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用法用量参考
补脾胃的中药饮片配方表大全

补脾胃的中药饮片配方表大全补脾胃是中医养生中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脾胃功能良好,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
中药饮片作为中医养生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治疗通过调理脾胃功能的方法得到广泛关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肯定和应用。
本文就将从中药的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补脾胃中药饮片配方表,并同时给出用量和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法半夏泻心汤饮片方剂组成:法半夏12g、甘草6g、黄芩4.5g、芍药4.5g用法用量:每次6g,每天3次,用开水冲服。
制作步骤:1、将法半夏放在素碗中,清水稍微润湿法半夏,并捣碎成少许。
2、将甘草等其余所有的药材提前煎成药汁,并将其滴入素碗中使其与干法半夏混合均匀。
3、搅匀后,用热水将其冲服即可。
注意事项:1、该方剂含有甘草,因此不建议对它过度使用,以免影响人体的健康。
2、如果患者有呕吐或腹泻的情况,用药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
二、六君子饮还肠饮片方剂组成:白术3g、炙甘草3g、茯苓3g、半夏2g、生姜3g、人参3g用法用量:每次6g,每天3次。
制作步骤:1、将所有的药材混合在一起,放入干爽板材上晒干或用阳光晒干。
2、将晒干的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研成粉末。
3、将药粉装入罐子中,每次用药时用开水冲调即可。
注意事项:1、该方剂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如果长期使用未必是正确的。
应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药物反应来谨慎使用。
2、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胃病、胰腺疾病等等,建议在吃饭前用药,否则可能会加重疾病。
三、四君子汤饮片方剂组成:白术3g、人参3g、陈皮3g、炙甘草3g用法用量:每次6g,每天3次。
制作步骤:1、将所有的药材混合在一起,放入干爽的板材上晒干或用阳光晒干。
2、将晒干的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研成粉末。
3、将药粉装入罐子中,每次用药时用开水冲调即可。
注意事项:1、该方剂的主要功效是调理人体脾胃的功能,因此一些身体虚弱、体质弱的人建议更谨慎使用。
2、建议在吃饭前或者吃饭后1小时顺时针用药,可以促进肠胃的消化和吸收。
2010年版药典中药饮片用法用量表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木通 木棉花 木蝴蝶 木鳖子 五加皮 五味子 五倍子 太子参 车前子 车前草 瓦松 瓦楞子 牛黄 牛蒡子 牛膝 毛诃子 升麻 片姜黄 化橘红 月季花 丹参 乌药 乌梢蛇 乌梅 火麻仁 巴豆 巴豆霜 巴戟天 水飞蓟 水牛角 水红花子 水蛭 玉竹 功劳木 甘松 甘草 炙甘草 甘遂 艾片(左旋龙脑) 艾叶 石韦 石吊兰 石决明 石菖蒲 石斛 石榴皮 石膏
老鹳草 地龙 地枫皮 地肤子 地骨皮 地黄 熟地黄 地榆 地锦草 芒硝 亚乎奴(锡生藤) 亚麻子 西瓜霜 西红花 西青果 西河柳 西洋参 百合 百部 当归 当药 虫白蜡 肉苁蓉 肉豆蔻 肉桂 朱砂 朱砂根 竹节参 竹茹 延胡索(元胡) 华山参 自然铜 伊贝母 血余炭 血竭 全蝎 合欢皮 合欢花 决明子 冰片(合成龙脑) 关黄柏 灯心草 灯盏细辛(灯盏花) 安息香 防己 防风 红大戟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椿皮 槐花 槐角 雷丸 路路通 蜈蚣 蜂房 蜂胶 蜂蜡 蜂蜜 锦灯笼 矮地茶 满山红 滇鸡血藤 蔓荆子 蓼大青叶 榧子 榼藤子 槟榔 焦槟榔 酸枣仁 磁石 豨莶草 蜘蛛香 蝉蜕 罂粟壳 辣椒 漏芦 赭石 蕤仁 蕲蛇 槲寄生 暴马子皮 墨旱莲 稻芽 僵蚕 鹤虱 薤白 薏苡仁 薄荷 颠茄草 橘红 橘核 藏菖蒲 藁本 檀香 翼首草
白术破壁饮片的说明书

白术破壁饮片的说明书
一、药品名称
二、成份
白术
三、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破壁饮片;气香,味甜,微苦。
四、适应症
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脾虚湿盛引起的食积、湿热黏腻舌苔等症。
五、规格
每包装含12克。
六、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服用1包,一日3次。
七、不良反应
八、注意事项
1.服用本品时不宜饮用浓茶或咖啡,以免影响药效。
2.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
3.请勿超量服用本品,如有意外,请立即就医。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九、药物相互作用
目前尚不清楚白术破壁饮片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十、贮藏
本品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十一、有效期
36个月
十二、执行标准
本品执行药典2024年版
十三、批准文号
十四、生产企业
XX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企业名称】
XX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XXX省XXX市XXX区XXX街道XXX号
【警示语】
1.本品为中药饮片,不宜用于治疗严重疾病;
2.请谨慎使用本品,注意药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本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如使用时有不适,请立即就医。
6.本品可能对特定人群出现不良反应,请遵循医嘱使用。
饮片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可参考

饮片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可参考功能•饮片是中药制剂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功效。
•饮片可以通过煎煮等方式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发挥药效。
•与其他剂型相比,饮片在保存和使用上更加方便。
主治饮片在中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不同的饮片对应不同的主治疾病,常见的主治疾病包括: 1. 感冒:饮片中常含有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功效的中草药,如薄荷、连翘等。
2. 肝病:饮片中有些中草药可以调节肝脏功能,对于一些肝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如黄芪、山楂等。
3. 胃病:饮片中的一些中草药对胃病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苍术、山楂等。
4. 咳嗽:饮片中常含有一些具有化痰平喘、止咳平喘功效的中草药,如川贝、百部等。
5. 补气养血:饮片中的一些中草药可以调节气血,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如当归、人参等。
6. 痛经:饮片中的一些中草药对于痛经的缓解有一定的作用,如川芎、生姜等。
用法饮片的用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冲服:将适量的饮片用开水冲服,即将饮片和开水一同放入杯中,冲泡片刻后饮用,直至药味消退。
2. 入丸:将饮片研磨成粉末,再用药粉制作成丸剂,以便服用。
3. 入汤剂:将饮片放入汤中煎煮,过滤后饮用汤剂。
用量饮片的用量一般依据个人体质和疾病情况而定,一般有以下参考用量: 1. 成人用量:一般每次10-15克,一日2-3次。
2. 儿童用量:一般按照成人用量的一半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 - 在使用饮片前最好咨询中医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合适的饮片种类和用量。
- 饮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 使用过程中如有过敏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以上是关于饮片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慎重选择,遵循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三七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三七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一、用法用量三七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使用三七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用法用量。
以下是三七的常见用法用量:1.饮片煎服:将三七饮片一次性放入煎药器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15-30分钟,分2-3次服用。
2.研末饮服:将三七研磨成细末,用温水冲服,每次3-5克,每日2-3次。
3.汤剂煮服:将三七粉末加入适量水中煮沸,去渣留汤,分2-3次服用。
4.外敷药膏:将三七研末与适量基础药膏混合,搅拌均匀后外敷患部。
请注意:以上用法用量仅供参考,具体用量应根据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和医嘱而定,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功能主治三七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药物治疗中。
它具有多种功能,主治的疾病也相对较广泛。
以下是三七的常见功能主治:1.活血化瘀: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消散,有助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相关疾病。
2.止血散瘀:三七内含的有效成分可以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凝块形成,有助于止血和散瘀。
3.降血压:研究发现,三七中的活性物质对血管有扩张作用,可以降低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祛风除湿:三七可以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有助于缓解湿气引起的关节疼痛和风湿性疾病。
5.抗炎镇痛: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以减轻疼痛,改善炎症症状。
6.保护心脑血管:三七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保护心脑血管,增强血管弹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7.抗肿瘤:研究表明,三七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作用,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肿瘤的药物。
8.养血补气:三七有补血补气的作用,可以改善贫血和气虚引起的相关症状。
以上功能主治仅为概述,具体应用时请遵循医嘱,不可自行使用。
综上所述,三七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用法用量和多种功能主治,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应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对三七的使用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毒性药品1、硫磺:酸、温、有毒.功能主治:壮阳,杀虫。
治阳痿。
虚寒.泻痢,大便冷秘。
外用治疥癣.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外用适量.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
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6、细辛: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
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
5—1克,外用适量.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2.4——4.5克9、冰片:辛、苦、凉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
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
用法与用量:12克为宜。
(30—60)克即可使人中毒死亡。
选方:(1):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
天冬的用法用量

天冬的用法用量
用法:
1.天冬片:常用于制作饮片或口服药物。
可以直接咀嚼或用温水冲服。
2.天冬粉:可用于制作成煎剂、药丸等口服药物。
3.天冬煎剂:将天冬与其他中药材一同煎煮,制成药水后口服。
用量:
天冬的用量一般根据个体差异、病情轻重和中医医师的指导而定。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用量范围供参考:
1.成人用量:
天冬片:一次310克,一日3次;
天冬粉:一次310克,一日3次;
天冬煎剂:根据具体配方和病情,一般服用200400毫升,一日23次。
2.儿童用量:
儿童用天冬片或天冬粉时,其剂量应按照年龄、体重等因素适当调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儿童用天冬煎剂时,剂量一般减少为成人剂量的2/3。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情况下的用法用量参考,具体用量还需根据个人情况和中医医师的建议进行调整。
如果有不适或疑问,请咨询专业中医医师或药师的指导。
中药饮片标准

中药饮片标准扬枸花【来源】本品为杨柳科植物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m或白杨populus al- baL.干燥雄花序.春季花开时采收,晒干.【饮片品种】杨枸花【性状】呈柔软穗状.表面棕褐色或棕红色,中间具一条花序轴,密生小花,苞片卵圆形,先端尖裂,具长柔毛,苞片腋具花盘或脱落,雄蕊6-10个.质轻脆,易破碎.气微,味微苦.【性味】苦,寒.【功能与主治】化湿止痢.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用量与用法】50~100g.【贮藏】置通风干燥处.荚暮花【来源】本品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的干燥花.夏,秋二季采摘初放时花朵,晒干.【饮片品种】芙蓉花【性状】呈不规则椭圆形.花冠卷曲,呈粉红色至棕色.苞片10裂.裂片条形;花萼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短尖头,外被星状毛,花瓣5或重瓣,倒卵形,基部与雄蕊柱合生.体轻.气微,味淡.【性味与归经】辛,平.归肺,肝经.【功能与主治】清肺凉血,散热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吐血,痈疽肿毒,恶疮.【用法与用量】6-12g.【贮藏】置通风干燥处.苏子兜【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 ili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宿萼.秋季果实成熟后,割下全株,晒干,打下果实,剪下宿萼.【饮片品种】苏子兜【性状】呈钟形.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下部密生白毛,先端五裂,略呈唇形,上唇3裂,下唇2裂,基部膨大.质轻,易碎.气微香,味微辛.【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经.【功能与主治】疏风通肺,和中安胎.用于风寒咳嗽,呕吐,胎动不安.【用法与用量】3-6g.【贮藏】置通风干燥处.谷■簟【来源】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m.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秋季采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饮片品种】谷精草【性状】为中段.头状花序呈半球状,直径4-5mm.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淡黄绿色,有光泽;顶部灰白色,具毛.搓碎花序,可见众多黑色花药及黄绿色未成熟的果实.花茎纤细,淡黄绿色,有光泽及棱线数条.质柔软.气微.味淡.【性味与归经】辛,甘,平.归肝,肺经. 【功能与主治】疏风散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用法与用量】4.5-9g.【贮藏】置通风干燥处.辛夷【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agnolia de- nudata Desr.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 geri Pamp.的干燥花蕾.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饮片品种】辛夷【性状】呈长卵形,似毛笔头.有的基部具短梗.花蕾长1.2-4cm,直径0.8~2cm.包片外面被灰白色,灰绿色或淡黄绿色茸毛.体轻,质脆.气芳香特异,味辛《连载凉而稍苦.【质量规定】花梗不得超过0.5cm;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i/g).【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功能与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贮藏l置阴凉干燥处. ,鸡冠花【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的干燥花序.秋季种子部分成热时采收,晒干.【饮片品种】生鸡冠花,鸡冠花炭.【性状】生鸡冠花呈不规则的块状.表面紫色,红色或黄白色.部分小花从花序上脱落散在.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鸡冠花炭呈不规则块状并有碎粉.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体轻,易碎.味苦. 【性味与归经】甘,涩,凉.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收涩止血,止带.止痢.用于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鸡冠花炭偏于止血.【用法与用量】6-12g.【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附注】鸡冠花在临床药用时因其功效不同分红,白两种.松花糟【来源l本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 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 Carr.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粉.春季花刚开时,采摘花穗,干燥,收集花粉,除去杂质.【饮片品种】松花粉【性状】为淡黄色极微细而易流动的2007.1 I 52维普资讯团困豳同细粉.体轻,易飞扬,手捻有滑润感.气微,味淡.【质量规定】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8.O%.【性味】甘,温.【功能与主治】燥湿收敛.用于黄水疮,皮肤湿疹,糜烂.【用法与用量】3~6g;外用干擦或调敷患处.【注意1结块,变色者不宜人药.【贮藏1置通风干燥处,防潮.玻■花【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tlgO~t Thunb.的干燥花蕾.春末夏初花将开放时分批采摘,及时低温干燥.【饮片品种】玫瑰花【性状】略呈半球形或不规则的团状,直径1-2.5cm.下端有膨大呈半球形的花托与花萼基部合生,萼片5枚,披针形,黄绿色或棕绿色,有细柔毛;花瓣多皱缩,呈覆瓦状排列,平展后宽卵形,紫红色.体轻,质脆.气芳香浓郁,味微苦,涩.【鉴别】(1)取花适量剪碎,称取1g,加人95%乙醇浸24小时,过滤,用毛细管吸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在紫外光灯(25~nlll,365nm)下观察,呈淡红色荧光. '(2)取上述醇液5滴置试管中,加1%三氯化铝醇液2滴,呈金黄色,多加三氧化铝液变化.(3)取上述醇液加硅钨酸试液2滴,呈淡红色.【质量规定】花瓣紫红色,具芳香气.【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打伤痛..【用法与用量】1.5—6g.【注意】花已褪色者不宜药用.【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毒,防蛀.薯针花I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53 I20o7.1perata cylindrica Beauv.vat.Major(Ness)C.E. Hubb.的干燥花序.夏季采收,晒干.【饮片品种】茅针花【性状】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大段.银白色似棉絮状,小花或果实被白色长柔毛.质轻而柔软.气微,味甘.【性味】甘,寒.【功能与主治】除热消瘀,止血利水.用于内热烦渴,小便不利,热淋尿血,吐血.衄血.【用法与用量】4.5~9g.【贮藏】置阴凉干燥处.盒l花【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ge.的干燥花.夏季花盛开时采摘,除去杂质,阴干.【饮片品种】金莲花【性状l呈不规则团块状,花萼与花冠均为金黄色或橙黄色.花萼花瓣状,通常10—13片,卵圆形或倒卵圆形,长1.8—3cm.宽0.9~2cm.花冠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宽1-2皿n,多皱缩呈线形.雄蕊淡黄色,多数:雌蕊棕黑色.具短喙.体轻,疏松.气芳香,味苦.【性味】苦,寒.【功能与主治】清热散风,解毒消肿,平肝明日.用于口疮喉肿,浮热牙宣,耳疼目痛,山岚瘴气,疔疮火毒.【用法与用量】3~6g.人汤药或煎水含漱.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盒■花【来源】本品为忍冬种植物忍冬Lonicera j.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Lonicer- a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饮片品种】生金银花,金银花炭.【性状】生金银花忍冬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o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简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 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红腺忍冬长2.5-4.5cm,直径0.8-2mm.表面黄白至黄棕色,无毛或疏被毛.萼筒无毛,先端5裂,裂片长三角形,被毛.开放者,花冠下唇反转.花柱无毛.山银花长1.6~3.5cm,直径0.5—2mm.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子房有毛. 毛花柱忍冬长2.5~4cm,直径1—2.5mm.表面淡黄色微带紫色,无毛.花萼裂片短三角形.开放者花冠上唇常不整齐,花柱下部多密被长柔毛.金银花炭形如金银花,焦褐色,部分破碎.【质量规定】生金银花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金银花炭应存性,不得炭化.【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瘟病发热.金银花炭用于血痢.【用法与用量】6—15g. -【贮藏1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盒雀花【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锦鸡儿Caragana sinica(Buchoz)Rehd.的干燥花. 春季采摘,晒干.【饮片品种】金雀花【性状】呈不规则扁平条状.淡黄色或黄褐色.花萼种形,先端5裂,萼齿宽三角形;花冠蝶形,旗瓣狭倒卵形,基部带红色,翼瓣先端园钝,下具长爪,龙骨瓣宽而钝;雄蕊1O枚,9与1成两体.气微,味淡.【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透表,活血止痛.用于痘疹,跌打损伤.【用法与用量】3~9g.【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维普资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柏叶 茶树根(药典
没有)
3~9 3~6 3~6 6~12
外用适量
柴胡
3~10
蝉蜕 车前草 车前子 陈皮
赤芍
3~6 9~30 9~15 3~10
6~12
包煎
半边莲 半枝莲 北沙参
萹蓄 醋鳖甲
鳖甲 槟榔、炒槟榔
药典单列 冰片 薄荷
补骨脂Hale Waihona Puke 盐补骨脂苍术、麸炒苍术 草豆蔻
草果仁、姜草果仁 侧柏叶、侧柏炭
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天花粉、川贝 母、浙贝母、平
177
贝母、伊贝母、
湖北贝母、白蔹 、白及同用
覆盆子
359
干姜、姜炭
13
甘草
不宜与海藻、京 大戟、红大戟、 80 甘遂、芫花同用
甘松
79
3~6
高良姜
270
3~10 10~15
6~15
3~6 3~12 6~12 6~12 5~10 9~15 3~9
先煎,蛤粉包煎。外用适量,研极 细粉撒布或油调后敷患处。
98
白果仁、炒白果仁 白及
生食有毒
100
中医药院 校教材103
页
不宜与川乌、制 川乌、草乌、制 95 草乌、附子同用
白芥子(炒) 白茅根 白前
3~9 9~30 3~10
外用适量
芥子、炒芥子
149
白茅根、茅根炭
99
白前、蜜白前
101
白芍
6~15
白芍、炒白芍、酒白芍 不宜与藜芦同用 97
白术(炒) 白术(生)
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参照目录
注明:此表仅用于临床参考,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1、“药典没有”表示参照教材 2、“用法用量” 除另有规定外,用法系指水煎内服;用量系指成人一日常用剂量,必要时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 3、“ 毒性”的表述系沿用历代本草的记载,此项内容作为临床用药的警示性参考。 4、“注意”系指主要 的禁忌和不良反应。属中医一般常规禁忌者从略。
槟榔
焦槟榔
冰片 薄荷 补骨脂
9~15
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9~24
先煎
9~24
先煎
3~10 3~10
驱绦虫、姜片虫30~60
主用消食导滞。食积不消,泻痢后 重
0.15~0.3 入丸散用。外用研粉点敷患处。
3~6
后下
6~10
外用20%~30%酊剂涂患处
蚕沙(药典没 有)
5~10
包煎、外用适量
苍术(炒)
草豆蔻
3~9 15~30
3~15
6~12 3~10 2~10 3~6
打碎先煎 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研末服3~5
先煎、久煎
外用适量,泡汤漱口或煎汤洗脚或 研末敷患处。
有毒
佛手
167
茯苓
224
中医药院 校教材197
页 中医药院 校教材351
页
浮萍
277
中医药院
校教材477
页 孕妇慎用;不宜 与半夏、瓜蒌、
瓜蒌子、瓜蒌皮
滑石粉 牛膝、酒牛膝 槐花、炒槐花
槐花炭 黄柏、盐黄柏、黄柏炭
孕妇慎用 孕妇慎用 孕妇慎用
142 144 235 226 227 225 194 中医药院 校教材373 页 149 149 328 67 333 333 286
黄精(制)
黄连
黄芪(生) 黄芪(炙)
黄芩 黄药子(药典
没有) 火麻仁 鸡骨草 鸡冠花
3~9
冬虫夏草
106
冬瓜皮
9~30
冬瓜皮
106
冬葵果
3~9
冬葵果
107
冬凌草
30~60
外用适量
冬凌草
106
独活
3~10
独活
246
杜仲(生)
6~10
杜仲
154
杜仲(盐)
6~10
盐杜仲
154
莪术
6~9
莪术、醋莪术
孕妇禁用
257
儿茶
1~3
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儿茶
10
番泻叶 翻白草 防风 防己 蜂房 凤尾草(药典 没有) 佛手 茯苓 茯神(药典没 有) 浮海石(药典 没有) 浮萍 浮小麦(药典 没有)
1.5~3
3~6 4.5~9 10~20 5~12 5~10 5~10 3~12
研粉吞服。外用适量 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不入煎剂。研末冲服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多研末服,外用适量。
包煎、外用适量
外用适量
广金钱草
42
龟甲
168
醋龟甲
168
龟甲胶
169
桂枝 海风藤 海金沙
海马 海螵蛸
海藻 诃子、诃子肉
109 109
不宜与藜芦同用 92
314 361 361 342
343
孕妇慎用
137
354
174 中医药院 校教材156
页 150
222
222
200
大叶柴胡的干燥
北柴胡、醋北柴胡、南 根茎,表面密生 柴胡、醋南柴胡 环节,有毒,不
263
可当柴胡用
蝉蜕
346
车前草
64
车前子、盐车前子
63
陈皮
176
赤芍
附子
覆盆子 干姜
甘草(生)
甘松
高良姜 藁本 葛根 蛤粉 蛤蚧 钩藤 狗脊 枸杞子 谷精草 谷芽(炒) 骨碎补(烫)
瓜蒌
广藿香
2~6 9~15 5~10 5~10
3~5
后下,或开水泡服
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患处,或煎 水漱,或洗患处。
番泻叶 翻白草
防风 防已
蜂房
孕妇慎用
326
359
140
139
336
3~10 10~15 10~15 10~15
麸炒白术 白术
白头翁 白薇
白鲜皮
白芷 百部 蜜百部 百合 蜜百合 柏子仁、柏子仁霜(淡 黄色粉末)
败酱草
板蓝根
96 96 96 103 102
97 124 124 123 123 231 中医药院 校教材105 页 191
半边莲 半枝莲
9~15 15~30
北沙参
5~12
萹蓄 鳖甲(醋) 鳖甲(生)
合欢花 合欢皮 何首乌 制何首乌 荷叶、荷叶炭 黑芝麻、炒黑芝麻
红参
孕妇慎用
259
275
276
275
277
中医药院 校教材164
页
不宜与甘草同用 277
173
135
134
164
165
258
324
不宜与藜芦、五 灵脂同用
143
红花 红景天 厚朴、姜厚朴 胡黄连
胡椒 胡芦巴、盐胡芦巴
虎杖
花椒、炒花椒 花蕊石、煅花蕊石
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
5~10 6~15 3~5 6~15 2~5 6~12 5~9
一般炮制后用
穿山甲、炮山甲、醋山 甲
孕妇慎用
251
穿山龙
9~15
也可制成酒剂用
穿山龙
粉碎加工时,注 意防护,以免发 250
生过敏反应
穿心莲
6~9
外用适量
穿心莲
251
垂盆草
15~30
垂盆草
198
椿皮
6~9
椿皮、麸炒椿皮
332
磁石(煅)
9~30
先煎
磁石、煅磁石
344
刺五加
9~27
刺五加
192
大腹皮
5~10
孕妇慎用
210
决明子、炒决明子
135
苦参
不宜与藜芦同用 188
苦杏仁(炒)
款冬花(炙) 昆布
莱菔子(炒) 老头草(药典
没有)
雷公藤(药典 没有)
荔枝核 连翘 莲须 莲子 莲子心 灵芝 凌霄花
六神曲(药典 没有)
龙齿(煅)药 典没有
龙齿(生)药 典没有
龙胆 龙骨(煅)药
典没有
龙骨(生)药 典没有
龙葵(药典没 有) 龙眼肉 漏芦 芦根
多入丸散或酒剂 后下
9~15
3~10
藁本片、辽藁本片
357
葛根
312
蛤壳、煅蛤壳(不规则 碎片或粗粉)
322
蛤蚧、酒蛤蚧
323
钩藤
240
狗脊、烫狗脊
209
枸杞子
232
谷精草
168
谷芽、炒谷芽、焦谷芽
168
骨碎补、烫骨碎补
239
瓜蒌
不宜与川乌、制 川乌、草乌、制 104 草乌、附子同用
广藿香
42
广金钱草 龟甲(生) 龟甲(炙)
龟甲胶 鬼箭羽(药典
没有) 鬼针草(药典
没有) 桂枝 海风藤 海金沙 海马 海螵蛸
15~30 9~24 9~24 3~9
3~10 6~12 6~15 3~9 5~10
先煎 先煎 烊化兑服
包煎 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海桐皮
5~15
外用适量
海藻 诃子 合欢花 合欢皮 何首乌(生) 何首乌(制) 荷叶 黑芝麻
大腹皮、大腹毛
24
大黄(酒)
3~15
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 末敷于患处。
酒大黄、熟大黄、大黄 孕妇及月经期、
炭
哺乳期慎用
22
大黄(生) 大黄炭 大蓟
3~15 3~15 9~15
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 末敷于患处。
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 末敷于患处。
大黄 大黄 大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