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ognitive Psychology》课程编号:

学时数及学分:学时:54。学分:3

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

本大纲主笔人:林海亮

一、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了。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认知心理学既是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方法论课程。它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深化课程,主要探讨信息加工的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包括模式识别、选择性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高级心理活动信息加工过程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学习者通过认知心理学课程中提供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了解并掌握认知心理学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学生掌握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会认知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的实验设计。

二、大纲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6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初步了解认知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发展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

信息加工观点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Newell 和Simon认为无论是有生命的(人)还是人工的(计算机)信息加工系统都是操纵符号的。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应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

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一、减法反应时实验

二、相加因素法实验

三、“开窗”实验

四、出声思考

五、计算机模拟

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1.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

2.外部因素:临近科学的影响,如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一语言学等。

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给心理学本身带来了许多变化,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同时也对一些邻近学科和有关领域的实践产生影响。

第四节关于认知心理学的争论

一、关于人与计算机的类比

二、关于加工方式

第二章知觉(6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和掌握知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研究和存在地问题,掌握感觉信息是如何被组织与解释的。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一、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知觉与人的知识经验是分不开的,并因此而具有间接性质。

二种对立的知觉理论:假设考验说和刺激物说

三、知觉加工

(一)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二)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第二节模式识别

(一)模板说

(二)原型说

(三)特征说:“鬼城”模型

第三节结构优势效应

1.词优势效应

2.客体优势效应

第三章注意(6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从信息加工角度掌握注意的作用过程,能够应用注意模型理论说明注意的机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一、过滤器模型

Broadbent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型。他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了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二、衰减模型

Treisman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提出的。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的,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

第二节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

一、反应选择模型

Deutsch和Deutsch提出的,他们认为,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二、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

反应选择模型不同于知觉选择模型。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

第三节中枢能量理论

一、双作业操作

二、中枢能量及其分配

第四节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一、两种加工过程

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的区分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

二、特征整合理论

Treisman和Gelade提出的,他们区分客体和特征,将特征看作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第四章记忆结构(6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记忆的结构及其特征,掌握关于加工过程的模型及其特点,了解记忆结构的不同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两种记忆说

一、两种记忆说的内容和核心

两种记忆说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存在这短时记忆和常时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两种记忆说的核心是承认在常时记忆以外还存在着短时记忆。

二记忆存在的证据

临床和动物实验

自由回忆实验

第二节感觉记忆

又称瞬时记忆,作用时间比短时记忆更短。

一、图像记忆

(一)部分报告法实验:Sperling经典实验

(二)记忆的特性:容量大,保持时间短。

二、声象记忆

听觉得感觉记忆称作声象记忆。最早由Moray 做的实验。

第三节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一、Atkinson-Shiffrin记忆系统模型

他们认为记忆有三种贮存:感觉登记、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他们将记忆和记忆贮存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这个模型强调记忆结构的区别。

二、模型的扩展

在扩充的模型中,Atkinson-Shiffrin把长时记忆看作一种“自寻址记忆”,认为信息是通过“自寻址”而被提取的。他们还认为,长时贮存的信息是不会消退的,这与以前的模型不同。

三、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

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三个记忆结构加工,每种记忆结构各有其特定功能,记忆信息所经历的这三个结构的加工也是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或层次。

第四节加工水平说

这个学说是由Craik和Lockhart最早提出的。

一、加工水平

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

二、关于复述

Craik和Watkins的实验,说明信息不能通过保持性复述而转入长时记忆,精细复述可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三、加工一致性

四、关于加工序列

第五章短时记忆(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短时记忆的容量,掌握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提取及遗忘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短时记忆容量

一、有限容量:7±2

1.组块

所谓的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如字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Miller认为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是以信息论中所说的比特(Bit)为单位的,而是以组块为单位的。短时记忆容量即为7±2组块。

2.知识经验与组块

不同的组块所包含的信息数量是不同的,这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

3.分组

分组是指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成一组。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第二节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一、感觉代码

1.听觉代码与A VL单元

所谓编码,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而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则称作代码。短时记忆中的听觉代码显得十分突出。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 VL 单元。

2.视觉代码

3.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

感觉记忆按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进行直接的编码,感觉代码比感觉信息要抽象,排除刺激的某些物理特性或细节。

二、语义代码

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抽象的代码,不带有任何一个感觉道的特性。

第三节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一、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1.实验范式

2.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

3.从头至尾的扫描与自我停止的扫描

二、对Sternberg模型的批评

三、直通模型

此模型认为,信息不是通过比较来提取的,人可直接通过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故称为直通。

四、双重模型

五、加工速率与记忆容量

第四节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一、遗忘进程

Perterson和Perterson 的经典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短暂,如未得到复述,将迅速遗忘。

二、消退与干扰

Waugh和Norman设计出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将痕迹消退与干扰这两个因素分开来,他们发展出一种新方法称为探测法。

第六章长时记忆(6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长时记忆的类型,重点掌握语义记忆的模型。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长时记忆的类型

一、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接收和贮存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语义记忆所贮存的事件不依赖于个人所处的某个特定时间或地点,这类信息具有抽象或概括的特性。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的区别。

二、表象系统与言语系统

Paivio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表象系统与言语系统。两个系统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这个观点称作两种编码说或双重编码说。

第二节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一、层次网络模型

1.模型的结构

由Collins和Quillian提出,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特征。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2.模型的验证:范畴大小效应

3.对模型的批评

熟悉效应:对较熟悉的句子判断较快,称作熟悉效应。

典型性效应:是指对一个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要快于对非典型成员的判断。否定判断

二、激活扩散模型

1.模型的结构

由Collins和Loftus提出的,也是一个网络模型,但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而以语义

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

2.模型的加工过程

3.模型的验证:启动效应

4. 激活扩散模型对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

第三节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一、集理论模型

1.模型内容

由Meyer提出的。在这个模型中,基本的语义单元仍然为概念。每个概念都由一集(set)信息或要素来表征。这些信可分样例集和属性集或特征集。

2.谓语交叉模型

3.模型的验证和评价

二、特征比较模型

1.两类语义特征

此模型将一个概念的诸语义特征分成两类。一类为定义性特征,即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得特征。一类为特异性特征,它们对定义一个概念并不必要,但也有一定的描述功能。

2.语义空间

3.两阶段加工过程

三、关于语义记忆模型研究方法的困难

第四节HAM ELINOR

一、HAM 模型

1.命题与联想

2.4阶段操作过程

二、ELINOR 模型

1.信息模型

2.命题表征

第七章表象(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视觉表象的研究。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表象知觉表征

一、表象与知觉得机能等价

1.定位实验

2.敏锐度实验

3.McCollough 效应实验

4.选择性干扰实验

二、表象与表征

1.关于表象的争论

2.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

第二节心理旋转

一、心理旋转概述Shepard 的实验研究。

二、字符旋转实验

1.R字符实验结果

2.心理旋转的验证

三、心理旋转的连续性

四、心理旋转研究的理论概括

第三节心理扫描

一、距离效应

二、大小效应

三、表象的计算理论

第四节表象的功能

一、表象对知觉的促进作用

二、表象对学习记忆的作用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第八章概念(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和掌握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概念的结构。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念形成

一、假设考验说

1.基本观点

认为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经存储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

2.人工概念形成实验

3.策略应用

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博弈性聚焦

4.概念形成过程的特点

学习的方式、记忆的作用

二、假设考验说的发展

1.空白实验法

2.假设库大小

3.策略类型

第二节概念结构

一、特征表说

1.基本观点:主张从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重要特征来说明概念。

2.特征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区别

3.规则学习的研究

二、原型说

1.基本观点: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我们主要是从能最好地说明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该概念的。

2.原型的实质和编码

3.原型与转换

第九章问题解决(6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策略及其计算机模型。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

一、问题的心理学描述

1.归纳结构问题

2.转换问题

3.排列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特征

1.目的指向性

2.操作序列

3.认知操作

第二节问题解决过程

一、问题空间与问题解决

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达到的全部这些状态(起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及算子)称为问题空间或状态空间。

1.问题行为图

2.树形图

二、问题解决的阶段

1.问题表征

2.选择算子

3.评价当前状态

三、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第三节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算法和启发法

算法是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的指明解题的步骤;启发法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也可称为经验规则。

二、几种重要的启发式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

2.逆向工作

3.计划

第四节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型

一、《逻辑理论家》和《通用问题解决者》

二、计算机模拟的贡献与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推理(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和掌握推理的过程及其形式。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三段论推理

一、气氛效应理论

二、换位理论

三、心理模型理论

第二节线性三段论

一、操作模型和空间表象模型

二、语言模型

三、语言-表象混合模型

第三节命题检验

一、证真和证伪

二、选择作业困难的理论解释

第四节概率推理

一、形式化模型

二、启发式策略

第十一章言语(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言语的结构、言语的理解和产生,双语。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言的结构

一、生成转换语法

1.短语结构语法

短语结构语法认为,一个句子是由许多组成成分构成的,其中短语是重要地结构。

2.短语结构的心理真实性

3.转换语法

由Chomsky 提出的,认为表层结构按转换规则从深层结构得来,转换规则不仅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联系起来,而且将不同形式的一些句子联系起来。

4.转换规则的心理真实性

二、语义的心理学理论

第二节言语的理解和产生和言语的理解

一、言语的理解

1.系列模型与相互作用模型

2.言语理解的策略

3.言语理解中的信息整合

4.推理在言语理解中的作用

二、言语的产生

第三节双语

一、双语及其类型

二、共同存储说

三、单独存储说

四、有关两种存储说的矛盾结果

四、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除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课外阅读等增加感性材料外,紧密结合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造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完成课程作业等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逐步把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指导自己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中。

五、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15%;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35%;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50%。

2.平时成绩由课程作业成绩和考勤分数组成。

3.课程作业一次,要求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有述有论有观点字数不少于3000字。

4.期中、期末闭卷考试,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简答、论述等题型。

六、参考书目

1、黄希庭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美] J. R. 安得森著,杨清译《认知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3、John R.Anderso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2000.

4、R.J.Sternberg. Cognitive Psychology.1999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为规范课程管理,促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与管理水平,并满足人才培养状态平台系统数据填报的需求,特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课程代码是课程身份识别码,是课程“身份证”。同一名称的课程有且只有一个独立代码,不论是在一个专业还是在多个专业开课。 2.教学大纲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使用同一名称。每门课程名称要规范(包括部分课程的中英文名称);课程名称必须反映课程核心内容。 3.当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作重大修改,原课程名称已不能准确反映课程内容时,应按新开课程重新申请备案,另行编制课程代码。 4.课程代码编制以教务处统一制定的编制办法为实施原则。 二、课程代码编制方法 课程代码由11位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构成情况如下: A B F G H I J 层次代码专业代码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流水号 1.A位数字为层次代码——卫职院层次代码,三年制高职为A,五年一贯制高职为B,二年制高职为C;卫校层次代码,一律为Z。 2.B-F位数字为专业代码—— 卫职院开设的医药卫生大类(62):护理类(6202)的护理专业代码为620201,助产专业代码为620202;药学类(6203)的药学专业代码为620301;医学技术类(6204)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代码为620401;康复治疗类(6205)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代码为620501。

卫校开设的医药卫生大类(10):护理专业代码为100100,助产专业代码为100200,农村医学专业代码为100300,康复技术专业代码为100500,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代码为100700,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代码为100800,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代码为100900,药剂专业代码为101100,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代码为101700,中药专业代码为101800,制药技术专业代码为102000。 注1:不同专业的同一门公共课程在医药卫生大类(高职为62,中职为10)下+9999为专业代码。比如五个高职专业都开设的公共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其专业代码为629999;中职各专业都开设的公共课《职业生涯规划》,其专业代码为109999。 注2:不同专业的同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在医药卫生大类(高职为62,中职为10)下+8888为专业代码。比如三年制高职护理、助产都开设的专业课《内科护理学》,其专业代码为628888;三年制高职检验技术、药学都开设的专业课《临床医学概要》,其专业代码为628888。 3.G位数字为课程类别代码——公共课为1,专业基础课为2,专业课为3。 4.H位数字为课程性质代码——必修课为1,公共选修课程为2,专业选修课程为3。 4.I-J位数字为课程流水号——按照教学计划中的开课顺序由01到99(同一学期开课的,按教学计划中排列先后进行流水排序)。 注: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整体代码应相同,即同一门课程有且只能有一个代码。 教务处 2017年7月22日

《汽车电器》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汽车电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电器/ Automobile Electrical Equipment 课程代码:060303 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48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汽车营销) 开课院系:汽车工程学院 教材:赵福堂.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第二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主要参考书:李春明.汽车电器于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美)B.霍莱姆比克徐鸣俞庆严译.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1998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汽车电器》是本专业的一门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化汽车中电器设备的用途、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与特性,以及使用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绪论 汽车电器的组成,特点及目前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国内使用与维修水平。 第一章蓄电池 蓄电池在汽车上的用途、充、放电化学反应与特性、容量及影响因素;熟悉蓄电池的构造、型号、规格,使用及维护的基本知识,熟悉干荷电蓄电池的优点与机理、免维护蓄电池的机理与结构特点,了解汽车上其他类型蓄电池的结构及特点,了解汽车蓄电池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交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 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触点调节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晶体管调节器与集成电路调节器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检测与修理基本知识,调节器的调试要求与方法,交流发电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交流发电机拆装、检测、调节器调试作业;初步排除充电系一般故障。 第三章起动机 起动系的组成和基本电路,电源转换开关与电动复合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熟悉电磁控制式和齿轮移动式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减速式起动机的优点、构造和工作原理;起动机的拆检,测试的要求与方法。 第四章汽车点火系统 点火系的作用、传统点火系的组成构造与工作原理,半导体辅助点火系及半导体点火系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点火系各总成检测、调试的要求与方法。点火波形及其使用意义,点火系常见故障的波形。 第五章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 照明系的要求、组成与电路原理,前照灯的构造与防眩目原理、检测与调整方法。 转向信号灯闪光器的工作原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 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 : 1956 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 7 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 Dartmouth 会议上创立 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 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 年 S.Paert 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 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 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的是并行分布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它不同于对物理符号的模拟计算。 联结主义理论模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一组单元。亦称节点、认知单元、处理单元。激活状态。联结模式。节点激活规则。节点输出功能。学习规则。根 据以上联结主义理论的假设,可以概括出它所具有的四个明显的特点:内在并行性、分布式处理、容错性和自适应 性。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反应时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一、涵义 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

医学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口腔修复工艺(1009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为各级医院口腔技工室、义齿加工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同时培养从事义齿修复、加工及矫治器制作、相关产品销售与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一)就业岗位 口腔医学技术(口腔工艺)专业生产岗位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包括:义齿制作、义齿质检、义齿生产档案管理等。相关的岗位还有:口腔材料及设备公司等企业有关技术支持岗位。 (二)就业范围 各级医院口腔科及牙防所技术制作中心(技工室)、义齿制作企业、口腔材料及设备公司等。 表1-1不同职业就业岗位对职业资格等级的要求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能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能与口腔修复医师和同行进行专业交流、协作; 3.具有较强的专业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能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熟悉企业文化与管理,能较好地适应不同类型口腔修复机构的工作。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知识及相关的口腔医学知识,能进行口腔修复体制作,并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完成口腔修复体制作的综合性任务; 2.掌握口腔修复体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学知识,具有口腔工艺材料选择与应用的能力;3.熟悉口腔工艺设备知识,具有正确使用口腔工艺设备和器械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养护与常见故障的排除; 4.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具有从事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工作的审美能力; 5.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所需的雕刻与色彩学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美术雕刻与色彩表现能力,能制作满足服务对象审美要求的口腔修复体; 6.熟悉口腔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具有开展口腔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的能力; 7.具有口腔各类矫治器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 8.初步具有口腔修复体及相关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的能力; 9.初步具有口腔修复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 本科:口腔修复工艺学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训实习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

病毒学检验

《病毒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Experimental Virolog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必修课(专业课) 适用专业: 卫生检验学本科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课程学时: 63学时(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36) 课程学分:3.5 先修课程:医学寄生虫学及检验、细菌学检验、临床医学概要等 课程简介: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网络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选用教材:李洪源、王志玉主编:《病毒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6年7月。 参考书: 1. 张朝武主编:《现代卫生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 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 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5. 李凡、刘星晶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年1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悉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知悉 常见重要致病病毒。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 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检验方法和预防医学意义。为学生能独立开展各种病毒学检验打下良好基 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病毒的特性;病毒学检验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病毒学检验的一般原则。 【熟悉】病毒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病毒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了解】病毒学和病毒学检验的发展史。 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技术 第一章细胞培养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细胞培养的条件;组织培养的种类;细胞系和细胞株的概念;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中平衡盐、消化液和血清的作用;细胞检查方法;细胞的冻存。 【熟悉】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选择、细胞培养操作过程和细胞培养污染与监测。 【了解】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发展;细胞系的鉴定。 第二章鸡胚接种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鸡胚的结构;鸡胚的孵育与检查;接种途径与方法及其用途;病毒的检测;鸡胚接种技术的应用。 【熟悉】实验材料、器械与准备。 【了解】鸡胚的解剖与生理。 第三章动物实验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悉生动物;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突变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其特点;常用实验动物种类及其品系;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北京大学出版社)

1.绪论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 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加因素法实验: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使用相加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开窗”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出声思考:当个人在进行思维时,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 2.知觉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模板说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由于每个模板都与一定的意义及其他信息相联系,受到识别的模式便得到解释或其他的加工。 原型说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原型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比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当刺激与某一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刺激纳入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从而得到识别。 特征说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 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 3.注意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1958)原理:人的神经系统容量是有限的,当外界大量信息通过神经通道时,由于其超过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容量,所以需要一个过滤机制,这在信息传递中起了个关卡的作用,使某些信息得到选择和保证,到达皮层中枢作出反应。 衰减模型特雷斯曼(1960)原理:信息不仅仅是通过一个通道,而是通过两个通道,但其中一个通道被加强,另一个通道的信号则逐渐减弱,从而难以激活其最低感觉阈限值而不被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单选5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2个简答3个论述1个综合1个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是什么,主要研究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第二次革命 表征的概念,知道表征在大脑里的形式是怎样的 pp.4 Defini'on of Cogni've Psychology What is CP?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inkingmind and is concerned with: –?How we attend to and gain informationabout the world –?How that information is stored andprocessed by the brain –?How we solve the problems, think, and formulate language ?How did Neisser (1967) regard cognition? CogniKon means all processes by which the 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 reduced, elaborated, stored, recovered, and used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tern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making sen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cide what actionmight be appropriate (Eysenck, 2005) 认知心理学是对经由感知觉系统输入的刺激所进行的六种心理过程。包括:转换、缩减、精细化(添加)、存储、提取和运用 Cognitive psychology is the psychologicalscience which studies cognition, the mental processes that are hypothesized to underlie behavior. This covers a broad range of researchdomains, examining questions about the workings of memory, attention, perceptio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reasoning, creativityand problem solving。 George Miller引发认知革命(心理学上的第二次革命) The scope of CP(认知心理学的范围P13)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ensation/Percep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Attention ??Consciousness ??Memory/learning ??Imagery ??Cognitive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Language use ??Thinking and concept formation ??Decision making ??Problem solving ??Human and AI Representation表征 A representation is nothing more than someway of organizing, manipulating(操纵), and storing information. ?Because of the overlap between cognitive sci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 a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is often discussed in the same terms as a computational data structure, or a set of

2020年临床疾病概要 (最新课件)

临床疾病概要 单选题(40分)填空题(20分)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病例分析(15分) 呼吸系统: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病因、早期症状、临床特点, 最具价值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气气流受限为特点,且常呈进行性进展,与气道和肺部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的一种疾病,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与吸烟有关的几个观点: a、吸烟时间越长,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每天吸烟量越 多,COPD的发病率越 b、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以及COPD的发生。孕 期妇女吸烟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 常见的病原体有: (1)病毒:56%-80%的病人发病前常有类似感冒的症状,由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常可分离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2)细菌:主要以肺炎链球苗、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球菌(以往称奈瑟球菌)和葡萄球菌多见。也可有革兰氏阴性杆菌。 症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1)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 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是COPD的典型症状;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5)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FEV1/FVC〈70%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是评估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 FEV1%预计值〈80%预计值 有关诊断的病程规定是? GOLD2011年建议对COPD的评估分别从 症状气流受限程度加重风险合并症 最后以综合评估方法来确定疾病严重度 肺炎的常见致病菌?分为哪几类? 1细菌性肺炎占80%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支原体等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原虫、寄生虫等 病理分期、临床表现特点。 1大叶性(肺泡性):肺实变征致病菌:肺炎球菌(95%) 2小叶性(支气管)肺炎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湿罗音,无实变体征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时间过得真快啊,马上就要毕业了,在临近毕业之际对自己也应该有一个全面的鉴定。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一) 光阴似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从二0XX年进入XX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就读以来,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本人各方面都有较大提高,顺利完成了学业。回首四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四年,是收获的四年,是不断汲取养分的四年,是成长的四年,是值得思念的四年。在毕业之际,总结归纳了这四年来的点点滴滴,我成长了不少,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学无止境,需要加紧步伐去完善自己,提高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师的教导下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结实的掌握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本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除了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方面锦上添花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专修计算机专业知识,使我能够熟练的操在人事心理学学习中,实践并学会了工作分析基本流程规范,了

解了一些HRM基本知识;在管理心理学中,掌握了部分管理学理论知识及流程规范,如EAP、不同的工作设计;选修了劳动法,知晓了一些关于劳动法、就业法、仲裁法等知识;通过团体心理培训课,看到了团体游戏对鼓励士气、培养相关能力的意义。 计划安排较细致,注重随时记录在案;做事较细心,注意事后检查;较诚实乐观,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能承担强度较大、连续的工作;乐于融入团体,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乐于承担额外工作;心理学基础知识较扎实,善于主动学习并向别人请教。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二) 我是xx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组下我的专业知识更是获得优秀的成绩,思想上也和祖国高度统一,坚持拥护党的领导,社会实践能力也有质的飞跃,下面就是这段时光的自我鉴定。 专业学习上,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习题和对待问习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社会实践方面,屡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计划方案,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计划方案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习题解决及管理能力。现在我已不单单满足于单纯的实践,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选择题20分,5个实验,1个论述题,4个简答题。前七章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 2. 复述分为两种:简单复述和精细复述 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 4图像记忆的容量?9到20个 保持时间300到500毫秒 5.侧向扩散 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 7.深层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 8推理产生错误的原因 9 速度与正确率权衡问题 10 鸡尾酒会效应 11 自由回忆实验 12 人工代理 13 问题空间 14 模式识别 15 追随程序 16 范畴大小效应 17 Burner的人工概念的实验 18 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 19 探测刺激的实验 探测法的实验(短时记忆的遗忘) 20 注意章节:注意的选择机制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 中枢能量理论 计算机模拟法基本逻辑 知觉产生的理论 21 Sternberg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实验 22 Paivio 的斑马试验 23 Navon 的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 24 轮廓比较与命名实验(又称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P1 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主要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即作业成绩)。 2.复述P84 复述是一种不出声地对刺激信息进行重复默诵的内部过程。复述可以分为机械性复述或称为保持性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和精致性复述或称为整合性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 1)简单复述即以前所说的的复述,它有助于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即如复述缓冲器,现又称为保持性复述。 2)精致性复述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加工。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可以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P75 部分报告法:Sperling在每组的视觉刺激信息呈现之后(呈现时间50毫秒),发出一个声音,提示3行字母中的哪一行要求被试报告出来。其中上行的字母与高音相联系,中行的字母与中音相联系,下行的字母与低音相联系。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出现的声音信号,对相应一行的字母马上做出报告(部分报告法)。 4 感觉记忆P75 当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感觉,产生感觉像后,虽然刺激的作用停止,但感觉像仍可维持极短的片刻。这种感觉滞留在视觉中最为突出。感觉滞留表明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这种记忆就是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图像记忆的容量为9到20个;保持时间300到500毫秒;声象记忆的容量为8到9个项目,时间为4秒。 5.侧向扩散P89 侧向扩散是指在某一个水平上,或者是较浅的水平或者是较深的水平,加工在横向扩展开来。以阅读为例说明:校对阅读和要点阅读。 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P10 问题行为图 一种分析口语记录的方法称之为问题行为图,这是Newell和Simon提出的分析方法,可以使人直观地看出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操作的序列。这种问题行为图有两个成分组成:1)知识状态,即人在某一具体时刻所知的关于改该作业或问题的全部信息;2)操作,即人每次用来改变其知识状态的手段。 7.Chomsky的生成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P219——222 包含短语结构语法和转换语法,而以后者最为著名。 短语结构语法认为,一个句子是有许多组成成分构成的,其中短语是最重要的结构。Chomsky认为,短语结构语法仍未能完全确切地解释语言。区分句子的两种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科)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康复治疗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2、在必备的文化知识基础上,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业务要求: (1)具备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具备扎实的康复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具备残损、慢性病、老年病的康复治疗能力。 (4)具备常用的康复护理技能。 (5)具备一定的社区康复和康复宣传的能力。 (6)具备管理康复治疗室的能力。 (7)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入学程度和时间分配 1、学制:三年 2、入学程度:高中毕业生。 3、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表 学年讲授、教学毕业考试入学教育军训假期机动合计

实验实习实习毕业教育 Ⅰ35 2 1 4 9 1 52 Ⅱ35 2 2 1 9 3 52 Ⅲ36 2 1 1 40 合计70 2 36 6 3 4 18 4 144 三、课程设置: 公共课: 总学时631学时占总学时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54学时 想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4学时 体育70学时 大学英语212学时 计算机应用基础140学时 就业指南17学时 形势政策70学时 大学语文34学时 基础课 总学时744学时占总学时36% 医学物理学68学时 功能解剖生理学136学时 病理学54学时 药理学54学时 临床医学基础108学时 临床疾病概要108学时 骨科诊疗学54学时 神经病学54学时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 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 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 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解读

1.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 以个体的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将人比作是信息加工系统(计算机),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与运用。 2.Newell和Simon的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系统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可概括为输入、输出、贮存、复制 3、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对象是内部心理机制问题 4、斯滕伯格首先提出了加因素法的主要假设: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减法反应时Donders 将反应分为三类:A为简单反应(基线时间),B为选择反应(既有刺激的辨别,又有反应的选择),C为辨别反应(仅有刺激的辨别) 5、开窗实验的特点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6、1967年Neisser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7、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一)内部原因 1. 继承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 2. 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3. 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4. 行为主义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反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响。(二)外部原因 控制论思想的渗透 信息论思想的渗透 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的启发:认知心理学赖以产生的重要的外部原因 8、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一)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2.使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二)对研究范式的影响主张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机制,力图以解释的观点来说明心理过程的规律,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的研究应在多层次基础而不应在同一水平或层次进行研究。(三)对相邻学科的影响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工智能研究等领域的影响。 9、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一)知觉的假设考验说(认知理论)1.理论内容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剌激做出正确地解释。知觉的假设考验说非常强调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尤其是上下文的作用。(二)刺激物学说(直接理论)1.理论内容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10、知觉加工 1.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 是从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先分析刺激的个别特征,然后解释知觉对象的一般意义。 2.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 是从头脑内部的知识经验开始的加工,先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和期望,把外界信息加以组织和调整,解释知觉对象的一般意义,而后才确定外界刺激的个别特征。 11、Navon的实验让被试短暂注视由许多小字母组成的大字母,同时尽快判断听到的字母或者看到的大字母是什么。其中,大字母代表整体特征,小字母代表局部特征。刺激模式有九种。Stroop范式-视听干涉给被试先呈现一个视觉刺激,然后被试通过耳机可以听到字母H或S,任务是判定他听到的是哪个字,做按键反应。总体一致:一致、冲突、无关局部一致:一致、冲突、无关实验结论: 1.听到的字母与看到的整体字母一致时,听觉的分辨速度加快; 2.当二者不同时,听觉分辨受到干扰; 3.听觉分辨的速度不受小字母的影响 12、总体特征先于与局部特征被知觉,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这种知觉加工的顺序被称作总体特征优先。 13、模式识别:是指人们确认某种知觉刺激模式是什么,并把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