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历年普通生物学试题2007年普生

合集下载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814普通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814普通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2008 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南大学普通生物学考研真题
一、填空(20 分) 1.人属于______门______亚门______纲______亚纲______科______种。
2.自然选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免疫方式包括由______介导的______和由______介导的______。
8.人体必需营养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无脊椎动物的视觉器官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
10.根吸收养分主要有两种方式______和______。
11.神经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2.对应哈迪-温伯格定律,种群基因库平衡发生变迁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点;叶绿体、线粒体的异同点。 5.为什么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种类最多?结合其形态结构及环境的适用性方面进行解释。
2007 年暨南大学普通生物学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 1.血浆中蛋白质分为三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哺乳动物的精子(包括人类)是从______产生,依次经过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的管道系统排 除体外的。 3.______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4.水分进入木质部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5.染色体结构的畸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类病毒与病毒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7.合子后障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8.蛋白质合成时核糖体有与 mRNA 结合的位点还有与______结合的位点。P 位是接受______的位点,A 点 是接受______的位点。 9.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构成的______主要由三种蛋白质骨架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11.男性生殖管道系统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 12.神经元包括______、______。 13.植物器官 3 种类型的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 14.自然选择的 3 个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 2.内环境 3.假体腔 4.营养繁殖 5.哈温平衡 6.细胞分化 7.端粒 8.营养素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已校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已校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1.(6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素D.促性腺激素2.(6分)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3.(6分)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该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酶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4.(6分)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5.(6分)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42分)6.(22分)回答下列I、II小题:Ⅰ、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回答:(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的差异是.(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条件下.Ⅱ、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7.(20分)填空回答:(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和.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种,且它们的比例为,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2)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上述F1番茄叶片取材制备人工种子、繁殖种苗,其过程可简述为如下5个步骤:上述过程中去分化发生在第步骤,再分化发生在第步骤,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6分)(2007•全国卷Ⅱ)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素D.促性腺激素【分析】性成熟鱼的垂体中可分泌促性腺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雌鱼的卵巢产生雌激素,从而促进其排卵,所以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促性腺激素.本题抓住关键词“促进雌鱼排卵”.【解答】解:垂体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合成分泌性激素,促进雌蛙排卵.故选:D.2.(6分)(2007•全国卷Ⅱ)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分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体液免疫中主要是B淋巴细胞起作用,同时T细胞也起了呈递抗原的作用;细胞免疫中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解答】解:在细胞免疫中,必须依靠由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释放出来,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而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绝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吞噬、暴露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只有极少数抗原可以直接与B细胞接触,即体液免疫多数情况下要依赖T细胞.而T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产生后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一旦切除了幼年小鼠的胸腺,其细胞免疫会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将下降.故选:A.3.(6分)(2007•全国卷Ⅱ)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该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酶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分析】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解答】解: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在消化道中进行,不在内环境中进行,A错误;B、酶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D 正确.故选:D.4.(6分)(2007•全国卷Ⅱ)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分析】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即一种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限制酶切割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解答】解:A、限制酶具有特异性,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A正确;B、酶的活性都受温度的影响,B正确;C、限制酶只能识别和切割DNA,C错误;D、限制酶可以从原核生物中提取,也可以从真核生物中提取,D正确.故选:C.5.(6分)(2007•全国卷Ⅱ)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分析】由图可知,丙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乙既吃浮游生物,也吃底栖生物,甲主要以底栖生物为食.因而能说明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也能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和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但此图无法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答】解:A、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故A正确;B、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故B正确;C、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利于各种群的生存,丙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乙既吃浮游生物,也吃底栖生物,甲主要以底栖生物为食,故C正确;D、图中能说明竞争状况和鱼类的捕食状况,但无法表面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故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42分)6.(22分)(2007•全国卷Ⅱ)回答下列I、II小题:Ⅰ、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回答:(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的差异是在低于P光照强度下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的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 植物的高.(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较强光照条件下.Ⅱ、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通过呼吸作用还原的甲烯蓝被氧化(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作对照实验.【分析】I、题中提出A、B两种均为C3植物,C3与C4在光合作用上的差别主要是C4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CO2补偿点要低些.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主要分为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Ⅱ、本实验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全部呈现出来,要求学生分析A、B两试管中的子叶颜色发生变化及不变色的原因.另外,题干中有“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的信息提示,能起到引导学生辨别答题方向的作用.【解答】解:I、(1)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以在P点为界,低于P光照强度下B 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的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的高.(2)图中可知,B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于A植物,因此可确定A植物为喜阳植物,B植物为喜阴植物,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较强光照条件下.II、(1)37℃保温操作之前,“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即制造了无氧环境,由于A管细胞死亡,一段时间后,B管中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2)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滤纸上A管中子叶不进行呼吸作用,而滤纸上B管子叶通过呼吸作用,还原的甲烯蓝被氧化,因此蓝色变深.(3)A管子叶已经经过加热煮沸,此时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因此37℃保温后不变色.(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作对照实验.故答案为:I、(1)在低于P光照强度下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的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的高.(2)较强光照II、(1)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2)通过呼吸作用还原的甲烯蓝被氧化(3)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4)作对照实验.7.(20分)(2007•全国卷Ⅱ)填空回答:(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抗病黄果少室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8种,且它们的比例为27:9:9:9:3:3:3:1,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2)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上述F1番茄叶片取材制备人工种子、繁殖种苗,其过程可简述为如下5个步骤:上述过程中去分化发生在第b步骤,再分化发生在第c步骤,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分析】根据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3对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可以从假设3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应该是什么比例来入手.【解答】解:(1)这是一道关于三对相对性状遗传题.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采用杂交方法.其中亲本选择相对性状的纯合体,其中一个亲本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基因型为aaBBdd;则另一个亲本必须是抗病黄果少室,基因型为AAbbDD.杂交后F1表现则为显性性状,F1自交得到F2,如果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则后代表现型有8中,其比例为(3:1)3,即27:9:9:9:3:3:3:1.(2)由图分析可知,b为脱分化(或去分化),c为再分化,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故答案是:(1)抗病黄果少室aaBBdd AAbbDD 8 27:9:9:9:3:3:3:1(2)b c 全能性。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二)及解析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二)及解析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1.(6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素D.促性腺激素2.(6分)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3.(6分)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该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酶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4.(6分)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5.(6分)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42分)6.(22分)回答下列I、II小题:Ⅰ、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回答:(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的差异是.(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条件下.Ⅱ、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7.(20分)填空回答:(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 表示、室数用D、d表示.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和.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种,且它们的比例为,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2)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上述F1番茄叶片取材制备人工种子、繁殖种苗,其过程可简述为如下5个步骤:上述过程中去分化发生在第步骤,再分化发生在第步骤,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6分)(2007•全国卷Ⅱ)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素B.雌激素C.促甲状腺素D.促性腺激素【分析】性成熟鱼的垂体中可分泌促性腺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雌鱼的卵巢产生雌激素,从而促进其排卵,所以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促性腺激素.本题抓住关键词“促进雌鱼排卵”.【解答】解:垂体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合成分泌性激素,促进雌蛙排卵.故选:D.2.(6分)(2007•全国卷Ⅱ)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分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体液免疫中主要是B淋巴细胞起作用,同时T细胞也起了呈递抗原的作用;细胞免疫中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解答】解:在细胞免疫中,必须依靠由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释放出来,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而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绝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吞噬、暴露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只有极少数抗原可以直接与B细胞接触,即体液免疫多数情况下要依赖T细胞.而T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产生后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一旦切除了幼年小鼠的胸腺,其细胞免疫会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将下降.故选:A.3.(6分)(2007•全国卷Ⅱ)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该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酶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分析】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解答】解: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在消化道中进行,不在内环境中进行,A错误;B、酶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D.4.(6分)(2007•全国卷Ⅱ)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分析】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即一种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限制酶切割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解答】解:A、限制酶具有特异性,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A正确;B、酶的活性都受温度的影响,B正确;C、限制酶只能识别和切割DNA,C错误;D、限制酶可以从原核生物中提取,也可以从真核生物中提取,D正确.故选:C.5.(6分)(2007•全国卷Ⅱ)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分析】由图可知,丙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乙既吃浮游生物,也吃底栖生物,甲主要以底栖生物为食.因而能说明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也能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和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但此图无法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答】解:A、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故A正确;B、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故B正确;C、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利于各种群的生存,丙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乙既吃浮游生物,也吃底栖生物,甲主要以底栖生物为食,故C正确;D、图中能说明竞争状况和鱼类的捕食状况,但无法表面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故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42分)6.(22分)(2007•全国卷Ⅱ)回答下列I、II小题:Ⅰ、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回答:(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的差异是在低于P 光照强度下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的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 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的高.(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较强光照条件下.Ⅱ、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通过呼吸作用还原的甲烯蓝被氧化(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作对照实验.【分析】I、题中提出A、B两种均为C3植物,C3与C4在光合作用上的差别主要是C4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CO2补偿点要低些.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主要分为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Ⅱ、本实验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全部呈现出来,要求学生分析A、B两试管中的子叶颜色发生变化及不变色的原因.另外,题干中有“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的信息提示,能起到引导学生辨别答题方向的作用.【解答】解:I、(1)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以在P点为界,低于P光照强度下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的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 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的高.(2)图中可知,B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于A植物,因此可确定A植物为喜阳植物,B植物为喜阴植物,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较强光照条件下.II、(1)37℃保温操作之前,“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即制造了无氧环境,由于A管细胞死亡,一段时间后,B管中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2)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滤纸上A管中子叶不进行呼吸作用,而滤纸上B管子叶通过呼吸作用,还原的甲烯蓝被氧化,因此蓝色变深.(3)A管子叶已经经过加热煮沸,此时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因此37℃保温后不变色.(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作对照实验.故答案为:I、(1)在低于P光照强度下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的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的高.(2)较强光照II、(1)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2)通过呼吸作用还原的甲烯蓝被氧化(3)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4)作对照实验.7.(20分)(2007•全国卷Ⅱ)填空回答:(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 表示、室数用D、d表示.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抗病黄果少室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8种,且它们的比例为27:9:9:9:3:3:3:1,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2)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上述F1番茄叶片取材制备人工种子、繁殖种苗,其过程可简述为如下5个步骤:上述过程中去分化发生在第b步骤,再分化发生在第c步骤,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分析】根据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3对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可以从假设3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应该是什么比例来入手.【解答】解:(1)这是一道关于三对相对性状遗传题.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采用杂交方法.其中亲本选择相对性状的纯合体,其中一个亲本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基因型为aaBBdd;则另一个亲本必须是抗病黄果少室,基因型为AAbbDD.杂交后F1表现则为显性性状,F1自交得到F2,如果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则后代表现型有8中,其比例为(3:1)3,即27:9:9:9:3:3:3:1.(2)由图分析可知,b为脱分化(或去分化),c为再分化,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故答案是:(1)抗病黄果少室aaBBdd AAbbDD 8 27:9:9:9:3:3:3:1(2)b c 全能性。

07普通生物学真题

07普通生物学真题

四川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生物学科目代码:656适用专业: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安全、结构生物学、农药学(试题共四页)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的一个或几个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总计30分,每题2分,不答全不得分)1、染色体带型研究的基础是()的差异。

A、染色体数目;B、细胞形态C、细胞大小D、核苷酸序列2、核糖体亚基的化学成分是()A、蛋白质, rRNA,tRNA;B、多肽,rRNA;C、多糖,rRNA,tRNA;D、多糖,rRNA。

3、人类对决定动物行为的机制了解还不太多,但目前已有的研究已证实()。

A、激素对行为的激活效应;B、基因对行为的直接影响;C、基因对行为的间接影响;D、遗传对行为无影响。

4、群落内部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

A、植食与捕食;B、竞争C、互惠共生;D、寄生与拟寄生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源于()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细胞。

A、肿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B、肿瘤细胞与T淋巴细胞;C、单倍体细胞与B淋巴细胞;D、单倍体细胞与T淋巴细胞6、种子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是()A、筛管和伴胞;B、筛管和导管;C、导管和管胞;D、筛管和管胞。

7、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把()培养成单倍体植株。

A、去壁叶肉细胞所形成的原生质体;B、小孢子细胞;C、花粉;D、单个的茎尖组织细胞。

8、利用(),可以测定植物细胞的渗透势。

A、细胞膜的流动性;B、质壁分离现象;C、胞吐现象;D、分泌小泡。

9、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实际上是一个促成群落进行()的过程。

A、原生演替;B、沉积型循环;C、水循环;D、次生演替。

10、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A、科学考察;B、假说;C、实验;D、模型实验。

11、将单体聚合成生物大分子的共价键包括()。

A、肽键;B、二硫键C、磷酸二脂键;D、糖苷键。

12、科学家通过对模式生物()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2007年暨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07年暨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07年暨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判断题
1.起始氨基酸都是蛋氨酸,因此真核生物蛋白质开头氨基酸都是蛋氨酸。

()2.当[S]>>K m时,V与[E]成正比。

()
3.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的一类酶。

()4.DNA变性,紫外吸收增加。

()
5.DNA和RNA的分解产物都是磷酸碱基和脱氧核糖。

()
6.NAD和NADP都是递氢体。

()
7.非竞争性抑制剂,增加底物浓度,Vmax曲线不变。

()
二、配对题(左右连线)
三、填空题
1.向某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使其析出晶体的现象称为______,其______减小;而加入少量中性盐使其______增加的现象称为______。

2.高温可以使DNA链______称为______,降低温度又会使其双螺旋______,称为______。

3.ACP的中文简称______。

4.NAD的P/O是______;NADP的P/O是______。

四、问答题
1.生物体为什么要对新陈代谢进行调节。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mRNA结构上的异同。

3.写出Ser,Thr,Pro,Tyr的分子结构式并简述其R基特征。

4.简述核苷的作用。

五、论述题
1.画出TCA循环论述其能量物质代谢的枢纽作用。

2.论述V C的生理生化功能。

2007年普通高考广东生物WORD版参考答案

2007年普通高考广东生物WORD版参考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生物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A │B │D │B │D │C │D │D │A │A │├──┼──┼─┼─┼─┼─┼─┼─┼─┼──┼─┤│题号│11 │12│l3│14│15│16│17│18│19 │20│├──┼──┼─┼─┼─┼─┼─┼─┼─┼──┼─┤│答案│C │B │B │C │D │C │C │C │A │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全选对者才给分。

┌──┬──┬─┬─┬──┬─┬──┬─┬──┬──┬─┐│题号│2l │22│23│24 │25│26 │27│28 │29 │30│├──┼──┼─┼─┼──┼─┼──┼─┼──┼──┼─┤│答案│ABD │AC│CD│BCD │AC│ACD │AB│ACD │ABD │BC│└──┴──┴─┴─┴──┴─┴──┴─┴──┴──┴─┘三、非选择题:满分为80分。

本大题包括11个小题,40、41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31.(6分)(1)RNA(逆转录)。

(2)病毒侵人寄主细胞后,利用逆转录酶合成DNA,然后分别指导合成大量的病毒遗传物质和病毒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3)①造血干细胞(干细胞);②淋巴细胞(脐带血细胞),外源基因(目的基因)。

立意:考查考生对生物科技进展对健康的影响和意义的了解,对免疫学和遗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正确理解生理专业术语、综合运用遗传学和动物生理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人体健康相关问题等能力。

32.(5分)(1)叶绿素b。

(2)吸收光谱。

2007年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

2007年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
j =1
a3( X (t3) − X (t2 ) + X (t2 ) − X (t1) + X (t1)) +
an ( X (tn ) − X (tn−1) +L + X (t2 ) − X (t1) + X (t1))
n
n
∑ ∑ ( ak ) X (t1) + ( ak )( X (t2 ) − X (t1)) +L +
若 E | Z (t) |2 < +∞ 时 则称 Z(t)是一复二阶矩过程
试证 若 Z (t) = X (t) + iY (t) 为一复二阶矩过程时有 1 Z(t)的数学期望 EZ(t)与协方差函数必定存在 2 其 协 方 差 函 数 CZ (s,t) = CZ (t, s) 且有非负定性 即对于任意正整数 n,t1,t2 ,L,tn ∈T 及任意复数θ (t j ) j = 1,2,L, n 均有
EY1(t1)Y2 (t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 Y1(t), Y2 (t) 为不相关正态过程 故知 Y1(t), Y2 (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 =1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设正态过程 X(t)的均值函数 mX (t) = 0 ∀t ∈T RX (t1,t2 ) = RX (τ ) (τ = t2 − t1 ) 为
自相关函数
1
R
X

)
=
6
exp⎜⎛ ⎝
−2 RX (τ ) = (6sinπτ ) /πτ
3. 试证明两个相互独立的独立增量过程的和仍是独立增量过程 证 设 X (t), Y (t) 为独立增量过程 且相互独立 Z (t) = X (t) + Y (t)

02-16年暨大普生真题(完整版)

02-16年暨大普生真题(完整版)

暨南大学普通生物学历年真题2015年一、名词解释(4’x10=40’)1、细胞株2、感觉的适应3、细胞凋亡4、群落5、端粒6、基因的多效性7、核外遗传8、植物营养繁殖9、抑癌基因10、生物量二、填空(2’x10=20’)1、修补DNA螺旋上缺D的酶称为(),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催化2、干细胞从功能上可分为()、()和单能干细胞3、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包括()、()、()、()等4、生态因子的功能:(生长)、(生殖)5、细胞周期检验点有()、()、()、()6、异养植物有两类()()7、染色体结构变化最常见的情况有()()()()8、影响或调节种群数量的因子大致可分为()()9、受精卵的分裂过程称为(),产生的细胞称为()10、假定一个座位上有20个复等位基因,可能存在的基因型()个,其杂合子()个三、简答题(10’x6=60’)1、密码子的简并性是指什么?有何生物学意义?2、请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与功能3、蛋白激酶的功能4、请解释为什么在同一群落中,不可能有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5、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有什么差别6、碳的全球循环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四、论述题(15’x2=30’)1、免疫系统被外来抗原激活的基本过程2、什么叫基因工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重组蛋白药物的过程2014年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核酶2.光呼吸3.细胞周期4.内环境5.渗透压6.补体7.膜电位8.微进化9.遗传漂变10.生态因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的线粒体是细胞内和形成的主要场所,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

2.脊椎动物的细胞连接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3.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新生的细胞产生和的稳定性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的过程。

4.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除去了和少量的参与凝血的。

5.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和生殖。

6.在植株密集的情况下,保证植物获得最好的光照,这种现象是通过顶芽分泌实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普生
一、填空(20)
1、人属于()门()亚门()纲()亚纲()科()种。

2、自然选择包括()()()()()
3、人体免疫方式包括由()介导的()和由()介导的()
4、细胞通讯在动物中表现为()()(),在植物中表现()。

5、反射弧的组成()()()()()
6、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基本结构包括()()()
7、合子后障碍主要由()()()
8、人体必需营养素()()()()()()
9、无脊椎动物的视觉器官主要由()()()
10、根吸收养分主要有两种方式()和()
二、名词解释(30)
分裂选择
信号肽
细胞骨架
细胞全能性
移码突变
内环境
次生演替
凯氏带
生态因子
选择压
三、简答题(60)
1、什么是生物凋亡,生物凋亡的特征,对生物体由什么意义
2、鱼对水生生活的适应特点
3、植物体内主要激素及其功能
4、光对生物的影响
四、论述题(40)
1、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及其影响因素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是后基因组时代,谈谈对它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