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错检验实验报告
检验报告差错说明

检验报告差错说明引言检验报告是一种重要的文档,用于记录和呈现实验室检验结果。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检验报告中可能存在一些错误。
本文将针对检验报告中的差错进行说明,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纠正差错的方法。
差错类型在检验报告中,可能存在多种差错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数据输入错误这种差错发生在检验过程中,操作员在录入结果时输入错误的数值。
例如,将一个数值的小数点位置输入错误,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2. 样本标识错误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标签或标识符的错误,样本可能被错误地分配给了不正确的检验项目,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准确。
3. 仪器故障仪器故障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输出。
这可能是由于仪器校准不准确、仪器部件损坏或仪器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4. 人为误操作操作员错误地操作仪器或流程,也可能导致检验报告出现差错。
例如,操作员忽略了某个步骤、操作员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或操作员疏忽等。
差错产生原因检验报告差错的产生通常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1. 人为失误人为失误是导致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
操作员可能因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缺乏培训而出现失误。
2. 流程不完善如果检验过程中的流程和规程不完善或者没有得到严格遵守,也容易导致差错的发生。
流程不完善可能包括步骤不清晰、操作说明不明确或流程更新不及时等。
3. 仪器问题仪器校准不准确、仪器维护不到位或者仪器运行状态不稳定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仪器输出的结果不准确。
4. 组织管理问题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也容易导致差错的发生。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培训,操作员难以有效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增加了差错的风险。
预防和纠正差错的方法为了预防和纠正检验报告中的差错,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培训和教育对于操作员来说,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教育是预防差错的关键。
培训应包括对操作规程、仪器操作以及数据录入等方面的培训,以保证操作员能够正确地进行检验工作。
2. 流程优化重新审视检验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和规程,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
检验结果错误不良事件报告总结分析范文

检验结果错误不良事件报告总结分析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检验结果错误不良事件报告总结分析1. 引言在临床实验和医疗实践中,检验结果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事件,对患者的治疗和健康造成影响。
ADIJ链路层实验——基于CRC编码的检错程序的实现实验报告

实验九、基于CRC编码的检错程序的实现实验报告序号:姓名:学号:成绩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CRC编码和解码的原理。
2、掌握基于CRC编码的差错检测技术。
二、实验指导现在计算机网络广泛采用的差错检测技术是基于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检测编码,CRC也称为多项式编码(polynomial code),CRC算法非常容易用硬件实现。
CRC编码操作如下:对给定的数据D,发送者选择r个附加位,追加到D的末尾,形成d+r位的新位型,该位型正好能被G模2除尽。
其中,G称为生成器。
CRC编码算法实现:1、选择生成多项式G,其最高次方为r,即r+1位的二进制位串2、计算D·2r, 即在数据D后面补r个0,构成d+r位的位串3、按模2除法求(D·2r/G)的余数R,即:4、从D·2r中模2减去R,得到新的数据T,即加了CRC的帧三、实验要求1、设置一个d位的数据D,r+1位的多项式G,生成CRC码,并把此CRC码作为数据帧进行传送。
2、编写两个子程序,分别实现CRC编码和CRC解码,在主函数中对子程序进行调用。
解码子程序应能根据解码情况判断出接收到的数据帧是否出错,并给出提示。
3、要求分别以正确和错误的数据来检验此检错程序。
4、将编写程序的源代码加必要注释和程序运行结果一起填入实验报告中。
提示:1、编写程序时数据直接用二进制数,可能用到位操作符^(异或)和<<(左移)。
2、在设置错误的编码时,错误位数最好不要超过r+1位。
四、程序代码:#include <stdio.h>int crc(int D[],int G[], int x,int n) //该函数用于进行异或运算{int i,j,k,result;printf("以下输出异或运算的全过程,最后一行为余数\n");for (k=0;k<=x-1;k++) //x=d+rprintf(" %d",D[k]); //输出补后的数for (i=0;i<=x-n+1;i++) //输出异或运算的全过程{if (D[i]==1) //当首位为1时进行异或{for (j=0;j<=n-1;j++) //n=g{if (D[i+j]==G[j]) //G[]的第j+1个数和D[]的第i+j+1个数相同时D[i+j]=0; //异或运算,相同为,不同为else D[i+j]=1;}printf("\n"); //输出每次异或后的结果for (k=0;k<=x-1;k++)printf(" %d",D[k]); //输出最后余数}}for (k=0;k<=x-1;k++)result=D[k];return result;}void main (){int d,g,n,m,result;g;int D[100],M[100],G[100],i,j; //D[]余数,M[]被除数printf("请输入生成器长度=");scanf("%d",&g);printf("\n请输入生成器为(空格输入):\n");for (j=0;j<=g-1;j++) //将输入的除数按位存储在数组G[j]scanf("%d",&G[j]);printf("请选择你要进行的操作:1,CRC编码2,CRC解码:\n");scanf("%d",&n);if(n==1){printf("请输入原始数据长度=");scanf("%d",&d);printf("\n请输入原始数据为(空格输入):\n");for (i=0;i<=d-1;i++) //将输入的数据按位存储进数组M[i]scanf("%d",&M[i]);for (i=0;i<=d-1;i++)D[i]=M[i]; //将数组M[i]中的数据赋值给D[i]for (i=d;i<=d+g-2;i++) //将数据左移r位,后面补r+1个零D[i]=0;crc(D,G,d+g-1,g); //调用函数,进行异或运算for (i=0;i<=d-1;i++)D[i]=D[i]+M[i]; //将g-1位的余数加到数据后面,即为发送方发送的完整数据printf ("\n发送方发送的数据为:");for (i=0;i<=d+g-2;i++)printf ("%d",D[i]);printf ("\n");}if(n==2){printf("请输入你要进行校验的数据长度=");scanf("%d",&m);printf("请输入要进行校验的数据为(空格输入):\n");for (i=0;i<=m-1;i++)scanf("%d",&M[i]);result=crc(M,G,m,g); //调用函数,进行异或运算,并返回结果if(result==0)printf("\n数据完全正确\n");if(result!=0)printf("\n数据有错误\n");}}五、运行结果:测试数据:生成器:110原始数据:10101生成的发送数据为:1010101当要校验数据为1010101时数据正确。
平均差误的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的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的实验报告》
在科学实验中,准确地测量和分析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而平均差误则是评价数
据准确性的一种重要指标。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组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来探
究平均差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收集了一组实验数据,包括长度、重量或其他物理量的测量值。
然后,我们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值,并通过对每个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
求和,再除以测量次数来得出平均差误。
这个值反映了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数
据的分散情况。
平均差误越小,表示数据越集中;平均差误越大,表示数据越
分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平均差误的计算过程并不复杂,但却能提供有价值的
信息。
通过对数据的分散程度进行评估,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实验结果的可
靠性。
当平均差误较大时,我们需要重新检查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或者进行更
多的测量次数,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而当平均差误较小时,我们可以更有信
心地使用这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
总之,平均差误是科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评估数据
的准确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平均差误
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科学实验的数据分析和评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通
过这篇实验报告,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重视平均差误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平均差误的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的实验报告平均差误的实验报告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平均差误是一项重要的统计指标,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平均差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1. 实验背景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植物生长的实验。
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种植了相同种类的植物,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和测量。
我们的目标是比较两组植物在生长速度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2. 实验设计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选择相同品种的植物,并确保它们具有相似的生长状态和健康状况。
- 提供相同的土壤和养分供给,以消除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保持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以确保植物生长环境的一致性。
- 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
3. 数据收集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定期测量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测量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根系长度等指标。
每次测量都由同一位研究人员进行,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 数据处理为了计算平均差误,我们首先计算每组数据的平均值。
然后,我们计算每个数据点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并将差异值的平方相加。
最后,将总和除以数据点的数量,再开平方根,即可得到平均差误的值。
5. 结果分析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差误值。
实验组的平均差误为0.5,而对照组的平均差误为0.3。
这意味着实验组的数据相对于平均值更分散,而对照组的数据更接近平均值。
根据平均差误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生长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生长速度更不稳定。
- 实验组的生长受到了更多的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是由于实验组的土壤养分不均匀或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
- 对照组的生长速度相对稳定,可能是由于环境条件的一致性和土壤养分的均匀分布。
6. 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平均差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平均差误是一种有效的统计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和离散程度。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寻找更多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报告偏差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然而,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这些偏差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本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类型。
2. 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
3. 提出减少偏差的措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滴定管、移液管、烧杯、试管等。
2. 实验药品: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等。
3. 实验步骤:(1)称量待测溶液,记录质量;(2)使用滴定管加入标准溶液,记录消耗体积;(3)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4)计算实验结果,分析偏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称量误差:实验过程中,由于电子天平的精度和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等因素,称量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2)滴定误差:滴定过程中,滴定管的读数误差、滴定速度、滴定终点判断等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
(3)移液误差:移液过程中,移液管的读数误差、移液速度、移液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
2. 偏差分析(1)称量误差:电子天平的精度有限,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也会影响称量结果。
为减小称量误差,应选择精度更高的电子天平,并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
(2)滴定误差:滴定过程中,滴定管的读数误差、滴定速度、滴定终点判断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为减小滴定误差,应选择合适的滴定管,提高操作人员的滴定技巧,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移液误差:移液过程中,移液管的读数误差、移液速度、移液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为减小移液误差,应选择合适的移液管,提高操作人员的移液技巧,采用正确的移液方式。
五、改进措施1. 选用高精度的电子天平,提高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2.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确保实验过程的规范性。
3. 选择合适的滴定管,提高滴定速度,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4. 采用正确的移液方式,提高移液准确性。
2021年误差实验报告模板误差实验报告
试验一
1,试验目
2,试验原理
3,试验仪器
4,试验步骤: 对试验中程序一一运行, 程序代码后要说明代码意义, 保留试验图片作为试验结果。
代码手写, 写不下能够打印。
5,问题讨论: 试验中碰到问题及怎样得四处理。
试验二
1,试验题目: 数字式接地电阻表A类, B类不确定度评定
2,试验目:
3,试验原理: 分别写出A, B类评定标准4,试验步骤: 试验二第八页到第九页
3.1-3.3, 第十页
4.1-6.2, 写出空里结果,
假如结果是用代码计算出来, 标出代码。
5,问题讨论: 试验中碰到问题及怎样得四处理。
试验三
1,试验题目
2,试验目
3,试验原理
4,试验仪器
5,试验步骤: 写出程序, 在程序后面对程序做出说明, 试验结果用图片打印出来。
代码少手写, 写不下能够打印。
6,问题讨论同上
试验四
1,试验题目
2,试验目
3,试验原理
4,试验仪器
5,试验步骤: 同上
6,问题讨论同上。
实验误差理论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误差理论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误差理论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误差是科学实验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可能来自于仪器的精度、操作者的
技术水平、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对实验误差进行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以某种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为例,对实验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
首先,我们对实验仪器的精度进行了评估,包括仪器的分辨率、灵敏度和
误差范围等。
然后,我们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进行了考量,包括操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方面。
最后,我们还对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温度、
湿度、气压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了实验误差的来源和影响,进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修
正和校正。
我们发现,实验误差并非完全可以避免,但可以通过合理的实验设
计和数据处理来减小误差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实验误差理论分析是科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希望我
们的实验报告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差错检验实验报告
if(ch!=' ')
{
if(ch>='0'&&ch<='9')
ch-='0';
else
{
if(ch>='a'&&ch<='f')
ch=ch-'a'+10;
else
{
if(ch>='A'&&ch<='F')
ch=ch-'A'+10;
}
}
if(count%2==1)
chrh=ch<<4;
checksum=~(long(sum>>16)+long(sum&0x0000ffff));
checksum=checksum&0x0000ffff;
printf("\nCheckSum: %x",checksum);
fclose(fp);
}
实验结果:data--sum
c6—c600 b3—c6b3 87—14db3 db—14d20 aa—1f828
对算法进行简要分析;
运行程序,对发送数据计算和添加校验码;
运行程序,对接收数据进行差错检测
实验原理:在需要传输的数据包中,加上一定的冗余信息。这些冗余信息通常都是对所发送的数据应用某种算法进行计算而得到的校验码。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息(包含收到的冗余信息)用同一种算法(协议)进行计算后,得到结果为0的校验码,说明收到了正确的数据,否则收到的数据出现差错,并将此数据报丢弃。“A,B,C,...,Y,Z”分别表示一系列8位组,用[A,B]这样形式的字节组来表示A*256+B的整数,那么该字节序列的反码和就可以通过以下两种表达式之一给出:
汽车制造实习差错情况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增强对汽车制造行业的了解,我于20XX年X月至20XX年X 月在XX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汽车制造工艺流程、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差错情况。
现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情况进行详细报告。
二、差错情况概述1. 错误操作导致零件损坏在实习过程中,我曾在总装车间负责组装发动机。
在一次组装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发动机的某个零件损坏。
具体原因是我在组装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顺序安装零件,导致零件位置不准确,最终导致零件损坏。
2. 数据录入错误导致生产延误在质检车间,我负责录入产品质量检测数据。
在一次录入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将数据录入错误,导致生产线上对该批次的汽车进行了返工,造成了生产延误。
3. 安全操作意识不足导致事故发生在涂装车间,我负责协助工人进行喷漆作业。
在一次喷漆过程中,由于安全操作意识不足,我没有佩戴防尘口罩,导致吸入过量油漆颗粒,引发呼吸道不适。
4. 生产线设备故障导致生产中断在实习期间,我曾在生产线旁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一次,我发现生产线上的某台设备出现故障,未能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导致生产线中断,影响了生产进度。
三、差错原因分析1. 操作技能不足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操作技能不足,我在组装过程中出现了零件损坏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我对汽车制造工艺流程不够熟悉,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
2. 注意力不集中在质检车间录入数据时,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我将数据录入错误,导致生产延误。
这主要是因为我在工作中缺乏专注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3. 安全意识不足在涂装车间,由于安全意识不足,我没有佩戴防尘口罩,导致吸入过量油漆颗粒。
这主要是因为我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 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在生产线设备故障的情况下,我没有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导致生产线中断。
这主要是因为我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和主动性,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计科2班学号:201108030244姓名:肖艳完成日期:2014年3月24日
实验名称
实验一
差错检验
类别:实验
实验分析
问题描述:用网际校验和算法进行差错检测
设计目的:理解和掌握差错检测的一般方法;
深刻理解协议的概念;
掌握网际校验和算法的工作原理.
实验要求:完成网际校验和算法的程序实现;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1.分析实验,把握整体大纲,理清实验思路;
2.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检验其真心
正确性;
3.随机给出一组数据,代入算法,计算其效验和,记录实验
结果;
4.适量重复第3步.
程序: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void main(int argc,char *argv[])
{
FILE *fp;
char ch;
unsigned char chr1,chrh;
unsigned int count=0,checksum=0,chr=0;
unsigned long sum=0;
if(argc!=2)
{
printf("please input command:CheckSum input_file");
[A,B] +' [C,D] +' ... +' [Y,Z]
[A,B] +' [C,D] +' ... +' [Z,0]
其中,+'表示反码算数运算相加,第一个公式适用于偶数个字节的校验和,第二个公式适用于计算奇数个字节的校验和。
注:把被校验的数据按16位进行累加,若有进位,将进位加至结果最低位,得16位累加和,对16位累加和求反码,得到校验码
count++;
if(ch!=' ')
{
if(ch>='0'&&ch<='9')
ch-='0';
else
{
if(ch>='a'&&ch<='f')
ch=ch-'a'+10;
else
{
if(ch>='A'&&ch<='F')
ch=ch-'A'+10;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f(count%2==1)
chrh=ch<<4;
d5—1f8f5 40—238f5 bc—239b1 36—26fb1 53—27004
cd—33d04 b6—33dba6a—3a7ba de—3a7ba b0—45898
bc—45954 35—48e54 d1—48f25 5d—4ec25 8e—4ecb3
bc—5a8b3 db—5a98e5c—6058e ad—6063b eb—6f13b
else
{ chr1=ch&0x0f;
chr=chrh|chr1;
if(count%4==2)
sum+=chr<<8;
else
{
if(count%4==0)
sum+=chr;
}
printf("%x--%lx ",chr,sum);
}
}
else
count--;
}
else
break;
}
if(sum>>16)
b—6f146 c3—7b446 5d—7b4a3 5d—811a3 7d--81220
c—82020 b1—820d1
checksum:df26
实验结论:传送的数据出错。
对算法进行简要分析;
运行程序,对发送数据计算和添加校验码;
运行程序,对接收数据进行差错检测
实验原理:在需要传输的数据包中,加上一定的冗余信息。这些冗余信息通常都是对所发送的数据应用某种算法进行计算而得到的校验码。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息(包含收到的冗余信息)用同一种算法(协议)进行计算后,得到结果为0的校验码,说明收到了正确的数据,否则收到的数据出现差错,并将此数据报丢弃。“A,B,C,...,Y,Z”分别表示一系列8位组,用[A,B]这样形式的字节组来表示A*256+B的整数,那么该字节序列的反码和就可以通过以下两种表达式之一给出:
return;
}
if((fp=fopen(argv[1],"r"))==NULL)
{
printf("File cannot be opened!");
return;
}
printf("Output Type:data--sum\n");
while(1)
{
if((ch=fgetc(fp))!=EOF)
{
checksum=~(long(sum>>16)+long(sum&0x0000ffff));
checksum=checksum&0x0000ffff;
printf("\nCheckSum: %x",checksum);
fclose(fp);
}
实验结果:data--sum
c6—c600 b3—c6b3 87—14db3 db—14d20 aa—1f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