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精品文档---文献中的夏文化 考古中的夏文化
合集下载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xwb)

禅让
禅让
禅让
暗中扶植
杀 害
(原始)
(阶级)
夏建立前 天下为公 “公天下” 大同之世
夏
夏建立后 天下为家 “家天下” 小康之世
思考: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 下”,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 ——《淮南子· 齐俗训》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 化体现社会的重大进步,表明我国社会进入了文明阶段,即从财产公 有的原始社会发展为财产私有的阶级社会。
“公天下”的“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是谓大同。” ——《礼记· 礼运》
“家天下”的“小康”社会
“…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夏朝的建立
为什么说夏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王朝?
从“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
文 献 与 考 古 中 的 夏 文 化
从“公天下”到“家天 下” (文献中的夏朝)
夏朝的建立:禅让制到世袭制。
国家的基本特征:统治机构、军队、监狱
与刑法等。
时间与地点:3000-3500年前河南 偃师二里头 宫殿遗址(社会分化) 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 (考古中的夏文化) 内容: 生产力水平:进入青铜时代 意义:为夏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而且 丰富的资料(原始史料)。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二里头宫殿遗存 出土的宫殿式建筑说明社会分化已很明显
黑陶酒觚
青铜酒爵
七孔玉刀
青铜管流爵
二里头文化时 期出土玉器有: 珪、琮、板、 刀、戈、钺等。 大量礼器的出 土表明礼制已 成为当时重要 的制度。
高一历史第2课《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精品PPT课件

——《礼记·礼运》
考古中的夏文化
关于夏朝的文献记载非常少,到了汉代司马 迁编撰《史记》时,第一个王朝的本纪便是 《夏本纪》,主要以大量的笔墨记述了禹的事 迹,对夏朝的统治状况,还没有可靠的文字材 料佐证。20世纪初甲骨文的发掘和释读,对 商朝历史的突破,也推动了对夏朝历史的研究。 最突出的是从50年代开始,对河南偃师二里 头遗址的发掘,为夏史的探究开启了一扇大门。
夏的考古发现 > 偃师二里头文化> 宫殿
二里头遗址中,宫殿的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
二里头宫殿基址
宫殿位于遗址中部,为整体略呈方形 的夯土基址。东西长108米,南北宽 100米,高0.8米。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迄今所知我国最 早的宫殿建筑
夏的考古发现 > 偃师二里头文化>玉器
二里头文化时 期出土玉器有: 珪、琮、板、 刀、戈、钺等。 大量礼器的出 土表明 礼制已 成为当时重要 的制度。
文献中的夏文化 >世袭王朝的建立
启为什么能破坏传统,建立家天下?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盗墓者发现,后为官方收藏并修订。
有扈氏
有 鬲 氏
有仍氏
商
九夷
文献中的夏文化
(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阅你读是“怎文样献看选待读这” 种, 小描 康述 之世“的小?康之世”是怎样 的一种社会状况?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社会制度
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谋:谋虑,指坏心),战乱也由 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 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 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谨:谨慎,认 真)。以礼义表彰他们做对了事(著:这里用作使动,使之显 著,表彰)(其:指百姓),用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考: 成全),(用礼来)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 提倡礼让(刑:法式。后来写作‘型’。责里用作意动,即 ‘以为法式’)。用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示民有 常:‘以示民有常’的省略。示:指示。常:不变的,这里指 规定)。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由:依照,遵循),在位的 就会被罢免(执:势力,权利,后来写作‘势’),老百姓把 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小 康:小安。和‘大同’相对而言。康:安康,安定)。
考古中的夏文化
关于夏朝的文献记载非常少,到了汉代司马 迁编撰《史记》时,第一个王朝的本纪便是 《夏本纪》,主要以大量的笔墨记述了禹的事 迹,对夏朝的统治状况,还没有可靠的文字材 料佐证。20世纪初甲骨文的发掘和释读,对 商朝历史的突破,也推动了对夏朝历史的研究。 最突出的是从50年代开始,对河南偃师二里 头遗址的发掘,为夏史的探究开启了一扇大门。
夏的考古发现 > 偃师二里头文化> 宫殿
二里头遗址中,宫殿的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
二里头宫殿基址
宫殿位于遗址中部,为整体略呈方形 的夯土基址。东西长108米,南北宽 100米,高0.8米。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迄今所知我国最 早的宫殿建筑
夏的考古发现 > 偃师二里头文化>玉器
二里头文化时 期出土玉器有: 珪、琮、板、 刀、戈、钺等。 大量礼器的出 土表明 礼制已 成为当时重要 的制度。
文献中的夏文化 >世袭王朝的建立
启为什么能破坏传统,建立家天下?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盗墓者发现,后为官方收藏并修订。
有扈氏
有 鬲 氏
有仍氏
商
九夷
文献中的夏文化
(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阅你读是“怎文样献看选待读这” 种, 小描 康述 之世“的小?康之世”是怎样 的一种社会状况?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社会制度
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谋:谋虑,指坏心),战乱也由 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 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 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谨:谨慎,认 真)。以礼义表彰他们做对了事(著:这里用作使动,使之显 著,表彰)(其:指百姓),用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考: 成全),(用礼来)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 提倡礼让(刑:法式。后来写作‘型’。责里用作意动,即 ‘以为法式’)。用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示民有 常:‘以示民有常’的省略。示:指示。常:不变的,这里指 规定)。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由:依照,遵循),在位的 就会被罢免(执:势力,权利,后来写作‘势’),老百姓把 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小 康:小安。和‘大同’相对而言。康:安康,安定)。
第二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20
第二课 文献考古中的夏文化
译文:
在政治上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 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 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 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 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 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 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 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 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盗窃、造反和害人的 事情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 理想社会。
第二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一、传世文献中的夏文化
1、“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 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到“家天下” 3、国家的特征: 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
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zhǎnɡ),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恶(wù )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 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 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 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 此者,在执(shì )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3
第二课 文献考古中的夏文化
译文:
在政治上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 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 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 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 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 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 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 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 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盗窃、造反和害人的 事情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 理想社会。
第二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一、传世文献中的夏文化
1、“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 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到“家天下” 3、国家的特征: 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
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zhǎnɡ),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恶(wù )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 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 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 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 此者,在执(shì )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3
第2课 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 课件

各子其子…… 导致后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社会的解体 C.国家的建立
B.私有制的产生 C
D.人性的退化
2、《三字经》 载:“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材料中的“子”是指
A.黄帝
B.禹
C
C.启
D.孔子
3、目前已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在地域上属于 B
A.黄河上游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
C.长江上游地区
家天下的“世袭制”
从儒家典籍《礼记·礼运》中可知:
夏朝建立之前,是“公天下”的“大同之世”。
(禅让制、原始社会、原始公有制)
夏朝是“家天下”的“小康之世”。
(世袭制、阶级社会,私有制国家)
为什么会从“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
生产力 发展
剩余产品 的出现、 私有制的
出现
阶级分化
贫富分 化
世袭 贵族
原始农耕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新石器时代) 标志:栽培谷物、驯养牲畜 特点: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南北并立 意义: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深远影响
农耕聚落 姜寨遗址(陕西临潼,黄河流域)
原始社会阶段(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神话传说(口耳相传)
文明起源
盘古、有巢、伏羲、神农、炎黄 考古发现
考古发掘出的遗址、遗物对文献记载具有印证或补充的功能。
探索与争鸣:你认为夏朝是否存在?
同意理由: 一是二里头遗址以夏朝的时间地域基本吻合 二是考古发掘的实物与遗迹与现有的文献记载也能相互印证
不同意理由: 一是碳—14测定夏文化文物可以大致确定其年代,存在的误 差就达一二百年 二是史书关于夏王朝的人物、事迹的发生地记载的过于简略, 后人可以多种解释,有很多不确定性 三是迄今还没有发现夏朝的文字资料。以二里头文化的考古 资料来复原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质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一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课件 (共30张PPT)

纪”相吻合)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复原图
宫殿的面积达到一万方米以上 堂
廊庑 庭
3.考古中的夏文化> 二里头遗存> 宫殿
其民居遗址有三种: 平地而建,比较宽敞; 半地穴式,面积约三 四到10 平方米,较为简陋; 窑洞式,面积一般约 4平方米, 比较简陋
3.考古中的夏文化> 二里头遗存> 宫殿
在二里头遗存中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8月26日星期四12时53分36秒12:53:3626 August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12时53分36秒下午12时53分12:53:3621.8.26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 池以为固, ……是谓小康。 ”
——《礼记·礼运》
问题:前后两段材料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621.8.26Thursday, August 26, 2021
史学界疑古思潮
胡适
徐旭生
1959年夏,72岁高龄的徐旭生亲自奔赴豫 西地区,对“夏墟”进行实地调查 。
夏 二、二里头文化与 史探究
思考:如果考古学家已经断定某一文化遗址就是夏
文化遗址,你认为他是凭哪些依据断定的呢?
河南偃师 二里头遗址
地域吻合 时间吻合
有出土文字证明
夏 二、二里头文化与 史探究
文献中的夏
考古中的夏(二里头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复原图
宫殿的面积达到一万方米以上 堂
廊庑 庭
3.考古中的夏文化> 二里头遗存> 宫殿
其民居遗址有三种: 平地而建,比较宽敞; 半地穴式,面积约三 四到10 平方米,较为简陋; 窑洞式,面积一般约 4平方米, 比较简陋
3.考古中的夏文化> 二里头遗存> 宫殿
在二里头遗存中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8月26日星期四12时53分36秒12:53:3626 August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12时53分36秒下午12时53分12:53:3621.8.26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 池以为固, ……是谓小康。 ”
——《礼记·礼运》
问题:前后两段材料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621.8.26Thursday, August 26, 2021
史学界疑古思潮
胡适
徐旭生
1959年夏,72岁高龄的徐旭生亲自奔赴豫 西地区,对“夏墟”进行实地调查 。
夏 二、二里头文化与 史探究
思考:如果考古学家已经断定某一文化遗址就是夏
文化遗址,你认为他是凭哪些依据断定的呢?
河南偃师 二里头遗址
地域吻合 时间吻合
有出土文字证明
夏 二、二里头文化与 史探究
文献中的夏
考古中的夏(二里头遗址)
上海建平中学华师版高中历史高一下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23页(共23张PPT)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 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
世袭制 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
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 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 考古中的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
二里头一号宫殿基址
夏 考古中的
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复原图
宫殿的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迄今 所知我国最早的宫殿建筑
“城郭沟池以为固”
堂(东西长30.4米, 南北宽11.4米)
——《礼记•礼运》
廊庑 庭
夏 考古中的
二里头遗址中共发现青铜器18个 种类104件。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 1年8月 6日星 期五20 21/8/6 2021/8/620 21/8/6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 2021 年8月2 021/8/62021 /8/62 021/8/68/6/2 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2021/8/620 21/8/6 Augus t 6, 2021
——《胡适传》易竹贤 湖北人民出版社
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 在学生集会上演讲。
夏 文献中的
——
禅 让 制
说 了 这 一 番 话 。
舜 ( 让 位 给 禹 的
时
候
,
)
也
会 永 远 地 终 止 了 。 ”
贫 穷 , 上 天 给 你 的 禄
假 若 天 下 的 百 姓 都 陷
了 , 诚 实 地 保 持 着 那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
世袭制 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
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 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 考古中的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
二里头一号宫殿基址
夏 考古中的
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复原图
宫殿的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迄今 所知我国最早的宫殿建筑
“城郭沟池以为固”
堂(东西长30.4米, 南北宽11.4米)
——《礼记•礼运》
廊庑 庭
夏 考古中的
二里头遗址中共发现青铜器18个 种类104件。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 1年8月 6日星 期五20 21/8/6 2021/8/620 21/8/6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 2021 年8月2 021/8/62021 /8/62 021/8/68/6/2 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2021/8/620 21/8/6 Augus t 6, 2021
——《胡适传》易竹贤 湖北人民出版社
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 在学生集会上演讲。
夏 文献中的
——
禅 让 制
说 了 这 一 番 话 。
舜 ( 让 位 给 禹 的
时
候
,
)
也
会 永 远 地 终 止 了 。 ”
贫 穷 , 上 天 给 你 的 禄
假 若 天 下 的 百 姓 都 陷
了 , 诚 实 地 保 持 着 那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公元前2070——前1600年
朝代
王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年代(公元前)
年数
夏 商 周 年 表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甲 祖乙 祖辛
商前 期
公元前 1600——前 1300年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商代年表
商前期年表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 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 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 阳甲、盘庚(迁殷前) 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大禹治水
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 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 亲自操耒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 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 ——《庄子·天下》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 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 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古乐》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重 要标志。
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1、夏朝--上古历史第一个转折点
大同之世――小康之世
公天下 ――家天下
何谓小康?小康社会何以值得追
求?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 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 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 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 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论 语 尧 曰 篇 第 二 十
·
禅让制
世袭制
“父传子,家天下。”
夏启
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夏朝--上古历史第一个转折点 大同之世――小康之世 公天下
――家天下 禅让制--“家天下”式的王位 继承方式。 国家的基本特征--设官分职、 军队、监狱、刑法。
朝代
王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年代(公元前)
年数
夏 商 周 年 表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甲 祖乙 祖辛
商前 期
公元前 1600——前 1300年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商代年表
商前期年表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 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 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 阳甲、盘庚(迁殷前) 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大禹治水
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 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 亲自操耒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 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 ——《庄子·天下》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 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 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古乐》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重 要标志。
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1、夏朝--上古历史第一个转折点
大同之世――小康之世
公天下 ――家天下
何谓小康?小康社会何以值得追
求?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 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 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 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 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论 语 尧 曰 篇 第 二 十
·
禅让制
世袭制
“父传子,家天下。”
夏启
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夏朝--上古历史第一个转折点 大同之世――小康之世 公天下
――家天下 禅让制--“家天下”式的王位 继承方式。 国家的基本特征--设官分职、 军队、监狱、刑法。
二分册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课件PPT课件

大量礼器的出土表明 礼制已成为当时重要的制度。 “礼义以为纪”
二里头出土大量的酒器(有铜制、 陶制)反映夏代怎样的社会生活?
饮酒之风 粮食剩余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二里头 青铜爵,(夏代),1980年 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
相传:杜康造酒;太康失 国是因为“沉湎于酒”。
乃召六卿申之。启曰: “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 :有扈氏威侮五行,……今予维共行天之罚。
------《史记·夏本纪》
问题: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哪 些特征?
思考:我国古代有很多文献都记
载了关于夏朝的历史,这些记载 你认为可信吗?
我国古文献中有关夏代的传说,并非都
是杜撰的,他们很可能是从前的学者根据 世代口传资料整理而成。期中包含着不少 真实信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文献毕竟 是后人所作,有情感等因素的制约。
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用猪牛羊的肩胛骨 制成的卜骨,骨上还保留着烧灼过的痕迹。
——《考古发掘出的一个王朝:夏代的中国经济》
(1)从材料一的墓葬随葬品看,二里头居民的生 活有什么特色?
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食为粟、 黍之类; 家畜饲养“六畜俱全”,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二里头遗址发掘的重大意义。
SUCCESS
THANK YOU
2019/5/28
史学方法介绍(2)
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价值与辨别
第一手资料就是原来的或该事件(或活动)的首次记 录,是事件的实际目击者或参与者所经历的。
第二手资料是至少一次以上被援引的关于该事件的 叙述。
历史研究最好要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历史研究的 基本原则。第二资料应作为背景知识、观点或熟悉该 领域的方法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