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巴蜀文化介绍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盆地的地域文化。
巴文化集中在达州和巴中。
它活跃于四川东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和贵州北部。
巴文化的国家重点保护地点包括罗家坝遗址(四川省宣汉县)和城坝遗址(四川省Qu县)。
蜀文化是由三个古代民族以德阳和成都为中心融合而成的。
蜀文化的国家重点保护遗址包括三星堆遗址(德阳县广汉市)和金沙遗址(成都市庆阳区)。
蜀国成为西周王朝,包括四川西部,陕西南部和云南北部。
Ba和Shu的混合是在战国以后。
从商代到西周,黄河流域的蜀族与各民族之间进行了文化交流。
商代晚期出土的陶器,如深腹豆形器皿,高柄豆器和小平底碗等,具有地方特色,但青铜箭头,铜鼓和铜矛是黄河流域的常见陶器。
西周至春秋时期出土的玉器与中原一致。
2018年12月,教育部将四川大学巴蜀文化遗产基地确定为中国普通大学首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详细介绍编辑器巴蜀文化的发展已形成自己的特征,巴蜀文化的特征制约着自身的发展。
巴文化与蜀文化各有特点,有明显的区别,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联系的。
外部运输巴蜀古板路尽管四川盆地被高山和高原所包围,但山脉和平原之间的许多山谷已成为巴蜀独特的对外交通走廊。
流域西部是横渡横断山脉的Min 江,雅long江,大渡河和金沙江流域,其中流域可通。
流域东部以长江三峡为出口。
在盆地北部,有直接通往秦龙的剑门树路(金牛道)和通往汉中的嘉陵江流域。
流域以东的清江流域北部与江汉平原相连,南部与湖南西部的山脉相连。
正是基于这样的地理特征,巴蜀的祖先自古以来就与南,北,东和西文化兼容,使四川盆地成为农业和游牧文化的宝库。
文化辐射巴蜀文化也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
除与中原,楚,秦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外,巴蜀文化主要辐射云南贵州夜郎文化,昆明彝族文化和南culture文化,并传播到东南亚大陆。
它在金属制品和墓葬形式方面对东南亚产生了深远的长期影响。
元代双流学者费飞说:“成都是四川西部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面积大,娱乐性也很高。
”巴蜀人的特点之一是他们喜欢娱乐。
蜀文化的分类

蜀文化的分类蜀文化是指中国四川地区的文化,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蜀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
蜀文化可以分为多个分类,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类蜀文化1. 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中国古代黄河流域之外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之一,位于四川广汉市境内。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证明了当时这里已经具备了高度发展的青铜冶炼和玉器加工技术。
2. 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距今4000年前至公元316年左右,在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古代文明。
该文化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包括现今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
其特点是以铁器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并形成了独特的冶铁技术和冶金工艺。
3. 蜀汉文化蜀汉文化是指公元221年至263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蜀汉政权所创造出来的文化。
蜀汉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
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包括《三国演义》、《蜀中通志》等。
二、地域类蜀文化1. 成都文化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成都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闻名于世。
该文化以川剧、火锅、茶文化等为代表。
2. 巴渝文化巴渝是指重庆市和四川省东南部山区一带,该地区因为地形险峻,人民生活困苦,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巴渝文化。
该文化以民间艺术和风俗习惯为主要内容,如巫术、龙舟竞渡等。
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部,是全国最大的苗族和侗族聚居区之一。
该地区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而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秘境”。
该地区的传统节日、手工艺、服饰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艺术类蜀文化1. 川剧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源于四川地区。
该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音乐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代表性的剧目包括《红灯记》、《二进宫》等。
2. 巴蜀画派巴蜀画派是指在中国古代画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画派,主要流行于唐至清时期。
该画派以写意花鸟为主,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德阳历史文化

德阳历史文化德阳历史悠久,属巴蜀文化发祥地之一,人文景观量多质优。
有闻名海内外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4A级风景名胜区古蜀国三星堆遗址;有保存完好、建筑精美、全国第三大,西南地区最大的德阳孔庙;雄伟壮观的李冰陵,古代24孝之一“一门三孝”故事的发源地,以及白马关庞统祠墓、诸葛双忠祠、张任墓等为三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位于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以“五绝四海”闻名的蓥华山风景名胜区;集成片原始森林和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植物为一体的九顶山风景名胜区和九顶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有省级森林公园——云湖森林公园、剑南春森林公园、崴螺山景区;有东湖山公园、房湖公园和继光水库等;还有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人类智慧的结晶”的德阳石刻、旌湖等现代文化娱乐景区。
德阳是名人汇聚地,有孝子安安、名臣秦宓、状元苏易简、农学家张师古、文学家李调元、“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和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等众多古今杰出人物。
广汉“保保节”广汉“保保节”始于清代康熙年间的“拉保保”活动,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古时,人们认为孩子成长要过很多“关”(如出天花,就是“豆麻关”),要遇很多的煞(如病痛、灾害),据说,给孩子拉个保保就能庇佑孩子过“关”躲“煞”、消灾祛病、健康成长。
正月十六,川西坝子的人们纷纷来到广汉房湖公园(唐代名相房琯开凿,园内有张献忠圣喻碑、清代孔庙等名胜),年青的父母提着盛有酒菜的竹篼,抱着小孩子在那里等待上天安排好的那们合适的保保的到来。
如果小孩子望着哪位男子笑,或者孩子父母“相中”某位男子,而被相中者又愿意当保保,那就在古柏树下举行参拜仪式,干亲威就认定了。
孩子父母拿出好酒菜来招待保保,请保保给干儿或干女取个名字。
当然,保保得给干儿干女封个红包送点纪念品。
此后,两家相互走动来往,成为亲威关系。
绵竹年画节由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绵竹年画节”,每年1月至2月举行。
绵竹市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自汉高祖六年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巴蜀文化简史

巴蜀文化简史“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
”巴蜀,先秦时期地区名和地方政权名,在今四川境内。
东部为巴,西部为蜀。
据《华阳国志》所记,先秦巴蜀地区的民族有濮、賨、苴、龚、奴、獽、夷、蜒、滇、僚、僰等族称,其中大部分是百濮支系。
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
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
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
大量出土文物表明,巴蜀文化是与中原有别的另一民族文化。
(一)传说关于巴蜀的传说不计其数,个人很喜欢下面这个:古时候,岷江上游的老龙王有一儿一女,儿子是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造成滔天洪水,妹妹龙女见了心里很难过,便趁夜到凌云山下开了一条百丈宽的缺口让水流走,哥哥发现了,把她关进山洞还派猛虎把守。
这山脚下有一个年轻猎人杜宇,得了神仙赐给的龙头拐杖,决心为民除害,经过艰苦搏斗,治服了恶龙、猛虎,救出龙女,结为夫妻,一起劈山引水,消除水患,杜宇教男人种田,龙妹教女人养蚕,蜀民过上太平日子。
他一心一意为了人民,也爱护人才,为了治水,请出鳖令来,并把王位让给了鳖令,但鳖令掌权后,一天天骄傲起来,不懂得体恤人民,百姓请出望帝杜宇来,去劝说鳖令。
鳖令不但不听,还以为望帝要争权,带领人马打他。
他只好回西山去,变成一只鸟儿,飞进宫去,成天高叫“民贵呀!民贵呀!”叫出血来,嘴都染红了(杜鹃鸟是红嘴)。
鳖令被感动了,改正了错误。
从此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杜宇成为巴蜀人心中永远的崇奉的英雄!(二)特点巴蜀文化孕育于四川盆地的巴山蜀水之中,盆地的地形是封闭的,这是大自然的地理特点。
倘若巴蜀先民囿于盆地的空间,脚不出盆,眼不出川,巴蜀文化就将是一种封闭的、自我循环的文化。
而这种文化,就必然是一种落后的、毫无生气的文化。
可是,我们的先民从来就没有将自己封闭在盆地之中,为了扩大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他们远在几千年以前就用极为艰辛而执著的精神,开辟了一条条穿越盆地周边山地险阻的通道,与外界进行着广泛的交流,不断吸收外地的先进文化,在汇纳百川的基础上,再加以发展创新。
德阳巴蜀文化介绍

德阳巴蜀文化介绍德阳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成都平原的中部,是川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蜀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深受德阳市民的影响和传承。
下面将为您介绍德阳巴蜀文化。
一、巴蜀文化的历史渊源在历史上,巴蜀地区曾是巴国和蜀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丰富的历史地理和人文资源,为巴蜀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唐宋时期,巴蜀地区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和重要文化遗迹。
二、德阳巴蜀文化的特点1.建筑艺术:德阳地区有许多古代建筑,如柳泉寺、大观楼等,这些建筑体现了巴蜀文化的精髓。
建筑风格以酱油色砖墙、木结构和特色屋檐为主要特点,具有独特的巴蜀风格。
2.传统手工艺:德阳市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巴蜀剪纸、蜡染、竹编等。
其中,巴蜀剪纸是巴蜀地区的特色文化艺术形式之一,代表了德阳人民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巴蜀剪纸以其精致的设计、细腻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3.音乐与舞蹈:巴蜀地区也以其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文化而著名。
巴蜀地区的土著音乐和舞蹈是川剧和巴蜀歌剧的重要源头,它们都融入了巴蜀地区特有的歌舞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舞蹈风格。
4.饮食文化:德阳市的巴蜀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川菜和巴蜀小吃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菜以其辣味、麻辣和丰富的口感而著名,如麻辣火锅、水煮鱼等。
巴蜀小吃则是德阳市民独特的食品创造,如豆花、肥肠粉、狗肉粉等,以其独特的风味而备受推崇。
5.文化艺术:德阳市还有许多文化艺术活动,如巴蜀书法、巴蜀绘画等。
巴蜀书法以其独特的笔法、诗意的墨迹和美妙的字体而闻名。
巴蜀绘画则是以自然风景和人物生活为主题,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绘画技巧而广受赞誉。
三、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巴蜀文化,德阳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方面,德阳市政府通过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为人们了解巴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资源。
另一方面,德阳市注重巴蜀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开设巴蜀文化课程,组织巴蜀文化展览和表演,培养巴蜀文化的年轻传承人。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盆地的地域文化。
巴文化中心位于达州和巴中地区。
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和贵州北部开展活动。
八卦文化国家重点保护遗址包括:罗家坝遗址(四川宣汉县),城坝遗址(四川渠县)。
蜀族文化是由三个以德阳和成都地区为中心的古老部落融合而成的。
蜀文化的国家重点保护遗址包括:三星堆遗址(德阳县广汉市),金沙遗址(成都庆阳区)。
蜀国后来在西周成为封闭国家,包括四川西部,陕西南部和云南北部。
巴基斯坦和蜀国的交融是在战国以后。
从商代到西周,黄河流域的蜀人与各族之间进行着文化交流。
商代晚期出土的陶器,如深腹豆形的器皿,高柄的豆子,小平底碗等,尽管具有地方特色,但在铜轭,铜锗和铜矛中普遍存在。
黄河流域。
西周至春秋时期出土的玉器与中原相同。
国四围攻巴蜀盆地的地势是“四个轿车之乡”,古代交通十分困难。
因此,李白叹了口气:“通往蜀之路的艰辛难爬”。
这种封闭的地形必将对巴蜀文化作为农业文明的封闭性产生更大的影响。
但是正因为如此,它反过来激发了巴蜀祖先开放并努力改善自己的环境的决心和勇气。
结果,环境和文化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巴蜀祖先的历史个性,这些祖先是封闭的,封闭的是开放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开放性和兼容性最终成为巴蜀文化的最大特征。
巴蜀文化与秦龙文化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是北部的秦岭。
然而,巴蜀族的祖先以惊人的勇气创造了一流的木板路技术,打破了盆地的封锁,克服了狭窄的封闭道路。
蜀王派出五位伟人,为迎接秦惠文国王送来的金牛和五个美女的神话故事扫清了道路,这是古代山间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
木板路是巴蜀人的伟大发明。
司马迁认为,巴蜀“四围之国”的封闭是通过“千里万里的木板路”实现开放的。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学家的愿景。
必须在每座山上清理道路,遇到水时必须建造桥梁。
为了突破封闭之路,古代蜀族祖先发明了栈道并出版了《若桥》。
若桥是一座索桥。
有很多类型。
仍然可以看到藏族地区的高架藤桥和网状藤桥,Min山的竹绳桥,云南西北部的网状条纹桥和都江堰的早期朱浦桥。
德阳的名胜古迹

德阳的名胜古迹德阳是四川省辖地级市,别称旌城,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
下面整理了德阳的名胜古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德阳名胜古迹介绍德阳的名胜古迹1:三星堆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
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
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
三星堆遗址群规模巨大,范围广阔,古文化遗存大多分布在鸭子河南岸的马牧河南北两岸的高台地上,遗址群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沿河一带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2~3千米,总面积约1200公顷,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处古文化遗存,是四川境内目前探明的范围最广、发生时间较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已确定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西部的“横梁子”,以及向西延续的“仁胜村”、“大堰村”等遗址最为重要。
巴蜀文化概述

巴蜀文化概述
巴蜀文化与中国其它地域文化,如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征。
其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起源之时。
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发展,使四川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中国已故著名川籍文学家郭沫若在他的名篇《蜀道奇》中写到:“文翁治蜀文教敷,爰产杨雄与相如。
诗人从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苏”。
在今天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留下了杜甫当年居住的草堂,他的著名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反映当时诗人身住茅屋,心忧天下的情怀。
杜甫诗作的三分之一创作于四川。
同样,成都东南的望江公园内也留下了女诗人薛涛的遗迹,千百年来供人瞻仰。
四川还是汉代著名哲学家严君平的故乡,四川成都至今还有一条街道以君平命名。
不仅如此,悠久绵长的巴蜀文化,从起源到鼎盛,从变革到发展,取得过多方面成就。
它拥有从李冰父子治水后形成的优越农耕文明,至今天府之国仍受其惠;它有独特的巢居、栈道、笮桥和梯田林盘四大文化习俗,是今天旅游胜景的资源基础之一;巴蜀是最早出现城市文明的地区之一。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开采地,是世界纸币和世界茶文化、盖碗茶文化的起源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巴蜀文化与旅游作业名称:德阳巴蜀文化旅游资源介绍班级:13级旅管2班授课教师:干鸣丰老师学生:杜莉高何晓雨康钰兰学号:1332104007 13321040091332104012 1332104015德阳巴蜀文化旅游资源1.德阳简介德阳是省地级市,别称旌城,位于平原东北部,南靠,北接,东壤,西邻阿坝,现辖旌阳区、中江县和罗江县,代管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幅员面积5911平方公里,是旅游门户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阳市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可分为古迹与建筑类、人类文化遗址、文化等类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其中独具魅力的有古蜀文化、三国文化、乡村文化和德孝文化等。
2.巴蜀文化旅游资源2.1古蜀文化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是地区迄今发现的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现已陆续出土了不少重要文物,特别是三星堆旁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出土了上千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一批青铜人物雕像群、连座2.6m高的青铜立人像、造型神奇的青铜纵目面像、约4m高的青铜神树和1.42m长的金皮杖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三星堆文化遗址处于长江上游文化区之中心的平原,从遗址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以及遗址东、南、西三面所发现的商代古城墙上看,考古学家一致认为三星堆是蜀国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邑所在地。
2.2三国文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与经济中心, 而罗江白马关是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是整个西川、平原的屏障,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之一。
白马关景区隶属省罗江县,地处成德绵经济圈中心地带,景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形成了三国文化旅游和体育运动休闲两大板块。
景区有全国唯一祭祀备军师庞统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庞统祠;《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庞统率军攻取益州过程中箭身亡的落凤坡,以及后人在此为追思庞统辅助备建立蜀汉政权而兴建的衣冠冢-血坟;诸亮之子诸瞻、诸尚训练蜀军将士的点将台;诸瞻、诸尚率领蜀军将士抵御军邓艾的古战场八卦谷;以及目前保存完整的4.7公里金牛古驿道。
德阳市的三国遗迹是蜀汉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有着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对于研究三国文化、开展三国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的价值。
2.3乡村文化德阳的乡村文化旅游独具特色,中国绵竹年画村、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什邡马祖故里、渔江新村、广汉松林桃花山景区等共同构建了德阳乡村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中国绵竹年画村、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两个4A级景区是这条精品线路上的精华。
其中,绵竹年画村景区围绕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文化,融合民居与江南水乡风格,结合新农村建设,集年画生产和乡村观光于一体。
而在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可以享受到风光秀美的湿地沟、独具风韵的九龙水街,更可以体验滑草、登山、山地自行车等运动项目。
中国绵竹年画村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2.4德孝文化传承5000年的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而德阳孝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德孝城是我国历史上二十四孝“诗孝亲、涌泉跃鲤”、“安安送米”典故的故里,德孝文化的发源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德孝城位于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阳安大道旁,是一座仿古式建筑群。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孝文化部分,历史文化部分和休闲娱乐部分。
这里,可以感受孝文化和道教、伊斯兰文化融会贯通,回、汉民族和谐相处的多元文化旅游。
其中,一门三孝孝子牌坊,是御敕孝祠山门,古朴雄伟,坐北向南,该牌坊是为表彰诗一家三人尊老、敬老、养老的高尚品德,汉顺帝钦敕《圣旨》建祠立坊;孝祠,是德孝文化的主干,是德孝文化的集中展现,也是德孝文化的精粹之所在。
3.德阳巴蜀文化景点景区简介3.1罗江白马关白马关,三国时名绵竹关,南北朝至隋唐置鹿头关,五代时另名白马关至今。
白马关,是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是整个西川、平原的屏障。
它是汉以来,剑南五关的最后一关,由至入境后将经过五关——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和白马关。
关楼上“白马关”的关名,是宋朝大文豪轼的墨宝。
清代著名文学家、巴蜀才子调元有诗赞曰:“江锁双龙合,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
白马关景区隶属省罗江县,地处成德绵经济圈中心地带,南距德阳15公里,北抵27公里,距罗江县城4公里,宝成铁路、川陕公路(108国道)、成绵高速公路、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横穿全境。
白马关景区规划幅员面积14平方公里,为浅丘地形,植被丰富、山水秀美、气候宜人,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形成了三国文化旅游和体育运动休闲两大板块。
2011年,白马关镇被住建部、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景区有全国唯一祭祀备军师庞统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庞统祠;《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庞统率军攻取益州过程中箭身亡的落凤坡,以及后人在此为追思庞统舍生辅助备建立蜀汉政权而兴建的衣冠冢-血坟;诸亮之子诸瞻、诸尚训练蜀军将士的点将台;诸瞻、诸尚率领蜀军将士抵御军邓艾的古战场八卦谷;以及目前保存完整的4.7公里金牛古驿道。
3.1.1庞统祠是安葬和纪念三国时代备的军师庞统的地方,位于白马关镇凤雏村鹿头山上。
建安十九年(214年)初夏,庞统随备进攻雒城中流矢阵亡,时年不足三十六岁。
庞统的死让备感到非常的痛惜,将其厚葬于白马关。
公元221年备称帝以后,追封庞统为关候,并在墓前建祠祭祀。
在蜀国后期,禅又追谥庞统为靖侯,以表达蜀人对庞统的思念。
现存祠墓由巡抚能泰重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
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屡次培修、重建,终成现有规模。
祠墓坐北朝南,三进四合布局,占地5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73.7平方米,依次排列着山门、二师殿、栖凤殿和庞统墓园。
全部建筑以石材为主,古朴典雅,庄重肃穆。
另有飞殿、浣甲池、南北关楼等附属建筑。
祠有明清诗碑、修庙碑、政府文告碑刻30余通;石柱对联40余副,是研究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2金牛古道又称古蜀道或石牛道。
罗江县境全长28千米。
以白马关段保存相对完好,南起白马旧场,北至落凤坡,全长4.7千米,宽1.5米至2米不等。
由南至北,依次有溜石板,碉堡梁子、枣子湾、王家坪、庞统祠、金家垭口、落凤坡等自然人文景观。
原为青石铺就,路中有车辙,现条石基本被毁,仅庞统祠、金家垭口、落凤坡三段较为完整。
相传公元前334年,惠王当上国王以后,继续国对外的扩。
他首先想要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蜀国,以求得在争霸天下时不会腹背受敌。
但是,惠王畏惧蜀道的艰险,迟迟不敢发兵。
后来,国大将司马错献计,让王谎称和蜀国交好,并以金牛和美女作为礼物送给蜀国以表诚意。
希望蜀国能够修建一条路来接纳这些礼物。
古蜀王派了五个能够开山劈地的大力士来修建这条道路,五丁开山的传说也就由此而来。
3.1.3倒湾是白马关古战场遗址之一,其全称为“落凤坡倒湾古战场”。
公元263年,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绪等分三路伐蜀。
邓艾率一批精兵强将从无人小道偷渡维防守的阴平关(文县),随后破江油关,直逼。
诸亮长子诸瞻临危率军到鹿头山绵竹关(即白马关)布兵防守。
在军的凌厉攻势下,蜀军渐渐不敌,白马关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诸瞻、遵(飞之)先后被军砍下头颅,蜀军将士大部殉难,白马关失守。
而这里,也因蜀汉将士的不断倒下而得名“倒湾”。
倒湾古镇位于“八卦谷”古战场以西,金牛古道以南,凤雏湖、庞统祠以东,居于“三国蜀汉文化旅游”开发核心区,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
古镇布局借用八卦谷的特点,呈迷宫形式,共12条巷子,巷巷相连,古镇建筑风格呈徽派建筑特色,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为典型代表,整个建筑风格清新典雅,崇尚自然与和谐,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
据传说,当年诸瞻所率的蜀军将士进驻的时候,大都为徽州人,后来大败于军后,幸存将士在此隐姓埋名活了下来,将徽派建筑元素融入了当地的建筑风格中,一直沿袭到现在。
在倒湾古镇不远处,是具有关中建筑特色的新村聚居点五丁谷和五美寨,新的聚居点修建继续沿袭“因景建点、建点成景”的模式,形成集生产、生活、产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小镇。
3.2.德阳诸双忠祠绵竹诸瞻父子墓祠(又名诸双忠祠),是省重要的蜀汉遗迹之一。
绵竹双忠祠原有的塑像是祖三代,前殿祭祀诸瞻父子,启圣殿祭祀诸亮。
、绵竹两处祠堂展示了诸亮祖三代忠贞无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史书记载,诸瞻为诸亮47岁所生的长子,自幼“聪慧可爱”、“工书画强识念”,才识敏捷,诸亮为使他成才,曾写下著名的《诫子书》。
诸瞻继承了父亲的忠贞,身肩重任,尽心竭力处理军国大事。
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
瞻督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保绵竹。
邓艾遗书诱降:“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
”瞻怒斩艾使与邓军决战于绵竹,瞻军败,诸瞻临阵战死,瞻子诸尚驰马军冒阵而死,年仅19岁。
诸瞻父子在敌军强大攻势面前表现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景仰和崇敬。
绵竹是诸瞻父子斩使拒降,为国捐躯的地方,故绵竹享有“忠臣孝子纲常地”的美称。
现存的诸双忠祠古建筑尚有启对殿和拜殿,启圣殿建于清朝乾隆三年,拜殿建于道光七年。
清代自乾隆以后几乎每隔20多年就要维修、扩建一次,到清末时,双忠祠已是殿宇伟,题刻琳琅。
1985年以来,当地政府对双忠祠进行一次大的修缮,修复了忠孝门,维修了拜殿,整修了墓茔,新建了文物列室。
并在拜殿制作了大型彩塑《魂壮绵竹关》。
这组雕塑再现了当年诸瞻父子死守绵竹关,寸土不让,以死报国的悲壮情景。
雕塑用写实的手法,造型生动,神态逼真,观赏这组彩塑仿佛亲临当年的古战场。
拜殿前的匾额是爱萍将军书题的“汉室忠烈”四个大字。
塑像上方的横匾则是我国著名戏剧作家禺先生亲笔所题“魂壮绵竹关”五个大字。
3.3孝祠孝祠位于德阳孝泉古镇省级,龙护舍利宝塔左侧(现属孝泉师学校围),又有诗庙、公祠、庙、孝子祠、祠等多种称呼。
史料记载,孝祠,飞檐斗拱,雕花木窗格扇,气派庄严,祠堂三门三进,正殿前为过厅,厅前两侧为放生池,再前为石制的高大门坊。
门坊上镶有两石碣:一竖书“孝祠”,一横书“跃鲤名区”。
门坊背面又有“一门三孝”题额。
正殿为庞夫妇俩的塑像,神态雍容,栩栩如生。
正殿左厢是安安殿,右厢为邻姑殿。
正殿后为先代殿,祀诗父母,比正殿稍长。
两殿间石碑林立,古柏森森。
更有殿宇间许多彩塑浮雕,形制各异,金碧辉煌,极为壮观。
而如今仅存公殿及左右厢房(即原来的邻姑、安安二殿),文物也散布各处了。
3.4中国绵竹年画村省乡村旅游示村——中国绵竹年画村地处绵竹市南大门孝德镇,位于德阿公路与成青公路之间。
2009年获得“省乡村旅游示村”称号,2011年4月19日获得“称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11月,被评为“省省级文化产业示基地”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