得当,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
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
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
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
”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
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
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漠视受赠者的尊严。
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
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在当今时代,“微公益”、“志愿活动”层出不穷,似乎是一个全民慈善的时代。
但是,当我们准备做慈善时,千万提醒自己:不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
我们在帮他人,同时也是在帮自己。
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态,请小心呵护受赠者的尊严吧!点评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突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论据较充实,论证较有力。
文章从作文题提供的第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态度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做慈善,应该维护他人的尊严。
”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的有关论述和做法,主要采用了举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维护受捐助者尊严的重要性和效果。
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严的意义,还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说明了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受捐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
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能够联系现实,在肯定当前一些人善举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最后劝告做慈善的人应该放下架子,小心呵护受捐者。
全文思路清楚,论证较严密有力。
结构较严谨。
全文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心,对正确慈善和提升慈善质量有较深入的思考,与那些说空话和套话的文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让爱双向流动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
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
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
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
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
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