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原文

合集下载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

精心整理“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原文】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千顷旷阔的江水,都清澈明净如镜,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面上。

忽然一阵巨风,波涛汹涌,一个白发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起伏。

可笑的是那兰台公子宋玉,还没弄懂庄子所谓的天籁,偏说风有雄雌之分。

其实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般的正气和节操,就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般舒适快意。

【赏析一】作者在表现这些复杂曲折的心情时挥洒自如,从本是有损民族尊严的行为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本是可悲可叹的被动局面里,表现出诛灭敌人的必胜信心。

词人以议论入词,既痛快淋漓,又形象可感;立意高远,通篇洋溢着乐观主义的情怀和昂扬的感召力量。

在陈亮的词作中,此篇堪称为压卷之作。

【赏析二】本词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江南的秋景: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寥寥两句,就把江南秋日雨天和晴天的特色呈现于读者眼前。

以碧形容秋雨,这是词人的独创,色四面袭来,几乎溶尽了山影,山似眉峰皱,山峰与诗人的眉头一样都在愁苦中紧蹙。

人间俯仰陈迹用的是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典故,言光阴倏忽,人生短暂,俯仰人间已为陈迹,慨叹自身盛年易逝,事业无成,转眼之间年华老大,壮志即尽付东流。

不见当时杨柳以下三句亦是时光荏苒,世事推移,人寿难久之意。

英雄豪杰尚且随着时光的流驶而磨灭,何况我辈?最后词人发出天地一孤啸的长叹:茫茫天地之间,只有我一人如此长啸浩叹,而叹有何用,啸又何益?明天还是得迎着西风匹马踏上人生的征途,跋涉长驱!这又表现了诗人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一种虽九死而未悔的韧性和顽强毅力。

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2)原文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2)原文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2)原文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

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1。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如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1/ 1。

《黄州》原文赏析

《黄州》原文赏析

《黄州》原文赏析《黄州》原文赏析《黄州》原文赏析1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⑽。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古诗简介《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又称《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这首词有其独到的特色,它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以及词作雄奇奔放的风格。

翻译/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醉翁(欧阳修)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一阵飓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风、雌风。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注释⑴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六年)六月作。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⑵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⑶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⑷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⑸醉翁:欧阳修别号。

⑹“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4篇并附译文)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4篇并附译文)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4篇并附译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黄州快哉亭记

黄州快哉亭记
黄 州 快 哉 亭 记
苏 辙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长 记平山堂,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 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江山风物足以欣赏 古人流风足以怀想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
“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从,使……从。
披:敞开。当:迎接。盖有讽焉: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在里 头。讽,讽喻。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开启。阖,闭合。 动心骇目:犹言“惊心动魄”。这里动和骇是使动 用法。解释为:使……惊动,使……惊骇。几,小桌,茶几。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
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 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 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
始:才
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
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
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风云开阖(hé):风云变化。意思是风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开,
以张君为例,对前文的人生态度做出肯定,赞美张君。
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 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 呢?”宋,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原文、赏析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原文、赏析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原文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

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

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

作者不仅欣赏江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宋词精选】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_苏轼_翻译注释_赏析讲解

【宋词精选】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_苏轼_翻译注释_赏析讲解

【宋词精选】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_苏轼_翻译注释_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也题作《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由苏轼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上阕由新建之亭及亭前景象忆及早年在扬州平山堂见到的山光水色。

由此及彼展开思路,对先师的怀念,对快哉亭前风景与平山堂前风光相似之观感,还隐隐透露今日词人遭厄运与当年醉翁受挫。

下阕写亭前所见长江景观。

所以全篇之要旨在下阕。

其以“风”为线索,突出浪中“白头翁”形象,“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两句更是突出地刻画了一个不怕风吹浪打出没于浪涛之间的老船工的形象。

此词富于联想象征,写景之中抒发心志,气魄宏大而有感染力量。

【原文】《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作者: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①。

长记平山堂上②,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③,未解庄生天籁④,刚道有雌雄⑤。

一点浩然气⑥,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作:建造。

湿青红:湿润的青漆、红漆颜色。

湿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涂,鲜润清新。

②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③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④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⑤醉翁:欧阳修别号。

⑥“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⑦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⑧一叶:指小舟。

白头翁:指老船夫。

⑨“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

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

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

《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

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原文
《落日绣帘卷》
作者: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①。

长记平堂上②,欹枕江南烟,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③,未解庄生天籁④,刚道有雌雄⑤。

一点浩然气⑥,千里快哉。

【注释】
①作:建造。

湿青红:湿润的青漆、红漆颜色。

湿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涂,鲜润清新。

②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③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④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⑤醉翁:欧阳修别号。

⑥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⑦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⑧一叶:指小舟。

白头翁:指老船夫。

⑨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

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差侍,有风飒
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

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

《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

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⑩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

《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11)刚道:硬说的意思。

(12)浩然气:《孟子公孙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古人把这浩然之气看作是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

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

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

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

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

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的这篇散文和苏轼的这首词,可以当作互补互注的姐妹篇来读。

【】
此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
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

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

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

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

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

忽然
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

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

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

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

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

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

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